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节俗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随着传统节日的形成和发展而形成的民族文化。中国的节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陇东的节日风俗,大都产生于古老的农耕时期,保留了丰富多彩的民俗事象,文化蕴含十分深厚。其中的农耕节俗文化尤其能代表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今天,发掘农耕节俗文化的内涵及当代价值,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以陇东腊八节俗为例,通过对其历史渊源、农耕节俗文化内涵的探讨,在挖掘其与先周历史文化联系的基础上,探究陇东农耕节俗文化的当代价值,以期为建设和谐新农村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1912年废除农历后,传统节日失去了存在基础,成为旧时代的象征,遭到政府和知识精英的口诛笔伐。然而,对节日经济有相当程度依赖的商家坚持在传统节日举办的各种营销活动,不但使传统节日文化在社会生活层面得以赓续,同时最大程度展现了传统节日所包含的经济价值,如提升经济景气、改善下层民众的生活问题等,从而赋予了传统节日与新式节日同等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地位,进而在思想层面上推动了一些知识分子对传统节俗文化的认同。经济生活中传统节日周期律的强大惯性更是对传统节俗在结算日期改革中得以保留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由此可见,移风易俗并不单纯是观念或文化变革问题,民众出于生计考虑的选择对传统习俗的扬弃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传统节日成为法定假日的文化意义与未来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节作为法定节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就是如此.而从2008年起,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三个传统节日也纳入法定节假日,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和普遍关注.传统节日成为法定节假,有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其文化意义广泛而又深刻.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重要载体,具有厚重的文化内涵.传统节日成为法定节假日是法规层面的突进,更重要的是既要弘扬传统文化,又要适应新时代的生活,真正对民族文化的延续与发展起着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这才是未来应用的追求与关键.  相似文献   

4.
宁夏南部山区的汉族传统节日春节的年俗文化至今保留完好,地域特色鲜明,原汁原味、形式多样、气氛浓烈,并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年俗事象。此地的春节自农历腊月的“腊八粥”拉开序幕,直到正月二十三的“燎疳”结束,贯穿一系列传统节日及表现形式。本文主要论述了其中的“迎喜神”、“社火游庄”和“马社火”。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化、全球化的影响下,与传统农耕文明关联密切的中国传统节日正面临着严重的传承危机.如何使传统节日走出困境重现活力,如下方面值得特别关注:在体现国家文化认同的法定假期不变的前提下,以省区或市区为单元实施弹性放假制度;以节日体验为途径,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积极促成传统节俗的现代性转换;以兼容并蓄的开放态度对待外来节日文化.  相似文献   

6.
从春节符号谈文化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节是中华民族参与度最高、最隆重的节日,其文化的意义往往通过一定节俗活动体现,文化符号是其中重要的组成元素.符号不断丰富变化的形态和延续不断的深层内涵,是把握春节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内容.深入分析当前“春节符号”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中国结”在春节的应用和发展为例,探讨现代生活空间里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有助于将宏观的文化视野和具体的创新举措结合,形成春节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历史上的"晦节"、"中和节"和"春龙节"等三个传统节日源流演变看,这几个节日之间既有内在联系也有其区别,深入研究"中和节"和"二月二春龙节"的来龙去脉,可认识蕴含在这几个传统节日文化中"风俗时有变,中和节惟新"的演变规律,同时也为我们传承和发展这两个"中国传统节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新龙“十三”节是藏区独具特色的地域性年节.作为民众自发传承的地方性传统节日,它在表达村落意志与维系村落情感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节俗活动中蕴涵了丰富的地方文化传统.本文根据对新龙县吾西村“过十三”的调查成果,对当地年节作了较为翔实的描述和记录.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一大载体——传统节日,特别是春节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和象征。绵延几千年以春节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节日一直在国人的脑海中经久不息、澎湃荡漾。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世界多元化并存、东西文化激荡的今天,加强以春节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发展,对植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脊梁源泉。加强以春节为主要代表的传统节日传承发展,既要认清当前保持中国传统节日不变的民族凝聚情结,又要结合新时代特征不断创新继承发展,传承民族感,体现时代性,切实以文化自信的理念、文化软实力的魅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化浪潮中,以农耕文化为特征的春节传统节日文化处于消减和嬗变的过程.本文以地处中部的江西省南昌市为例,通过对老地方志资料的梳理、原有传统节日文化事项的辨析,以及对现有城市春节文化的调查,对于这一历史的走向以及今后春节文化的继承传统和创新时尚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1.
"淡化"、"异化"、"同化",是中国传统节日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已成功举办两届的山东省"好客山东贺年会"活动,作为传承创新节日文化的生动实践,积累了一定的操作经验,如建立联合办节的社会机制以塑造品牌引领发展,加强文化创新以实现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的有效对接等。  相似文献   

