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依据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传统红利逐渐消退的事实背景,以新红利空间创造为目标,针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面临的供给约束和长期约束,按照供给管理的客观要求,从供给结构优化机制、创新驱动机制、要素供给配置机制、制度供给机制、供给主体结构优化机制五方面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供给管理的长期机制。  相似文献   

2.
红利变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长期支持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体制转轨红利、人口红利、投资红利、资源红利和外资与外贸红利逐渐消退。各项传统红利的消退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日益凸显。因此,在传统红利消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在转变着眼点上要实现从短期向长期的转变,在转变突破口上要从传统红利空间向新红利空间的转变,在转变重点上要从需求管理向供给管理转变,在转变目标上要实现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的转变,以推动新的红利空间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红利变化背景下,向供给管理转型是以协调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长期战略目标为导向。通过改善产品、技术、要素和制度供给为主体的路径选择,供给管理能够合理安排中央和地方政府职能,修正政府和企业的行为边界,并借助多元化政策工具创造新的红利空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红利变化背景下,通过供给管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建立合适的实施机制,根据我国当前的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供给管理实施机制包括:适宜发展战略的制定、技术变迁方向的选取、制度安排的调整和激励结构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制度转轨红利、人口红利和外资外贸红利等传统红利要素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口红利的逐步消退使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禀赋发生了变化,外资外贸红利的消退缩小了经济增长的市场空间,要素价格的变化影响了经济增长的供给机制.传统红利的消退使得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经济发展出现失衡.因此,在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红利变化的背景下,必须通过调整收入分配制度、推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促进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来创造新的红利空间.  相似文献   

6.
从人口学与经济学视角出发,分析了人口结构快速转变及刘易斯转折点到来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揭示了人口转变与刘易斯转折点到来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和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出现的新变化,提出挖掘人口红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革户籍制度、提高劳动者教育水平等建议,推动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有序合理迁移。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适应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为经济增长提供劳动负担小、劳动供给充裕、储蓄充足和巨大消费市场的人口红利。生育率的快速下降和持续低水平,促进了未来人口向老龄化、劳动负担加大、青壮年劳动力减少的年龄结构发展,粗放的依赖廉价劳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将不能够得到支持,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与之适应,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技术密集型和人力资本密集型转变;经济结构将逐步向满足养老服务和老年人需求的方向转移。  相似文献   

8.
"人口红利"是由西方学者提出的一个概念。从马克思经济学视角分析,"人口红利"源于劳动力的价格与价值趋于一致的时滞,在量上是劳动力的价格与价值的差额。由于这一差额被资本家所占有,劳动者利益和资本家利益相互对立,经济增长与劳动者利益之间存在静态矛盾。在动态分析中,"人口红利"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改善了劳动者利益。"人口红利"消失,实现经济增长要求向"创新红利"时期的转变,但同时也要兼顾劳动者利益。新时代我国经济转型,是由"人口红利"时期向"创新红利"与"分享红利"交融时期转变。实现这一转变需要规避中等收入陷阱、养老金缺口等相关问题,化解中国经济转型的风险;需要主动适应中国经济的新常态,积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践行共享发展理念,为"创新红利"模式的发展注入持续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论流通发展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流通发展方式的转变既是整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条件。实现流通发展方式的转变应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从重视产值向重视价值实现;整体提高流通产业的社会效益;充分发挥连锁经济规模效应;重视提高潜在市场的有效供给;不断提高企业的信誉度;走中国化的连锁商业道路;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商品流通体系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口红利和人口负债的特色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是人口转变过程中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发展造成的正面与负面效应,通过与其他国家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进行比较,进一步认识中国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的特色,并提出了开发人口红利与应对人口负债的策略,应在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加强培训、调整教育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退休制度等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劳动力成本合理转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中国劳动力成本合理转变面临的问题,通过分析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人口红利效应的递减、劳动权益保护的落实等因素,劳动成本上升趋势已然出现,认为劳动力成本优势转变存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市场机制发展等障碍,提出优化劳动密集型企业、改善就业环境、合理规制市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型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增长和发展,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正在转型,即从私人物品生产难以满足人民对私人物品的需要这一矛盾主要方面,向公共物品供给难以满足人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这一新的矛盾主要方面转变,主要涉及"社会生产"和"人民需要"两个方面的转型,进而催生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乎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动力、外部环境调整的系统转变,是对主要矛盾转型的主动回应.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40年的时间里,中国借助改革开放释放的强大动力,快速从一个低收入国家跻身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使起点极低的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成绩斐然,但“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痼疾尚未破题、仍难破题。“新常态”下,中国要规避“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彻底斩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死结,迫切需要依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农民收入超常规增长,方能再次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延续农民收入“增长奇迹”,最终走向城乡协调和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人口转变过程的持续进行,尤其是人口再生产过程受到外在因素的强力干预下,20世纪下半期以来的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关注。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带来的重要现象之一就是"人口红利"与老龄化的问题。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无论是"人口红利"还是老龄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人口红利理论,使用辽宁省相关数据,对人口转变引起的产出效应、消费效应和储蓄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辽宁省居民消费与人口抚养比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是引起辽宁省储蓄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已在事实上经历了一段较长的减速期,中央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和经济增长计划表达了主动减速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愿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减速背景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逻辑上的政策着力点。通过发展知识产业与环境产业和释放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红利获得新的经济增长动力,通过转型需求结构和满足民众生态型公共产品需求重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是主动减速背景下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17.
要闻·声音     
中国已经确立了今后5年发展的总体方向和战略任务,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将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两个转变”合成一个经济发展过程陆德明一、关于增长方式转变在前几次其他讨论场合,我一直认为;1,中国作为一个劳动力无限供给型的发展中国家,增长方式转变为时尚早。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仍有潜力和优势,不能马上丢弃;2.中国作为一个二元结构的发展中大国,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结构优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步入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新的增长动力源支撑,摆脱旧有增长模式的束缚。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需要有合理的动力结构来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动力源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结构。本文在分析需求动力结构和供给动力结构优化机理的基础上,提出通过重塑需求动力、提升供给动力,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构建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彼此依赖的动力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运行中有效需求不足与有效供给不良并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是我国持续处于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较早较快的省区,人口红利正在不断减少消退。为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结构型"人口红利"转向质量型"健康红利"。构建了测量健康红利的指标体系,基于面板数据对1999—2018年江苏省的健康红利进行了量化评估,并对经济发展水平与健康红利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江苏省的经济发展质量与健康红利水平息息相关,健康红利不仅能改善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还能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和健康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后人口红利时期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增厚和释放健康红利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健康红利水平不仅要加大医疗卫生投入,而且还要制定相关制度,为收获健康红利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