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高龄老人数量日益增加,在"积极老龄化"和"就地养老"的宏观背景下,如何依托长期照护政策为老人提供人性化服务的问题尚未得到充分解决。目前中国的长期照护服务设施和机构发展滞后,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建设尚未摆上政府部门的议事日程。政府多采纳碎片化的老年服务政策导向,在居家-社区-机构照护服务中进行老年照顾的路径选择,而缺乏整体化的思维和政策的整合。在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且养老服务欠缺的制度环境下,政府部门应去除碎片化的路径选择,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建构并整固连续性的老人长期照护体系,使其成为老年服务领域中公私部门之间的调节平衡器,真正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长期照护: 概念框架、研究发现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建立长期照护保障制度的指示精神,通过“中国长期照护保障需求”课题的调查研究,得到了10项研究发现:从城市老年人及其家庭的人口学特征、经济学特征和社会学特征看,都难以满足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保障需求。因此,城市老年人对社会化的长期照护服务和长期照护保险大多表示认可。以调查统计结果为基础,提出了与长期照护服务与筹资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并且正逐步显现出高龄化的特征,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急剧增长,但目前却没有良好的途径和渠道能够加以满足。因此,亟待建立起一种制度化的可持续的长期照护保障。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家庭照料模式、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模式和高福利的政府包揽模式的利与弊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长期护理社会保险模式的优势及可行性,提出长期照护社会保险模式是有效满足我国老年人急剧增长的长期照护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实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发达国家为了整合长期照护资源与医疗照护资源,出台了长期照护制度,但是由于筹资体系的分割、医疗照护和长期照护定义的复杂性、医疗照护和社会照护中所强调的不同的原则以及价值观、医疗工作者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隔阂等原因,医疗照护和长期照护资源之间很难被整合。因此各国出台了各种措施对资源进行整合,包括长期照护供给者之间的整合、加强医疗人员与社会照护工作人员之间的合作、采用一站式服务、实行跨学科的评估方式、整合住房与照护资源。我国目前已经是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发达国家在实施长期照护制度过程中整合资源的措施对我国无疑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教学模式是教师实施教学的程序与载体,关乎教学质量与效果。随着经济社会和医疗事业的发展,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成为备受大众关注的问题,老年照护人才已经成为社会急需的人才类型。为加大老年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推进养老服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将“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养提升为目标”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应用于老年照护人才培养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老年照护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长期照护问题日益凸显。我国老年人口健康照护现状的供需缺口巨大。主要原因有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以及专业人员严重欠缺等。结合不同养老模式的特点以及发达国家针对人口老龄化的长期照护体系的成功经验,破解当下我国老年人口健康照护困境的最佳路径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创建"居家照护社区养老为主的LTC体系"的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7.
老年长期照护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治理中面临的诸多难题之一。在构建我国老年长期照护体系的过程中,性别议题应该受到充分关注。实证研究表明,老年自理预期寿命具有性别差异:老年女性自理预期寿命总体不如老年男性;低龄老年女性在自理预期寿命的改善方面略有优势;老年女性自理状况的人群队列差异始于更早年龄段。这一研究结论对我国老年长期照护政策制定具有启发意义:应重视老年女性的长期照护需求特征与偏好;应尽快开展面向低龄老年女性的"医、养、教"相结合的健康计划;应加强研究和探索以女性互助为理念的长期照护人力资源供给模式,如盘活社区女性居家养老服务资源、面向女性提供相关知识技能培训等;应优先针对女性制定"全周期、多支柱"的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8.
以全面了解目前中国的长期照护政策,从制度发展的角度理解其处境、问题及未来趋势为研究目的,回顾了主要相关文献、政府政策文件,并对全国统计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长期照护产生和发展背景是需求迅速增加,且原有服务能力不足,因此我国长期照护政策是从服务机构“能力建设”起步。发展至今,一方面服务数量增加、内容丰富、形成多元提供的格局;另一方面,很多服务需求仍没有得到释放,公平性差,服务机构的持续发展也存在隐患。问题的根源在于空有能力建设,而制度建设不足,尤其是筹资制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国内外文献梳理,我们发现老年人认知障碍已逐渐成为一个公共卫生政策议题。如何提高老年人认知障碍的检出率,保证认知障碍老人长期照护的持续有效是中国认知障碍老人照护支持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和挑战。根据我国国情构建以政府政策统筹为主,家庭、社区和养老机构多主体共同参与、实现无缝衔接的照护支持网络是应对这一风险的主要政策选择。这需转变人们对于老年认知障碍的观念,提供充足的精神卫生人力资源保障,并主动将老年认知功能纳入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当中,来提高老年认知障碍的检出率。在照护方面,应建设专业的照护人才队伍,提高照护的专业性,并完善支付保障,同时政府、家庭、机构和社区组织的照护服务要建立分工合理、合作高效的应对机制,来共同应对我国认知障碍老人照护支持的风险挑战。  相似文献   

