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伟 《伴侣(A版)》2007,(12):7-7
<正>老友去美国前,或许是为了留下些什么,或许只是为了单纯地说说往事,他坐在圈椅里,给我讲了一段深埋许久的爱情往事。那是10年前,老友35岁,随部队首长去南京军  相似文献   

2.
邓应 《现代妇女》2010,(11):16-17
2010年,富士康有13名员工跳楼:仅5月,富士康就出现骇人的“六连跳”,五死一伤,震惊全国!就在这个黑色5月,富士康员工邓应,经历了调资无望、相恋三年的女友绝情而去的沉重打击,在浓重的自杀气氛笼罩中一次次走上楼顶,最终他没有跳下去,是亲情的力量给了他慰藉和温暖。  相似文献   

3.
三不看     
名言 《老年世界》2006,(15):1-1
探望一位老友,发现他耳聪目明,身板硬朗,很难看出已八十高龄。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爱情     
母亲的老友中,有一位江伯伯和母亲特别能谈得来。江伯伯和母亲一样,都是老伴去世多年,孤身一人。有天,江伯伯请母亲看电影,母亲没去。还有一次,江伯伯约母亲去桂林三日游,母亲仍说,没空。慢慢地,母亲对江伯伯干脆避而远之了。  相似文献   

5.
正与久违老友邂逅,刚想聊聊,他却拱手相辞":单位退管有聚会,我得去会会老伙伴,唉,见一次少一次了,该珍惜才是!"他神情惆怅、眉宇不展,"首次聚十来桌,而后七八桌、五六桌,如此递减,这次不知几桌了!"这种兔死狐悲的懊丧,在垂垂老者中比比皆是,甚至刚退休者亦时作如是喟叹。我忽然想起"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之所以能创期颐老人之  相似文献   

6.
扣去的“追悼费”刘棣华一次去领退休费,被扣去20元,说是上面的局长死了,算是追悼费。自己的“生米’煮成了别人的“熟饭”,无奈只得认数。事后却颇有感慨。照说,局长死了,去点礼仪也无不可,但总得自己同意啊,怎么能由人越组代危!再说局长那么多,有正的副的,...  相似文献   

7.
夏欣 《老人天地》2010,(6):46-47
去台湾旅游的动议是我85岁的老父亲提出来的。 父亲一直对宝岛台湾兴趣浓厚。这和他那一代人对1949年前后的整体记忆有关。央视4套的“海峡两岸”他是每晚必看,对台湾现实的了解远比我这个做传媒的女儿“门儿清”。前不久.见和他一起打门球的老友赴台观光,父亲很心动,  相似文献   

8.
承诺     
硫酸厂的一个贮酸罐因为腐蚀严重,出现渗漏。这样的渗漏以前发生过多次,都由焊工处理。但这次却有些严重,因为罐中有大量的硫酸,酸液已从流状变成了射状。只有把硫酸排到另一个罐中,才能化险为夷。年轻的班长取过铁扳、防酸衣就准备动手。他却阻止了班长,说:“还是我来吧,上次就是我处理的。”    班长想想也对,他是老工人了,有经验,于是对他说:“你和我一起去吧。”    他说:“还是一个人去好,要死也只死一个。我死了,你们可得照顾我家。”    这话不吉利。班员们说:“这种时候千万别说这样的话。”他笑笑,慢…  相似文献   

9.
章博 《老人世界》2011,(8):44-44
退休后,我和老伴已经形成了规律性的生活。早晨7点起床后,一起晨练,然后一起“提篮小买”。从菜市场回来后,我便钻进厨房准备一天的饭菜,老伴则钻进书房完成一天的作品。中午小睡后,下午两点我便去活动室和老友们打“双K”,老伴则多半是与老友们聊天。  相似文献   

10.
与绿相伴     
我喜欢在室内侍弄一点花草,是受了老友的启示。去年,我退休了,很是寂寞。一天,去拜访一位老友,走进他的家门,只见茶几上漾动着一团盈盈新绿,清纯无染,赏心悦目。细一瞧,才知是一丛文竹和一盆吊兰。此时,正值酷暑盛夏,老友家并无空调器,我傍绿而坐,似有凉风习习,水波粼粼,顿觉暑去凉来,胸清意爽。临走,讨得吊兰一脉,文竹数茎,植于陋室。不到一年半载,那团如仙光灵气般的新绿,便也生动地盈溢在我的居室了。人上了年岁,心的渴求,不在于大红大紫,而在于清纯和生机,吊兰和文竹便正应了这份心境。你瞧,那丛文竹,活得好…  相似文献   

