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唐志怪小说集《冥报记》的主旨为"因果报应",但其冥判故事却与初唐"依律慎刑"思想丝丝入扣.考作者唐临仕宦生涯大半在司法机关.初唐司法意识提高,司法机构加强,"依律慎刑"思想得到贯彻,唐临便是这一思想的忠实执行者.初唐"依律慎刑"思想有其深刻基础.隋朝"宪章遐弃"遂至于亡",唐初"以为殷鉴",树立"依律慎行"观念,且贯彻于司法实践,统治者率先垂范,深得人心.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集中展示了习近平青年时期里的知青故事,反映了他"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向群众学习、爱读书,勇敢担当、无私奉献,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勇于挑战、乐观向上"五种青春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加强他们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要深入了解习近平知青故事内容,准确把握青春精神内涵,把其与慕课、微电影等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糅合理论和实践创新教育内容与方法,以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3.
唐玄宗开元时期择吏尚"清"。作为择吏标准的"清"衍生政治清风,政治清风又营造了审美风尚的"清",审美风尚的"清"进一步影响了盛唐诗风的清刚。盛唐诗的清刚风格发展了魏晋六朝的"清"而比之更积极进取,影响了大历诗风的"清"而比之更刚正。盛唐诗坛的清刚风格与开元鼎新、大唐盛世、三教共融的清明社会相互参证,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革命老区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的教学资源.推动革命老区故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方式,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必然要求.当前,外在与内在条件共同助力着革命老区故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但同时也不能忽视主观与客观共同作用下对其融入的制约.在坚持故事与价值、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三个相统一的基础上,从形成特色的教学内容、营造合适的教学环境、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以及实现大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四个方面,构建革命老区故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大一统"具有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治实践等多维意涵,其中的政治思想维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在相关,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政治生态和"文化心理结构"。从中国古代的"华夷一统观",到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观",再到当下予以弘扬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一以贯之着"大一统"的脉动。"大一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6.
范仲淹青年时代不畏求学艰辛,穷通儒家"六经",尤精于《易》学,为其政治变革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来源。入仕后,他不惧威权,为国为民痛陈大义,屡遭贬抑,不为崇辱所动,坚持"天下为己任"的理想,励志于变革现实政治。"庆历新政"是在他主持下的社会革新运动,是他长期的政治实践积累的经验与他国平民安的政治理想的积极尝试,也是他政治变革思想的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7.
多元化思潮在高校的广泛传播,使马克思主义在传播中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形成冲突,并加剧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多元化传播载体之间的竞争。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应当积极回应现实,以学术性和思想性吸引学生,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对社会实践的理论指导,强化社会实践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功能;利用新媒体打破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营造的"心理真实",引导学生接近客观真实;发挥高校"意见领袖"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叙事"在阿伦特思想中具有至关重要的理论地位。经由"叙事",阿伦特希望能审美化地养成"有故事的人":成为故事的主人公是他政治行动的目的;他借助叙事寻找趣味相投的同伴,一道建设友谊的"绿洲",从而获得"在家"感;故事正是世界存在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中被抽象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功能的"生命线"原理,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社会实践活动在宏观社会结构和微观个体发展中所具有的"首位"地位、"引领""凝聚"作用和"保证"功能.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等理论是它的哲学依据.新时代它在以创新理论强化"引领",以核心价值强化"凝聚",以制度创新强化"保证"3方面得到了创新性发展,伴随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不懈实践探索和理论升华,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创新的渊薮和契机.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的贯彻实施新方案,我院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行政具体负责的领导体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一、二、三"的准确定位,推行"学分制",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模块,开辟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实行主讲教师负责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四个突出与四个结合,在实践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新方案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一词乃是"纯粹之思",它由哲学中提炼而出,又沉淀在感性生活中。同时通过生命实践,或者是知行合一的教育方式将它再现出来。亦即依托哲学性质的"纯粹之思",同时又沐浴在感性生活的光芒之中。由此,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在其根基处是"知行合一"的,政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出现更是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者是以全部的生命实践形式来展示自身的。  相似文献   

12.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理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形成的实践,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科学要求与条件保证;而"重理、重联、重活"的"三重"新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实现的重要方法论和工作着眼点。  相似文献   

13.
顺治帝将"崇儒重道"定为基本国策。康熙帝发展为"上谕十六条",向全国颁布。雍正帝对其逐条解释,形成洋洋万言的《圣谕广训》,并颁行天下,终于形成了以孝治天下的政治思想纲领。《圣谕广训》是清朝教化全国人民的法典。《阅微草堂笔记》对《圣谕广训》作了形象化的阐释,用故事告诉大家应该尽孝。  相似文献   

14.
唐代,开元年间所设的十五道之--黔中道,为今渝、黔、湘、鄂、桂结合部,幅员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辖18个经制州和51个羁縻州.自古境内以盛产盐丹著称.在唐王朝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下,"中原兴师,黔中独宁",经济、社会得到了发展.本文从盐的角度解读"黔"字入手,展示了以盐丹文化、多民族多种经济形态共存的文化、流官和流放文化、羁縻州文化为其内涵的黔中文化.  相似文献   

15.
开元二十四年是唐玄宗实现第一期政治理想的最后一年,又是他实现第二期政治理想的起始年,"依贞观故事"的巨大成功使他成为手创开元盛世的伟大的政治实践家,企图建立无为而治之至道社会的彻底失败成就他为伟大的政治思想家.二者的有机统一使他付出"由明而昏"的惨重代价.  相似文献   

16.
从接受的角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思维方式的突破与转换。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接受美学关于接受主体的"期待视野""审美经验""读者参与"等核心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教育者"向"接受者",从"灌输论"向"接受论"的转变,无疑具有理论借鉴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7.
"镜中我"理论强调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将"镜中我"理论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满足大学生的"自我需求"、"归属需求"和"控制需求",创新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现代知识论作为诸多学科研究的一项重要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深刻影响。科学思维与工具理性的渗透,以"通约式"的命题、"知识性"的灌输、"常识性"的记忆为表征的思想政治教育日益呈现知识论倾向。这种倾向加剧了理论的"空洞化"、知识的"单一化",而"工具化"的实践模式、"实用性"的功利取向,进一步遮蔽(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性,使之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知性教育。根据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原则,超越知识论的僭越,实现价值论的"去蔽",需要从"知识建构"与"价值把握"双重维度入手,立足于知识论与价值论之间的深层生成关系,建立"知识论—价值论"协同共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知识世界中追求意义世界,回归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论中的价值序列。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研究者们关注更多的是王仁裕的笔记小说《玉堂闲话》,而对《开元天宝遗事》的思想艺术价值却少有涉及。对唐五代笔记小说题材的流变及《开元天宝遗事》的内容和艺术性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王仁裕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艺术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普通高校(非艺术院校)艺术专业的学生是学校的特殊"一族",他们在心理、思想以及专业学习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点,搞好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坚持"个性"与"共性"相结合,又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发挥专业教师潜移默化的作用;强化艺术实践的作用;加快课程改革;实行导师制,试行导生制;提高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