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舆论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报刊监督和批评思想对中国共产党舆论监督观的丰富和完善有重要影响;资产阶级的报刊监督理论和实践对中国共产党舆论监督观的形成有借鉴意义;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舆论监督和报刊批评实践对中国共产党舆论监督观的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闻舆论监督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利用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对当前社会生活中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予以揭露、批评、引导、协调、解决,促进社会生活朝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是媒体的职责。新闻媒体只有把握好人民利益、依法监督和客观真实三个原则,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和有效监督,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舆论监督重任。  相似文献   

3.
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宪法规定的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的两项重要的民主权利:立法权与监督权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人大对国家事务和社会的监督出现了新的局面.舆论监督应置于人大监督之下.为此,发表四点思考:1.应建立舆论监督的人民监察制度,从制度上解决人民掌握舆论监督权的问题;2.应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舆论监督与监察必须在法制的规范下运作、以民主政治建设为旨归的原则和制订相应的舆论监督监察法规;3.应建立监察机构与组建专门的监察队伍;4.应制订舆论监督工作职责及工作准则.  相似文献   

4.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我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推出的一项新制度,该制度的目的是让人民来监督检察机关,是权利监督权力的体现,是体现和发扬司法民主的一种形式,为防止司法腐败起了很好的作用.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制化是其持续稳定发挥效力的有效途径,其法制化过程要着力解决好几个问题,如人民监督员的遴选、监督范围、监督效力,等等.  相似文献   

5.
拥有完善健全的新闻舆论监督机制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根本目的和重要的社会责任在于抓住人民群众呼声与党和政府意志的契合点。舆论监督既受法律保护 ,又受法律制约。舆论监督必须在按照新闻规律办事的前提下 ,依法维护媒体、国家和公民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6.
腐败是世界通病,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也出现了各种腐败问题。腐败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会造成或多或少的破坏。在反腐败的各种手段中,新闻舆论监督与其他监督方式相比具有时效性强、辐射面广、威慑力大、参与成本低等优势,备受各国重视。充分分析我国反腐败中的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情况,在研究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进行反腐败的经验,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反腐败中的新闻舆论监督的改进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反腐败斗争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人民群众监督,是民主社会独有的一项治国战略。但目前还存在人民不懂监督、不能有效监督、不知道如何监督、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推行公开办事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改进公民举报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参与权;强化舆论监督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的批评权;规范网络监督机制,开辟有效监督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实践中,人们在实施新闻舆论监督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而这些偏差已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新闻舆论监督效能的充分发挥。该文就新闻舆论监督坚持党性原则、保障群众的知情权与隐私权、监督的范围及立法等四个问题进行了剖析,旨在为新闻舆论监督的正确实施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强有力的党外监督是推动党内监督完善与发展的基本力量。党外监督主要包括群众监督、民主党派监督、政协监督和舆论监督等等。其中舆论监督在防治腐败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许多腐败贪官都是在舆论监督中现出了原形。但我们现行的舆论监督体制却存在不少复杂的问题。包括舆论监督的自主权相对较小,舆论监督的法规不够健全,舆论监督的公正客观性缺乏监督等。为此,我们要加快改革和完善舆论监督体制的步伐,把反腐败纳入法制的轨道,并加大新闻媒体对反腐败监督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
"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的副作用和隐患主要表现在:一是不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和报纸全方位地监督党及其各级党组织政府及其官员.二是带来"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的泛化,导致任何权力组织和有一定级别的干部都不得批评.三是会造成舆论监督难,最终导致舆论监督的疲软、弱化和异化.四是"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违背<宪法>和<党章>,带来新闻批评举步维艰,致使在舆论监督上出现特权阶层,批评报道禁区太多,舆论监督面前人人不平等,影响甚至破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威信.五是使宪法赋予的采访权、报道权和批评权很难操作.六是对我国新闻批评、舆论监督和政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直接和间接的消极影响,阻碍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四全媒体”时代,党内监督与舆论监督的贯通协调面临新考验、新挑战。文章结合武汉电视问政等舆论监督的探索实践,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的统一,坚持构建监督闭环等三个层面,解析党内监督与舆论监督贯通协调的基本遵循以及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的根本原则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而探寻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2.
刘国明 《南都学坛》2004,24(4):99-102
毛泽东在主办揭露社会弊病、针砭时政的报刊被查禁中悟出报刊是为阶级服务的工具的道理,在创办和领导党报的实践中确立正确处理党报与党委、党报与群众、党报与实际关系的原则,在新闻舆论监督实际工作中及时发现和纠正出现的错误,用党内文件规范党报、党刊的新闻舆论监督行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舆论监督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政治家办报的方针,正确解决舆论监督和监督舆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舆论二字在我国古籍中早已出现。舆论即民心民意 ,实指公众意见 ,大众传媒对政府工作、公民行为发表意见是舆论监督。舆论导向关系党的工作的全局 ,关系人民的根本利益 ,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引导舆论是新闻最主要的功能。要把握好新闻舆论导向 ,新闻记者应该成为党的思想工作者 ;要改进新闻舆论工作 ,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切实做好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 ,尤其要把握好社会新闻的导向问题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相似文献   

14.
人民代表大会的司法监督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在对司法权行使的各种监督制约机制中具有最重要的地位,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人大司法监督机制,并支持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更好地行使法律监督权.目前,我国的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都建立了人民监督员制度,采取的是分散管理模式.笔者认为应由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管理人民监督员,落实人民监督员制度,并提出了人大领导下的人民监督统一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实践操作上包括"三类案件"监督程序和"五种情形"监督程序.人民监督员在对"三类案件"监瞥评议中,如对不服逮捕的监督评议,体现了人民监督员直接参与司法活动,在宽严相济政策中表现了"宽"的一面,如对拟不起诉,拟撤销案件的监督评议,在宽严相济政策中则表现出了"严"的一面.人民监督员通过监督,推进检察机关公正、文明执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在近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尤其是监督方式方面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不足的一面比较明显:监督缺乏相对的独立性,理论研究不足,总体水平不高.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发展方向是:应该加大对政府部门和官员的监督力度和加大本区域监督和跨区域监督的力度,制度建设和法律建设应迈出更快步伐.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认为道德监督是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环节,是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重视制度监督的同时,必须加强道德监督.他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和权力观,处理好公权与私权的关系,带头树立好的家风;要从实际出发,实现道德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党和国家机关要担负起对干部道德监督的重大责任,要加强对干部道德的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道德自律等.这些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就毛泽东"让人民监督政府"思想与我国政治社团监督的逻辑关系而言,人民通过政治社团监督政府是毛泽东"让人民监督政府"思想的必然产物和重要实现途径.目前,我国政治社团对政府的监督存在内容泛化、形式虚化、力度不够、效能不高等问题,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的政治社团监督,使其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19.
法制和道德是与廉政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重要内容,是构建设廉政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廉政监督体系包括法律监督体系、组织监督体系、舆论监督体系、民主监督体系、道德监督体系等.法律制裁和道德约束两种监督体系与廉政监督的调控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现状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全面了解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状况 ,我们对新闻媒体实施舆论监督的情况以及受众对舆论监督的态度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深入的调查。调查发现 :不论新闻舆论监督从业人员还是受众一致认为舆论监督有利于问题解决和社会稳定。舆论监督的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较高 ,有魄力、有活力 ,但监督层次低、力度不够。舆论监督工作有“三难” ,从业者存在畏难情绪。搞好舆论监督 ,从业人员应树立大局意识 ,提高思想修养 ,增强法律意识 ;角色定位准确 ,讲究监督技巧 ,用事实说话 ,不断提高舆论监督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