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中国美学史的研究经过多年精进,终于进入了一个由“通”而“断”的新阶段,吴功正先生的《六朝美学史》的问世(江苏美术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无疑是这一阶段的新成果.通览全书,其新颖独到的美学史观念、别出机杼的理论阐解和纵横捭阖、用宏取精的学术风格,尤如清风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2.
六朝美学范畴:哲学孕育之结果吴功正《江海学刊》编辑部魏晋六朝的哲学思潮表现为玄学思潮,它起于魏代齐王正始,经竹林期,至中朝,历时七十多年,成为玄学的鼎盛时期。到东晋,衣冠渡江,仍带来了玄学,但其思辨形态有所不同。它风靡思想界,在玄学理论上产生了许多引...  相似文献   

3.
美学史方法,特别是中国美学史的方法问题。是近年来美学争论的热点之一,其中一个最重大的分歧是:到底如何对待古人提出的范畴和命题?是用“现代语言”表述,还是“用古人解释古人”?说穿了,就是某些同志自己所表示的:是“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大家都同意美学史应采取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可是,在如何对待历史与逻辑的关系上,出现了严重分歧,从而导至美学史的实际研究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方法。最近,我从叶朗先生近五十万言的《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得到了莫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叶朗先生的《中国美学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中国美学史专著。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上,都有它自己的特色。一、对中国古、近代美学思想作了分门别类的研究,显示了它的系统性和特色;逻辑地说明和论证了中国美学思想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和理论成果,指出了认识中国美学史的途径。从该书的研究内容上,显示出一种系统性:把中国美学史看作一个大系统,其下又有许许多多由美学家和美学理论组成的小系统,通过对小系统的深刻研究而揭示大系统的内容、特征和发展。其特点有二:  相似文献   

5.
任何理论的创造,都有个逻辑与历史相互统一并在统一中循环往复向前深入发展的过程。在西方美学史上,“距离”这个概念获得较明确的美学意义,和爱德华·柏克的《关于崇高与美的观念的根源的哲学探讨》一文有直接关系,而“距离”发展成为一个美学命题并且首次获得一个较完备的美学理论型态,则与爱德华·布洛的论文《作为艺术要素和审美原则的“心理距离说”》密不可分。这里我们通过回顾西方古代尤其是古希腊美学思想历程,进一步探讨“距离”的诸种美学意义。在古希腊美学史上,毕达哥拉斯学派有独特的意义。这一学派的基本美学观点,直…  相似文献   

6.
朱光潜先生把他的《西方美学史·序论》第二部分《研究美学史应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南,它的艰巨性和光明前途》,单独成篇,题为《研究美学史的观点和方法》,发表于1978年4月的《文学评论》。后又把这篇文章中的重要论点,再抽出来作为一篇,题为《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之间的质疑》,发表于1979年1月的《华中师院学报》。然后是作为《西方美学史·序论》第二部分,于1979年出版。分别三处发表的文章,在论述和文字上虽多少有  相似文献   

7.
李天道 《天府新论》1994,(6):96-96,F003
《禅学美学史稿》评介李天道禅宗美学,既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个独立的美学分支。由于种种原因,禅宗美学研究长期处于沉寂的状态。直到近几年才稍有转机,人们开始重视对禅宗与中国古代美学之关系的研究。最近,继其《静默的美学》之后,电子科技大...  相似文献   

8.
从先民在蒙昧时期以“草裙”作为最早的服饰开始,也就有了服饰审美文化。其后,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先民的眼饰审美意识又有发展。中国的服饰美学迄今已有六十万年以上的历史。但是,尽管我国的服饰审美文化及其美学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到21世纪新世纪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中国服饰美学史。没有想到,新世纪第一年的岁尾,2001年10月,由蔡子谔教授以一人之力,十年之功独立完成的180万字的煌煌巨著《中国服饰美学史》,已经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这不仅在我国美学研究史上所未有,就是在世界美学研究史上也是不曾…  相似文献   

9.
三十年来中国美学史的研究表明中国美学史作为一门学科逐渐发展,并正日趋成熟.中国美学史的研究成就主要表现为中国美学史著作的写作,总结中国美学史的研究有二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成果显著,二是问题不少.对它们加以总结能使我们更好地前行.  相似文献   

10.
颜延之诗美成就论吴功正在六朝时代,元嘉诗坛的双雄是谢灵运与颜延之,至于陶(渊明)谢并称,乃是后代之论。钟嵘《诗品》说:"谢客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仅是一二把手的差异。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也说:"爱逮宋氏,颜谢腾声。"又说:"灵运之兴会标举...  相似文献   

11.
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相继出版了多部美学史著作。当然,由于各种原因,也存在某些不足。进入九十年代后,中国出现了一股重新审视学术史的热潮,多种新写的学术史问世。在这种背景下,陈望衡教授的《中国古典美学史》于1998年在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相对于已出版的中国美学史著作,这部近百万字的学术专著有以下几个特点:一、首次对中国美学的理论体系作了明确而完整的概括。本书绪论把中国古典美学体系分为四个系统:以“意象”为基本范畴的审美本体论系统,以“味”为核心范畴的审美体验论系统,以“妙…  相似文献   

