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钟晓阳,1962年生于广州,五个月大时全家移居香港,父亲是印尼华侨,母亲是东北沈阳人。她在香港长大并受教育,现定居美国旧金山。 钟晓阳是早慧的才女,在香港有“小张爱玲”之称。她从15岁起就涉足文坛,小说,散文,诗歌全面开花,屡次获香港文学奖散文组冠军。18岁时以长篇《停车暂借问》轰动港台文坛,随即先后出版了诗散文集《走过》,中短篇小说集《流年》、《爱妻》,散文小说集《春在绿芜中》,散文集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读了特·赛音巴雅尔的散文集《啊,额吉河》,被集子里那充满了诗情画意的优秀篇章所吸引,思绪被引得很远很远。特·赛音巴雅尔是内蒙古文坛上享有盛誉的中年作家,虽然现在调到了北京,但他的心始终没有离开过故乡,一直为故乡的美好与幸福而歌唱着。他从1955年发表作品以来,已出版过诗集《春天》、《花果之乡》、《红豆树下》,小说散文集《晨鸟》等。散文集《啊,额吉河》是1986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为他出版的又一本作品选集。这个集子,共选了他近年创作的访问记、游记、回忆录等散文二十二篇,根据不同的内容,大体上划分为八辑。这些散文写得自然  相似文献   

3.
著名作家贾平凹在创作出许多优秀小说作品的同时,也写出了不少在全国读者中颇有影响的散文。先后结集出版的散文集有《月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等。陕西、甘肃、四川等地的山川地貌、  相似文献   

4.
巴金是二十世纪中国最成功的小说家之一,任何派别的文学史家也无法低估他在小说创作上的巨大业绩;晚年,他更以五卷辉煌的《随想录》代表了一代中国知识者的良智,震动了海内外文化界。小说创作的独具风骚与暮年谱写的“天鹅之歌”合力构成的眩目强光,常常使得读者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他早年同样风格独异的散文创作.对其早期散文的研究与评论也仍颇显寥落。事实上正如巴金早在五十年代就承认过的那样:“三十年来我一共出版了二十本散文集。我的第一本散文集《海行杂记》还是在我写第一部小说之前写成的”。仅从1927年到1949年建国前,他就创作和出版了18本散文集,共50余万字。这样庞大的散文创作量,在现代作家中是不多见的。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也自成一家.风格卓著。它们系统地记录、描写和抒发了作者在长期的社  相似文献   

5.
贾平凹并非散文家,写小说是他的主业。散文不过是他的副产品。但,这副产品和他的主产品一样,都是一流的。他的第一本散文集是又薄又小的一本,名为《月迹》,收集了作者自1979年至1982年间的34篇作品。这便是贾平凹早期散文创作的全部结晶。  相似文献   

6.
秦牧同志是当代有影响的散文家。他曾以华侨生活为题材写过《黄金海岸》《回国》等著名小说,有力地控诉了殖民主义者的罪恶;但是更有成就的却是散文。《花城》《潮汐和船》是为大家所熟悉和喜爱的散文集。在长期的创作中,他深入生活、辛勤劳动、匠心独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读秦牧同志的散文就象“和老朋友们在林中散步,或者灯下  相似文献   

7.
萧红是以中篇小说《生死场》而蜚声三十年代文坛的,她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小说佳作。在写小说的同时,这位女作家也写散文,先后汇集出版过《商市街》(1936年8月)、《桥》(1936年11月)、《萧红散文》(1940年)等散文集子和单行本《回忆鲁迅先生》(1940年)。她的散文,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杨朔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作家。杨朔30年末始创作,写了不少小说、散文、通讯和报告文学。其中尤以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的散文创作成就为最高。这一时期,作家出版了《万古青春》、《亚洲日出》、《海市》、《东风第一枝》、《生命泉》等几部散文集。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如《荔枝蜜》、《雪浪花》、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文学史上不少作家走上文学道路是从写散文起步的,冰心发表的处女作是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巴金写出第一部小说前就完成了散文集《海行杂记》,许钦文则说:“我在开始做小说以前,是写了  相似文献   

10.
阿·敖德斯尔是内蒙古老作家之一。他在五十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写出了许多短篇、中篇和长篇小说,已成为蒙古族文坛上的著名小说家。但他也写了许多富有草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散文。他同玛拉沁夫、安柯钦夫一起,对蒙古族当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的散文已汇集在《银色的白塔》散文集里。下面介绍他早期的五篇散文佳作。一、《银色的白塔》《银色的白塔》一开始就用亲切的记忆写白塔远景: 巴林北部哈日干台山和赛罕汗山之同是一片富饶的绿色草原。一座银色的白塔在绿色草原的薄雾里闪烁发光,象一根玉石雕成的擎天大柱,十分引人注目。这就是古来有名的辽代的白塔。那儿是我的故乡,所以我常亲切地想起这座银白色的白塔。  相似文献   

