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5 毫秒
1.
日本作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大国 ,其经济之所以在战后得以迅速崛起 ,是与其重视教育、大力发展教育密不可分的。正如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所说 :“一般说来 ,振兴国家、肩负国家的是人 ,民族的繁荣与衰退也是这样。资源小国的我国 ,经历了诸多考验 ,得以在短期内建成今日之日本 ,其原因在于国民教育水平和教育普及的提高。”  作为经济大国 ,同时也是教育大国的日本 ,其高等教育机构包括大学、短期大学和高等专科学校三种形式 ,按办学机构又可划分为国立、公立和私立三种类型。进入 90年代后 ,日本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入学率接近 50 %。按照“精英…  相似文献   

2.
近来 ,中日民众相互“信任问题”引起关注。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比较 ,指出日本历史教育的原则是“掩盖侵略性质 ,推卸战争责任 ,拒绝反省认罪” ,中国历史教育的精神是“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 ,促进中日友好”。日本的历史教育完全秉承日本政府掩盖侵略历史 ,回避战争责任的一贯方针 ,其根源是历史认识问题。这一问题既严重伤害了曾经深受日本侵华战争之害的中国人民的感情 ,也将日本民众引向历史认识的误区 ,干扰了中日两国民众的沟通、理解与信任 ,这才是中日民众“信任问题”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3.
“实学教育”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府大力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政策的教育理念,其推崇的“实学”精神源于中国的宋明理学,又吸纳了西方实证哲学;“艺术教育”源于德国艺术教育运动,其信奉的“为艺术而艺术”“个人主义”“民主主义”等思想是日本民众对国家意志的一次精神反叛。以李石岑、吕澂、丰子恺、蔡元培、鲁迅等为代表的留日学生在对两种教育主义进行取舍、统合和圆融的过程中,或将家国情怀孕育其中,以美育为救亡图存的通途,或将中华传统知识资源内蕴其中,以美育为人生实现的桥梁,又或将二者兼容并蓄,逐渐书写出现代美育观念的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4.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曾盛行所谓“教育投资论”,对日本经济和教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探讨这一理论在日本经济与教育中的作用,将是有意义的。 一 “教育投资论”一词,是1961年前后在日本开始使用的。它把教育支出看作是“人力资本的最大投资”和取得“将来收入的投资”,也就是把人看作资源,把教育视为发展经济的  相似文献   

5.
林玲 《社会福利》2007,(12):61-61
日本是世界上人口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号称“长寿王国”,日本的老年教育直接由文部省领导,教学方式有“老年班”和老年大学。老年班又叫“高龄教学级”,文部省1965年在各县市各选两个乡镇试办,1973年向全国推广,由市、乡、镇教育部门主办,办法是利用中小学课余时间招收60岁以上的老年学员。  相似文献   

6.
李文英 《日本学刊》2002,(1):122-134
近代日本教育的快速发展 ,引起了世人的瞩目。其快速发展的原因在于日本走了一条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教育经验的“捷径”。日本的成功为落后国家的发展 ,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 :勇于和善于学习外国的教育经验 ,学习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适时调整相应的学习方针 ,建立健全留学制度 ,等等。  相似文献   

7.
臧运祜 《日本学刊》2006,(2):129-138
1938年12月,日本侵华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之后,为实现建设“东亚新秩序”的目标,近卫内阁决定设立“兴亚院”,作为决定和实施对中国占领区政策的总机关。本文主要运用日方的档案资料,考察了“兴亚院”的设置与正式成立过程,分析了该院的组织结构与性质,并简述了“兴亚院”成立初期在处理“中国事变”上取得的“业绩”,特别是成功诱降汪精卫集团。因此,可以说“兴亚院”是地道的“灭亚院”,它的存在,验证了战时日本“东亚新秩序”的本质,并为我们今天认识日本侵华历史提供了又一个“物证”。  相似文献   

8.
提升创意、创新与创业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四年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四年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相关成果,借鉴芬兰、日本等国提出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重点,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提出“四年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目标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9.
浅谈终身教育在日本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教育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生的教育和个人以及社会整个教育的统一综合。就是说终身教育不能只限于个人的水准 ,而要作为国民、社会整体的教育来加以考虑 ,个人的教育机会和社会的教育机会的统一才是终身教育。它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 ,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许多国家将终身教育思潮转化为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政府行为 ,使终身教育逐步落实到实践中去。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大国、教育大国 ,率先进入实践终身教育这一新思想的行列 ,终身教育作为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在日本得到了独特的发展和完善。  一、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  相似文献   