12.
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新创获──评《儒道佛美学的融合──苏轼文艺美学思想研究》姚文放中国美学研究在前几年曾好好地“热”过一阵子,曾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实绩,于是我们有了一批纵论两、三千年中国美学史的宏篇巨制,其理论贡献和学术价值不可低估。然而与这种通史著作的热...  相似文献   

13.
美学史要做得好 ,很难。西方人写的西方美学史 ,翻译过来的并不多见 ,真正好的有两部。第一部是鲍桑葵的《美学史》 ,本书前言开宗明义道 :“美学理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它的宗旨是要认识而不是要指导实践。因此 ,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乃是有志于从哲学上了解下列问题的人们 :按照世界史上各个不同时期的主要思想家的设想 ,美在人类生活的体系中究竟占有什么地位和具有什么价值 ?”还有一部是吉尔伯特、库恩的《美学史》 ,其序言则开宗明义道 :“本书专供大学里研究各门艺术的人员之用 ,亦供其他一切较一般人更渴望知道美学术语的意蕴的人员之…  相似文献   

14.
六朝美学之总体描述吴功正六朝美学的基本状况六朝美学的基本状况可说是“三色环”,即由贵族美学、通俗美学、金粉美学所交织而成的。它处在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在历史内涵上,互为交错,过滤与沉淀、延续与变异同时存在;在美学上也与历史的演进状况相同步...  相似文献   

15.
1984年以后,我国的美学、文艺学界开始大量引进西方的现当代理论,寻求研究方法和观念的更新。如何在引进过程中进行合理的读解、消化和吸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开拓西方美学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一直是美学史家们格外究心的学术目标。朱立元教授主编的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现代西方美学史》,正是一部朝着这一目标前进的成功之作。全书除《导论》外,共四编三十章,清晰地描画了一幅20世纪西方美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景观图。  相似文献   

16.
中国美学史写作自20世纪初起步,迄今为止,已经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但同时在认识和实践上也存在一些未惬之处。这主要表现于存在把中国美学史写成美学理论史的偏向,存在以艺术审美中心论来把握中国美学史的偏向以及存在亲外史研究而疏内史研究的偏向等方面。认清这些局限,对于未来中国美学史的写作,将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历史与现实看,有三大理论困境:研究对象的困惑、由“现代性”问题带来的主体视界的内在困境以及史观和历史叙述方法的内在困境。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确立现象即本体的思考向度,树立学术自立意识、价值学分析意识和“思”的意识,破除美学史描述中的总体性渴求,才能使中国美学史研究挣脱实证性知识的谱系性研究,并开示出中国美学史学术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这组笔谈 ,是对世纪末中国美学的一次系统总结。《超越局限》是对 2 0 0 0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综述。作者在充分肯定这一年研究进展的同时 ,特别指出正如整个当代文化的发展必须走出后现代思潮的阴影一样 ,新世纪美学的发展同样必须摆脱这个阴影的侵蚀。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基本课题是建立真正当代中国的美学。这个美学不仅在某种意义上要显示中国的特色 ,而且真正要成为中国人文教育、精神发展的活力元素。《沉静进展的美学原理研究》总结了 2 0 0 0年美学原理研究的新进展 ,分四部分 :(1)审美形而上学 ;(2 )审美心理学 ;(3)现代科技与美学理论 ;(4 )美育与自然美。《成果丰硕的中西美学史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中西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全文分三个部分 :(1)中国美学研究 ;(2 )西方美学研究 ;(3)中西美学比较研究。《风势尚健的审美文化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审美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全文分四个部分 :(1)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 ;(2 )大众文化解读与批判 ;(3)文化的时尚化发展研究 ;(四 )大众传媒与审美当代性。这个总结对于发展新世纪中国美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表这组笔谈 ,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洛阳伽蓝记》是研究北朝美学的重要历史文献。作为写景文,它是城市文学丘墟审美的经典;作为美学史料,它对北魏时期民族与文化大融合背景下城市、艺术与文化等维度的多元审美观念融合有着充分的展现,进而在整体上呈现了北魏洛都的生存状态。但因城市审美研究视角的阙如,《洛阳伽蓝记》在城市丘墟审美类型与城市美学史中的价值被遮蔽;因美学理论史研究范式强调美学史料具有相当的理论品格,它由于自身不属于理论著述而没有被纳入中国美学理论史的研究视域。可这并不意味着对《洛阳伽蓝记》美学史价值的否定,若从城市美学史考察,便会呈现它凸显城市丘墟审美类型的价值;若从审美观念史研究范式重新提问,便会呈现它对研究北朝审美观念融合的美学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六朝人的审美素质部析吴功正(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六朝出现中国历史上政治最动荡、黑暗,艺术、美学上最灿烂、活跃的非平衡性状态。它继先秦之后对美学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那么,衡量其美学进步的标尺是什么呢?我们认为,首先是人,是人们文化、审美素质的发育与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