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期,企业倒闭的坏消息不时传出.对此,有人总是拿金融危机说事,说金融危机是企业倒闭罪魁祸首.其实,有的倒闭企业本来就很"烂",金融危机只是加速了它们死亡的速度而已.  相似文献   

2.
老熊 《经理人》2004,(11):96-97
公司推行绩效管理已经一年了,问题一大堆,想去找咨询公司,报价从80万到8万的都有,唬得老总找不着北了。  相似文献   

3.
<正>据统计,中国目前的民营经济已达20万亿左右的规模,并开始进入能源、矿产、公用事业等一些以往的民营经济“禁地”。对于市场,它们有着天生的敏感性;产权天然明晰的它们,也没有国有企业的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麻烦问题,更加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随着我国加入 WTO,民营企业的市场将更加广阔,它们成为了普遍被看好的经济力量。但随之而来的是,许多企业内  相似文献   

4.
说『忽悠』     
“忽悠”一词的由来,笔者没有作深入的研究。它由方言的本意派生出来的新意,本人愚见,是指对人情和事物状态予以渲染,或有意给予夸大,使其状态有所失真,通常比喻人对人、尤其下级对上级阿谀奉承,以博得领导的关注和赏识,从而达到个人目的。“忽悠”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来说有“戴高帽”型的,即有的人当面“忽悠”,称领导的理论水平和领导艺术多么多么高,组织和协调能力怎么怎么强,如何想大事、办大事、为群众做好事;有“挠痒痒”型的,即领导喜欢什么说什么,得意啥就来啥,把领导“忽悠”得乐呵呵的,浑身舒服极了;有“上套”型的,即领导不…  相似文献   

5.
说『让』     
有两则有关“让”的故事令人很感动,使人提升认识,净化心灵。一则是战国时期的“将相和”。讲的是蔺相如不惧声威煊赫的秦王,却甘受本国大将廉颇的羞辱,最后廉颇被他先公后私的远见卓识和宽宏博大的胸怀所感动,上门负荆请罪的感人故事。另一则是“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故事。讲的是清代张廷玉在京城做官,家人建房时因三尺地与邻里发生争执,写信给张廷玉,盼望他给家里撑腰。张廷玉给家人回书一封:“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深深领会张廷玉的和睦礼让之意,立即让出三尺地。这里的“让”表现出了一位达官贵人豁达大度、宽容谦让的美德,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6.
说『忙』     
“忙 ”,是 时下 使 用 频率 极 高 的一 个 字, 是几 乎每 个 人 都挂 在 嘴 边的 口 头禅 。不 信你 去 问问 ,十 个活 人九 个“忙 ”,剩 下一 个 正 忙着 找 事 去“忙 ”。两 人 见面 ,尚 未寒 暄 ,“ 忙 已 出 口:“最 近 忙不 忙?”“ 忙啊 !“ 忙 什 么 呢 ? ”“ 瞎 忙 ! ” 好 一 个“ 忙 ”字 ,内 涵 无 限 ,外 延 无 边 。 于是 ,便 有 了“ 宵 衣 旰 食 ”、“ 日 理 万机 ”等 雅 词 来 形 容 公 仆 们 。 一 般 来说 ,“ 忙 ”就 是 意 味 着 干 活 多 ,但 事实 上 也不 一定 。 比如 ,跑 项目 就 是 一桩 令 人 不得 不 …  相似文献   

7.
时下,讲套话、办套事几乎成了一种风气.所谓套事,就是依葫芦画瓢、毫无创造性、不讲实效的一种工作形式.套事的弊端人所共知,缘何至今仍如此瓜瓞绵绵?缘何有的领导者甘做套事而无怨无悔?细究其因,无非有四:一是安全保险.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虽是废话、空话,却一贯正确,绝无差错.二是省力省脑.办事像古人做八股文一样,总爱套股-往上头套,往本本套,往旧模式套.从众从上,从本从旧,省心省事,免得劳神.三是能力低下.有的领导者习惯了做套事,不爱也不善于独立思考,长此以往,脑筋生锈,思维迟钝,胸无点墨,谈何真知灼见?四是胆小怕事.由于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只好例行公事了.  相似文献   