10.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前台湾地区社会所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台湾地区政府部门在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建设工作投入高度重视,大量追踪其他先进国家的经验做法,其中受到日本的影响最为深远。从政策学习的视角观之,这是由于台湾地区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与日本遭遇到许多相类似的问题,日本在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与政策因应上的时间早于台湾地区,基于地缘与历史因素,使得台湾地区习惯从日本经验中寻求借鉴,从中进行了因地制宜的调整与创新,过程中有政府与民间组织的活跃参与,管道途径多元化。然而在经费来源方面,台湾当局在保险制和税收制的选择上摆荡许久,缺乏连续性的政策规划,连带影响了经验借鉴学习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证券市场回报与风险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变形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利用广义矩估计的方法测量我国证券市场与世界成熟以及新兴证券市场的回报和风险之间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各国市场回报率的波动性趋势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并呈现出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特征。新兴证券市场的期望回报不但不能对风险进行补偿,反而随着市场波动性的加剧,市场的期望回报更低,而成熟市场则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政府责任的国际比较研究,对我国政府责任的具体定位及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政府责任差异的国际比较视角,对比分析了国际上不同类型养老保障制度中政府责任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政府在相关立法、制度设计、财政支持、制度监管等方面承担责任存在不足.提出了完善我国政府责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世界各国历来十分重视并积极探索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路径。从智利、美国、德国、瑞典等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践中 ,我国可以吸取的经验与教训主要是 :政府应鼓励养老金投入资本市场并向海外投资 ;应重视企业补充养老金保险制度的建设 ;还应避免在现阶段走养老保险私有化与个人负责的极端等。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际银行业信用风险的管理正日趋量化、系统化、信息化、动态化、综合化和法制化,这对我国银行业是一个重要启示。我国在金融开放程度不断加深,银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下,很有必要从此新趋势中汲取先进经验,开发出适用于我国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并着力于拓宽征信渠道、健全信用管理机构、构建商业银行对个人和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及完善信用风险管理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项目系统脆弱性的视角,分别从能力维度(核心竞争力、相对议价能力和综合适应能力)和风险暴露维度(项目属性的暴露、企业属性的暴露和交易属性的暴露),识别并探讨影响国际工程项目系统相应于政治风险的脆弱性因素,并依据能力维度和暴露维度的高低将系统脆弱性分成4种状态,针对每种脆弱性状态的特点,给出承包商可采取的相应策略.最后选取了6个典型国际工程项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国际承包商在高政治风险区域展开国际业务时,可依据项目系统所面临政治风险时的脆弱性状态采取合适的策略以更好地管理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16.
建立石油基金是石油生产国破解资源诅咒和富饶悖论的制度之一,实现石油收益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公正分配、石油基金管理的公开透明及其功能的多元化是其共同特征。我国现有的石油资源管理和税费制度尚不能完全解决石油收益分配不公和功能单一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具有分配、储蓄和稳定功能的石油基金制度。  相似文献   

17.
国际服务贸易的多边性决定国际服务贸易法协调跨国服务贸易关系并试图在全球范围多层次规范服务贸易行为的特质。GATS是国际服务贸易法最具意义的表现形式 ,其宗旨主张逐步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 ,因此应注意该协定发展的三个基本趋向  相似文献   

18.
国际工程承包是一项风险性很大的活动,主要存在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四个方面的风险因素。在工程承包过程中,这些风险因素都可能给工程进度、费用、质量的控制造成极大影响。采用模糊评价法对工程承包风险进行评价,能较好地解决对工程承包风险中各种模糊性因素的度量。  相似文献   

19.
与其他的争议解决机制相比,国际商事仲裁具有广泛的国际性、高度的自治性、相当的灵活性和很强的权威性,而《纽约公约》的存在使得裁决在外国得到执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些都使其成为目前解决国际民商事纠纷的最佳选择。在我国,从1956年中国国家贸易委员会正式设立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到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颁布,理论界对仲裁的研究逐渐深入,实务界也越来越多地在发生争议时选择仲裁方式。但是长期以来,国内对国际商事仲裁的研究一般侧重于从法律的角度对仲裁制度和规则的研究,且大都持有支持仲裁的态度,这使得对法律不够了解的人们很容易认为仲裁是一种既公正又有效的争议解决方式。但事实上,由于国际商事仲裁的过程是一个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过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对当事人而言,仲裁有可能变成一种既昂贵又费时的争议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国际工程政治风险形成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综述法识别22个国际工程项目的脆弱性影响因素,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国际工程项目的脆弱性评价指标;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得134个国际工程项目的信息和政治风险损失,并采用TOPSIS法测量其工程项目的脆弱性,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政治风险是工程项目外部干扰和系统脆弱性相互耦合的结果,在相同干扰度下,国际工程项目的脆弱性与风险损失存在显著正相关。国际承包商可以依据工程项目的脆弱评价指标以及脆弱性与政治风险的关系,不断改善和降低工程项目的脆弱性,从而更好地应对政治风险,并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