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海瑞哲学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瑞(公元1514—1587,明武宗正德九年一神宗万历十五年)号刚峰,是我国明朝有名的清官。他是海南岛琼山人,世居西郭外下田村。由于他出仕做官后替人民办过一些好事,所以有关他平反冤狱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在我们广东省他也应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人物。不过,海瑞在历史上一般都把他作为政治实干家,在思想史上从来没有占过什么地位,更没有人研究他的哲学思想。固然,在海瑞的一生  相似文献   

2.
当前所进行的关于《海瑞罢官》的討論,是思想战綫上的一场极其重要的論辯,它牵涉到一系列重大的原則問題。在本文中,我們拟就以下两个問題发表一些粗浅的意见。首先,是关于“清官”的历史作用問題。“清官”是封建統治阶級的一員,而且是比貪官有远见、因而也是更能維护本阶級的根本利益的人;关于这一点,連吳晗同志也不否认。然而,吳晗同志等认为:正因为“清官”能为本阶級的根本利益着想,所以他們能为人民做一些好事,在历史上有其积极作用。《海瑞罢官》的說明中很明确地說:“海瑞是封  相似文献   

3.
李扬眉 《东岳论丛》2001,22(4):91-94
对传统伦理范畴的重新诠释 ,构成吴晗一生思想和学术建树的重要内容。著名的“道德三论”固然是吴晗对儒家道德资源的开掘 ,而他笔下的海瑞等众多“清官” ,也是作为传统道德的载体和人格化身而出现的。吴晗对“清官”的褒扬 ,是对传统道德间接而有力的肯定。在海瑞等“清官”身上 ,还凝聚着吴晗自己的人格理想。作为一个深深认同于历史传统的学者 ,吴晗不同意早年鲁迅的一个著名判断 :一部历史满本都写着“吃人”二字。联系到《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这时的重新发表 ,可以看出 ,在 2 0世纪 6 0年代初期 ,中国社会包括中国共产党 ,出现了一种向儒教伦理大踏步靠拢的趋向  相似文献   

4.
吴晗同志从一九五九年以来写了好多篇关于海瑞的文章,还编了一出叫《海瑞罢官》的戏,在这些文章和这出戏里,吴晗同志给明朝的一个大官海瑞,加工塑造了一个非常高大的“清官,形象,狂热地加以歌颂。说什么海瑞“爱护人民,一切为老百姓着想,不怕封建官僚势力”;他“站在农民和市民的立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清官”的研究 关于“清官”问题,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有过相当激烈的学术争鸣与政治争论。50年代末.毛泽东针对当时严重的经济困难和共产党内部出现的徇私枉法等现象,向党内同志提出了学习明代“清官”海瑞的号召,亦即提出了共产党人要发扬对人民负责、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的品格以及丢弃曲意逢迎的思想作风等问题。在这样的政治、历史背景下,  相似文献   

6.
"清官"论析     
一、关于"清官"的研究 关于"清官"问题.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有过相当激烈的学术争鸣与政治争论.50年代末,毛泽东针对当时严重的经济困难和共产党内部出现的徇私枉法等现象,向党内同志提出了学习明代"清官"海瑞的号召,亦即提出了共产党人要发扬对人民负责、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的品格以及丢弃曲意逢迎的思想作风等问题.在这样的政治、历史背景下,明史专家吴晗相继发表了<海瑞骂皇帝><论海瑞>等文章,编写了<海瑞罢官>的京剧剧本,从而引发了学术界对海瑞精神的评判,并由此拓展到对"清官"的讨论与评价.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历史学家特别是吴晗同志,对海瑞的历史地位以及研究海瑞的意义早已有过明确的论述。吴晗同志在《论海瑞》一文中说:“对海瑞总的评论是当时的人民说他好,当时的大地主说他不好。”同时也指出了“他和官僚地主中有矛盾的一面,但也有一致的一面,因之,有些官僚地主们在大骂、排挤、攻击之后,也还是说海瑞一些好话。”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清官?包括刚正无私、有正义戚、不糊涂,最主要的还在于不貪污,不向人民伸手或少向人民伸手。这样,就减輕了对人民的剝削,也对封建王朝有利。拿海瑞說,就作过不少减輕人民負担的事。例如明朝的例子,知县进京朝见,可以从里甲杂項摊派中支用四五百两銀子以至上千銀子,都不算过分。而海瑞在淳安任上两次进京,只化用了四十两銀子的路費,这样克己奉公(封  相似文献   

9.
海瑞一生,志行高洁,高标绝俗,其成圣成贤的理想与躬行实践成就了历史上清官的典范,在当代仍有其价值。海瑞从立志学做圣贤以后,以躬践行;不为"乡原",敢犯权贵;不为"酸文",留心经济;不为"俗儒",为政清廉。如何做人行事为官,海瑞给后人的启示很多很多。  相似文献   

10.
最近,安徽省历史学学会在討論“清官”的問题中,就包拯这个历史人物举行了座谈。会上同志們各抒已见,在各个问题上,从不同角度,初步揭开蒙在色拯脸上的“清官”面纱,还他以统治人民羣众的本来面目。现在,将座谈紀要刊登在下面。  相似文献   

