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马克思的流通理论来看,资本的再生产过程是包括资本的全部循环的运动,而这种循环运动不断地反复,就形成了资本的周转运动。而各个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构成社会资本的运动。当一些资本家用货币在市场上购买机器设备材料等生产资料,实现从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转化时,同时又是另一些资本家出售产品,实现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转化的过程。于是,各个单个资本的互相交错运动便汇成一个整体运动,即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马克思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这一篇重写了多遍,“马克思善于把多少东西压缩到这个篇幅中去。”(《资本论》第二卷第8页)其主要之点有:  相似文献   

2.
<正> 资本运动的总公式G——W——G″中的W指的是什么?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它包括劳动力商品、生产资料商品和生产的新商品。但也有人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理由是: G-W-G″作为资本运动的总公式,是对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这三种具体资本运动形式的一般概括,因而其中的W不可能指任何实体商品,而只能是抽象化了的商品。从而认为,上述看法混淆了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见《政治课教学》1987年  相似文献   

3.
<正> 什么是商业平均利润率?如果用绝对的形式表述出来,就是商业每年所取得的总利润同商业总资本的比率。商业平均利润率,是把所有商业总资本作为整体考虑时的利润率。商业资本平均利润率的公式是:商业资本平均利润率=商业利润总额/商业总资本。 必须明确,不能把商业平均利润率,仅仅理解成是不同行业利率的简单平均数,还应该  相似文献   

4.
Ⅵ、资本特有矛盾的个别性——资本与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矛盾《资本论》一卷考察了资本与劳动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一般的、本质的矛盾;二卷在一卷的基础上把本来意义的流通过程引进来,考察了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体,即单个资本的循环与周转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也就是考察了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在资本运动过程中的特殊表现;三卷在二卷的基础上,把剩余价值的分配过程引进来,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考察了具体的资本形式和利润形式。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具体形式是相互对立的。这里有产业资本家之间,产业资本家与商业资本家之间以及工商业资本家与借贷资本家之间的对立。因此,研究总过程,研究资本的具体形式,也就是要研究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西欧近代转型时期,商人资本职能在不断地转变。安特卫普时期与热那亚时期,商人资本主要表现为商品资本与生息资本;荷兰时期,商人资本在前期主要表现为商品资本,后期主要表现为生息资本;英国时期,商人资本在早期也主要表现为商品资本,后来随着经济变化部分商业资本逐渐转型为产业资本。在这些商人资本职能转变中,资本逐渐完成了从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的历史过程,从而加快了工业资本主宰社会经济新阶段的到来。  相似文献   

6.
《资本论》第二卷在总体结构上分为三篇:第一篇“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第二篇“资本周转”,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这三篇都是考察资本的流通过程,但研究范围却有重大差别,前两篇是分析单个资本的运动,后一篇则是分析社会资本的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第二卷在总体结构上分为三篇:第一篇“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第二篇“资本周转”,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这三篇都是考察资本的流通过程,但研究范围却有重大差别,前两篇是分析单个资本的运动,后一篇则是分析社会资本的  相似文献   

8.
一、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对社会主义财政的指导意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在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性质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与灭亡的规律时,也阐述了社会化大生产与商品货币运动的一般规律。其中《资本论》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中阐述的资本的循环、资本的周转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的理论,对于我国有计划地运用客观规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资本论》中的范畴(及其判断和推理形式)是按照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形式发展出高级形式的先后顺序安排。《资本论》总结构的中心范畴是资本。《资本论》中按照上述次序先后出现的各个重要范畴如商品、货币、剩余价值、工资、积累、循环、周转、市场(实现)、利润、利息、地租(超额利润)等重要范畴,都是对于资本的由浅入深  相似文献   

10.
企业资本营销的战略、实证及其操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中国市场营销的现实,提出了不同于传统产品营销战略的资本营销战略概念,详尽分析了这一概念的核心层、基础层、静态营运层、动态营运层及其各层面在现实营销活动中的诸多表现形式。同时,对我国的产业资本营销、商业资本营销、金融资本营销进行了实证考察,并具体分析了企业资本营销战略的各个操作程序,即资本营销定位、资本营销策划、资本营销组合、评估控制及各程序的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资本关系的发展,为什么未能全面带动起中国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发展而滞留于商业资本形态?这个问题曾引起学术界极大的关注。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从政治特征、组织力量以及社会意识等方面的附加考察来说明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的障碍。问题在于,我们是以对中国近代资本关系的经济外特点的附加来说明它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资本,以致它本身不能或不愿获得充分的发展;还是在资本本质的同一性基础上,分析导致  相似文献   

