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弥留之际》中《圣经》话语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颂 《学术交流》2003,(2):136-140
福克纳是一个善于在其作品中体现《圣经》文化意蕴的作家 ,对他来说 ,《圣经》不但是一种作家自觉遵守的创作原则 ,而且也是一座庞大的文化博物馆 ,为作家的创作提供着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在福克纳的小说中 ,主题的提炼、情节的展示以及叙述话语的选择和运用 ,都清晰地表现出《圣经》的原型特征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
萧红,原名张 莹,三十年代初在萧军同志的影响和帮助下,踏上文坛,在东北地下党的领导下积极从事左翼文艺活动。笔名“悄吟”和“田娣”。从第一篇小说《王阿嫂的死》。到与萧军自费印刷的短篇小说、散文集《跋涉》的出版,萧红在自己的作品中,以她比较熟悉的东北农村社会生活为素材,用血淋淋的事实反映了在日伪统治下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打破了东北文坛上为日伪反动黑暗统治歌功颂德的汉奸文学的一统天下。作者还大胆热情地歌颂了在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因此,萧红受到日伪特务机关的仇视和迫害。在中共东北地下党组织的关怀下,萧红和萧军一…  相似文献   

3.
一位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家,总是忠实于自己的时代,力求在作品中反映出时代的脉搏和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来的。因此,他们也往往是历史的探求者和时代生活特质的开掘者,他们的作品就是这种探索的忠实记录,这种开掘的具体体现,其中必然凝聚着作家的良知和社会理想,熔铸着作家对其所反映的社会人生的评价和爱憎情感,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和强烈的感染,帮助他们去认识历史,体察社会,也启示他们去追求更美好的人生并为之实现而唤起更大的热情。 萧军的长篇小说《第三代》就是这样一部凝聚着作家的心血和深沉的历史探索精神、的力作,是他继《八月的…  相似文献   

4.
卜昭林的《鲁迅的文学批评》(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12;下面简称《批评》)是一部有特色的著作。首先,它对鲁迅文学批评的各个层面作了深入细致的探索。全书选择了14个题目,全面、系统而又重点突出地抓住了鲁迅文学批评的特点。例如,该书的第一个选题,以“浇灌‘佳花’和‘佳花的苗’——鲁迅文学批评特点之一”为题,论析了中国新文学史上的一大批青年作家如萧军、萧红、叶紫、殷夫等,其作品未必全是出类拔萃的巨著,但都是新文学百花园中的“佳花”和“佳花的苗”,这些  相似文献   

5.
闫顺玲 《社科纵横》2006,(11):111-114
鲁迅是最关注妇女问题和社会下层妇女命运的作家之一,他在自己的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高度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的典型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呐喊》《彷徨》中不同类型、各具特色但命运无不凄苦悲惨的女性人物,分析妇女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她们的愿望、要求,以探索妇女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一 一个民族兴衰际遇的历史,总是培育她的文学艺术的生活土壤和精神摇篮;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作家,总是和哺育他的民族的命运共同着脉搏,并在自己的作品里显示着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心愿。这情形正如普列汉诺夫所指出的:“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它的心理是由它的环境所造成的,而它的境况归根到底是受它的生产力状况和它的生产关系所制约的”。三十年代的萧军,作为一个具有民族气节的革命作家和《八月的乡村》的作者,他那“不容于满洲帝国”,也“不容于中华民国”的思想与创作,乃是那时强敌入侵,民族危亡情势下,“国民精神所…  相似文献   

7.
(一) 在无产阶級取得政权、完成生产資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社会主义革命是不是結束了呢?要不要继續革命?要不要将革命进行到底?要不要进行政治战綫和思想战綫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这是关系到无产阶級革命事业成敗的根本問題,是每个革命者必須回答的一个严峻的問題。毛泽东同志根据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級革命和无产阶級专政的学說,科学地总結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經验,一再教导我们,必須将革命进行到底。单有在經济战綫上(在生产資料所有制上)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一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父与子》塑造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的典型巴扎洛夫。有人说《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有点近似巴扎洛夫①。的确,贾宝玉蔑视封建礼教,也鄙薄封建社会的功名利禄,有一定叛逆精神。但是,贾宝玉毕竟仍是一个封建士子,与巴扎洛夫的出身、教养、道路和性格等迥然不  相似文献   

