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拟声词是指用语音来摹拟事物声音的一种词,过去语法界称为象声词;只有《新著国语文法》和《中国语法教材》把它们叫副词。一般语法著作没有把它作为独立一类词,有的把它作为形容词的附类,有的把它当作叹词,有的就避而不谈;就是《语法修辞讲话》单独设一类:象声词,也包括叹词在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以来,语言学界从各个角度对象声词展开了热烈讨论,《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简称《语法提要》)将象声词从《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述》(简称《暂拟系统》)的形容词中独立出来,成为汉语词汇大家族的正式成员,耿二岭《汉浯拟声词》、《汉语拟声词词典》也相继出版。这些似乎都在证明一个事实:象声词的性质已有定论,没必要反反复复讨论了。其实不然,到目前为止,象声词研究的部分新成果并未被语法界正式承认合理吸收,许多争论性的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些都容易造成错解和迷茫。一句话,象声词研究仍陷在迷谷之中。 命名:困惑之一 摹拟声音的词,自古有象声字、状声字、状声词、象声词之称;现代多用象声词,兼用摹声词、模声词,目前状声词和模声词已走向消亡;自八十年代始,语法学界侣用拟声词,摹声词只剩遗迹,象声词仍在语言学著述使用中显示着自己的生命力。那么这个概念采用哪个术语好呢?术语的生命在于“信”,即意义的确指性,以避免歧义理解。在此前提下,应求“达雅”(指通俗易懂、外延的周密、内涵的繁富),其中“信”应摆在首位,是必备条件,“达雅”为补充条件,宁缺勿滥;以“信达雅”俱全为佳。也就是说,当同义术语都具有确指性时,“达雅”则上升为确定优劣取舍的因素。象声,摹  相似文献   

3.
关于拟声词的问题,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到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和高明凯的《汉语语法论》,都没有阐述过这个问题,就是在1956年制订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中,也仍然没有提及拟声词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们都没有给拟声词以应有的语法地位。但在吕叔湘,朱德熙先生的《语法修辞讲话》和丁声树等先生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却重视了拟声词(他们叫“象声词”)的研究,在张静先生的《新编现代汉语》和黄伯荣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也承认了拟声词的语法地位,并把它列入形容词的范围。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则认为拟声词有同叹词相近的一面,也有同叹词不同的一面,并把它归  相似文献   

4.
从语法比较走向比较语法学──张静语法学思想述评孙汝建,陈从耘一将比较法用于语法研究,算不上张静为最早,但他写出《语法比较》和《汉语语法问题》两部著作,奠定了汉语比较语法学的基础。翻开汉语语法学史,最早将比较法用于汉语语法研究的第一人当推黎锦熙先生。1...  相似文献   

5.
我国以文言文为对象的语法研究始于先秦,可谓源远流长。但是系统的古汉语语法研究,却是从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开始。笔者把1898年以前的古汉语语法研究,称为古代古汉语语法学,把1898年以后的古汉语语法研究,称为现代古汉语语法学。系统的,以现代白话文为对象的语法研究,可以说,始于1924年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从此,汉语语法学以古代和现代为线索,分道扬镳,距离越来越大。特别到八十年代以  相似文献   

6.
一、本文在词类问题讨論中的作用从一九五三年十月高名凯先生在《中国语文》上发表了《关于汉语的词类分别》一文开始,汉语的词类问题引起了各家热烈的讨论。讨论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汉语的词能不能分类;二是汉语的词应当根据什么分类。直到一九五四年九  相似文献   

7.
<正> 在汉语语法学史上,最早制定划分词类标准的是一八九八年出版的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在此之前,人们虽对汉语的词类有些零碎的研究,但都没有对词类进行完整的分类。这主要是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较为全面的划分词类的标准。《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中说:“夫字类与句读,古无论及者。”而《文通》能够明确地提出划分词类的标准,这在汉语语法史上是具有开创性的。它为汉语的语法研究、发展,开创了道路。《文通》的问世,标志着汉语语法研究从不自觉地研究进入自觉地研究时期。  相似文献   

