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族装饰艺术以其鲜明的宗教性、民族性体现了回族文化的内蕴,特别是其在伊斯兰图案艺术、阿拉伯书法艺术、精美的雕刻艺术等方面的追求,呈现出了独特的民族审美情趣和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2.
半个世纪来,回族民间舞蹈艺术发展缓慢、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舞蹈体系,随着时代发展,思想的解放,回族民间舞蹈冲破了一些宗教戒律,展示了当代回族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特征.本文以回族舞蹈作品《踩点点》为例,在编舞技法、舞蹈语汇、舞蹈音乐、舞蹈服饰等方面分析了现代回族舞蹈的创新思路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陕西回族民间书画艺术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涉及的陕西回族民间书画艺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阿拉伯书法艺术,一是中国书画艺术,这两种归属于不同文化的艺术形式,皆被陕西回族接受并且喜爱,成为陕西回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根据有限的资料,将陕西回族民间过去和现在社会文化生活.中有关从事这两方面艺术活动的人或事,做些粗略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4.
西北回族的文化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回族具有丰富的文化艺术,且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西北回族的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5.
回族宴席舞的表现形式与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宴席舞是我国西北回族民间广为流传的艺术形式.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回族宴席舞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深入分析了这一舞种的动作形态与演唱歌词内容之间的关系,同时还阐述了舞蹈语言所蕴涵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理地区回族艺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融合了汉族、白族的文化内涵,但由于伊斯兰教义和阿拉伯文化已经深深根植于大理地区回族民众的心里,不论在建筑、书法、绘画乃至民族传统服饰等方面,都打上了伊斯兰文化烙印,因此,大理地区回族艺术在表现上形成了独具一格、特色鲜明的形式,成为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一块珍宝。  相似文献   

7.
论艾芜小说《月夜》中的回族女子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草 《回族研究》2005,(1):57-62
著名作家艾芜小说《月夜》中所写内容,涉及到了回族的历史背景,并正确地、艺术地描绘了一个年轻的回族女子形象。在有影响的现代文学作品中,《月夜》恐怕是唯一一篇反映云南回族遭受兵灾之后孑遗生活的小说。因此,它很可以成为云南回族受难史的一个艺术旁证。  相似文献   

8.
半个世纪来,回族民间舞蹈艺术发展缓慢、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舞蹈体系,随着时代发展,思想的解放,回族民间舞蹈冲破了一些宗教戒律,展示了当代回族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特征。本文以回族舞蹈作品《踩点点》为例,在编舞技法、舞蹈语汇、舞蹈音乐、舞蹈服饰等方面分析了现代回族舞蹈的创新思路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9.
"文化适应"是民族文化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本能"和"自觉".回族在长期的中国本土化历程中进行了千年的文化适应,回族的文化适应的历史是一个文化拿来为主导的历史,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回族需要进行新的文化适应,而新时期回族文化适应主要是在互动的文化拿来与输出中完成.  相似文献   

10.
东阳懋德堂历经百年,其体现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无可替代,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木结构的艺术处理等方面都极大地体现了当时的最高艺术水平.本文从懋德堂建筑的雕刻为切入点,着重分析懋德堂古建筑雕刻艺术特点,并将其具有的艺术价值与整体建筑的价值进行阐述,最后归结于对懋德堂等古建筑的保护上,以求通过本文的一些研究,让东阳懋德堂更为人熟知,受到更多关注与保护.  相似文献   

11.
秦耕 《中国民族博览》2023,(13):171-173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装饰艺术与雕刻工艺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更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凭借其精湛的技巧和丰富的象征意义,传统建筑中的装饰艺术与雕刻工艺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和幸福境界的向往。本文主要就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装饰艺术与雕刻工艺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回族教育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回族教育研究述略钱志和,陈少娟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回族史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它对发扬回族优良历史传统,推动回族社会发展进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四化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回族研究,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艺术、建筑各个领域,在...  相似文献   