11.
据明代《献征记》记载,称临高人为“僮(壮)”。1980年7、8月间,国家民委派一个民族识别调查组,对居住在海南岛临高县一带人民的语言、风俗、历史等进行调查,亦确认临高人是壮族。这使我想起临高历史上的一位著名诗人王桐乡。王桐乡被称为海南“四大才子”(又称“四绝”)之一。这四人是:明代丘浚,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世称“读绝”,写有不少诗文,收于《丘海合集》,又是明代著名的经济学家;海瑞,做官清廉,囊无赢资,世称“忠绝”,著有《海瑞集》;王桐乡,以诗文出名,  相似文献   

12.
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 ,是个政治实干家 ,在哲学思想史上大概不占什么地位。但在宋明理学的鼎盛时期 ,他的思想不能不受到影响。如宋代朱、陆两大学术流派 ,到了明代 ,一方面朱学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 ;另方面承传陆氏的阳明学 ,又是广泛流行。朱、陆两家思想还是在分庭抗礼。海瑞在这种学术氛围下 ,对两家思想如何取舍 ,我认为是起到矛盾调合的作用。因此对海瑞思想作个案研究 ,可以看到朱、陆思想对后世社会影响的一个侧面 ,他不像两家后学那样带有门户之见 ,而是从不同方面撷取两家之长 ,今天对传统思想文化如何扬弃和承传 ,我认为还…  相似文献   

13.
关于《海瑞罢官》的問題,上海学术界正在热烈討論。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为了推动这个討論,于一月八日假科学会堂召开学术座談会,邀請了学术界部分人士,就历史上的“清官”問題举行座談。应邀出席座談会的有:周谷城、周煦良、杨宽、束世澂、赵景深、沈仲九、丘日庆、张家駒、姚舜欽、王国秀、徐德鳞、李旭等二十余人。与会者各抒己见,发言踊跃。有的发言者认为,“清官”两字可以不打引号。因为官是属于統治阶級的,打了引号,反而引起糊涂;如果說清官不清,反过来也可以說貪官不貪,拿貪官与皇帝比,他也可以说不贪。历史上的清官,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即农民阶级力量还没有  相似文献   

14.
从一九五九年六月开始,吳晗同志接连写了《篐鹇罨实邸贰ⅰ堵酆H稹返刃矶喔杷毯H鸬奈恼?反复强调了学习海瑞的“现实意义”。一九六一年,他又经过七次改写,完成了京剧《海瑞罢官》,还写了一篇序,再一次要求大家学习海瑞的“好品德”。剧本发表和演出后,报刊上一片赞扬,有的文章说它“深寓着丰富的意味”、“留给观众以想象的余地”,鼓吹“羞为甘草剂,敢做南包公”;有的评论文章极口称赞吳晗同志“是一位善于将历史研究和参加现实斗爭结合起来的史学家”、“用借古諷今的手法,做到了历史研究的古为今用”,这个戏更是“开辟了二条将自己的历史研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实、为人民  相似文献   

15.
吳晗同志說海瑞“一生处处事事为百姓設想,为民謀利”。說海瑞疏浚吳淞江、白茆河,“这两項工程对人民,对生产好处很大”。又說海瑞“亲自坐小船往来江上,监視工程的进行,不久就都完工了,人民大得好处。原来老百姓是不敢指望开河的,一来想这样的政府不会做这样的好事,二来想要做也无非要老百姓出錢。因此流传的民謠中有两句話說:‘要开吳淞江,除非海龙王’,意思是永世也开不了。现在人民的愿望实现了,河修  相似文献   

16.
《为清官昭雪》一文,刊《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八年第三期,作者潘仁山同志。此文作者断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骂清官的是晚清的刘鹗”刘鹗骂清官之言,见《老残游记》第十六回,文云:“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无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自所见,不知凡几矣。”  相似文献   

17.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句质朴的中国古训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从政之道在于为民造福。今天,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干部不是“官”,而是劳动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必须造福人民,把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己任。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所决定的。与千年古训相比,与历史上的一些“清官”相比,我们应该做得更好,更有所作为,有所建树。而且也只有这样做,才能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提高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赢得群众的拥戴,才能显示共产党员的真正本色,这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清官”意识与“生死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影《生死抉择》由小说《抉择》改编而来。按《抉择》的作者张平的说法,这是一部清官小说,由这部小说编成的《生死抉择》也没有走出清官情结。就是说,不论小说还是影片,都把笔墨花在它们所塑造的清官李高成身上,把现实生活中包括腐败问题在内的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寄托在李高成这样的清官身上。其根据是“在目前有效的制约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干部个人的修养和品质如何,确实在起着决定的作用”,“我只能希望有责任、有良知的干部走到政治的前台” (张平语,见《人民论坛》 2000年第 9期和《南方周末》 2000年 12月 14日 )。本来…  相似文献   

19.
包拯和海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清官群体的典型代表。他们在法律方面的具体实践及基本主张主要体现在维护礼义、重视教化,严明执法、自律守法,用法护民、重法惩贪等多个方面。这些观念和主张也正好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清官法律思想的大体内容。  相似文献   

20.
包公既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又是一个艺术典型。他们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別,而为官清廉刚正是他们的一个重要的共同特点。对包公这个清官的评价,解放以来,几经反复,要算林彪、“四人帮”判得最“左”,他们一口咬定“清官比赃官更坏”。林彪、“四人帮”垮台了,人们开始摆脱“左”倾教条主义对古代历史和文学研究的束缚和破坏。实事求是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重新评价包公及其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又理所当然地提到议程上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