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二大指出我国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应该“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这里十分明确地说明不断提高各行各业的经济效益,对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性。在我们内蒙古自治区如何贯彻十二大精神,开创畜牧业生产的新局面,无疑应当把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我区的畜牧业属于草原畜牧业,草原畜牧业的经济效益,最终体现在单位草场所提供的畜产品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上。 草原和牲畜是草原畜牧业经济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没有草原就没有畜牧业,没有牲畜,草原的使用价值也实现不了。因此,不仅要科学地管好牲畜生产,同样又要科学地搞好草原保护,利用和建设。那么,是否有了饲草,有了牲畜就一定能够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呢?也不尽然。饲草是第一性生产,牲畜是第二性生产,草原畜牧业的经济效益是二者的结合。畜产品的多少和质量好坏,故然以饲草的数量多少和质量好坏为基础;另一方面,同样的饲草被不同的牲畜食用,或者饲养方法是否得当,转化来的畜产品数量和质量也不同,所以,我们研究草原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就不能不同时注意到这两性生产的关系,并按自然规  相似文献   

2.
<正> 要提高我省畜牧业生产水平,改变牧区经济文化落后面貌,改善群众生活,当前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进一步落实党在牧区的经济政策,改革畜牧业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商品性生产。 大家都知道,畜牧业是我省的一大优势,是牧区经济的主要支柱。发展畜牧业的目的,在于获得更多更好的畜产品,而畜产品只有转化为商品,才能变成财富,增加收入,改善群众生活,同时也满足于社会各个方面的需要。当前,我国畜牧业正处在由自给、半自给性生产向商品性生产转化,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化的新时期。在这方面我省也作了不少转化工作。三中全会以后,我省畜牧业经济注意了发展商品性生产,改革了畜牧业的生产指标体系,初步扭转了单纯追求牲畜存栏头数的作法,提倡在提高总增率的前提下多出栏,多出售,加快牲畜周转,使畜  相似文献   

3.
畜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畜牧业的目的,从根本上来说,是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肉、奶、皮、毛等畜产品。基于这样的目的,按理说,活畜出栏率、产品、产量应列为首要指标,但前一段,我们制定牧业生产计划,检查牧业生产情况,总结牧业生产典型,往往只讲牲畜的数量,片面追求牧畜的纯增和存栏数。这样,再加上其它原因,促使了下列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一、助长了畜群“两多、两少”现象。即:小畜多,大畜少,公畜和劁骟的多,母畜少。为了追求牲畜的存栏数宁可杀大畜(出肉多、头数减的少),留小畜。有的认为母畜体弱易死,公畜和劁骟的壮实,为了保证头数,宁可宰杀母畜。据昭盟去年六月末统计,牲畜总头数是五百九十五万头(只),相当于六五年的总数,但从畜群比例来看,现在大畜只占百分之二十二点七,比六五年减少了十三万七千多头,降到六二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基础母畜占百分之四十左右,比六五年减少了十一万八千  相似文献   