9.
一个半世纪以前,德国作家施托姆在他著名的中篇小说《茵梦湖》里写下了一个哀艳凄惋的爱情故事。谁知这个十九世纪中叶发生在莱茵河畔的爱情故事,竟在它诞生的半个多世纪以后,远涉千山万水,来到古老神秘的东方大地,在一片陌生的国土上风靡开来。它象长空中一束耀眼的闪电,照亮了中国现代作家的灵感之光。很多作家以它为鉴,获得了对发生在自己周围的生活的独特理解,进而又为自己找到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从现代文学的发轫到终止,这种影响一直或强或弱、或明或暗地存在着。正是在它的影响下,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了一类思想风貌和艺术格调都与之相似的作品。本文试图从现代文学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中,分别以周全平的《林中》(1925)、巴金的《春天里的秋天》(1932)与萧乾的《梦之谷》(1938)这三部中篇小说为例,探索一下《茵梦湖》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如果我们把这几部作品与《茵梦湖》作一对比,就会发现,它们都仿照《茵梦湖》的样子,为作品设计了一个凄惋忧伤的爱情故事,都通过主人公美爱情的被毁灭,把批判的锋芒指向扼杀人性的不自由的婚姻制度,为被摧残的青年男女的纯洁恋情唱出一曲哀惋的悲歌。  相似文献   

10.
蜚誉文坛的萧军,从他和萧红的短篇小说合集《跋涉》出版以来,已经在中国新文学的崎岖路程上跋涉了五十年。五十年来,他历经坎坷,始终怀着对人民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孜孜不倦地探索、追求,辛勤地创作,对新文学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他的长篇小说(包括历史小说)、戏剧、散文和诗歌创作,都为新文学园地增添了奇葩。他的短篇小说也以强烈的时代精神、深切的思想内容和现实主义的艺术特征,在新文学的途程上深深地留下了他的跋涉者的足迹。 斗争的文学以作家驰名的萧军,却并非名门世家子弟,“也没有受过书…  相似文献   

11.
美国《社会科学》杂志1979年秋季号介绍了艾伯塔·劳伦斯主编的《1921-1939北美作家人名录》.这本书分上、下两卷,共1,578页,是1976年由底特律盖尔研究公司出版的.《1921-1939北美作家人名录》是一部很方便适用的参考书,书中介绍了大约11,200名  相似文献   

12.
钦斯吉·艾特玛托夫是在苏联享有很高声誉的吉尔吉斯作家,他擅长中、短篇小说的创作.他的主要作品《查密莉雅》、中篇小说集《群山和草原的故事》、《永别了,吉利萨雷!》和《白轮船》曾分别获得各种文学奖.《一日长于百年》是艾特玛托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发表在《新世界》杂志1980年第十一期上.这部作品内容丰富、构思巧妙,在他的创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边城》与《雪国》——千古不磨的珠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永霞 《日本研究》2000,(3):93-96,F003
《边城》与《雪国》分别是中国作家沈从文和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 ,在本国文学界均是历久不衰的评论热点 ,但是却少有评论者将这两部作品加以比较评论 ,其实 ,这是两部具有相当可比性的作品 ,它们不仅在表现形式而且在内在气韵上都有诸多相通之外 ,同时 ,作为两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作品 ,它们也反映了中日两个民族传统文化施加于作家的不同影响。一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时代背景的趋同为文本比较提供了依据。《边城》发表于一九三四年 ,《雪国》则于一九三五年一月至一九三年五月连载于杂志上 ,并于一九三七年六月出版单…  相似文献   

14.
名词解释     
中间阶层在两个主要的阶级之间,在对抗性社会的两极之间(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居中间地位的阶级和社会集团。马克思指出:是“介于工人为一方和资本家、土地所有者为另一方之间的中间阶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版,第26卷第2册,第653页)。中间阶层在经济、社会、政治和思想诸方面都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是处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  相似文献   

