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告语与幽默语的顺应性特征有显著的可比性。广告语是通过顺应受众、"投其所好"来达到目的。顺应受众是显性的"褒扬的"顺应过程;使受众顺应广告语者的目的、产生购买行为则是隐性的顺应过程。幽默语的特点是:幽默制作者有意违背或不顺应受众或听者的预期,这是一个显性的不顺应过程;而通过某种"线索"或"关联"(即隐性顺应因素)引导受众朝意想不到的或隐性的意义上思考,这个意义就是幽默制作者的意图,这是一个隐性的且具备"贬损性质的"顺应过程。广告幽默语具备广告的特征和幽默的顺应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广告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具有极强的商业目的性并有着特殊的文体风格和交际功能。德国功能学派提出的"目的论"从一个特殊的视角审视翻译活动,即目的法则。从"目的论"的视角来剖析广告语的创造性翻译,同时也能论证"目的论"的实用性以及它对广告翻译的重大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同形表达、局部同形表达和异形表达是广播广告语篇中品牌的三种指同方式。分别具有:减轻听众理解和记忆的负担,强调突出;外语品牌词插入有"洋化"效果,体现了广告的定位;保证了广告语篇的连贯性和层次性等作用。这三种指同方式既是品牌的实现形式和语篇的衔接手段,也体现广告宣传的目的性。  相似文献   

4.
广告语言随着其交际功能的发展越来越活跃 ,渐渐凝聚成了自己的“言语格调” ,形成了独特的语体风格。根据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域理论 ,广告语域中的语场、语旨、语式决定了广告语针对不同的受众、媒体而运用多种多样的语体要素来达到“促销”的表达效果 ,因而形成了广告语言语体的多体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西周以来的文化发生了深刻变化,"德治"主义的构建促使了重言、记言传统的形成,由此自西周以来出现了大量的语类文献。"语"在性质上主要表现为它载录的是"善言";从文体形态方面来说,上古语类文献主要包含言、语、事语这些类型。由于这些文体形式是历时性生成的,所以它们所包含的文化意义及其生成方式是不同的,整体上来说,这些文体形式演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史官群体其自身社会地位与传史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唯我独尊的商品霸主意识强化使极限广告语呈高频化流行趋势。极限广告语在广告言语链总效用的形成中多居关键地位,其使用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我国相关法规对广告极限语使用有严格规范,广告主体应合法得体地使用极限广告语。  相似文献   

7.
术语"语类"不管是在教育语言学的研究还是在教育学中都占据了核心地位。作为一个元语言术语,语类常用来描述研究者、教师和学生的所做、所说以及所写;语类也是我们制定课程和教学大纲时遵循的组织原则;它不仅在学科差异性分析中发挥作用,而且在其他方面也发挥一定的作用。所以"语类"确实是一个常用的术语。然而,Yunick[1]认为,"随着这个术语的普及,我们需要继续研究,进行批判性和道德性的评价,当然也有必要与理论继续对话。"在文章中,我们从Yunick所提出的挑战的一个方面入手,批判性地评价了语类在两种不同理论取向之下语篇分析中的意义。文章主要探讨了在不同理论的语境中语类具有不同的意义是否关系重大的问题。本项研究侧重研究语类定义的差异性,以及语类在研究和教学方面的解释性潜力。  相似文献   

8.
"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单位,它是一种模仿现象。通过模因的复制、模仿和传播使得文化得以传播、继承和发展。互文性是语篇的一个基本特征,任何语篇都是对其他语篇的吸收和转化。模因和互文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两者都是以模仿为基础,在互文的过程中,模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将用模因论来阐释广告语篇的三种互文方式——引用、仿拟和双关。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中英化妆品广告语篇的人称指示语特点,随机选取20篇化妆品广告语篇进行分析,具体研究中英人称指示语分布和呈现情况.研究发现两种语言的人称指示语在化妆品广告语篇中的应用体现出基本相似的特点:三大人称系统中以品牌名或具体产品名(有时是二者兼具)为主体的第三人称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第二人称指示语,还有零人称指称的大量出现等等.这些特点表明人称指示语在化妆品广告语篇的实际使用中有规律可循,认识它们为读者更好地解读广告语篇及理解化妆品广告的商业目的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接受美学理论的简要阐述,发掘这一理论又一现实价值,即用以解析好莱坞电影预告片宣传语翻译研究。此类翻译目的性极为明确,其目的实现主要在于目的语观众对译文的反应。接受美学视角下好莱坞电影预告片宣传语翻译研究通过对翻译过程和翻译中接受美学行为的分析证明:译者只有在准确传递原文信息的同时,完成翻译过程中两次"视野融合",才能达到译文读者"期待视野"与译作的"最佳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