8.
笔者分析《马氏文通》的词类观,说明《马氏文通》中各词类的内涵,重点分析了其词类划分的标准。我们认为,汉语语法学史上认为《马氏文通》词类划分标准是意义,"字无定义,故无定类"的必然结果是词无定类的观点是错误的;在汉语语法学史上从来没有单凭意义来划分词类的,《马氏文通》划分词类的主要标准是词的语法功能;"字无定义"中的"义"是由上下文凸现的义位;一个多义词可因义位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词性,分属不同的词类。这种科学性是《马氏文通》的词类体系经百年批判而不倒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9.
现代维吾尔语的象声词非常丰富。这类词带有浓郁的语气色彩,一般要重读。它在造句、表达和加强情感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语言学界对维吾尔语象声词的研究很不够。因此,有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比如象声词是实词还是虚词,或者是一种独立的特殊词等都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拟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在所有关于现代维吾尔语的语法书中,几乎都把象声词放在词类成分的最后部分。有些书认为象声词和名词性词类没有共性,所以把它看作虚词;有些书则怕把它划为虚词或实词都不合适,便把它放在一边;也有的语法书把它定为实词和虚词以外的“特殊词”。从上述情况不难看出,关于维吾尔语的象声词究竟属哪一词汇范畴的词的争论是十分激烈的。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该弄清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象声词是汉语词库中独具魅力的一类词。从《诗经》到《元曲》,无论在构成方式上,还是在语法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异,但是这些变异没有改变象声词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1.
汉语词类的研究,是我国语法学界用力最多的问题之一。王力先生在四十年代时说:“这二三十年来,中国语法学家所争论的全是词的分类问题和术语问题。”五十年代初期,语法学界又开展过一次大规模的讨论。几十年来,经过诸多学者的共同努力,汉语词类的研究硕果累累。但是,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本文试图对汉语词类的研究作一简单的回顾和展望,总结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提出尚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象声词应该自成一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声词就是摹拟客观事物声音的词。如:啪、轰隆、格登登、唧唧咕咕……。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自古就已经产生,有明显的语法特点,应该让它自成一类。但是,从我国早期的语法专著《马氏文通》(1898年),到解放前的语法论文和书籍,都没有把它放在应有的位置。1951年,吕叔湘、朱德熙两位先生在《语法修辞讲话》中,提出了象声词这个术语,  相似文献   

13.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所引原文系1983年商务印书馆本)是我国第一部完整而系统的语法著作,它为汉语语法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马氏在给汉语划分词类时,从词有定类的观念出发,提出了“假借”的说法,从理论上解决了古汉语词类活用的问题。本文打算就“假借”这个问题,做一些探讨,以便从中真正了解马氏“假借”的实质,从而正确地认识词类活用问题。一马氏一方面继承了前人虚词、实词的研究成果,赋予了实词、虚词新的含义,把汉语的词总分为实、虚两大类。另一方面,他  相似文献   

14.
方位词的语法功能及其语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位词的语法功能及其语义分析金昌吉一、方位词的语法功能及范围“词类是反映词的语法功能(即语法分布)的类”,因此词只能根据语法功能分类”。 ̄①这在语法学界似乎已成了共识,但就目前汉语词类划分的情况看,“词汇·语法范畴”的影响仍旧存在。我们只要查阅一些有...  相似文献   

15.
象声词是用来摹写客观现实的声音的,它是按照一定语言的构词规律、根据特定的语音系统对客观世界的声音进行一番改造而构成的词。世界上许多民族语言中有象声词,但数量多少不一。现代汉语的象声词较为发达,其形态尤为丰富,但是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历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关于象声词的类属,语法学界至今看法不一。就拿高校中文系通常采用的三部统  相似文献   

16.
“是”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个词,各家却有不同看法。 《马氏文通》称“是”为断辞。黎锦熙先生在他的《新著国语文法》里,把“是”列在动词里,算作表示决定的同动词。它后边的成分叫“补足语”。王力先生在他的《中国现代语法》里,把“是”叫作“系词”(属于半虚词),列为独立的一类。它后边的成分叫“表语”(表位)。吕叔湘先生在他的《语法学习》里,把“是”叫作非活动行为的动词,丁声树先生在他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里,把“是”和“有”、“在”、“象”等看作特殊的动词,而把“是”后边所带的名词、代词或名  相似文献   

17.
歧义和结构     
《中国语文》1981年第2期刊登了朱德熙先生《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以下简称《句法歧义》)一文。这篇文章运用现代语言学的一些方法探讨汉语语法上的歧义句产生的原因,用符号代表语法词类,描写  相似文献   

18.
关于古汉语词类活用的范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类活用是指某类词的词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变化,而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的现象。现今语法界判定古汉语词类活用的标准一般有两点:一、词类活用不是一个词所固有的基本功能,而是它的临时性功能;二、所谓词关,就是词性,词类活用是某一个词在具体场合中改变词性的灵活用法。但是,这种认识与陈承泽先生在《国文法草创》中首创的词类活用说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陈氏判定词类活用的依据是词在句中  相似文献   

19.
去年十二月,四十多年前初版的《中国文法革新论丛》(以下简称《论丛》,凡引自本书者只注明页码或篇名),列入《汉语语法丛书》的第六种再版了。为此书的再版,胡裕树先生特地写了《重印〈中国文法革新论丛〉序》,指出今天重印这本讨论集子,“是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作用的”。它的重印,应该引起语言学界的重视,并恰当评估它的学术价值与历史地位。因为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本集体讨论语法问题的集子,它不只首创了集体讨论的风气,而且注重语言理论同汉语实际的结合。自从《马氏文通》、《新著国语文法》等著作相继出版以来,不少学者都先后意识到,拿国外语法学解释汉语语法事实确实有不够自然之处。二十年代以后,语法学家纷纷  相似文献   

20.
《马氏文通》在建立我国汉语语法学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它在构架汉语语法体系、划分汉语词类并定下名称、确立汉语语法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方面立下了不朽功绩。《马氏文通》的严重缺憾并不在于机械模仿西方语法“葛朗玛”,而是在于把许多无指代词当作动词,把句末语气助词“者”当作代词这两个问题上。这给后世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