11.
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以诗品丰富凝重著称。他也写散文、杂文和文艺论文,成绩斐然可观,屡见评陟。惟有他的小说,或许因为数量不多,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文学史上常有这样的现象:创作的价值并不完全取决于数量的多寡。臧克家只出过《挂红》《拥抱》两部短篇集,共收十五篇短篇小说,加上集外的四篇和收在散文集里的一篇,总共不过二十篇。为数的确不多,却颇有特色。这些小说描摹社会人情世态的本领,是他的诗歌、散文、杂文所不能比拟的。其绘声绘色的程度,即在同一时期专写小说的作家中也不多见。这些小说作为臧克家整个创作的有机构成部分,有其独特性,不容忽视。研究他的创作而舍弃这些小说,便不能全面认识和说明臧克家的文学成就。本文拟就他的小说的总体特点加以考察,以说明他对我国现代小说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闲读丰子恺     
温海宇 《社区》2014,(8):11-11
丰子恺的书我有两本:一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早期出版的《丰子恺散文选》;一本是《闲居》,也是散文集。时常在空闲时翻翻,觉得颇有些情趣。比起他的漫画来,我更偏爱他的散文,他的散文文理并茂,情意盎然,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3.
当中国文艺园地又出现百花争艳景象的时候,白族作家张长正步入黄金般的收获季节。仅仅四年,就正式出版了长诗集《勐巴纳西》、散文集《紫色的山谷》、诗集《凤尾竹的梦》;即将出版的有散文诗、散文、小说合集《三色虹》、诗集《边疆的爱》。他的小说《空谷兰》和《希望的绿叶》,分别获得一九七九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一九八一年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相似文献   

14.
杨朔同志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时代气息浓郁,诗意隽永,为我国社会主义文苑增添了奇艳的花朵。文化大革命前,杨朔的《海市》、《东风第一枝》等散文集,深受读者的喜爱。粉碎“四人帮”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将杨朔生前在各个时期写的比较优秀的散文集辑在一起,出版了《杨朔散文选》。本文拟就《杨朔散文选》中有代表性的作品,来探讨杨朔散文的特点和创作经验。我们要学习、研究杨朔的散文,努力繁荣散文创作,让社会主义散文之花开得更加美丽。  相似文献   

15.
王充闾同志在《柳荫絮语》、《人才诗话》之后,又出版了散文集《清风白水》。从这三本书所构成的创作历程上看,乃是一个不断开创,不断飞跃的过程。不论从读者的审美接受角度,或从批评研究的角度看,都有充分依据认定,他的散文集《清风白水》的出版,表明他的散文创作不论从篇章到总体,都已经实现了文体审美的化境创造,正因为这样,他的散文创作,特别是《清风白水》的出版,才引起全国文艺界与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才得到那么多好评。读过《清风白水》,评论其化境创造,我感到在几个方面非常突出的,而这些又正是散文创造取得审美价值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散文创作的华彩乐章─—论郭保林诗化系列散文及其艺术构成机制姚春树,郑家健一从鲁西平原上走来了一位充满激情和极富想象力的散文家,这就是郭保林。新时期以来,他已出版的散文集有:《青春的橄榄树》、《有一抹蓝色属于我》、《五彩树》、《绿色的童话》和《郭...  相似文献   

17.
师陀散文论     
一师陀称不上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散文创作巨匠,他在文坛上的成名也得力于小说而非散文。但他的散文诚如他为第一本散文集《黄花苔》命名时说的那样,“是野生植物”,有一种顽强的生命力,一直执拗地充满生机地开放着。几十年来,他遵守着自己的诺言:“默默地做点事,默默地走点路,默默地想想自己和别人”(《里门拾记·序言》)。为人们贡献出大量的“野生植物”,汇合起来,蔚然壮观,形成独特的散文艺术天地,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争得了独特的地位。师陀是在30年代步入文坛的。1931年秋高中毕业后,他假托考大学,来到北平,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8.
徐开垒同志是人们熟知的散文作家。早在学生时代,他便酷爱文学,开始了创作活动。十四岁那年,在叶圣陶主编的《新少年》半月刊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两个泥水匠》。以后,曾在柯灵主编的《文汇报》副刊及《鲁迅风》、《春秋》、《译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散文和诗歌。四十年代担任文艺杂志和报纸副刊编辑工作,从此走上文学道路。建国后,长期主编《文汇报·笔会》。虽然,他也创作过小说、诗歌,但主要的还是在散文艺苑里辛勤笔耕,获得累累硕果。冰心同志说他是一位“功力很深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集《雕塑家传奇》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反映了他四十年来散文创作的艰辛历程和成果。诚然,四十年在历史长河里不过是一瞬间,但它跨越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设新中国、十年内乱和粉碎“四人帮”五个时期,这对于经久在崎岖道路上跋涉的旅子来说,就不是很短的岁  相似文献   

19.
《刻意集》与《还乡杂记》在何其芳较为漫长的散文创作历程中无疑占有不容忽视的历史地位。这不仅因为这两本集子既带有他前期散文集《画梦录》那种疏离现实、迷恋自我的特点,又在某种程度上流露出他后期散文集《星火集》所具有的参与社会、向往革命的思想意向;更重要的在于这两本集子集中展示了处于人生转折期的作者所特有的那极为复杂矛盾、深奥玄秘的心理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作者的散文创作在思想和艺术方面双重变奏的内在心理依据。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何其芳的《刻意集》与《还乡杂记》,必然会  相似文献   

20.
艾煊的散文写作,比起他的长篇小说创作,实在不能称得上是丰产丰收。建国三十余年,只出了两册集子《碧螺春汛》和《雨花棋》。然而集子里那一篇篇清新淡远的散文作品,却是比小说更无保留地洞开着作者的心扉,你一眼看到的是那颗有力地搏跃着的、充满恳挚、深沉情爱的心! 读艾煊的散文,我常有发现:他把他小说家的特质带进了他的散文写作。这可能与他散文中较多写人有关。本来,散文和小说就是过从甚密的紧壁邻居,尤其写人散文。这二者的分界,到现在文体家们也不一定能真正说清。大略小说讲究缜密的结构、完整的情节、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云云。但近年来我国文坛上涌现的锦簇花团般的“散文式小说”、“诗化小说”、“情绪或心境小说”等新观念和公认的创作实绩,却更加模糊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对照之下,艾煊散文的小说特点就更加明显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