15.
一、怎样评价《呼兰河传》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有影响的作家的创作实践证明,任何文学作品都与作家的生活经历和切身感受有直接的关系。曹雪芹如果不是生长在清王朝一个殷豪显宦之家,青少年时期经历了荣华富贵的生活,后来又有“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亿繁华”的痛切生活感受,他是写不出流传千古、永世不衰的伟大不朽之作《红楼梦》的。《呼兰河传》虽然抵不上《红楼梦》,但也是萧红经过长期艰难困苦,颠沛流离的痛苦生活之后,叼着辛酸的眼泪,怀着无限思念的感情创作出来的。《呼兰河传》恰如其名,它既不做人物性格的刻画,也不在…  相似文献   

16.
1986年我在西孟加拉邦进修期间,在与孟加拉朋友的交往中,了解到孟加拉人的文化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欢乐市场》报刊杂志社的强烈影响。许多颇有声誉、作品丰硕的作家都隶属于这家出版社。这是个什么样的出版单位?它的情况如何?对孟加拉的文化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去加尔各答进行了一次访问。 1987年2月2日我来到《欢乐市场》报刊杂志社。接待我的是《乡土》(Desh)杂志社副总编舒尼·冈古利先生。他是一位当代著名诗人、作家,他的长篇小说《那时候》(以真人实事为基础,描写加尔各答城市一百年历史的故事)曾获1985年印度“文学院”奖。1986  相似文献   

17.
三十年代,国难当头,抗日怒潮席卷全国。就是在这样历史背景下,“东北作家群”崛起文坛。他们的杰出代表就是萧军。当时,萧军发出的抗日救亡的战斗呐喊,最为粗犷有力,激励着人民的爱国热情;他的作品的艺术风格,质朴刚健,又富有浓郁的乡土色彩,为左翼革命文艺增添了绚丽的光辉。一 萧军从旧社会的底层奋斗出来,曾同各种黑暗势力冲突、搏战,有着一种勇猛顽强的抗争精神。这是萧军思想最为鲜明的特征。他出生于清朝末年(1907年)辽宁省西部一个荒僻山村,少年时期正当清末民初的动乱年月。那时候,不管是满清王朝,还是民初的军阀政府,都残酷压榨东…  相似文献   

18.
横光利一(1898-1947)是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被喻为"新进作家中最优秀的人,他的作品都充满清新,前卫的色彩,使得他在日本文学界享有盛名。短篇小说《无礼之城》是横光利一的代表作,发表于1924年9月《新潮》杂志上,并收录到横光利一《现代短篇小说选集3》(文艺日本社)中。此后在短短二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逐步升华,写出了一部部脍炙人口的反映时代的小说,形成了新感觉派超凡脱俗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9.
论《断头台》对《圣经》叙事的全新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淑贤 《学术交流》2005,(2):182-184
艾特玛托夫在小说《断头台》中塑造了阿夫季这一耶稣基督式的人物,他以典型的意识流手法,借阿夫季之口,说出了自己对现实、宗教、善恶的一系列思考。小说中穿插了《圣经》中的很多故事,但他所展现的耶稣基督形象和《圣经》所记载的完全不同,同时也将东正教传统中的典型观念如末日论、基督的受难及复活等放在现代文化背景中加以全新阐释。艾特玛托夫宗教探索的目标是寻找一条拯救堕落的人类和濒将毁灭的世界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任卫平 《日本研究》2011,(2):99-102
横光利一(1898-1947)是位毕生都致力于革新小说创作的文学作家。也是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诗人。他的作品都充满清新,前卫的色彩,使得他在日本文学界享有盛名。《天使》(1935)就是这样一部引人注目的反映时代的小说。细腻的心理表现是横光利一小说的独特之处,独特的创作形式及表现特色是横光利一小说中最特别的称之为超凡脱俗的创作风格。本文主要对其作品《天使》的现代主义创作特色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