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英文中的文化(culture)一词原意指对自然界生物的驯化、培育、耕种,进而演变为对人自身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教化、培养、训练;中文的文化一词源自《易经》中的“人文化成”,和西方有所区别,更偏重伦理道德教导,从而更加合乎礼仪规范。在中国“上而为礼,下而为俗”的年代,文化一旦涉及商业便难登大雅之堂。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必须要经官方主要是儒家伦理认同,所以虽然重视礼乐,但乐工实被视为下贱之流。唐、宋、元、明各朝都将“伶”、“优”的地位定义在很卑贱的层面上。  相似文献   

2.
“文化”的确切含义颇难把握。据有关辞书解释,该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代表着几种不同的内容。从文化学的角度解释,“文化”作为一个科学术语有160多个定义。为此,本文所谈的“文化”概念,只能基于一个为大多数中外学者认可的总定义,即英国文化人类学创始者泰勒对“文化”定义的简扼归纳:“整个生活方式的总和”。根据这个定义来探  相似文献   

3.
兴衰论     
2012年龙年大吉,迎来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提高的年代。按照中国文字学“字形藏理、字言通意”的成字考虑分析,“文”、“化”二字所组成的“文化”一词,应该把“文”与“化”分两层来理解。“文”是天理与人意的交叉,“化”就是天理被人类理解并应用的过程,也可以说文化就是“人化”。根据这一解释,“文化”一词的本质概念就是自然规律被人类认知、顺应、运用与传承的过程和结果。所以说人类的兴衰都来自于文化的发展,就以上观点浅谈一下兴衰论。  相似文献   

4.
“剩女”一词的出现,传递出当下媒介文化对这一群体的负面价值认同。本文从“名词化”、“被动化”、“反转”、“错置”等角度,分析了媒介意识形态机制对“剩女”一词的制造,探讨了由此带来的“剩女”群体的现实困境,并针对此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一)创造力的定义海纳特指出:“创造力”(Creativity)是由拉丁语“Creare”一词派生而来的。“Creare”的大意是:创造、创建、生产、造成。它与另一个拉丁词“Cresceve”(成长)词义相近。在《旧约全书》的《创世纪》中曾出现这一概念:“上帝在一切都不存在的情况下创造了天和地”(“qui∶creativitcuncta de nihilo”)。从词源上看,“创造力”的大意是:在原先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创造出新东西。  相似文献   

6.
于木 《公共关系》2001,(12):32-32
“全球化”(gtobalization)一词,是八十年代在西方报纸上出现的。九十年代以后,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宣布“世界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全球化”一词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与此相关的概念如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等概念也随之而来。对全球化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但至今尚未有统一的界定。一些文化学家用它来指商业文化、大众文化以及消费主义占领文化市场的世界现象。但不可忽视的是,就是这些文化的世界现象背后,如何认识它的真谛呢?  相似文献   

7.
潘孝军 《城市观察》2011,(6):173-180
由于中西方语言环境的不同,对“urbanization”一词缺乏有效的中译词,进而导致中国对“urbanization”的理解之争。对“urbanization”的“训诂”研究,探究其拉丁词源及英文相关词语的文化内涵,使我们得以全面认识这一概念,即:“urbanization”就是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社会联系由分散孤立式向集中密切式,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文化强国”战略政策的不断推进,文化强国战略已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环节。当前,国家处在一个伟大的民族复兴时期,尤其是在世纪之交的大环境下,我们必须加强自身的软性力量,并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推动其发展,最终实现以工业为依托、以文化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本文立足于“文化强国”的战略视野,立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提升文化软实力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以推动“文化强国”的战略发展目标。一、“文化强国”战略的基本概述“战略”一词源自军事名词,泛指与战争整体规律有关的事物,后来逐步引入经济学和社会学,用于整体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徐娅楠 《现代交际》2012,(11):58-59
在各种语言共性和个性相互关系作用下所形成的语言世界图景既有普遍性又有民族个性,因此可对其进行文化阐释性的对比分析.颜色词是人们对颜色的认知在语言中的反映,它不仅是对客观色彩的描述,也包含了人们的主观认识和评价,具有丰富的文化信息.以颜色词“红色”和“黄色”为例,通过对比两个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来展现俄汉两个民族的共性和个性特征,由对这两个颜色词的描写管窥不同因素对俄汉颜色词语言世界图景构建的影响,从而加深对俄汉语言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非主流”一词已经逐渐成为“90后”(9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的关键词。本文从观展/表演范式的理论框架出发.探究青少年中的“非主流”群体如何在广泛的媒介影像中寻找/照见自我,从而实现自我建构。本研究发现,“非主流”群体是扩散受众,他们在观展一自恋循环中构建自我认同,却也在消费文化的鼓吹下沦为流行文化的附庸。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以来,“山寨”一词大为流行。日常生活中,时尚人士动辄日“山寨”,报纸杂志取标题简直缺了“山寨”二字就不行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山寨文化现象,自然也引起不少争论。高度赞赏者号称“无山寨,不销魂”,持保留意见者则冷言嘲讽——“整个中国就是一个山寨”。到底何谓山寨,山寨文化又是什么?大家却又莫衷一是,简直成了文化无头案。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文化建设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就是一切开始都是进行得轰轰烈烈的,先是一个开幕式,然后几个献礼工程,再来个万人大签名之类的,最后是不了了之。“文化”这个词也常常被滥用,什么东西都可以和文化扯上关系,似乎冠以“文化”之名品位就提高了,格调就高雅了,底蕴也深厚了。  相似文献   

