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代蒙汉民族贸易浅析哈正利明代蒙古地区的统治势力与明朝政府长期处于对峙状态,频繁的战争严重破坏了北方的生产,恶化了蒙古族牧民的生活,广大蒙古族人民迫切需要与中原汉族进行贸易,致使蒙汉民族贸易在相互对峙的局面下渐渐兴起,特别是自明朝中期以后,更呈繁盛之...  相似文献   

2.
一蒙古族在祖国大家庭中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勤劳勇敢的少数民族,早在十三世纪初就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其方言分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三种。蒙古族人民原来信奉萨满教。十三世纪元朝忽必烈汗时代接受了红派喇嘛教,但仅仅限于宫庭和贵族,广大牧民却仍然信奉萨满教。十六世纪中叶,黄教开始传入蒙古地区。到了清代,特别是乾隆年间,统治者对蒙古族人民实行的理藩政策之一,就是广建寺庙,引入藏经,传播喇嘛教,对喇嘛教实  相似文献   

3.
齐默特色木丕勒是郭尔罗斯前旗历史上最后一任扎萨克。是中国近代东部蒙古王公的一个缩影。齐默特色木丕勒作为封建蒙古王公,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时期的封建势力的代表之一。他的名字已经与近代东部蒙古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守旧势力的一个代表,他深信,蒙古王公的特权是不可动摇的,即使清政府实施“新政”,实行“移民实边”,放垦蒙地之时,齐默特色木丕勒作为旗长、盟长,仍然很少顾及旗民的切身利益。为了保全自身利益,附和清王朝的要求,大肆放垦荒地,并镇压了抗垦的陶克陶胡起义。  相似文献   

4.
贡桑诺尔布是清末蒙古王公 ,也是蒙古族人民的骄傲。他一生中起伏不定 ,思想历程复杂。既有“开溯漠风气之先”的革新壮举 ,又有“民族分裂”的历史倒退 ,乃至后期退出历史舞台。这么一个富有争议的近代史著名人物 ,囿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其思想历程也表现为进步和落后的斗争。  相似文献   

5.
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蒙古族人民形成了自己灿烂的文化和独特的风俗习惯。本文就解放前青海蒙古族的婚姻习俗作一简要介绍。 青海蒙古族的配偶制度一般是实行一夫一妻制,男子不娶妾,同姓不通婚,姑表、姨表兄妹之间不通婚,并列为一种神圣的禁律。这种习俗可溯源到母系氏族制时期的氏族外婚制,姐妹女的子属于同一氏族,所以在禁婚之列。同时严格实行阶级内婚制,一般都要考虑门当户对,王公的姑娘不嫁平民,但王公富户若看中贫民家相貌出众的姑娘,则以微薄的彩礼,即可娶为妻。  相似文献   

6.
17世纪,蒙古诸汗和王公之间的残酷斗争,导致了满族长达二百多年的统治。当时,军事封建的满清国家对日益丧失其独立的蒙古诸王公构成了压力。另一方面,各王公与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关系却加强了。17世纪乃是蒙古游牧民具有高度独创性的社会设施和结构的极盛时期,“游牧封建主义”、佛教的振兴、喇嘛教教会,这一切对蒙古地区政治、精神生活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深刻。同时,这也是充满相互残杀的内讧时期。总的说来,蒙古现代史的这种戏剧性的开端,在这个民族的历史命运上留下了烙印,因而值得进行详细的研究。就这方面而言,除了众所周知的史实外,从苏联档案中所获得的资料尚可提供许多进一  相似文献   

7.
运用蒙古文打电报,这是蒙古族人民盼望已久的一件大事。它对于促进蒙古族自治地区的经济建设、科学文化交流和通讯联络事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大的作用;同时它还关系到蒙古族人民使用自己语言文字的权利。为此,在蒙古族自治区域内,各邮电部门开设蒙文电报业务,乃是执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就内蒙古地区而论,面积广大,居住分散。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旗县所在地和公社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蒙古王公有着庞大的群体,广袤的领地,位尊权重,声名显赫。在近现代的中国与蒙古扮演了复杂而又矛盾的历史角色:是中央政权统治蒙古的工具,是蒙古人民的剥削压迫者,是蒙古近代化的推动者与阻碍者,是民族分裂的罪人与维护祖国统一的功臣。究其根源,是蒙古王公的自私的、狭隘的封建统治阶级本质所致。  相似文献   