4.
我区现行的畜牧业生产经济考核指标,包括总增率、纯增率 繁殖率、成活率、繁殖成活率 成幼畜损失率(其反义是保畜率)、出卖率、自食率、良种比重、改良畜比重,母畜比重、畜群构成、公母比例等,比较集中地反映了牲畜存栏数 构成一定时期内增减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5.
论林牧关系     
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以及养殖业、狩猎业和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业产品的加工业。种植业、林业属植物生态系统,为第一性生产,畜牧业属动物生态系统,为第二性生产。第二性生产对第一性生产有绝对的依赖性,畜牧业再生产理论的主要问题,是研究第一性生产能为第二性生产提供多少必要的物质保证,以及如何提供这种保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内蒙古党委决定实行以牧为上方针,并要求自治区各地大力种树、种草。以牧为主方针实行几年来,收效很大。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以后,内蒙古党委总结了自三中全会以来的工作,并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和内蒙古的实际情况,提出实行以林牧为主,多种经营方针,这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抓住了发展畜牧业的主要问题。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这个方针,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发表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牧区畜牧业生产中有不少政策和理论性的问题,值得重视和研究。现就牲畜总增和纯增率、草牧场使用权和草原建设、落实党在牧区的经济政策、生产责任制、牧工商联合企业、社队企业和民族政策等七个问题,发表个人的一些看法和意见。 总增率和纯增率的作用应当肯定 发展牧区畜牧业生产,不仅要有正确的方针和政策,还必须具备有效的增产措施。因此,各地牧区要注意掌握牲畜的总增率和纯增率两个关键。 总增率是畜群除去在繁殖、放牧、饲养管理过程中的损失以后,较上年度牲畜总头数增加的比例。它表现了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水平和收获量,是衡量畜牧业生产好坏的主要标志。总增率越高,为社会创造的财富就越高。畜牧业生产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总增率,增加牲畜,增加畜产品,以满足国家和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而且只有有了较高的总增率,才能保持一定比例的纯增率。纯增率是畜群在保持合理的畜群构成、幼畜的繁殖与成活率的条件下,除去食用消耗数量和征购数量以后,较上年度牲畜总头数增加的比例,是牲畜扩大再生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贵州认真清除极左路线的影响,调整农牧业政策,放宽对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的限制,使畜牧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生产结构始向合理化。同1978年相比,1982年全省各种牲畜总头数达1,614.10万头,增长19%。其中:生猪945.1万头,增长20%,占牲畜总头数的58.55%;牛马羊669万头,增长15.92%,占牲畜总头数的41.45%。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继续调整畜牧业的生产方向,使草食牲畜和杂食牲畜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全面高涨呢?这是发展贵州畜牧业的战略指导思想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试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 1988年,海北藏族自治州畜牧业生产实现第9个丰收年,与1979年比较,牲畜存栏头数增长10.4%,仔畜繁活率由44.1%提高到66.27%,成畜损亡率由10%下降到3.43%,总增率由7.2%提高到27.16%,出栏率由14%提高到27.68%,商品率由8%提高到21.30%,畜牧业产值翻了一番,牧民人均收入增长4倍。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1988年的繁活率、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高出9、9.5、9和8.4个百分点,成畜损亡率低2.7个百分点,百亩草场产值高60%,牧民人均收入将近高1倍。  相似文献   

9.
充分利用牧区饲草资源高速度发展畜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草是食草家畜的食粮,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人均粮食较少,而饲草资源丰富,尚未充分合理利用的国家。这种情况下,发展吃粮较多的猪、禽等,不能不受一定的限制,而发展食草的家畜,则有较为广阔的前景。研究我国饲草资源的利用问题,既是我国发展畜牧业,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二项带有根本战略性的长期任务,也是当前草原畜牧业生产中的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仅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牧区的情况,谈一些饲草资源利用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在我区畜牧业生产中,几乎年年都要进行声势浩大的抗灾保畜斗争,要在抗灾保畜斗争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灾一定要抗,畜也一定要保,这是毫无疑意的。正是因为我们进行了抗灾保畜斗争,才保证了畜牧业达到了现在的生产水平。但也必须看到,我区的抗灾保畜斗争,基本上都在灾害已经形成,生产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临时救急措施,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必然要形成庞大的食草动物群体,有限的自然资源就成了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作为以畜牧业为主体经济的地区,就要瞻前顾后,未雨绸缪,研究探索未来可能阻滞畜牧业发展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1.要科学实际地测算草原面积、饲草产量和载畜量。饲草是发展畜牧业的关键。有多少草原,产多少饲草,能饲养多少食草动物,必须做到胸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决策正确,效果良好。 2.加大休禁牧重大意义的宣传力度。国家采取的休禁牧政  相似文献   

