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杨嬛  陈涛 《中州学刊》2015,(2):50-55
资本下乡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当前以政府资本支持和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实现的是"资本主导的外生型要素整合"。这一路径促进了农业发展,但也给农民和农村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上的负面效应。因此要发挥土地在要素整合中的主导作用,转向"土地主导的内生型要素整合"新路径,用土地要素引导资本有序进入乡村,将农民在资本下乡中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山东东平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案例从实践上证实了这一新路径的可行性。为此,需要从鼓励和引导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协调和整合使用农业发展相关项目资金,搭建类似"农超对接"的合作社—企业对接平台等方面推动资本下乡路径转变,实现农业生产要素整合的"土地主导",加强农民利益保护,实现农业、农民、农村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产出效率和规模经济上,更体现在农业的产业化、食品加工和消费结构的变迁上。在目前家庭承包经营体制框架下,土地流转作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桥梁,其启动和实施需要产业组织的动力驱动。农产品价值链是小农生产连接国际大市场的主导产业形式和销售网络。因此,以农产品价值链驱动促进土地流转,进而带动现代农业发展,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可行选择和土地流转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发展现代农业,就是以资本、物质和技术等先进要素为基础,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以工业化的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农业,以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支持农业,以科学的经营理念管理农业,最终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由于我国农业发展长期滞后,发展现代农业仍然面临一些问题.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着力于构建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体系、健全符合农村实际的土地流转体系.  相似文献   

4.
郭爱民 《社会科学》2013,(7):143-152
工业化时期(1700—1880)的英国农业既包括可耕地上粮食作物的种植,又涉及到草地上牲畜的养殖。从工业化初始阶段到工业化晚期,就单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粮食可折合的混合谷物而言,英国的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有余。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促动了农业、非农产业的分工和土地的流动,推动了土地的规模经营,拉动了乡村社会的内需,推进了工业化的进程和经济结构的变动。  相似文献   

5.
粮食产区规模经营路径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经济基础只能是小农经济结构.我国的资源禀赋和基本国策决定了我们的现代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不可能走多数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土地逐步集中形成现代化大农场的路子,而只能在资源和制度的双重约束下,从技术进步、分工专业化及组织制度创新等方面,寻求小农经济结构基础上,各大要素整合条件下的现代农业生产规模经济与规模效益,及其可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土地集中规模经营的路径在中国不可行,分工专业化及在此基础上的合作化,是我国粮食生产规模化、现代化的可行路径,也是粮食生产合作组织的解.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要实现“九五”末粮食生产稳定在600亿斤,实现“九五”目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内容 1.关于农业增长方式。农业增长方式就是决定农业产出增长的各种要素的配置及其推动农业实现增长的模式。从再生产角度分析,农业增长方式分为数量型和质量型两种。数量型农业增长方式主要通过增加土地、劳动和资本的投入,片面追求农产品产  相似文献   

7.
要素流转制度创新与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农民和科技是农业生产的三个重要的要素,也是当前农业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土地、农民和科技问题的解决方式将影响到农业发展的进程和模式,影响到农业的现代化建设。现在土地、农民与农业科技的利用及流转方式是与传统农业形态相一致的,但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相矛盾,因此必须加以改革。本文从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的高度出发,以农业经济增长、农民增收为切入点,对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的土地、农民及科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即通过改革实现土地资本化、农民市民化、科技产业化。  相似文献   

8.
提高农业生产率,追求高效的农业产业组织形式,是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连乘分解方法,对农业生产率进行度量,具体对中国农业劳动、土地与资本生产率以及地人比率、资本-土地比率的变化趋势和规律进行分析,进而测度农业产业组织绩效。结果表明:不同的农业产业组织形式有不同的绩效,同一农业产业组织形式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运行其绩效也有不同的表现。生产队集体农作制的最大弊端是限制了农业劳动力的流动,而家庭责任制的最大意义在于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疏通渠道。家庭责任制是内生于农业生产率提高所要求的增加土地-劳动比率的必然结果,农业产业组织形式应朝着有利于提高地人比率的方向变革来提高其绩效以及农业生产率。  相似文献   

