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基于广东省林业发展的区域特性和产业特性探讨广东省林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而不得不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因而该地区森林资源的主要作用是改善城市环境 ,保障城市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东西两翼及北部周边山区则主要面临农业农村结构调整中的林业发展、生态公益林建设、林业产业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闽东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的分析 ,认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困难 ,既有全国农产品供求变化、价格下降的因素 ,又有农业、农村结构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及城市化滞后等自身因素。解决农民增收应走农业、农村结构调整为主 ,逐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子。在结构调整中突出发展特色经济与农产品精深加工  相似文献   

3.
西安交通大学李国平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及其应用》(97BJL0 37)于 1 999年底通过了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组织的鉴定 ,鉴定等级为一等。该课题从立项到完成正处于我国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实施宏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时机 ,课题的理论成果和政策建议为国家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设计和模式选择提供了支持。该课题运用协调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全新的考察 ,提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及其内部的平衡和非平衡发展相互匹配 ,相互促进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  相似文献   

4.
一、充分认识结构调整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农业结构调整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一个热门话题;同时它又不是一个新话题,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永恒的主题。由于影响农业结构的诸多因素不断发生变化,必然需要不断地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可以这样认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调整和优化结构的过程;同时,农业结构调整应当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尤其在我国地广人多、以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为主的特殊国情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是急功近利地调来调去,只能是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因而也不能指望农业结构调整成为…  相似文献   

5.
基于STIRPAT模型构建化肥施用强度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利用1997—2017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经济水平、结构调整对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区经济水平、农业结构和种植结构的调整等因素直接影响化肥施用强度,地区经济水平对化肥施用强度的贡献最大;邻接省份农业结构调整的示范效应会引起本省农业结构调整,但是邻接省份种植结构调整的示范效应会引起本省种植业结构的反向调整,导致间接效应为正;目前农业技术水平还不够高,对化肥施用强度有负向直接影响但并不显著。最后提出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化肥替代技术推广,在制定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时不仅要关注区域内影响因素,还需考虑省际间邻接区域经济水平、农业产业结构、乡村人口密度等的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6.
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影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由于货币政策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传递障碍远远大于一般欠发达地区,因而应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供给领先"的政策性金融扶植发展模式,通过改变民族地区经济金融环境、健全货币政策传导环节、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来提高货币政策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实施效应。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隆起带构建既是解决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长期增长的一种有益的尝试,更是发展经济学自身理论体系需要研究和完善的一个理论空白。据此以我国欠发达地区最大的农业城市——南阳市的区域经济隆起带构建为例,系统探讨了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隆起带的具体作用、构建理论、构建模型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隆起带构建既是解决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长期增长的一种有益的尝试,更是发展经济学自身理论体系需要研究和完善的一个理论空白.据此以我国欠发达地区最大的农业城市--南阳市的区域经济隆起带构建为例,系统探讨了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隆起带的具体作用、构建理论、构建模型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与对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业发展的经验角度,提出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新机制是实现产业化经营,并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济结构调整、组织模式选择以及基层政府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的职能转变,特别是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地制度创新和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关于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我们以山东省为例,分析农业大省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应采取的积极对策,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农林牧渔业协调发展;积极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积极调整农业区域结构,发展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正视加入WTO对国内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滞后对洛阳市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产业结构、品种结构、组织结构和区域结构的不合理 ;调整现有农业经济结构的对策是 :优化产业结构、综合发展农林牧渔、调整品种结构大力发展精品农业、完善组织结构推进产业化进程、依靠加工增值和发挥区域优势创造特色农业。  相似文献   

12.
环境保护是当前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通过测算和分析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江西省)行业与城市两个层面的节能减排潜力和效率发现,主要应从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着手提高减排效率。通过对行业(地区)之间、行业(地区)内部的节能减排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可更好地挖掘节能减排潜力,以此保证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实现总体减排目标。基于行业(地区)潜力的节能减排政策导向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将农业经济增长分解成三个方面,即区域份额增长、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以川中丘陵区及所包含的广安市等6个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这些地区的农林牧渔总产值及农业部门产值为样本数据,考察了川中丘陵区2003-2010年间农业经济增长差异,分析了农业部门的结构效益和竞争力,发现川中丘陵区农业经济发展较快,农业结构较合理,但缺乏竞争力;同时比较区内6个地区农业经济发展过程,发现遂宁市发展最慢,农业结构效益较高,缺乏区域竞争力;内江市发展速度最快,区域竞争力较强,但农业结构效益略低;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川中丘陵区调整农业结构、增强农业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渭北旱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与思考——以彬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陕西彬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践的总结和反思,指出渭北旱塬农业经济发展应该走产业化,发展区域优势产业,走"粮、经、畜"三元结构并举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提出了强化基础设施,优化农业内部产业布局,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一个综合的目标,是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这是一种立体式的调整,其根本意义在于通过调整,构筑我国农业融入全球化的生产结构,构筑农业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区域结构,构筑农业走向现代化的社会结构,对农村经济形成一系列发展后劲.文章分析了结构调整将为农村经济增加哪些后劲,结构调整的困难与问题,以及如何进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结构的运行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结构优化问题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由于区域经济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这就需要逐步调整来实现其优化。本文就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特征、运行规律及结构调整等方面对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统筹协调农业结构调整保证农民持续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协调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现实必要性和重要性,资源环境、国内外市场及政策导向等影响农业结构调整,同时制约农民的增收。农业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社会结构及投融资结构调整是保证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地处高原,由于地理、气候、人文等因素导致城乡一体化水平低,城乡融合度较差,需要利用该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来发展城乡一体化。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聚类分析法,从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生态建设三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测算出2012年青海省各区域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总结出青海省城乡一体化的西宁海东模式和三江源模式,这两种模式都能为西部欠发达地区提供必要的经验借鉴。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应该从加强中心城市地位,优化区域城镇体系;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依托区域特色资源,发挥各自竞争优势;加强制度设计,促进城乡社会统筹发展四个方面来推动和实施。  相似文献   

19.
东部欠发达地区身处经济发达省份,毗邻经济发达地区,巨大的落差使得这些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的愿望更加迫切和强烈,如果不重视这些地区生态文明的建设,那么,生态危机和环境悲剧就会在这些地区变本加厉地上演。以浙江丽水为例,从生态资源、政府定位、政策优惠、后发优势、区位特点等方面分析了东部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利条件,也指出了经济增长冲动、后发劣势、环境外部性效应给欠发达地区带来生态文明建设困境,探讨了从区域实际出发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而发展较慢,政府主导的农业技术创新存在着机制性缺陷和矛盾.西部地区要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自组织农业技术创新机制,需要通过科技进步的系统化、综合化、市场化、应用化来优化农业技术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