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华兹华斯诗歌中孤独的各种表现,演绎着其独特的意蕴,它不仅是自然的本性,催生着美与快乐,还是人们重返自然的重要环节。因此,华兹华斯诗歌中的孤独具有非同寻常的积极含义。  相似文献   

2.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崇尚自然,其诗歌不仅描绘和赞美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而且还包含了他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哲学思考,充满了对自然的崇敬和热爱,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生态意识。华兹华斯的生态意识继承了卢梭"回归自然"的思想,也启发了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诗歌唤起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华兹华斯的诗歌是对资本主义进行审美现代性批判的先声。结合现代性理论分析他的诗歌,可以发现其中深刻的反现代性特征。他的自然诗歌具有深厚的生态意识;他的儿童诗歌显示了他对自然人性的渴望;他对下层人民的同情表达了他对现代文明的批判。  相似文献   

4.
对王维和华兹华斯诗歌作品进行了比较,总结出二人诗作在题材、意象、语言特色及作诗技巧方面的一些共同特点,旨在增进从属于异质文化的诗歌之间的相互理解、沟通与交流。这种研究对于跨文化诗歌艺术的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在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所构筑的诗歌艺术殿堂里,他的许多诗歌都在用一双儿童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用儿童的思维理解这个世界。近几年来华兹华斯的诗歌研究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儿童乃成人之父”,“复归婴孩”和“灵魂前存在”是儿童观的核心内容,构成其诗歌的独特的儿童视角。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华兹华斯诗歌的儿童观研究取得了不少成就,出现了一些具有突破性的文章,研究领域涵盖了诗人独特儿童观的深刻内涵,历史渊源,所反映的时代信息以及带来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的自然诗歌体现了自然与宗教的密切关系.华兹华斯认为自然、人的自我本质和神性三者是相通的.自然既是一个具体的物体,一种存在,也是一种精神慰籍和力量;它不仅具有神性的光辉,而且是万物伟大的原动力.这种神性和力量是通过某一个神圣的时刻感悟出来.  相似文献   

7.
启示一词只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作品中出现一次,然而一个多世纪以来它一直是评论华兹华斯诗歌与诗学的关键词.纵观华兹华斯的批评史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批评者针对华兹华斯序曲对启示一词的阐释是建立在一种末世论的认识基础上的.本文提出了相反的观点,指出华兹华斯诗歌中的启示是文本与历史的汇合,是在一种个人化的情境中实现的神启.它是个体的而不是普遍的;是在回忆中的理解,而不是预见.更为重要的是,华兹华斯将启示中末世论的普适性和回忆中的个体性与他的诗歌标准相类比.华兹华斯诗歌中的启示是非暴力.非末世论的.  相似文献   

8.
洪子诚认为北岛诗歌的质地是坚硬的,诗人于坚也把北岛的诗归入硬性诗歌类,他本人则属于软性一流,洪子诚和于坚的此种见解是在阅读北岛诗歌的过程中形成的.北岛善于把悖论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并进行概括,将理想世界的意象和现实世界的意象,公共、革命意象与私人意象,废墟意象与生机意象进行并置.这些具有异质性的相反意象互相冲撞、牵扯,在诗内部形成一股强大的张力,使其诗歌获得了坚实的力量.与此同时,悖论式的意象还可生成悖论漩涡,在悖论漩涡的挣扎中北岛实现了内心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华兹华斯诗歌崇尚自然、返璞归真,诗人不仅在对大自然的欣赏与礼赞中获得欢愉和宁静,更重要的是他着意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以重新确立人生的永恒价值。文章从华兹华斯的诗歌中对自然的吟咏,分析诗人淡泊、宁静、追求和谐的自然观以及对现代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华兹华斯留给后人的佳作除了歌颂自然的诗歌之外,还存在着大量歌颂儿童,或是满怀童趣的诗歌。他对儿童、童年时代有着独特的看法及情感,无论是对于自然还是儿童的推崇,都体现出他强烈的“回归”或者“逆流”意识。他用诗歌表达“童心”,实现对人生的“反刍”。他在凝思中获取诗意的欢情,在灵视(vision)中解读大地上的悲情,而“童心”始终影响并参与了这些过程。华兹华斯式浪漫主义对儿童或“童心”的推崇旨在强调保持人的天性中能与山川大地共栖的灵动活力,且追求盎然生趣的幸福人生,是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把1980年代以后的诗歌笼统地称为“先锋诗歌”会使“先锋”一词失去自身的涵义,不利于正确把握“先锋”的本质。在谈论先锋诗歌时必须谨慎从事,把那些真正具有先锋特点的作品和仅仅是冠以先锋之名的作品区分开来。另一方面,我们似乎也不好把带有创新性和实验性的作品统称为“先锋作品”,因为创新性的作品和先锋性作品的一个明显区别在于是否打破了某种均衡。先锋派在某种程度上更具有极端性和破坏性,他们可以不遗余力地求新而不惜打破创新与传统间的平衡,造成与传统的断裂。  相似文献   

12.
华兹华斯与孟浩然生活在两个相隔久远的时代和两种迥然相异的文化传统中,居住地域亦相去甚远,他们之间的可比性在于二人有着同样的自然情怀,他们均主张以诗歌入自然,以情感入自然,把自然作为生命家园,在自然中寻求灵魂的净化和生命意义的升华。二人在自然旨趣上的区别在于:华兹华斯在自然中寻求神性,并在神的怀抱中获得升华了的主体性,得到了“人的自然”;而孟浩然所寻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其中人的主体性并不高扬,在他的诗中,自然是“人化自然”。  相似文献   