11.
猜谜游戏     
若水 《老年世界》2008,(8):30-30
我有一位老友“曾局”(自他担任局长后,我们一直这样称呼他),退下来后就向老友们说,今后就别再叫“曾局”了!就叫我老曾吧!我们都遵照他的“意见”,相见时喊他老曾。可是一个月后,听他的女儿说,她爸在家总是长叹:人啊,真是势利眼。人刚离岗,人们对他就另眼相看,连称呼也改了!这时我才明白:老曾的骨子里对“曾局”的称呼其实是很在意的,后来,他竟整天闷在家里,不与人们接触。  相似文献   

12.
史云 《老人世界》2013,(10):12-14
无边的夜色潮水般涌了上来,一阵若有若无的哭泣声,把亚伯拉罕·林肯吵醒了。他走下楼,推开每扇房门,没有一个人。转了好长时间,他来到白宫东厅,看见硕大的灵柩摆在中央,里面躺着一具尸体,几个女人在拼命擦眼泪。谁死了?他凑上前去,那人的相貌让林肯惊呆了:竟然就是他自己!  相似文献   

13.
蜀南竹海又称“万里箐”,是我早就向往之地。去年夏初,去宜宾参加一个笔会,不期与50年前同在一个部队服役的战友陈君相遇,备感亲切。畅谈别叙离情之后,他邀我去蜀南竹海一游,这正好了却多年的夙愿,况有老友相伴导游,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散会后我们就踏上了去竹海的路。  相似文献   

14.
土味人生     
与一位老友闲聊,他说常喜欢用两个字概括某些熟人的性格和行为特点,例如“正直”“实在”“利索”“窝囊”等等。我对这种画龙点睛般的说法颇感兴趣,就十分认真地指着自己说:“那送我两字如何?”老友稍有迟疑,似有所思,我未等回答就自我解嘲地认了“土气”二字。  相似文献   

15.
南风 《老年世界》2013,(11):36-36
现已年过古稀的金庸先生依旧是那样潇洒自如,风度翩翩,是因为他保持了一份顺应自然的心态。他说:“可以说《天龙八部》表达了我对人生的部分看法。我们中国人认为,虽然死不可避免,但生时应该过得好好的,应该去帮助别人,心平气和的,讲究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16.
阮皓 《老人世界》2008,(11):11-11
一次周末,我和几个老友聚在排档上,边喝酒边叙情。预先“约法三章”,每人“承包”两瓶啤酒,酒量大的五瓶“封顶”。  相似文献   

17.
红燕 《女性大世界》2004,(3):126-128
白马陪唐僧取经回来后向老友黑驴讲述取经途中的奇遇,看到黑驴羡慕的样子,白马说其实我俩这些年走的路是一样的,只是我一直怀着去西天的梦想。而你却只顾着拉磨,什么都不想,时间都用在原地转圈上了。黑驴哭了,既因为多年没有目标的盲目付出,又因为他到现在还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相似文献   

18.
无龄模样     
正一位老人想徒步穿越俄罗斯,周围的人都反对,这一路风雪兼程,有冰天雪地的贝加尔湖,有人迹罕至的深山野林,行程如此艰险,就算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也不敢轻易尝试,他一个花甲老人实在是太危险。老人不顾亲友的反对,出发了,这一年,他60岁。他找来多年的老友相伴同行。徒步5000公里后,老友退出。他没有退  相似文献   

19.
2013年1月16日,听说发小仲齐病了,我约俞小敏、岳小玉两位老友去东直门医院探望。仲齐的弟弟鱼齐说,仲齐患的是癌症,医生估计仅半年生存期,他想见我们。病床上的仲齐情绪很好,谈笑风生,完全不像重症病人。2月5日上午,鱼齐忽然打来电话,告知5日晨6时30分仲齐病逝,享年63岁。  相似文献   

20.
有一年,我接到一位青春少女的信,洋洋万言,倾诉了她的不幸与对生活绝望之后,她希望与我面谈一次,并且指定了时间地点,又说,如果彼时见不到我,她将自杀。说得凄绝哀婉。又有一次.一份西北的业余作者,又寄来了一份稿子请我看,他曾经写了一麻袋手稿而屡屡被退,他整天陷入写作的狂想中,不种田、不做工,卖光了家里最后二斗米换了稿纸。妻子带孩子离开了他,他仍执迷不悟。为此我曾请他来参加过一次创作会,给他拿过几本稿纸,除了我以外,又请专人给他看稿。但他这次提出,如果剧本仍不能为电影厂所采用,他将以死来对待。朋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