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在“戏剧”方面亦有着杰出的表现,并在中国戏剧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对此,副市长程永宁先生以“三座丰碑”之界说,为我们精彩道来。市城乡劳动力资源研究促进会去年成立以来,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休宁县城乡劳动力资源研究促进会成立就是其中一桩。本刊本期用五版篇幅推出黄山市十大“创业之星”风采展示,其评选活动亦由市劳研会具体承办。  相似文献   

2.
《徽州社会科学》2006,(12):51-52
黄山市城乡劳动力资源研究促进会于2006年11月1日在屯溪成立,会员遍及三区四县,研究成果颇丰,现特选两个团体会员单位微州区农委和屯溪区妇联的研究报告发表,欢迎更多论文交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当前部分省区实施由“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移的战略,农村富余劳动力出现就地转移的新趋势出发,将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引入到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建立了农村地区基于地域资源优势开发的四种经济模式及与之相适应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开发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开发的四大对策和建议:出台并切实贯彻执行改变城乡分割,扶持农村回乡人员创业的系列政策,创造有利于农业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环境;根据地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构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打造地域经济的样板,发挥其示范教育作用;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力度等。  相似文献   

4.
11月1日,黄山市城乡劳动力资源研究促进会成立大会在屯隆重举行。 原中宣部部长、全国总工会主席、中国农民企业家联谊会名誉会长朱厚泽,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农民企业家联谊会名誉会长昊象,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城乡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会长陆子修等到会祝贺。  相似文献   

5.
《徽州社会科学》2009,(2):I0003-I0003
黄山市旅游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是黄山市中华职业学校下属的就业培训机构。2008年以来,为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在市教育局的具体指导下,根据“长短结合,盘活教育教学资源,服务本地经济”的指导思想,依托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积极组织实施“民生工程”,力争为社会劳动力就业办好事、实事。  相似文献   

6.
由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黄山市城乡劳动力资源研究促进会今天成立了。省城乡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对我市劳研会的筹备和成立非常重视,省劳研会会长、原省人大副主任陆子修同志亲自到会并将发表重要讲话。我国著名农村经济专家、原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象同志.一直牵挂着家乡,关心着家乡进步和繁荣,他不顾年事已高,亲自到会,并将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7.
董建才  李广杰 《东岳论丛》2005,26(1):106-110
“十五”末和“十一五”期间山东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就业压力很大。主要表现为:劳动力增长量大于需求量,劳动力总量过剩问题将一直存在;劳动力派生供给造成的就业压力大于新增劳动力产生的压力;就业压力向城镇集中;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面对就业压力,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作用,确立经济发展与就业并举的发展方针、“四个突出”的发展政策、保持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要通过优化社会政策选择、创造扩大就业的良好条件与环境,其中主要的是加速城市化进程、深化户籍改革、完善社区功能、强化就业管理和公共就业服务;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的新形势、新特点、探索实施符合省情的五大就业促进战略,即灵活就业战略、就业能力提升战略、创业激励战略、国有企事业单位富余人员稳妥分流战略、城乡就业统筹和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战略。  相似文献   

8.
从分治到融合:近50年来我国劳动力移民制度的演变及其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军 《学术研究》2004,42(7):32-36
建国以来我国实施的城乡分治的移民管制制度不仅人为地将同为国家公民的人口划分为不同身份和地位的“农民”和“市民”两大群体 ,而且也极大地阻碍了农民向城市的移民和农民市民化进程。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的这种城乡分治的制度开始逐步走向融合 ,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劳动力移民 ,这些劳动力移民已经在社会意义上构成了城市的新移民群体 ,并将对整个城乡社会结构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2月4日,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工作市政协委员约谈会暨城乡劳动力资源研究促进会年会,中国黄山2009年创业促进就业高峰论坛在电溪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新方主持会议,市政协副主席项金如,杨震,顾家雯,汪潇溪,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灶福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0.
2010年3月17日《安徽日报》B4版用大篇幅刊载了记者吴江海同志的调查文章,题目是《城乡互补的“徽州样板”》,生动而真实的记述着黄山市徽州区党委、政府为摆脱乡镇财政困境,营造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大胆改革,积极探索,实施“异地办厂、原地纳税”的政策措施,所产生的裂变效应,促进城乡互补,健康发展的鲜活事实。  相似文献   