13.
回族在我国众多民族中属于形成较晚、居住最为分散的一个民族,她是公元7至13世纪期间伴随着伊斯兰教传入、蒙古军西征及大量外国穆斯林入华,同时又吸收中国其他民族成分而逐渐形成的,伊斯兰教对回族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至今伊斯兰教仍影响着回族人民经济生活、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本文试就伊斯兰教对回族艺术的影响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4.
发展回族文化产业是讲好"回族故事"、加强民族团结和推动回族传统商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我国回族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度高,但回族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民族文化特点并不总是意味着差异,共享与接近也是民族文化特点的表现形式。发展回族文化产业,一定要立足于回族文化自身特点,用好回族历史文化之长,恰当选择重点领域和可行的项目,重视发展小微企业,组建中国回族文化产业联盟,加强跨地区、跨民族和国际化合作。  相似文献   

15.
南京是东南沿海城市中回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早在明代就形成了回族伊斯兰文化社区。然而,近年来随着南京最大、最典型的“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拆迁,引起了人们对回族社区的消失与回族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消失,除外界因素外,其内部经济生活方式、社区组织形式、婚姻情况、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也是其重要原因。实际上,回族社区的保存和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一方面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更需要回族自身的“文化自觉”,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汲取优秀文化精华,并不断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而伊斯兰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伊斯兰文化发展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有用的思想工具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回族社区与回族的形成、发展息息相关,浓缩着回族兴衰起落的历史变迁,烙刻着本民族的文化性格.回族社区不仅是回族精神世界的物质存在形式,还是孕育回族的“母体”,是大分散的回族立足中国社会的根底.回族社区作为文化的载体发挥着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对青少年进行社会化、规范其行为,加强本民族的文化认同与社会凝聚力等教育功能.深刻领会回族社区文化性格和教育功能,对回族社区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回回民居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东塔乡,有一座很有特色的回族民居。它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是现今宁夏平原上唯一保留完整并有文史意义的回族民居。民居的小木作装饰十分精美,琳琅满目的木雕玲珑剔透。线条流畅,雕刻工艺精湛且不上漆色,精巧而又朴素大方,独具风格。民居内的砖雕与木雕相比稍嫌逊色,但也颇为精致,穆斯林风格浓郁,是宁夏境内难得一见的精品。回回民居@王正明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回族文化的基本精神进行了概括和分析.作者通过对回族历史文化相关文献资料和回族经济社会活动的交互分析,将回族文化中所包含的基本精神浓缩为四种基本观念,即两世吉庆、和而不同、刚健自强、爱国有为.回族文化的基本精神既是回族历史文化遗产的结晶,也是回族人民走向未来的支点,对回族的文化传承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体现了苏州、杭州在中国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苏绣、缂丝、核雕这些都是苏州的象征,同时也是中国的特色,其中核雕刻不仅是简单的民间工艺,更是一种民族特色。本文主要描写了苏州市舟山核雕刻艺术的发展历史以及对核雕刻艺术的传承,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使人们更加地清楚地了解核雕刻的发展史,并且充分地理解其文化内涵并进行有效的传承。  相似文献   

20.
一、新式回民教育的兴起甘肃的回族教育始于16世纪中叶出现的经堂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奉行天道,服从人道”的宗教职业者.自此后至20世纪初,经堂教育是甘肃回族民间普及性性的主要教育形式,这种教育适应了当时甘肃回族社会和宗教上的需要,起利了当时它应起到的历史作用.到了20世纪初,在当时国内“教育救国”等思潮的影响下,回族知识界的有为之士,四处奔走,大声疾呼,抨击经党教育之缺点和局限性,提倡以“改良宗教、普及教育”;为宗旨的新式回族教育,揭开了甘肃回族教育历史性的一页,即从以宗教为特征的经堂教育,到以半宗教半普通乃至普通教育性质的转变,开始了甘肃回族新式教育的新时期.其产生、发展到结束的时间,主要是1912年到1949年的中华民国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