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炜 《职业》2016,(27):24-26
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最重要最基本的办学制度.本文以中船澄西高级技工学校为例,探讨如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从政策引导、机制创新及管理服务等方面建立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推动技工院校通过产教融合、工学一体实现"校企双制"培养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2.
王秋灵 《职业》2014,(32):24-26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对我国校企双制教学模式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有明显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比我国与德国职业教育在政策法规、社会环境、学制规划和师资培养方面的差异,提出了解决当前校企双制问题的思路,探讨了我国的校企双制职业教育模式可以借鉴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3.
高丽 《职业》2017,(33):70-71
技工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技能教育、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主阵地.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的重要办学特色.校企合作一方面提高了技工院校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促进了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两者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促进,最终达到互利共赢.近年来,校企合作模式对云南技师学院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变化,对创新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云南技师学院计算机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实际,对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了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4.
郭洪波  宋士强  宋双 《职业》2022,(21):72-74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企业产品更新换代迅速,为满足企业对员工技术、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能力需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高精尖”的技能人才,技工院校大多采用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济宁市工业技师学院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中将其优化为更有效的校企“双师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本文详细分析了“双师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就如何创新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班“双师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柯理翔 《职业》2022,(20):4-7
<正>厦门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创办于1961年,隶属于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厦门市唯一一所国家重点公办技工院校。学院秉承“诚精勤毅”的校训,担当“技能成才、技能兴邦”的使命,以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技能人才成长摇篮为目标,确立“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校企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思路,实施技能人才培养“五大工程”。建校至今,学院已为社会培养了10余万名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6.
董航 《职业》2023,(9):58-6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提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总体要求。伴随着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企业新型学徒制作为一种全场景、跨界式、批量化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等方式,为企业有的放矢、量身定制,培育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古毅  刘吉海  聂怀伟 《职业》2022,(2):63-64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途径,本文就在"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下,开发新型学徒制培训课程体系模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李世存 《职业》2014,(5):12-12
立足产业发展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校企紧密结合,是宁波技师学院培养“双高型”技工人才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在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融生产实践于课堂教学的模式,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和校企紧密合作,探索出科班技师院校培养和独立评价途径,形成了一整套比较成熟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谢林飞 《职业》2013,(24):36-37
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侧重对学生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胡锦涛同志在参观珠海技校时说:"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中国的产品赢得世界美誉,就是中国职业教育最大的成功。要实现这个目标,职业教育应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双制"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高小霞 《职业》2017,(18):7-9
"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是珠海市技师学院的办学传统,2013年学院成为了广东省人社厅首批"校企双制"办学试点学校,近年来学院坚定不移地把深化校企合作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将校企合作办学理念融入到学院各项工作中,立足"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着力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素养全面的高技能人才,为本地区经济、产业发展做好现代产业人力资源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项宏  吕春作 《职业》2023,(14):69-71
本文立足于国家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推进技工院校改革的大背景,从现阶段技工教育的地位及作用和办学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坚守办学定位、巩固强化校企双制工学一体办学模式等途径探索破解技工教育特色发展难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刚  于春梅 《职业》2013,(30):83-84
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培养高职院校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模式,高职院校必须围绕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思想,加强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职业》2014,(35):17-17
12月3日,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举行成立揭牌仪式,庆祝学校升格为技师学院。 办学36年来,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以“厚德精技”为办学宗旨,坚持“做人教育”与“技能教学”并重的育人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特色管理和品牌专业建设为引领,围绕“学会做人,注重技能,培育特色,发展内涵”的办学思想,专业设置上,主动与义乌产业转型对接,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以义乌国际化商贸名城为背景,开展与韩国、加拿大等国外优质的高职院校合作,培育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4.
徐小红 《职业》2012,(26):30
校企合作是利用职业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新型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特征,也是现阶段国内外职业学校主要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战略.深入探究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稳定长期的合作机制,对社会经济、学校、企业、学生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企业制学院办学模式是借鉴德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双元制”教学模式,结合国内高职教育办学实际而形成的一种新型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该模式在我国高职院校中的广泛应用,为我们解决下述问题提供了可能:一是校企双方教育责任分离问题;二是校企双方教育资源分散问题:三是校企双方人才供需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16.
郭龙飞  李晓冬 《职业》2023,(9):23-24
<正>近年来,为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家先后发布《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并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技工院校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安徽阜阳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要求,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职业》2018,(32):130-130
股份制办学引企入校校办企业企业办学企业新型学徒制校企集团化办学1共创培养模式共同招生招工2共商专业规划共议课程开发3共组师资队伍共建实训基地4共评培养质量共搭管理平台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新时代职业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出"加快发展技工教育,支持技师学院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 95号)对加强职业教育校企  相似文献   

18.
黄浩波  刘向勇 《职业》2023,(14):63-65
订单式培养是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培养技能人才的有效路径,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过程,最终形成“人才共有、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良好局面,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订单班”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学生沉浸在真实工作环境中,职业素养在岗位中养成,通用能力在工作中获得,劳动精神在实践中内化。笔者以中山市技师学院“展晖订单班”为例,探讨了“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实施路径和实施方法,该班取得较好效果,成为区域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9.
王京伟 《职业》2017,(9):32-33
人社部在《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里,明确指出技工学校要"增强技工教育特色,坚持校企合作特色".在我国,校企合作一直是技工学校的基本办学制度,是行业、企业,并为行业、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依据,是技工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本文就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校企合作的实践进行分析阐述,提出技工学校应该"立足行业,依托企业"开展职业教育,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实践多种校企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20.
孙福东 《职业》2013,(35):112-112
“校企合作专班”是校企双方协商组建工学结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的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综合素质高、技能突出的技能型人才,以实现增强学校办学效益和提高企业人才竞争优势的合作双赢、互利互惠以及可持续发展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