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侵华日军南京“慰安妇”制度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7年 12月 13日日本侵略军攻占中国首都南京后 ,实施推行了残暴无耻的所谓“慰安妇”制度 ,强暴、侮辱、蹂躏、摧残中国妇女 ,历时长达八年之久。对这段历史 ,由于日本有关当局的掩盖以及其他一些原因 ,一直未能被详尽彻底地揭露。本文根据中外有关档案与史料 ,特别是南京档案馆中一些未曾公布的史料 ,对侵华日军在南京实施“慰安妇”制度始末 ,初步揭示如下。侵华日军在南京实施“慰安妇”制度的由来所谓“慰安妇”制度 ,乃是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强征大批妇女为日军官兵提供性服务、充当性奴隶的一种野蛮罪恶的法西斯行径。1937年 1…  相似文献   

2.
战时日军累累的暴行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日本传统文化中仁爱精神的缺乏以及被军队强化的愚忠服从、残酷无情、贱视生命等方面是造成当时对外侵略的日军凶残和野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日本现存南京大屠杀史料概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兆奇 《社会科学》2006,13(9):5-44
长期以来,日本一直有一种论调,认为东京审判是“胜者的审判”,日军在二次大战中的行为被歪曲丑化了;而在所有对日军的不实指控中,“南京大屠杀”是一个最大的谎言。由于日方文献在战后遭到了大规模焚毁,而日本又有人不承认事发当时中国和西方文献的客观性,使得这一观点对海外不知情的第三者,尤其是日本民众至今仍有影响。本文通过对日本烬余的相关史料,特别是日本右翼也不得不认可的公私文献的辨析和梳理,基本廓清了日本虚构派布下的迷雾,证明以屠杀为代表的日军在南京的各种暴行,即使仅据日方文献也完全可以证明。同时,本文也概述了历史进程不同于“概念”的曲折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花园口决堤从提出到决策,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酝酿和权衡。尽管参与议论的人员很多,具体的建议内容也形色各异,但在以水代兵、阻敌自卫的立论上却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抗战开始前法肯豪森的最初动议是基于对日军的强悍性和日本侵略中国战略步骤的综合判断;徐州会战前夕陈果夫未雨绸缪的建议则表达了中国对日军野蛮性的直观感受;而徐州会战期间忽然高涨起来的决堤呼声却是对日军进攻路线多维思考和对日军可能先发制人的忧虑日深的表达;豫东会战严重失利时断然决堤,显然带有强烈的军事色彩和战场意识,尽管有些仓促,却也含有诸多决然和悲壮。花园口决堤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惊慌失措的被动反应。  相似文献   

5.
1941年春,日军第一次占领福州.从当时国内外形势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企图等方面分析.其原因除了封锁港口、切断水路交通补给钱之外,还用日本扩大战争的意图有关。在日军南进前,在福州地区进行摸拟登陆实战练兵和建立后方供应基地.这对日本帝国主义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称霸亚洲是至关重要的战略行动。现具体谈谈日军发动“福州作战”.第一次占领福州的三个原因。(-)从日军占领广州前后的形结分析,日军封锁我国东南沿海港口.切断沿海水路交通补给钱.是日军占领福州的一个重要原因。日本帝国主义发动…  相似文献   

6.
刘国武 《船山学刊》2004,(4):169-172
抗战时期衡阳是大后方的交通枢纽,第三大工商业城市和金融中心,战略地位相当重要;为了摧毁衡阳,日军对衡阳及周边各县进行了频繁的猛烈轰炸,并于1944年摧毁了衡阳市,占领周边各县,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据不完全统计,战时衡阳人口伤亡超过77万,公私财产直接损失至少在3亿美元以上,其损失居大后方的前列。  相似文献   

7.
日军为侵占中国东北编造了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其实为虚假谎言。在日本军部的引导和严密控制下,日本主流媒体为配合关东军对中国东北实施军事占领,刊发了大量支持对华侵略的言论,其中《读卖新闻》的表现最为突出。一方面,该报通过社论的形式,为日军侵占中国东北的野蛮行径辩护,号召日本国民理解和支持日军对中国东北的侵略;另一方面有选择地报道日本军界、政界、金融工商界、社会团体以及日本普通民众支持对华侵略的言行,极力煽动对华战争情绪。《读卖新闻》的相关报道固然有迎合军部及民众参战热情的趋向,亦说明在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本军政当局对华宣传战略方针的逐步确立以及由媒体配合的舆论鼓噪,支持对华战争的共识已经逐步渗透到日本社会各个阶层,并为日本军部继续推动战争进程以及实施舆论统制政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读卖新闻》为代表的日本报界逐步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帮凶,在日本对华侵略战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考察《读卖新闻》对九一八事件的相关报道,还可以了解这一时期日本舆情与日本侵华战争机器发动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抗击世界第二号法西斯强国日本的主要力量和主要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同阶段抗击的日本兵力虽然有所变化,但经常抗击着70%以上的日本兵力,最多时达94%,最少也在50%以上,毙伤的日军亦占大战期间日军毙伤总数的70%以上;中国抗战挫败了日本“北进”和“南进”的世界战略,拖垮了日本的战争基础,有力地支援了盟国的反攻作战,对打败法西斯国家集团在东方的支柱日本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抗战期间日本对广东的文化侵略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对于中国文化的破坏罄竹难书。日军在侵粤期间实行殖民主义的奴化教育 ,随心所欲地破坏广东各地的文化教育设施 ,野蛮摧残、劫夺历史文化遗产 ,对广东文化教育事业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失 ,对中华民族的文明造成巨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对我国东北的侵略战争。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执行不抵抗政策,东北军大部奉命撤进关内,仅几个月时间,东北的大部分国土就沦于日军的铁蹄之下。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激起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怒潮。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帮助与影响下,东北工农民众和爱国官兵纷纷组织了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  相似文献   

