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与马克思主义文论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俄国形式主义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重点梳理俄国形式主义与庸俗社会学文论二者之间论争的文化、历史、政治背景以及论争的核心问题:文学的本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这场论争引发巴赫金尝试将二者结合,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诗学,启发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继续探索形式主义文论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对话问题。  相似文献   

2.
普列汉诺夫是俄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一九○三年以前,当他还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时候,曾写过大量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对当时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1898年)一书批判了宿命论和英雄史观,着重从理论、方法论的高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过程中,我见到国内的几种主要版本①,凡是谈及十九世纪末第二国际内批判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斗争时,都一致认为:一八九五年伟大导师恩格斯逝世后,伯恩施坦公开背叛了马克思主义,接连发表了一系列攻击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他的背叛当即引起了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首先是德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激烈抗议。有的还更具体地指出,这些马克思主义者是德国的社会民主党人倍倍尔、卢森堡、蔡特金等。但在进一步学习中,我又见到这样的记载:十九世纪末,在西欧工人党中,是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第一个站出来,对伯恩施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②。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与经典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背道而驰,特里·伊格尔顿是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他以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身份迎接挑战,旗帜鲜明地从文化政治批判视角切入后现代主义论争,将后现代主义的起因归结为20世纪60年代激进运动的失败,并从后现代主义激进姿态中看到其保守本性:后现代主义不过是犬儒主义在晚期资本主义时期的表现。于是伊格尔顿对其展开针对性的批判,主张回归社会主义宏大叙事。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清算后现代主义思潮,也是中国学术界在移植后现代主义时必须做的工作,因此特里·伊格尔顿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学术定位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主流学界将其视之为一场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论争.这一定位以政治立场界分学术派别,武断地缩小了马克思主义史家范围,没有认清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真正对手.毛泽东的"文化围剿"说是形成这一看法的重要依据.然而,若从纯粹学术的角度看,论战是在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系统内进行的,是唯物史观的内部争论.这是因为:第一,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治中国史是论战各方共同的理论立场;第二,论战各方基本遵循和使用了唯物史观的原理和术语.总之,视角在政治与学术之间的切换,造成了论战学术定位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在文学理论的研究领域里,俄国形式主义通常都被视为以科学方法处理文学内在问题的倡导者。他们为文学研究树立了新纪律,主张文学研究必须以文学本身为目标,必须是一种独立自主的活动,而不是其他学科的附庸。与主流学界所呈现的上述形象恰恰相反,本研究发现,俄国形式主义者对"文学性"的理解和定义,其实与20世纪初新兴的电影影像逻辑和立体未来主义的视觉实验,有着紧密的历史因缘。因此,本文尝试透过大量的史料勾沉和文本分析,将俄国形式主义的理论观点重新置放在立体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等苏俄左翼前卫艺术运动的语境中,进行再解读;希望藉此点明,俄国形式主义在文学研究领域里所推动的范式转移运动,与苏俄左翼前卫艺术工作者在电影和绘画等视觉艺术领域所进行的实验创作之间的历史车翏车葛。最终,本文希望初步阐明,包含在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中独特的视觉经验或视觉性;并在结语部分进一步指出,隐含在苏俄左翼前卫艺术理论和实践中的文化政治意涵。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围绕着实践存在论美学的论争引起了学界的热议。作为一直关注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动态的学术阵地,本期我们特别组织了一组文章来呼应这场论争。在《关于实践存在论美学的访谈》一文中,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提出者朱立元先生就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提出过程及这场论争的相关问题作了简要的回顾与总结,并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特别是实践美学的发展作了前瞻性的展望。其他四篇文章则是几位青年学人对此次论争及其衍生出的理论问题的一种纯学术的思考和表达,其中有对此次论争本身的关注和反思,有对继承前人的思想、理论和方法论的探索,也有对海德格尔思想的阐发和对实践存在论自身的理论基础的说明。我们希望,这些争鸣有益于促进学界对实践存在论美学本身以及这场论争的认识,我们也期待更多的专家学者加入到包括实践存在论美学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讨论与研究中来,共同推动当代中国美学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答侍中邓义社主难>一文记录了东汉末年发生在仲长统和邓义之间的一场关于"社所祭者何神"的论争.论争是在经书久远、今古文经对立、学派观点不一的背景下发生的.综观两人三个回合的论辩,仲长统占据了上风.这场论争不仅是礼学的论战,也是经学的论战,在某种角度上,也可以视为魏晋时期"郑王之争"的早期表现.  相似文献   

