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东方列宁学”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列宁的学说,对于俄国、中国以及东方其他国家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实践,发生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当前,在中国以及东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实践中,它的现实指导意义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必须加强对列宁学说的研究。本文是笔者就如何加强列宁学说研究阐述的设想和建议。一、构建“东方列宁学”的必要性所谓“东方列宁学”,指东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人民对列宁学说的认识和理解。提出构建“东方列宁学”,是列宁学说自身特点的要求。列宁学说的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立足于东方国家客观实际的基础上,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出发考虑…  相似文献   

2.
<正> 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列宁逝世之后,托洛茨基对列宁进行了恶毒攻击和诋毁。为了保卫列宁和维护列宁主义的伟大旗帜,斯大林先后发表了《悼列宁》、《论列宁》、《论列宁主义基础》等著作,精辟地论述了列宁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其国际意义,深刻地总结了列宁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许多新贡献,透彻地阐明了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揭露和批驳了托洛茨基的攻击和诬蔑,捍卫了列宁主义,论证了无产阶级“新式领袖刀最本质的特点,刻划了列宁的光辉形象。四月二十二日是列宁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今天重新学习斯大林《论列宁》等一系列著作,回顾一下伟大导师列宁的崇高品质中几个最重要、最本质的特点,这对于教育我们的干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唐鸣 《江汉论坛》2002,(2):93-94
俞良早教授的新著《东方视域中的列宁学说》,是一部深入研究俄罗斯问题和列宁学说的学术力作。它的出版,意味着列宁学说研究的开拓性进展。该著深入研究20世纪80年代末俄罗斯政局演进的过程,指出在当今俄罗斯,列宁主义旗帜仍然在亿万人民心目中高高飘扬。苏联1991年“八一九”事件以后,俄罗斯总统宣布停止苏共和俄共在俄罗斯领土上的活动,解散他们的组织机构。同年12月21日,独联体首脑会议在阿拉木图举行,会议决定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至此,列宁缔造的党和建立的苏维埃国家,已被瓦解了。此后,在意识形态领域,一股否…  相似文献   

4.
张翼星编著的《列宁哲学思想的历史命运》一书于1992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在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比较中深入阐发和重新评价列宁哲学思想的新著。全书分正篇和附篇,正篇阐述列宁哲学思想,附篇选编了国外学者有关列宁哲学思想的若干评论。这本书从世界观的高度维护了列宁主义及其理论基础,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论证透辟,富于现实意义。笔者以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术观点新颖。作者立足于现时代来反思20世纪20年代以来列宁哲学思想的历史进程,从广阔的历史背景出发,论述了国际范围内关于列宁哲学思想争论最多的十个课题,揭示了列宁主义的思想实质,发展进程和理论贡献;列宁哲学思想的理论来源和特点、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作者所论述的十个课题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传统课题作出新的阐发,如:列宁主义的实质和列宁哲学思想的特点;怎样评价《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怎样评价列宁对辩证法的贡献?怎样评价从《唯批》到《哲学笔记》的发展?这虽是些老课题,但作者以新的论据作出了有分析、有说服力的回答。例如,列宁主义的实质是什么?西方学者把它归结为单纯的俄国现象,否认其国际性;斯大林则过份强调了国际性的方面,完全忽视了它的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5.
五十多年前,在伟大导师列宁逝世前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中央坚持列宁的革命路线,坚决果敢地粉碎了托洛茨基反党集团妄图篡党夺权、颠覆无产阶级专政的罪恶活动,保证了当时的苏联继续沿着列宁开辟的无产阶级革命航道胜利前进。了解列宁、斯大林同托洛茨基主义的这场斗争,特别是重温列宁逝世前后联共(布)中央同托洛茨基  相似文献   

6.
"东方列宁学"论列宁主义的核心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良早 《江汉论坛》2003,35(9):46-51
"东方列宁学"着眼于"东方性"、"主导性"和"当前性"看问题,认为列宁主义的核心内容包括下述列宁的思想关于东方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思想,关于利用资本主义作用的思想,关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思想,关于建设先进文化的思想,关于维护人民利益的思想,关于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依靠“职业革命家”,是列宁在“激烈的国内战争时代”采取的一种不拘泥于常规的权宜之计。其思想真谛在于发扬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它永恒的价值是在于思想境界上,而决不在具体手段和体制的永恒性上。列宁之后的联共(布)领导人,由于误读了这一思想,导致了多方面的消极后果,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既得利益集团”,使苏共逐渐变质直至垮台,把职业革命家们翻转过来的俄国又翻转了过去。  相似文献   

