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计划经济时期"以食品生产、经营主管部门为主、卫生部门为辅"的食品卫生管理体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卫生部门领导、多部门共同负责"的混合管理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多部门分工负责、统一协调"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认识不断深入,实现了从"食品卫生管理"到"食品安全监管"的转变;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设置更加科学,监管机构的独立性与可问责性受到重视;食品安全监管权的配置逐步完善,从"分段监管"为主转向主要按"品种"划分监管权限;日益强调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间的协调配合,重视政府、企业、社会的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2.
在持续的食品危机之下,中国为什么不是集中监管权而是进一步将监管权下放到基层?基于广州番禺试行镇街食品安全办公室的研究认为,监管权下放是中国独特的监管模式。它针对中国食品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市场特点而设立,有利于对中小企业的监管,实现镇街的职能转变,同时可以利用地方政府间竞争来约束监管权力。然而,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政府把监管重心放在已经获得准入许可的企业上,因此,强化更高层级的政府监管已获证企业的能力,是未来监管改革的主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在持续的食品危机之下,中国为什么不是集中监管权而是进一步将监管权下放到基层?基于广州番禺试行镇街食品安全办公室的研究认为,监管权下放是中国独特的监管模式.它针对中国食品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市场特点而设立,有利于对中小企业的监管,实现镇街的职能转变,同时可以利用地方政府间竞争来约束监管权力.然而,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政府把监管重心放在已经获得准入许可的企业上,因此,强化更高层级的政府监管已获证企业的能力,是未来监管改革的主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沿革表现出了"破碎化"的监管职能,这与社会结构转型、制度变迁和政府机构变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整体性治理理论为解释框架,分析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缺失原因,制度化政府内部及部门之间的跨界合作,把社会多元治理力量纳入到协作的制度内,建构政府内部之间、部门之间及社会监管主体之间的协作网络结构,这是对公共行政适应社会改革发展的回应。  相似文献   

5.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如何有效地识别与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已成为新时代背景下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是食品安全风险预防的重要技术手段。文章以地方政府为监管主体,以常德市为例,调查了1999—2016年的食品安全检测合格率,根据调查的数据以及食品安全风险形成的三个主要不同阶段设计了地方政府食品安全风险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粗糙集理论的食品安全风险综合评估模型,找出影响食品安全的关键风险,以期为地方政府进行食品安全风险有效监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政府监管部门、食品行业生产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主要行动主体进行博弈分析,发现:政府与生产企业的“监管—被监管”关系一直处于变动状态,主要表现为政府增强监管力度,促使生产企业规范生产,保障食品安全监管效果;而高昂的监管成本让政府不得不降低监管概率,从而为生产企业机会主义行为选择提供了空间,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政府继续增强监管力度。此时,政府选择与社会组织进行合作监管的概率决定了社会组织选择合作的演化稳定结果,影响了食品安全共同监管体系的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在监管过程中的沟通协调成本以及对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需要在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共治中不断探索和明确。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部分.它既具有经济属性,又具有公共属性.强化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监管成为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监管职能的分散、监管职责的不明晰,容易产生食品安全市场监管领域的"反公用地悲剧";同时政府作为监管主体,具有"经济人"特性,必然出现政府监管失灵、低效问题,导致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社会成本增加.治理食品安全市场监管的失灵,需要整合各种监管资源和力量,培育和支持第三部门参与,加大食品违法成本;同时,建立消费者监管的利益驱动机制,提高消费者监管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流通环节中食品安全隐患及其有效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安全关系着广大消费者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保障食品安全需要从农产品生产到食品加工直至流通过程实施全程监管。食品流通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于销售过期、假冒伪劣、来路不明的食品等。餐饮业在食品进料和储存、餐具消毒与食物加工环境的卫生方面同样会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加强流通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的监管,需要不断地完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在政府监管的体制与方式上不断地改革与创新,并通过消费者教育提高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让更多的消费者掌握食品安全常识。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饮食观念也在不断改变,从以前的吃饱、吃好到现在的吃得放心、健康。然而,在三聚氰胺事件后,食品安全事件仍不绝于耳。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主导者,准确地把握好在企业、第三方、消费者中的定位,对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屡遭曝光,而且呈现出愈加严重、不断增加的态势。问题食品严重影响了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和非常大的经济损失。政府作为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的核心,对于食品监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监管制度、监管技术、监管环境四个环节中均存在严重的问题。为完善食品监管,政府要加强机构之间协...  相似文献   

11.