8.
三角形有内心、外心、垂心、重心和旁心等多个心.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掌握和区分它们是重要的知识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一心一意,区别对待".本文通过讲解一道典型例题,希望达到"一道例题,各心学会"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事儿?事儿就是工作,事儿就是困难和问题。对待事儿的态度和方式,表现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由于职业关系,一说到事儿,我们便想到干部,想到干部在事儿上应有的表现。工作上对干部的基本要求可概括为:看准事儿、能干事儿、少出事儿、不碍事儿。看准事儿,就是正确决策。一件事该不该干,对全局有什么影响,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有什么好处,这是决策的依据,不能急功近利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也不能因不跳就能摘得到桃子而不努力争取。看准事儿,既反映了一个干部的为“官”宗旨,又反映了一个干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  相似文献   

10.
陈乐民 《领导文萃》2021,(15):59-63
文革后期,特别是林彪垮台、尼克松访华后,外事活动有所开展,一时相当活跃.1972年我从干校回到北京,后来接受任务,参加筹备出席恢复我合法席位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七次大会的具体工作.大会将于1972年11月份在巴黎举行,高教部会同外交部组织了一个很大的政府代表团,团长由当时我驻法大使黄镇出任,副团长是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11.
曾奇峰 《领导文萃》2008,(15):136-138
现代心理学认为。永远说正确的话是一种自我保护方式。自我保护当然没错,但是,如果这种自我保护是以别人的痛苦为代价的.那就是个问题了  相似文献   

12.
危机1:怠工。我们常见到这样的员工,他很少迟到早退,在班上也很少做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但就是手头的事情进展缓慢,就像电脑屏幕上那个以每秒一微米的速度移动蓝色的拖动条,让人看了直想发狂。  相似文献   

13.
在下属和群众中具有亲和力,是每一位领导干部梦寐以求的.作为领导干部,与下属和群众交流及沟通采用最多的也是最普通的方式,是语言.那么,领导干部如何通过语言,"说"出自己的亲和力呢?  相似文献   

14.
从干部成长过程来看,学习是立身之本,一个人所有的成就和建树,都与学习分不开。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干部如果不爱学习,思想就会缺少灵气,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个笑话:某人知道地球是圆的之后,就每天走在大街上,反复地对他见到的每一个人说,地球是圆的。不久,这个人就被强行送到了精神病院。这个笑话告诉我们,过度重复正确的话,这种做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事实上,我们经常会碰到永远说着正确的话,并且不断重复那些话的人,比如领导对下级、父母对孩子等。很多人说太正确的话,是有原因的。首先,是因为他  相似文献   

16.
《决策探索》2005,(2):23
浙江:公务员连续两年被投诉三次将被辞退 <现代金报>消息1年内被群众有效投诉3次,降职!连续两年被有效投诉3次,辞退!  相似文献   

17.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句话十分明白地告诉我们:只有躬身实践、亲力亲为.才能摸透实情.懂得这一点不难.但要真正做到却不易.  相似文献   

18.
19.
“三顾茅庐”的故事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千古美谈。正是有了这“三顾”,才有了蜀汉政权,并直接促成了“三足鼎立”的政治局面。刘备求贤的精神和用人的胆识令人赞叹不已。可为什么蜀国在三国之中却最先灭亡呢?究其根源,又恰恰是因为刘备入川后在用人上的狭隘性与其“三顾茅庐”时判若两人,所谓“豫州入蜀,荆楚人贵”,益州人才不能为其所用,致使孔明虽六出祁山,终难酬一统天下之壮志。三国时代人才济济,群星璀璨。三国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最能够延揽并正确使用人才,谁就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形势和你死我活的较量中赢得优势,夺取成…  相似文献   

20.
“个别酝酿”方法,是新时期党的民主集中制实践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实行党内民主的重要环节,反映了领导方法的科学性和领导工作实践的客观要求。当前个别酝酿的落实还存在不少不规范之处,其质量亟待提高。实践中个别酝酿存在的几种偏差偏差之一:个别酝酿=个别人酝酿。一些领导干部酝酿的范围过于狭窄,只局限于班子成员中的个别人,而不注意听取班子中大多数人的意见,个别酝酿变成了个别人酝酿。更有甚者,将个别人或少数人的意见强加给党委会,以会前酝酿代替会议讨论,酝酿的过程变成决定的过程,使“会议决定”这一党委决策的惟一合法形式成为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