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文化史学堪称史学界的重大转折。它批判了旧有"新史学"的研究方式,提出自己的一套理论,着力于对文本的分析来重构当时的历史环境。它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征,为史学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达恩顿《屠猫记》一书便是以这一理论为基础所著。但同时这一理论的弊端也不断显露出来。但无论如何,它都是当代史学界值得注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从音乐学角度旧话重提,对自唐代至今文学界各家观点和音乐史学界当下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加以归纳,对琴歌《胡笳十八拍》的作者问题提出质疑,从琴歌《胡笳十八拍》作品名称、文辞特征和曲调情绪等角度,分析其作者绝非出自蔡氏或董氏哪一位名家之手,而是千百年来中国历代琴人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加工,赋予新的技法和内涵,形成不同版本与不同风格,流传至今的作品已经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倡议学界能够在琴歌《胡笳十八拍》的作者是谁的看法上早日趋同。  相似文献   

3.
作为民族资产阶级立宪派的代表人物和四川保路运动的发起人之一,蒲殿俊已受到史学界重视。但是,对其在辛亥革命以后的活动,特别是他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贡献,由于史书记载语焉不详,文史学界亦缺乏必要的研究,故而形成近代文化史上的一个空白点。本文试图着笔于此,错谬之处,敬请学者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上的家族组织,因其特有的延续性、包容性与可塑性,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早已成为一个多学科的学术研究领域。本文试图从学术史的角度,对中国史学界、日本汉学界及欧美和台湾地区人类学界的有关研究成果,作一简要的回顾,并分析其学术传统与研究视野,以期促进不同学科及不同学术群体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一中国史学界的有关研究,历来注重家族组织的政治属性,强调阶级分析的观点,这一学术传统的形成,可能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斗争实践有关。毛泽东在其早期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的史学界,南北对峙之态势已然比较明显。北方史学界的大本营是北京大学,而南方史学界的大本营则为南京高师(东南大学、中央大学)。部分南高师文史地部师生在20世纪20年代逐渐形成了南高史地学派,他们以自己创办的刊物为阵地与傅斯年在殷墟发掘、《东北史纲》等问题上进行论争,折射出民国时期"南派"与"北派"之间的学术异趣。  相似文献   

6.
论证人证言     
本文论述了证人证言的定义、特征和分类,并对证人证言在形成过程中所溶入的影响其证明力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论“西进运动”的性质及其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认识“西进运动”的性质及其历史作用,这是自十九世纪末“西进运动”结束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史学界普遍重视的研究课题.但是长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众说纷纭、各持己见,迄今未能形成统一的认识. 美国史学界普遍的观点是:欧洲移民到达之前的美洲大陆,本是一块“无主荒地”,即所谓的“自由土地”;欧洲移民的进入美洲,乃是“人类占居美洲的过程”;①而美国向西部的不断扩张,则“是对已经属于美国领土的土地实行合情合理的、有秩序的”占领.②因此,“西进运动”是“和平的”移民垦殖运动,具有单一的“地理开发”性质.同时,他们还片面地夸大这种“地理开发”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作用. 从五十年代开始,苏联史学界陆续发表了一些有关专著和论文,提出了与之根本对立的观点.他们强调指出,“西进运动”是美国统治集团和奴隶主阶级推行扩张主义的产物,是赤裸裸的殖民侵略活动,具有单一的殖民扩张性质,因而它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积极的历史作用. 我们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失于偏颇.前者抹  相似文献   