12.
张家口地区的康保、沽源、张北和尚义等坝上四县,目前还是以农为主、半农半牧区。近年来,在农业上实行大包干生产责任制的同时,集体牲畜也普遍作价归了户。牲畜作价归户对社员家庭饲养业及整个畜牧业产生什么影响?这一措施是否有利于坝上“林(草)牧农结合,以牧为主”经济建设方针的贯彻落实?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不要继续强调发挥集体和个人两个积极性来发展畜牧业?怎样才能调动这两个积极性?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到坝上四县之一的沽源县作了一些调查。  相似文献   

13.
关于围封转移战略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封转移战略,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畜、草之间的关系,改善草原生态,优化畜牧业结构,调整生产力布局的系统思路,是对草原畜牧业发展趋势的理性思考和制度创新。实施三年来,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和方法,对草原生态保护和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疆哈萨克族传统社会经济和社会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哈萨克族起源和形成有关的古代诸部族,如塞人、乌孙等基本上都从事畜牧业,过着随畜逐水草的游牧生活,这是历史事实。同时,哈萨克族在历史上亦作为一种副业曾从事其他如农业、狩猎和手工业生产等多种生产行业和经济部门。下面对哈萨克族传统社会经济和社会生产作一简单的回顾与考察。畜牧业生产哈萨克族无论是在夏天,还是在隆冬季节,都习惯于不断搬迁与流动的游牧生活。古代,哈萨克族从事畜牧业当然主要是一种依赖自然,靠天吃饭的畜牧业,因此需要根据季节的变化,不断地随畜逐水草,过居无常处的游牧生活。根据一年四季季节特点,…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畜牧业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经济部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不到25%,而通过牲畜,发展畜牧业,却可以大大提高利用率,并使之转化为供人们直接利用的肉、奶、皮、毛等畜产品。畜牧业的这种功能是其他任何经济部门所不能代替的。至于草原上生产的牧草,更必须通过牲畜有机体的转化,才能为人类所直接利用。所以,饲养牲畜,发展畜牧业,是利用自然资源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业作为西夏的本业,为西夏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夏秋和冬春两个时段牧草的缺乏和相应的储备措施以及喂养牲畜时注意的事项值得我们关注;西夏在水源不丰富的情况下,政府和牧民通过凿井的方式进行牲畜水源的补给。西夏政府对此很重视,并对牲畜进行了合理而严格的管理。以上应对方式既有政府的法令支持,也有牧人的精心照护,但通常是在政府的监督下,牧人进行牧养。  相似文献   

17.
睡虎地秦简和龙岗秦简的法律文献表明,秦统治者特别重视官营畜牧业的发展和管理,对牲畜的饲养、放牧、畜籍、使用、繁殖等各环节都有明晰的法律规范,每一环节都有专人负责,职责分明,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制度.畜牧业的发展对提高秦的国力,称雄诸侯国,最后统一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业在我省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畜多草少的困难,本文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9.
绵羊饲养业是我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九八二年(畜牧生产年度),全区存栏牲畜4,721.9万头(只),其中绵羊2,543.8万只,占牲畜总数的53.87%,占羊只总数(3,474万只)的73.22%强。提高绵羊饲养业的经济效益,无疑是促进我区畜牧业生产发展的重大课题。目前,“毛肉矛盾”是发展绵羊饲养业,提高绵羊饲养业经济效益面临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0.
草牧场是放牧畜牧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草原畜牧业经济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没有草牧场就不会有草原畜牧业。同样草原畜牧业生产的好坏也取决于草牧场所提供的牧草数量和质量。由此可见草牧场在草原畜牧业生产中的地位。可是,过去我们在经营草原牧业的过程中,不管是在理论上或者是在实践中都没有这样认识和对待草牧场问题。长期以来,在草原畜牧业生产中掠夺性地利用草牧场,人为地破坏,只知利用不知建设和保护,长期吃草牧场“大锅饭”。近两年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地区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全区范围内草牧场的使用和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继续吃草牧场“大锅饭”问题。 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从农村牧区实际出发放宽经济政策,实行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随着多种形式责任制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农牧业生产的增长和农牧民收入的提高,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责任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还不那么完善,需要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提高。目前草原畜牧业推行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基本上是对牲畜管理的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