9.
僧格林沁等近代蒙古王公,同时也是全国性的重要历史人物。他们的生年、生日,却一直存有疑问甚至有误传。细究这一现象,很可能是因为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忌讳生日的习俗。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是典型的游牧民族之一。蒙古族游牧经济的内涵,是在农业文明时期,通过畜牧业生产方式而体现的蒙古族牧民劳动者素质技能的提高;蒙古族游牧经济的外延,包括种类上的“五畜”和时空上的界定。时间自蒙古民族形成到清朝末期,空间以蒙古高原为轴心地区。蒙古族游牧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近现代蒙古族民歌的爱国主义思想杨泉良蒙古族是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的民族,千百年来,尤其是近代以来,广大蒙古族人民同华夏大地的其他民族人民一样,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共同压迫下,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与灾难,面对满目疮度的国家和民不聊生的现实,蒙古族人民以其...  相似文献   

12.
(续 )抗垦斗争的主要领导者是下层蒙古贵族和旗衙的中下级官吏 ,如陶克陶呼是四等台吉 ,绰克达赉是扎赉特旗梅林 ,参加者主要是被清廷和蒙古王公剥夺了牧场和土地的贫苦蒙古农牧民 ,如在光绪三十三年 ( 190 7)被清廷所俘的数名陶克陶呼抗垦队伍的成员 ,都是贫苦蒙古农牧民 。他们参加抗垦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维护基本的生存环境 ,驱逐或打击清廷的放垦机关和坚持放垦的蒙古王公、官员 ,以及汉族地主、地商、高利贷者。与蒙古族农牧民一样 ,汉族农民与各族封建剥削阶级的矛盾也很尖锐。在内地 ,残酷的封建剥削使他们无法生存 ,他们被迫抛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境内的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宁夏、青海、河北等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些地方。绝大部分地区的蒙古族人民都使用着本民族语言,有些地区的蒙古族人民兼通汉语,青海省的蒙古族有些人兼通藏语,新疆的蒙古族有些人兼通维吾尔语,还有少数蒙古族由于长期与其他民族杂居而转用了其他民族语言。 蒙古语言文字不但是蒙古族人民的重要交际工具,而且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和其他省  相似文献   

14.
由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以及国家对牧区定居政策的实施,使牧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牧民居住环境及家具随之改变.通过对蒙古族传统家具特征的研究,分析出蒙古族家具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蒙古族家具的演变与发展,具有极高的价值.从而为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寻找理论的依据.对保护民族和地方特色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蒙旗内部及蒙旗之间屡屡发生争讼案件,是清末东北蒙旗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透过这些案件,我们可以看到清末东北蒙旗统治腐败、经济困窘、社会动荡的事实;同时,也可以看到俄日侵略渗透和蒙古王公上层离心倾向日益明显的状况。总之,蒙旗作为清王朝安定后方和稳定边疆的作用已经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前,一部分革命党人在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将东三省、内外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在内的广大疆域排斥在中国领土之外,只想在汉族传统疆域十八行省恢复建立汉族国家。十八星旗就是这种思想的产物,这是由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受阶级、思想的局限性使然。虽然它与“五族共和”的精神相悖,但在当时十八星旗仍然起到了号召人民起来推翻清王朝统治的巨大作用,是一面革命的旗帜。  相似文献   

17.
谜语是民间文学的一种类型。蒙古族谜语是在蒙古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土壤里滋长出来的艺术鲜花。它直接反映着蒙古族人民的社会历史、思想文化、风俗习惯和经济生活,因而,研究蒙古族谜语有它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蒙古族谜语,它首先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孕育成型,尔后经过文人的搜集整理,才开始用文字记载和创作。如果我们把十三世纪和十四世纪之间问世的蒙古族民间叙事诗  相似文献   

18.
蒙古族服饰是蒙古族人民生活习俗、审美情趣、宗教观念和文化心态的沉淀。本文通过服饰这一面小小的镜子简要分析了蒙古族人民社会生活的部分特征。  相似文献   

19.
《江格尔》是一部规模宏伟,色彩瑰丽的蒙古族民间英雄史诗。几百年来,在蒙古族人民,特别是卫拉特蒙古(今新疆蒙古族)人民中间,靠着“江格尔奇”(专唱《江格尔》的民间歌手)们的集体创作和口头演唱,世世代代流传到今天。《江格尔》之所以能够在蒙古族人民中间广泛流传和深受喜爱,是因为它通过离奇动人的情节和优美动听的语言,生动  相似文献   

20.
清末的蒙古社会经济极为凋敝落后。在"开放蒙地""移民实边"热潮刺激下,蒙古王公提出了振兴畜牧业、整顿农业、发展工商业为主要内容的发展蒙古经济的思想。这是清末蒙古王公对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初步思考,是蒙古民族要求实现经济近代化的表达,在蒙古民族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