12.
近代汉口开埠通商之后,出现了一批了新兴商业资本,到清末民初达到其发展的顶峰。就是在这一黄金时期,商业资本主导了汉口城市经济社会。与西欧近代早期商业资本相比,近代汉口商业资本也有着多元投资、投机与创新等诸多特性,这些特性间接或直接地推动了近代经济转型。最后,纵观中国近代商业资本史得出:商业资本是工业资本的前驱,前者在近代经济转型中曾有过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3.
政治经济学最先是在资本主义部分的“资本积累”章讲到再生产。但该章是研究生产过程,再生产在那里只是作为研究资本积累的背景来观察的。再生产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它是资本从生产过程到流通过程、又从流通过程回到生产过程,不断重复和更新的资本循环运动过程。政治经济学中的“资本循环与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两章就是专门研究再生产的。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的主要内容。第二卷的总标题是“资本的流通过程”。有两种涵义的流通:一种是商品的卖和买的运动,一种是资本不断通过三个连续阶段的循环运动。所以,再生产的研究对象是流通:既包含第一涵义的流通,也包含第二涵义的流通。研究再生产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殖民地时代外国资本统治印度尼西亚历史发展的三个时期十七世纪初荷兰殖民者入侵印度尼西亚,从此,印度尼西亚遭受荷兰长期的统治。从荷兰入侵到印度尼西亚独立为止的三百四十年间(1602—1942年),外国资本统治印度尼西亚的历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是:商业资本统治时期;工业资本统治时期;财政资本统治时期。  相似文献   

15.
一、流动资金的周转、周转率和节约额: 我们知道,社会主义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的基本构成部份——定额化资金,是以生产储备、生产资金和成品资金的形态存在着的,随着工业企业再生产活动的不断更新,上述资金亦不断地由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於是在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的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资金在各个周转阶段上的周期式的运动,便形成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流动资金周转率是用来衡量流动资金周转速度的重要经济指标,它一般是以一定期间以内资  相似文献   

16.
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有两种计算方法: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和流动资金周转天数。我们只要知道了一定时期流动资金周转的次数,也就知道了流动资金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同样,知道流动资金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也就知道了一定时期流动资金周转的次数。但是计算流动资金周转的次数是计算流动资金周转天数的基础。因此,弄清流动资金周转次数的计算公式,对于正确计量各个企业、各个部门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加快流动资金的周转,节约使用流动资金,提高经济效益,是大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7.
流通理论研究的新视角——略论社会化大流通的累积效应与全球经济一体化陈文玲资本是最能凸显流通一般的要素禀赋,作者认为,它既是流通发展的产物,又是推动流通加速发展的内冲力;循环与周转是资本运动周而复始无限化的表述,是马克思构想的资本一般的精华;并认为,资...  相似文献   

18.
工商关系从本质上讲,就是产业资本(工业资本)与商业资本之间的关系,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之间的关系经历过三个阶段,即工商一体阶段,商业独立化阶段,商业从属化阶段。一、工商一体阶段早期社会生产是一种小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以自给自足为主,因此,在这里还谈不...  相似文献   

19.
<正> 一、马克思商业理论的研究对象和体系结构 1.马克思商业理论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商业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商业资本,其中包括资本主义前时代的商业资本和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商业资本,重点是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商业资本。 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商业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下列特征。第一,它不是任何时代的一般商  相似文献   

20.
拙作《论农产品价值与生产价格间差额存在的条件》,对农产品价值与生产价格间差额存在条件的传统解释提出了质疑,认为农产品价值与生产价格间差额是否存在,并不象理论界通常所认为的那样,仅仅取决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与工业资本平均构成之间的相对量,或者说取决于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是否低于工业资本平均构成这唯一条件;而是取决于两个几乎同等重要的因素:一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与工业资本平均构成之间的相对量;是农业资本的周转速度,与工业资本平均周转速度之间的相对量。所以说资本周转与有机构成是两个“几乎同等重要”的因素,是考虑到农产品价值与生产价格间的差额是否存在,精确地说取决于这样两个因素:一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与工业资本平均构成之间的相对量;一是由生产时间、流通时间决定的农业资本周转速度,与工业资本平均周转速度之间的相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