13.
何广 《老年世界》2011,(14):6-7
“辛亥革命”,如今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词,一般理解为“1911年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围绕辛亥革命,中国现当代还出现了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辛亥革命纪念。  相似文献   

14.
一、潜规则的界定 “潜规则”的首次使用来自吴思2000年出版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一书;2003年他又出版《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并对“潜规则”一词作了定义。“潜规则(underlying rule)”也称为“游戏的规则”,是指没有显现出来但已是心照不宣的某些规矩,不成文、不公开地在各自的领域内得到大多数人的默许和遵守成为相关法律法规之外的另一套行为准则和规范。  相似文献   

15.
莫锐婕是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特教老师。2011年,一直向往中国文化的她来到中国。“我很爰中国,感觉心里有一份爱,就是要给中国。”莫锐婕说。对于自己从事的特教工作,莫锐婕用三个词形容:“爰”“培养”“发光”。在她看来,真爱是没有国界的。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知识分子的定义 “知识分子”一般是对有文化知识人的泛指,至今还没有确定准确的含义,各有备的理解。知识分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二是利用掌握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为了在社会各阶层中把知识分子与非知识分子加以区分,需要有一个能操作的定义。目前由于定义不清,在实际工作部门中的概念比较混乱。如有的把脑力劳动者都  相似文献   

17.
一、过度教育问题的源起与定义“过度教育”的概念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美国人Freeman于1976年针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教育的空前蓬勃发展与大量高学历毕业生失业并存的“反常现象“写的一本《过度教育的美国人》(The Overeducatecl American)书中提出“过度教育”一词。从此,“教育过度”逐渐被教育经济学界所接受并广为使用。所谓过度教育(Over-education),是就个人拥有的教育年限与他从事的实际工作所  相似文献   

18.
《金色年华》2010,(11):26-29
环境工程师、风力技术人员、绿色产品设计师……伴随着绿色经济的大潮在全球涌动,一个全新的职业阶层“绿领”正悄然兴起。2009年,美国《韦氏大词典》最新收录了“绿领”一词,将其定义为从事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农业科研、护林绿化等行业,以及那些喜欢把户外、山野作为梦想的人。  相似文献   

19.
激浊扬清     
笑尘 《老年人》2006,(10):48-48
“清”和“浊”,本为人们对液体——主要是对水的透明度的一种表述。但由于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加上假借和引申词义的文化习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清”和“浊”这两个词,便成了人们褒贬世间人事的判断用语。古代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意思是说人在踏  相似文献   

20.
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新常态下组织的声誉管理与品牌传播”。既然说到了“新常态”那么首先,我跟大家来介绍一下“新常态”这个词在国际上怎么定义的,2010年冬季达沃斯论坛里面设的主题就是重新思想、重新设计和重新构建,主题就是构建危机后的世界,我们翻译过来就是“新常态”,这就是这个词的来源。它所讲的就是在2008年世界遇到了金融危机之后,经过了震荡,在恢复期的“后危机时代”,这个金融体系不可能简单的回到金融危机之前。世界也没有办法回到全球经济危机前的稳定的一种常态,而是将面临一个全新的正常的一个状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