10.
日本军国主义教育及对国民意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治维新后日本建立了以美国等西方国家教育制度为样板的西方民主教育体制。随着天皇制国家体制的确立、军国主义路线的逐步形成及《教育敕语》公布,日本最终选择了在利用西方教育体制的同时推行军国主义教育的教育体制。在军国主义教育的灌输下,日本国民意识中的“效忠天皇的意识”极为浓厚,迷信天皇、尊崇天皇成为日本国民居主导地位的精神思想。  相似文献   

11.
“高度的文化教育水平是日本在十九世纪成功赶上技术先进的西方,随后又取得经济上的领导地位的重要原因。事实上,对日本社会影响最大、使日本获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它的教育制度”。日本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从明治维新时期开始,日本就对教育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国策的指导下,日本全面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文化和教育制度。1893年,日本成立了  相似文献   

12.
20 0 3年 3月 ,中央教育审议会就教育基本法的修正案发表了最终报告书。报告书指出 ,2 1世纪日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内心丰富、健康的日本人” ,其中重要的内容有“尊重日本的传统文化 ,热爱家乡和国家 ,具有国际社会成员的涵养”等。日本的教育改革由来已久。 1 996年 7月 ,中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 ,到 1 967年就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跃居第二位。战败国日本由一片废墟一跃而成为世界最富国家之一 ,其中的文化原因值得思考。一、日本重视“人心”养成、人格铸就  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早在《文明论概略》一书中就对日本重视“人心”养成有过描述。福泽谕吉把文明分为“外形”和“精神”两部分 ,他认为 ,“所谓外在的文明 ,是指衣服饮食器械居室以至于政令法律等耳所能闻目所能见的事物而言。”所谓“文明的精神”则是指“人心”。他把“人心”放在器物之先 ,主张首先变革“人心”。日本的明治维…  相似文献   

14.
臧佩红 《日本学刊》2012,(1):90-101,15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兴起,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日本政府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原则之一,还是日本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软实力的重要"国家战略"。日本的教育国际化经历了"雏形化"、"国策化"和"战略化"三个阶段,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研究日本的教育国际化,对我国的教育国际化发展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始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的教育改革,是日本教育近代化的起点。它不但促成了以产业革命为前提的近代日本经济的迅猛发展,而且奠定了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基础。一、“富国强兵”——近代日本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国策,是日本政府所做的重大战略抉择。就三者的关系而言,“富国强兵”是战略目标,“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则为实现既定目标的基本政策,而“文明开化”同时又是“殖产兴业”的前提和条件。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公民馆发展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鹏翔 《日本学刊》2002,(2):113-128
公民馆是日本战后开展社会教育的中心设施,是在追求自由、民主、和平理念的基 础上进行教育改革,保证国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受教育的机会平等”而创建和发展 起来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公民馆为日本的国民创造了“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广阔 天地,在战后恢复生产、改善生活特别是丰富国民的文化生活等社会教育具体活动的开展过 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国家创新系统中的日本成人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彻 《日本研究》2004,(4):83-88
自 19世纪的明治维新到现在 ,日本主要是一个追赶型的国家。无论是“贸易立国”、“技术立国”,还是“知识创新立国”、“技术创新立国”等战略目标的实施 ,都离不开教育这一最根本的推动力。而日本的成人教育既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一种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走的是不同于西方的发展路径,这一特质必然使社会工作教育者面临两种选择:“通才教育”或“专才教育”。“专才教育”隐喻了一个清晰的职业定位,同时能够提升社会工作者的能力和个人的法律权利,它的不足之处是“通才教育”中整全视阈的缺失。  相似文献   

19.
汤本武比古是日本明治时代著名的教育家、伦理学家。日本明治维新开始后,汤本武比古接触了欧美文明,察觉到了当时日本与欧美国家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差距,于是致力于汲取欧美文明的长处。汤本武比古著有《关于公德养成》,精辟地分析了“公德”内涵、“公德养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促进国民“公德养成”的途径:其一,“公德养成”必须加强“公德教育”;其二,加强法治建设,促进“公德养成”;其三,重视中小学公德教育,促进“公德养成”;其四,学习欧美“公德”长处,促进日本国民“公德养成”;其五,增强道德意识,促进国民“公德养成”。日本明治时代,在国民的“公德养成”方面,汤本武比古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六年四月,日本文部省临时教育审议会在“关于教育改革的第二次答辩”中指出:“迅猛发展的新的信息手段,已经迎来了成熟期”,“教育,历来是以向下一代传播人类社会蓄积的信息为宗旨,信息环境的巨大变化,增强了教育从根本上改变其传统方式的可能性。”因此,分析日本信息处理教育,对于我们了解日本教育适应信息化的改革现状,以及信息处理科学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