13.
华滋华斯在他的《抒情歌谣集》的诗篇里,采用大众化的语言描写一般的生活内容。当时某些批评家对他诗歌中的民情俗语予以非难。华滋华斯不仅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个伟大的诗评家。他写了《抒情歌谣集》序言,为他诗歌的主题和语言辩护,并告诉读者应该如何评价他的诗歌,从而提出了诗歌创作的一些最基本的原则。这些原则对当今的诗歌创作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悖论,虽源于逻辑学,但在语义中则是指言语表层所出现的于情理相悖的语句组合在一起,以反求证。悖论现象在诗歌中所引起的诗性模糊,从美学观点来来看,正是文学艺术的表现。探究悖论的定义以及悖论在诗歌中所表现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可感受到一种审美体验。而这种反衬美、新奇美和壮美的悼论模糊诗性使读者产生无限的遐想,进入新的范畴认识领域。  相似文献   

15.
道的悖论     
“道”是道家思想乃至中国思想的根本问题,尽管它始终激起人们对它的沉思,但它自身却仍然保持谜一般的特性。这在于道在根本上是一个悖论。老子揭示了道的悖论的三个方面:其一,道自身是有无的生成;其二,无道是自相矛盾的,并因此是自身消解的;其三,道与无道构成了真与假的对立和斗争。但老子之道只是自然之道,而不是语言之道,因此它不能让道作为自身显现出来。现代思想的任务是将道带向语言  相似文献   

16.
诗歌的可译和不可译是一个古老的悖论,其根本原因在于言道的悖论.道与逻各斯的不可说或不可译,是因为它们的意义是立体的、多义的,而对道或逻各斯的言说只能是线性的、单义的.诗歌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其形式、韵律、语义等特点相互纠缠,构成一个立体、多义的整体,因此,诗歌翻译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局限.  相似文献   

17.
“诗言志”的现代诗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言志”的思想是在上古丰富的诗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当时诗歌的理性总结。诗学史上对“诗言志”理论的理解有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由重志到重情,再到情志并举,体现了古代“诗言志”思想发展的过程。“诗言志”在今天仍有积极的诗学价值:首先写诗要解决言什么样的志,抒什么样的情的问题,这是诗歌写作是否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根本问题。其次要清楚诗歌以什么来言志抒情,诗作者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艺术修养,要在品格修养、生活修养和艺术修养三个方面下功夫。再次要懂得诗是神圣的,诗歌的节奏性和音乐性,是远古诗歌产生之初神圣性的符号遗存,它们是诗歌最原初的质素,因此对诗歌要有敬畏感。诗言志既要学会能俗能雅,还要善于向其它艺术学习。  相似文献   

18.
古德曼设想了另类的(仿)绿色和(仿)蓝色,让我们看到若以样本为仿绿色,推测同类的待检宝石也为仿绿色,所完成的归纳推理便不正确.据说,问题在于“仿绿色”是个扎根不深的颜色谓语,所附带的时间指标干扰了指示颜色的作用.不过,这个讲法有商榷之处.在他看来,“真绿色”毫不另类,扎根是够深的,却仍有可能受到时间指标所干扰,用于预测未检物的颜色也可能因此而出错.故此,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所接受的颜色谓语究竟是在什么情况底下才不受干扰,配合归纳推理的需要.审视之后所得结论如下:(1)颜色谓语若受到时间指标干扰,指示作用便变得模棱两可,影响了谓语的报道作用,拿它来描述对象的颜色有困难,我们有理由弃之不用,也就不再进一步讨论这些谓语能否配合归纳推理的需要.(2)“仿绿色”和“真绿色”在合适的语言环境下,都可避免干扰,让指示作用免于模棱两可.出现这个情况,我们才说,所用的谓语能够配合归纳推理的需要,扎根够深.(3)放弃“仿绿色”与语言惯性有关.我们既然使用了“真绿色”来描述未检物的颜色,又用它来报道预测有可能失败,而且一直以来都做到得心应手,便有理由认定它能够配合归纳推理的需要,于是不再考虑仿绿谓语.有了这样的想法,未必否定“仿绿色”也可能派上用场,取代“真绿色”.综上所说,我们有理由相信,研究某类颜色谓语能否配合归纳推理的需要,要先看这类谓语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下是否不靠时间或其他附属指标,也可用于报道或预测未检物的颜色.只有可用的谓语才有可能深扎根.可是,反过来看,谓语深扎根却解释不了为什么它们能够配合归纳推理的需要.古德曼以谓语是否深扎根作准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19.
梦是古典诗词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意象范畴。在具体的诗词作品中,其表现形态尽管纷繁复杂,但仍严格遵循着文学表现现实的基本原则,即对生活的真实反映。这一点,从古典诗词梦境的具体营构方式和相应的情感抒发模式上可以分明见出。因此,当我们解读古典诗词的梦境时,就不仅是在探寻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同时也是在还原那一个个独特的时代,而这正是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及艺术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基于普通逻辑的悖论研究既不能准确把握道德理论悖论的辩证特性,更不能为道德实践悖论提供令人信服的逻辑支撑.只有诉诸于辩证思维和辩证逻辑,才能真正揭示悖论本质,并就道德悖论逻辑作出恰当定位.道德理论悖论应当归属纯粹理性逻辑范畴,而道德实践悖论因具有与之不同却又相似相通的形成原因和解悖路径,可以划归极具辩证意义的实践理性悖论,从而引发逻辑及其悖论研究的领域突破与学术创新,构建统摄纯粹思维与行为推理、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全新的逻辑学说和悖论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