9.
在简要介绍多元系统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该理论与俄国形式主义之间的关联,认为多元系统理论中的“系统”概念、“多元系统”思想、“中心/边缘”二元对立思想以及“从意识形态出发解释文学与文学环境之间的关系”思想等都来自于俄国形式主义者,二者具有直接的联系和内在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10.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理论在第二国际中属于中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们的政治理想发生了左、中、右三派的分裂。然而,虽然三派对暴力革命、无产阶级专政、议会民主等概念的阐释发生了分歧,但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没有改变,他们还提出了诸如"防御性暴力"论等改良主义论断。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总结了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对奥地利马克思主义折中主义的革命观进行了批驳,构建了完备的暴力革命框架,为之后的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正确的通路。  相似文献   

11.
让巴赫金给巴赫金定位——谈巴赫金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巴赫金研究中若干令人困惑的问题,如(1)巴赫金在所谓的"巴赫金小组"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2)巴赫金究竟是反形式主义者,还是形式主义者?(3)巴赫金与统治前苏联语言学界长达数十年的马尔主义者有何关系?巴赫金如何应对斯大林1950年对马尔和马尔主义者的批判?(4)如何看待巴赫金斯思想体系中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和神学思想?文章认为应参照巴赫金本人的观点,特别是对话主义的思想,结合他的家庭背景、个人信仰和经历、同路人的影响、前苏联的统治和他本人的虚弱身体,才能对对巴赫金做恰如其分的定位。  相似文献   

12.
青年学生的思想自然未成型,很容易出现转变且其思想内容复杂。以五四时期社会主义论战为场域,对参加论战的北京大学学生费觉天的思想进行研究,可知他曾经是社会改良主义者中之一员,但其后来又公开与之论争,明确地反对社会改良主义者的主张,他的不少观点形似马克思主义,而且深受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但他却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并对唯物史观进行了系统地批判。通过对费觉天思想的研究,能够对当时青年学生的思想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重新审视五四社会主义论战中的某些定论。  相似文献   

13.
打破两个新“神话”张德新1995年文化领域所出现的碰撞,是90年代以来社会发展变化孕育出来的一场必然发生的论争。虽然这次论争在很大程度上越出了学理界限,掺杂了不少个人间的情绪、义气之见,从而使这场论争无法在学术的范围内正常进行下去。但是,这次论争毕竞...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西方文论中,声势和影响最大的是形式主义理论批评,包括从世纪初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俄国形式主义、英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派以及结构主义等。本文主要对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作简要评述,评述其理论渊源、基本观点、价值及弊端。  相似文献   

15.
从俄国形式主义到布拉格结构主义的学术演变集中体现在对"形式"的不同理解上。具体而言,俄国形式主义将之阐释为以"手法"为核心的陌生化美学体系,布拉格学派则将之阐释为"结构"。仔细辨析他们的理论探索,可以发现两者间的联系是复杂的。在俄国形式主义内部,存在着从早期的"手法"到晚期的由"系统"整合"功能"的转变;在布拉格学派内部,存在着将"系统"改写为"结构"的转变,进而把形式主义改写为结构主义的转变。在上述转变的基础上,布拉格学派继承并超越了俄国形式主义,建立了成熟的结构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20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中的俄国形式主义流派,以形式主义概念中一直模糊不清的"形式"一词为讨论对象,阐述了"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及"形式"和"文学性"(本质)的关系,建构了Form-form-content的框架,以此阐释了俄国形式主义流派中"形式"的丰富含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些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批判者把历史唯物主义曲解为"经济决定论",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维度。对此,美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保罗·柏克特依据马克思的文本,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对马克思思想进行生态学阐释,探讨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自然之间的内在关联,分析了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的生态内涵与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亲生态性,拓宽了共产主义革命的实现路径,诠释了作为生态学家的马克思。但是,柏克特过度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资本主义批判和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忽视了原本在马克思主义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社会关系维度。尽管如此,其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构建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解读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三大论争会使我们对论争的意义有一全新认识。"问题与主义"之争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义乃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去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社会主义之争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必由之路;无政府主义之争则明确了建立中国共产党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迫切任务。三大论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启程的逻辑链条,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逐步展开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铺垫。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西方文论中,声势和影响最大的是形式主义理论批评,包括从世纪初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俄国形式主义、英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派以及结构主义等。本文主要对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作简要评述,评述其理论渊源、基本观点、价值及弊端。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围绕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的基本理论问题展开了一系列学术论争。其中三个最重要、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论争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的论争、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的论争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性质问题的论争。在当前,汲取论争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休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