11.
满鲜历史地理调查部和东亚经济调查局是与满铁调查部几乎同时设立的调查机关。前者后来被东京帝大所继承,后者与满铁共始终,两者在日本调查机关中和学术界举足轻重。前者是应学者白鸟库吉的要求而设立的,对“满鲜”的历史地理作了大量调查,也为日本侵华提供了所谓“稳固基础”;后者则在成立时即担当了日本进行“满蒙经营”的使命,大川周明接管后,更成了推动日军侵华活动的重要机关。  相似文献   

12.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采取了“先安内后攘外”的不抵抗政策,近二十万的东北军和警察部队大都不战自退,致使日军长驱直入,仅用4个多月的时间,就占领了东北三省省会和主要城镇,1933年  相似文献   

13.
中国抗战与日本的南进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帝国主义对外扩张侵略的总的战略企图,分为侵占中国、“南进”和“北进”三个组成部分。实现这个战略企图的次序则是“先中国,后世界”,首先进攻和独占中国,实行“中间突破”,然后实行“南进”或“北进”,或者“南北并进”。中国抗战粉碎了日本的“中间突破”计划,困住了日军的主力,箝制了日军“北进”计划的实施,延缓了其“南进”的步伐。在中日战争长期化、日美矛盾尖锐化和德国侵略战争扩大化的世界战略态势之下,日本终于铤而走险,实施“南进”政策,经过从“良机南进”到“有限南进”和“南北并进,优先南进”以及从“优先南进”到“专事南进”三部曲,走上了发动太平洋战争之路。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外交李良玉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并且迅速扩大事态,野蛮侵占了我国东北。次年3月,它又一手导演,成立了伪满洲国。“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近代对华侵略战争规模的扩大,严重恶化了中日...  相似文献   

15.
日本在台湾的“皇民化”教育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台湾在日本军国主义者眼中的地位,是“皇国南方锁钥”,作为“南进基地”,日本不但要把台湾经营成为日军的战略物资供应所,而且还公开提出要使台湾“本土化”,使台湾人民“皇民化”的目标。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的“皇民化”教育,对战后台湾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也给台湾人民的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创伤。”“皇民化”教育的历史背景所谓“皇民化”教育,是指日本于二战期间在台湾所实施的一整套强制推行日本文化,隔绝台湾与中国文化联系的教育计划。这套计划滥筋于九一八事变前后,并随着日军侵华步伐的…  相似文献   

16.
满铁作为日本帝国主义推行殖民侵略政策的“国策会社”和经济侵华“大本营”,是日本侵占与掠夺我国东北煤铁资源的最庞大机构。在满铁的各种侵略事业中,煤铁业仅次于铁路交通运输业而居第二位。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煤铁资源,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进行的野蛮  相似文献   

17.
八路军以热河为中心的冀热辽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对日伪的殖民统治构成了致命的威胁. 日本侵略者为巩固伪满洲国 "西南国境线", 扼杀八路军的抗日活动, 割断八路军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日军沿长城沿线建立了面积总计5万平方公里的 "无人区". 以热河为中心的 "无人区" 是侵华日军制造的十几块 "无人区" 中面积最大、 持续时间最长、 斗争最激烈的世界罕见的 "无人区". 日伪军在制造"无人区" 时, 制造了无数起惊天血案, 其野蛮、 凶残、 丑恶, 为人类文明史所仅见. 热河 "无人区" 是东北其他地区集团部落的延伸和扩展, 其残暴程度令世界震惊. 不论日本政府及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如何否认这段历史, 日军的 "三光政策" 及 "无人区" 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 是无法否认和抹杀的.  相似文献   

18.
1937~1941年间日本统治华北策略调整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沛 《江海学刊》2004,(1):166-170
1937~ 194 1年间日本统治华北策略的调整过程 ,源于日本对中日战争进入“持久战”局面的认识 ,也源于其对华整体战略部署的调整。由此 ,富有资源及地理优势的华北区域 ,成为日军重点控制区域。为将华北建成资源、劳力输出及稳定的兵站 ,日军对统治华北的策略进行了调整 ,采取了“治安肃正”作战及“治安强化运动”等具体措施。这一调整 ,使中共等敌后抵抗力量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改变了战争初期战场重心并存于华北、华中的格局。掌控华北 ,成为实际上决定中日战争走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松村俊夫在<南京大屠杀大疑问>中认为,日军在1937年12月13日占领南京,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到12月16日才提出对日军暴行的强烈抗议,这说明日军在16日以前没有屠杀中国军民的暴行.这是他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证据"之一.本文则认为,16日才提出严正抗议,不但不能说明此前没有暴行,反而说明日军暴行的疯狂与野蛮.南京沦陷前,国际委员会对日军的军纪高度信任,认为即使日军占领南京,也会很快恢复秩序,因此,他们将自己定位为短期内住房和食物的救济者.但是,日军入城后,大开杀戒,暴行累累,这使国际委员会的成员们大为震惊,在由预期中的救济者转化为现实要求中的生命保护者时,他们产生了角色紧张现象,一时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这就使抗议暴行的时间稍稍延误了.  相似文献   

20.
早在十九世纪末,日本就开始在福建从事贩毒活动。抗战时期,日军在以武力手段屠戮福建人民、掠夺资源的同时,更是在福州、厦门等地废除中国政府的各项禁毒法令,公开推行毒化政策。“以台制华”、“以毒养战”。与其他沦陷区相比,日本在福建的贩毒活动有其特点。巨额毒资不仅助长了日军的侵华气焰,同时也使福建人民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创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