11.
民工潮、民工荒与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战略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民工潮”和“民工荒”现象则是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两种具体表现形式。从我国的情况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是城乡分割的制度性缺陷、非农就业岗位的不足、政府履行职责的相对被动和农民自身的一些问题。要化解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矛盾,必须做到拆除阻碍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制度壁垒,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强政府的引导,以及适度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黄山市城乡劳动力资源研究促进会11月1日成立。原中宣部部长朱厚泽、著名农村经济专家、原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象、省劳研会会员、原省人大副主任陆子修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启敏到会作重要指示,兹将有关领导、专家学者的讲话摘要刊登,以餮读者。  相似文献   

13.
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经济结构转型,劳动力在产业间的自由流动受制于劳动力质量水平,而城乡收入差距透过人力资本投资影响全社会的劳动力质量。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和经济结构转型之间的传导机制是:城乡收入差距通过抑制经济中工业产出份额、提升服务业产出份额推动经济结构的“服务型”变迁,劳动力质量的提升促进劳动力从农业、工业部门流向服务业部门,进而通过服务业部门产出份额的上升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城乡收入差距也会导致贫困农村居民丧失扩大人力资本投资的能力,从而制约全社会劳动力质量的提升,使劳动力的“服务型”流动和经济结构转型受阻。但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对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存在显著非一致性。实现中国经济结构顺利转型需要将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有效提升全社会的劳动力质量,创新经济转型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的隐性失业问题在全国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已经形成制约和障碍,积极促进和帮助农村隐性失业劳动力的转移、分流、分化进而实现其充分就业对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促进隐性失业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分流与分化,应该积极推进制度变迁,深化农用地改革,正确选用农业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人力资本量,改善人力资本约束,十个指头弹琴,多渠道分而化之.  相似文献   

15.
在以城乡融合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揭示数字普惠金融与流动劳动力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有助于阐明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本文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流动劳动力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缩小城乡流动劳动力的收入差距,也能缓解城乡收入不平等。扩大私营部门就业需求是数字普惠金融得以促进农村流动劳动力就业增收的关键,但数字普惠金融带动农村流动劳动力创业增收和家庭财产增值的功能有待发挥,户籍制度依然是城乡流动劳动力收入不平等的来源。建议借助数字化技术增强精准普惠金融服务获得能力,拓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城市包容性就业促进功能,提升农村流动劳动力金融素养与投资意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流动劳动力家庭的资产增值功能。  相似文献   

16.
《徽州社会科学》2008,(8):F0002-F0002,I0001
7月22日,黄山市召开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实施“十大工程”,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养老保险模式为“统账结合”的混合模式。增加“统账结合”模式中个人账户的比例,将对个人的人力资本投资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城乡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分割的存在削弱了这种作用。因此,应适当增加“统账结合”模式中个人承担的比例;逐步建立覆盖全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消除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状态,促进全国统一、自由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面对2007年突然开始蔓延的“民上荒”,文章透过对劳动力供给与需求总量变动趋势的分析,指出这种现象并非周期性的暂时现象,它标志着“人口红利”将逐步消失,我们已经开始处在迎接“劳动力短缺”到来的过渡期。科学地认识劳动力供求转折点的阶段变化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未雨绸缪,为“劳动力供给短缺”的到来做好充足的准备,同时也为中国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挑战性的课题。本文通过对江苏农村劳动力结构变迁的调查,指出要解决“村村冒烟”的格局,就应在农村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的过程中,实现其户口向小城镇的迁移,使之在营造新的小城镇的同时,发展二、三产业。  相似文献   

20.
高兴民 《北方论丛》2003,23(6):109-11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成熟和完善,自由的人理念与现代私人产权制度的诞生,劳动力商品普遍化程度逐步提高,农民进入城市,构成了市场经济的特征和标志。在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农民被长期排斥在社会主流之外,其在经济、政治上的地位和权益长期被剥夺。农民进城这一过程应该选择一条低成本发展道路,即实行‘市场准入”而非“政府准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