8.
西方"列宁学"在列宁主义的历史起点、思想来源和理论本质等问题上提出了各种新奇的观点,并据此对列宁主义展开批判。本文透过这些互不统属的学派和观点的综合考察,依据列宁思想发展的客观进程和思维逻辑来揭示列宁主义的科学本质。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在单独一个国家胜利”,而要在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或胜利,这在长期以来被说成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主张,是适合于他们所处时代条件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自从斯大林在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会议的报告《论我们党内的社会民主主义倾向》中提出这一观点。而《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以来,这种说法简直成了“定论”,而为许多著述所重复。提出和重复这种观点的人,总是把它和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对照起来,用以突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直到今天,它还常常作为公认的实例,到处被引用来阐述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或证明真理的相对性、具体性等。然而,这种说法本身的正确性却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10.
斯大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少年时代投身革命,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党,从此献身争取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斯大林一生做了大量的理论工作。反映哲学思想的主要著作有:1906——1907年的早期著作《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1924年和1926年的捍卫列宁主义的姊妹篇《论列宁主义基础》、《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1938年,总结联共历史经验,概括马克思  相似文献   

11.
列宁时代观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时代观深刻地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学习和领会列宁时代观,可以帮助人们深刻理解列宁主义的理论品质。因此,深刻认识和理解列宁时代观,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可以说,在列宁主义与同时代革命家的思想的关系史中,再也没有象它同卢森堡思想的关系这样生动曲折、丰富多彩了:他们并肩进行了反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考茨基中派主义、第二国际社会沙文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的斗争,与此同时,他们又在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上展开了争论,甚至互相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这些争论和批评引起了西方“列宁学”的极大兴趣,也可以说,在西方“列宁学”对列宁主义与同时代革命家的思想的关系史的研究中,再也没有象对列宁主义同卢森堡思想的关系这样兴致勃勃了:几乎没有一部西方“列宁学”的著作在研究列宁主义的发展史时不研究卢森堡的思想,不研究他们之  相似文献   

13.
列宁主义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主流。然而,怎样认识和对待列宁主义,怎样评价列宁的哲学思想,在世界范围内(不仅仅是哲学理论界)却有着相当激烈的争论。特别是在当今国际风云变幻、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事业遇到严重挫折之际,列宁主义是否还有生命力?列宁哲学思想的命运如何?无疑成为当前国内外各种争议的焦点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创立新学术观点和开拓新研究领域的力作──评俞良早著《列宁主义研究》洪韵珊湖北大学俞良早教授著《列宁主义研究》(38万字),已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深入研究和阐述列宁主义理论的力作。该著作理论联系实际,以很大的篇幅论述了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理论与实...  相似文献   

15.
前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十月革命胜利后,联共(布)中央尤其是斯大林对社会主义条件下民族文化的发展作了深入的研究,积极发展民族文化,苏联的民族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斯大林及联共(布)中央在民族文化发展问题上也有失误,苏联民族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偏差.总结斯大林时期苏联民族文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中国富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文化建设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6.
湖北大学俞良早教授著《列宁主义研究》一书,已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著作的最大特点,就是笔力倾注于以往研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创造性的研究,从而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填补了理论空白。 列宁关于东方革命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论是一个长期以来未系统研究和科学总结的问题。该著在国内外学术界第一次提出和论证了列宁的世界社会主义胜利取决于东方国家革命发展的理论。它认为,列宁的这一理论形成和提出于1921年。当时西方国家的革命形势落入低潮,东方国家的革命运动却蓬勃高涨。由于东西方革命形势的逆向发展,列宁关于东西方革命相互关系的观点发生了变化,从而明确提  相似文献   

17.
刘亚丽 《云梦学刊》2002,23(3):41-42
斯大林对中国大革命指导的失误主要表现在统一战线、农民土地革命指导、武装斗争、对国民党领导人分析的定型化等方面。其失误的原因是 :脱离了中国的实际 ,有民族利己主义色彩 ,联共 (布 )党内的激烈斗争和共产国际在组织原则和指导方式上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列宁后期思想的再认识《列宁后期思想探要》,俞良早著。43万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出版。责任编辑:王建槐。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就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建设,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对于列宁思想的若干内容,《列宁后期思想探要》进行了再研究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9.
论列宁的东方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良早 《江汉论坛》2002,39(5):25-31
从1920年共产国际二大期间列宁的文献看,他的东方理论已经产生。从他逝世前夕留下的文献看,东方理论已经成熟。东方理论包括东方国家容易发生革命、东方的民主革命容易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东方国家虽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但可以实现社会主义、东方国家可以先于西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东方国家必须渐进地组织经济建设、东方国家的社会主义进程伟大而曲折等重要观点。东方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史上实现了由“西方重心论”向“东方重心论”的转移,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为正确地认识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提供了思想指南。  相似文献   

20.
重庆出版社近期出版了张翼星先生编著的《列宁哲学思想的历史命运》(以下简称《命运》)一书。该书分正篇(列宁哲学思想与当代现实)和附篇(国外学者对列宁哲学思想的若干评论)两大部分。正篇由10章构成,前9章的内容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列宁主义总体问题。作者着眼于社会主义实践和意识形态斗争的现实,通过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估、列宁主义理论贡献和历史遗产的考察,以及对列宁主义的国际性和民族特色的分析,揭示了列宁主义的思想实质。第二部分是关于列宁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