社会性监管模式: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关系到每个食品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传统理论认为,政府监管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主导力量,随着社会情势的变迁,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和分割化,政府职能体现出需求膨胀和管制约束的双重特征,单一的政府监管不能单独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出现分散化的权力架构和多元化的主体结构,市场主体和社会中间层主体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中来,形成政府主体、市场主体、社会中间层主体共同监管的局面。我们应该整合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资源、力量,建构多元、动态、平衡的社会性监管模式来实现对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食品安全事故不断发生,通行的认知是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碎片化带来的监管不力所导致。为什么中国的食品监管制度虽几经变化,但仍不能有效监管整个食品行业?本文选择食品安全问题持续不断爆发的奶业为个案,从奶产品生产链的特性入手,分析了生产链条上各主体(奶农、奶站和乳品企业)间利益连接的脆弱性,以及监管主体——地方政府——角色置换的问题。最后本文认为,中国基于横向协调的监管制度忽略了食品生产链的断裂性以及地方政府的利益,从而不能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食品安全法》之监管体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2009年6月1日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进行了创新和重建,实行统一的多部门分工负责与综合协调的全程监管体制,但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为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需要加快与《食品安全法》相关配套的法规体系的立法,合理配置食品安全监管权,引入和培育社会监管机制,构建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政府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是食品安全事件仍然时有发生。这引发我们思考我国现行的政府垄断型食品安全质检模式,要求我们打破旧的管理模式,开拓新的管理思路,大胆引入社会力量,像民间组织,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来。在坚持政府主导的情况下,引导民间组织发挥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参与并推动政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体系、对食品安全监管者实施再监管的作用,从而起到减少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保障消费者健康和安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食品安全监管是衡量政府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以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为研究对象,以政府监管理论为理论基础论证政府成为食品安全供给主体的必然性;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基本构成要素的分析框架内分别从机构设置、权力配置、职能分配、运行机制四个方面系统地剖析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弊端及其原因,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理性分析了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多元主体合作不足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痼疾",构建食品安全监管多元化主体的合作治理模式,是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绩效的重要手段。以内容分析法,对海峡两岸两起"塑化剂风波"的98则新闻报道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两起风波中,政府、市场和第三方三类监管主体的监管表现不一。台湾塑化剂风波中,台湾地区的政府监管是"第一主体",第三方的力量也不容忽视,而市场的监管至为微弱。而在酒鬼酒塑化剂风波中,三类监管力量势均力敌,甚至第三方的监管力量还稍微领先。2媒体和公众对两起塑化剂风波中多元主体的合作监管绩效评价都不高。相对而言,台湾方面要稍胜一筹。3媒体和公众对影响合作监管绩效因素的认知较为相似。责任共担、信息公开、全程参与被认为是提升合作监管绩效的关键性因素,而对增加信任和地位平等的呼声不甚强烈。提出应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第三方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实现优势互补;通过明晰多元监管主体间的责任,构建信息共享平台,鼓励依序全程参与,同时增加互信,争取较为对等的地位,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监管多元主体合作监管的绩效。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公众将要忘却"三鹿奶粉事件"之际,曾经震惊中外的"三聚氰胺"奶粉又卷土重来."三聚氰胺"再现事件,是对我国食品安全制度的拷问与挑战.我国必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的市场准入制度,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制度,加快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及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责任,才能真正搞好食品安全工作.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食品生产领域潜在的安全风险十分巨大,食品安全监管也成为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从国际经验来看,食品安全保障的核心是政府监管职能的实现.为此,不仅要克服我国传统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弊端,而且要落实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机制.这就要坚持食品监管公共利益原则,合理安排现代风险社会条件下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分配.同时,也必须考虑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监管的局限性,避免对行政监管的过度依赖,早日实现从单一行政监管体制向复合的市场化监管体制的转变,实现市民社会食品安全法治,使食品安全保障机制之上永悬利剑.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先提出一个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系的整体框架,即从原则依据、实施主体、保障体系、监管制度四个层面构成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系。依照这个框架内容,在四个监管层面系统比较了发达国家与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方面的差异,总结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并提出构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近年来频发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诱发了对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思考,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确实存在缺陷,食品安全的监管制度亟需完善。市场调节的失灵,食品安全信息本身的属性、食品市场化、外部性以及信息不对称等;政府监控的缺位,政府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的职能缺失,监管部门职能交叉混乱,模糊不清,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是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主要缺陷。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着力完善食品安全的监管。监管制度的完善既要克服市场调节的缺陷又要考虑到政府监控的不到位等,采取建立独立的食品行业协会,加强政府对市场盲目调节的控制,利用市场的竞争性,加强行业自律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