9.
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切实把推动三产融合、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破解"三农"问题、提升农业整体水平、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巩固农业转型成果的战略需要.一是发展龙头企业,二是建设规模基地,三是创新农企连接方式,提高"三产融合"发展活力.在保障措施上,做好规划,做优环境,做强素质,以更好地发展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0.
资本下乡的双重效应及对负面影响的矫正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下乡经营现代农业有利于解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谁来种地、怎么种地、人去哪里、钱从何来、如何提高农业技术等一系列难题,可以促进农业企业化、社会化和产业化经营。同时,我国资本下乡也会导致出现危害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对失地农民产生挤出效应等一些负面效应,需要通过规范工商资本下乡行为、建立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工商资本参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投资现代新型农业等基本路径,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生力军,引领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最基本的需求是土地规模经营,而我国目前的土地制度把土地限定在2.6亿承包农户手中。土地是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重要物质载体,土地问题就成为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和基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农业市场化改革与发展的必然产物。统筹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完善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的市场机制,同时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不断完善政府调控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创新与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宏观环境的变化,土地家庭承包制的缺陷也开始显现.所以,在国家政策法律支持下进行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创新发展,采取不同的模式加速土地的集中和规模化经营,是提高我国农业劳动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资产他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劳动效率的提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度缺陷凸显.要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吸引资金向农业投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土地收益,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发挥土地的资产化效益,实行农村土地资产化.本文深入分析了农村土地资产化的利益和弊端,认为农村土地资产化的利益远远大干弊端,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需要大力推进.  相似文献   

14.
浙江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浙江的实践与启示》一书,以我国经济发达的浙江省为例对土地规模经营作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迄今为止,这是我所读到的以土地规模经营为研究对象,理论紧密结合实际,内容充实,系统性较强的一部研究性专著。(一)8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村非农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力的增长,沿海地区土地规模经营先行发展起来。经济发达国家多数土地经营规模都比较大,其农业产出一般能获得规模报酬,这是因为农业生产也具有规模报酬的特点。我们知道,无论是就农业企业个…  相似文献   

15.
发展家庭农场首先需要解决"地从哪里来"的问题,其所需土地应满足三个基本要件:集中成片、长期稳定、规模适度。在农地权利交易市场上,家庭农场实现土地适度规模集中的路径一般是先获得众多农户流转和退出的分散的、零碎的承包地,然后进行地块归并与权利整合。传统的高度兼业化的分散型小农经营模式在向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集中模式转变过程中可能会遭遇瓶颈和障碍,为此,需要构建农地权利市场化配置下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集中的实现机制的理论框架,具体包括利益共享机制、权利均衡机制、冲突解决机制和配套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16.
大庆市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没有小农户的现代化就没有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大庆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小农户的参与,其发展水平也主要取决于小农户现代化发展进程.在此背景下,如何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促进农民增收成为大庆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因此,大庆市要将二者有机衔接需要解决农民组织化水平提高问题、小农户为主体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问题、小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问题、小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提升问题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创新农业经营形式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新农业经营形式对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通过剖析目前传统农业经营形式中存在的问题,对比发达国家的农业经营的主要特点,提出我国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创新农业经营形式,包括改造公司加农户、大力发展内生型农民合作组织、培育规模专业大户、发展土地银行和公司制农业等,并提出了完善实现农民知识化、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等宏观政策。  相似文献   

18.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培育农业农村新动能、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其实质是各个生产力、各种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基于此,从资本联投、生产联营、经营联动、效益联赢、风险联控、服务联合等六个方面,提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六联”模式,着眼于补齐现有经营体系短板,优化农业资源要素配置,全面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动能,全力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业贡献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产品、市场、要素和外汇四大方面,相继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贡献.中国农业的腾飞,是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调整的结果,劳动力转移,实现了资本与劳动的有效配置;反哺农业,是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有效实践.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在资源配置、资金投入、劳动力供给方面付出努力.  相似文献   

20.
小农理论范畴的动态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理论界关于现代小农制的历史地位的争论持续了100多年,但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发展的历史事实表明,大农场排挤小农场是不可逆转的客观经济规律,根本不存在所谓"小农经济的理想国".中国自明清以后的600余年,人地比率逐渐下降至"维生型农业"的临界点,标志着传统小农制的终结和现代农业的转型.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虚置产权"和"平分机制"的体制性障碍,致使市场机制不能发挥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造成几亿农民在高强度劳动投入和过密型种植模式下,出现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和土地边际收益递减的趋势.下一步,如何实现小农制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已成为我国理论界必须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