8.
万宗喜 《东方论坛》2005,(4):F0003-F0003
"山东问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其攫取山东进而独霸中国的阴谋而精心制造的侵华事件,曾是1914-1922年间中日交涉和远东国际关系中的焦点.黄尊严先生的<日本与山东问题(1914-1923)>(齐鲁书社2004年8月版)一书,不仅对这一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全面地论述,向读者揭示了这一历史事件的全貌和真相,而且运用国际法这一近些年来国内史学界最新采用的史学研究方法,对日本在"山东问题"形成至解决过程中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了法理剖析,从法律意义上指出了日本的侵略性与非正义性,读来尤其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9.
日本传统家制度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历史变迁,它是封建制在家庭中的体现,"模拟血缘关系"和"经营性"是其基本特征.这一特征的形成,与日本原始经济形态即稻作经济和封建经济形态即庄园经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两种经济形态是家制度形成的经济基础.此外,与日本固有文化特征相关的"母权社会"、"氏族文化"、"武家文化"也是家制度形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政治要素和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0.
近现代日本亚太政策的演变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近现代日本对于亚太地区的政策,我国史学界还只有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着重考察了1868-1945年间日本亚太政策的演变,将其近百年的盛衰过程划分为:明治时代(8168-1911)的基本形成阶段,大正-昭和初年(1912-1930)的初步实施阶段,十五年战争期间(1931-1945)的全面实施与崩溃阶段,并分别进行了史实性的论述。在此基础上,结合运用社会科学的方法,从政策内容的构成与实质,政策实施的程序与手段以及政策目标的追求等方面,总结了近现代业太政策的若干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一个带有间断系数的线性标量守恒律系统在对间断系数局部线性化的过程中其黎曼解的形成及其稳定性,其中在一些特定初值的情形下其黎曼解中含有真空状态.运用特征线法来研究当间断系数局部线性化时的广义黎曼问题,并取极限来获得其黎曼解在间断系数局部线性化扰动时的稳定性以及真空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2.
史学界长期以来对宋代"积贫积弱"的价值判断最近受到了质疑,研究发现宋代非但不贫,相反其综合经济实力非常强大.宋代的所谓"弱"并非由"贫"所致,实质上是其内控型的国家战略导致了国家竞争力的降低,这种国家战略的形成根基于宋代建国的特殊时代背景.宋代政府管理的特点也不是"扬文抑武",而是"抑文抑武",这也是由国家战略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史学界认识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是历史学的客体,在新形势下,以人民群众征服、改造自然界所形成的科技生产力和物质生产力为中心,来阐述人类文明的进程,并揭示其相互辩证的关系及规律将成为历史画面的中心.  相似文献   

14.
当今对古希腊文化繁荣原因的探讨成为史学界研究的焦点之一.其主要原因为:奴隶制经济、奴隶主民主政治等方面对古希腊文化发展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史学界关于清末民众运动定义的流行观点,对其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清末民众运动的斗争目标以及与列强的关系,并联系清末湖南社会的实际,探讨了湖南人在清末民众运动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一个线性过程,而是一个非线性过程.实际上,在人的一生中,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变化可能就发生在几个阶段几个事情上.这几个阶段几个事情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就是机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这个特征就是机遇性,本文分析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遇性的条件、特征.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大革命领导权问题,史学界进行了广泛探讨,但由于对革命领导权的含义认识不同,对中国共产党认识领导权问题的时间有分歧,以至于牵涉到大革命领导权属于谁的问题,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为了有助于这一研究的进展,我想就以上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1 关于革命领导权的含义 要探讨大革命的领导权问题,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革命的领导权,它都包括哪些方面,其关系如何等等。这是史学界关于大革命领导权问题分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六届六中全会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李绪基,许德波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什么,时间形成的?史学界对这个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30年代初,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有人认为毛泽东思想形成于抗战时期,新民主主...  相似文献   

19.
提到捐纳,人们立即会想到“卖官鬻爵”,自然斥之为弊政。捐纳最早始于秦汉,以后历代也曾先后实行,到清朝又发展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长期以来,认为“清代弊政捐纳为最”①的观点,在史学界已成定论。本文认为清代捐纳制度的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应对其全面考察,不能将其消极作用绝对化,而完全否定之。  相似文献   

20.
民神信仰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地区由于特殊的历史和地理背景,在其民神形成的历史过程中,既有与全国民神共同的特点,也有自身的地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