12.
<正>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传统春节民俗文化应该如何传承和保护,又该如何融入现代人的生活?2017年1月20日,在河南郑州召开的"我们的节日·乡关何处——春节文化与城市文明"学术研讨会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来自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  相似文献   

13.
岁时节庆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共同创造和认同的群体活动.就文化分类而言,岁时节庆属于俗文化范畴,而文章正是力图透过各种节俗现象,挖掘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态,包括重农心态、忠孝意识、团圆情结、人际和谐、自然和谐以及对爱情的追求等,并以此提示我们在中国传统节日日益淡化的今天,如何按照岁时节庆的特点,提升其潜在的文化内驱力,为建构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4.
节日是一种传统的民俗事象。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腊八粥节等等,在形成和演变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包括原始宗教、道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从而赋予中国节庆文化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魅力。  相似文献   

15.
春节:中华民族神圣传统的生活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的神圣意识,在春节期间有着特别集中而突出的展示与培育,并以多样化的民间生活叙事为支撑.春节是我国传统农业社会中以年度为周期的神圣起点,春节的进入与结束体现出神圣与世俗的二度转换.春节所延续下来的神圣意识需要尊重,其神圣传统需要以种种方式促进在当今社会中的传承;应遵循现代民俗学理念,尽快完成对于各地春节节俗的田野调查工作;还应积极关注春节文化的现代性转换,使之在当代和谐社会建设中继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节日通过其"非常性"与常日区别开来,并获得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国传统节日的"非常性"主要体现在名称的特殊性、所在年度周期时间线上所处位置的特殊性、活动的特殊性、活动空间的特殊性以及民俗主体节日体验、情感的特殊性等五个方面."非常性"缺失是传统节日当前普遍面临的困境,有必要从重建"非常性"的角度来思考复兴的路径.当下语境中,重建"非常性"应该格外关注以下几点:(1)重建人们对于"节日"性质的正确认识;(2)重建的重点和关键在于节俗活动;(3)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历史上形成的习俗活动,作为重建的重要资源;(4)在重建过程中,政府应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并非代替民众过节,而是引导和服务.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新兴节庆活动基本上具备了节日性质,但与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相比又具有鲜明的特质,当前可以将复兴传统节日的工作与建构新兴节庆活动结合起来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7.
银浩 《学术论坛》2012,35(2):186-191
"依饭节"是仫佬族的传统节日,当中的祭祀仪式蕴含了丰富的仫佬族民族文化传统。但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其存在样态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文化变迁。文章以广西罗城县龙岸镇马寨屯的"衣饭节"为个案,对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进而在现代多元一体的语境下重新确立仫佬族"依饭节"的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18.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而成为一种情感内蕴深厚的庆典的过程.传统节日丰富的民俗、庆祝活动,凝聚着这一国家或民族稳定的心理、情感和祈盼.它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文化标志和民族文化情感的认同和皈依.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目前,国家法定休假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这四个节日都各自充满着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9.
青年学生是传统节日文化实现传承的主要人群之一,其对传统节日符号和仪式的接受状况是关键所在。如何实现对青年学生传统节日文化从"应该"到"为何"的文化自觉,如下方面值得注意:超越节日实用观念,培养青年学生的节日理性;创造各种传统节日的社会参与平台,引导青年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其对传统节日符号和仪式的多样性创意;启动高校传统节日教育,创立家庭与学校双驱引导的传统节日教育体制;重视传媒,推进现代传媒对传统节日符号和仪式的深度阐释。  相似文献   

20.
春节是炎黄子孙共有的历史最悠久的传统节日,具有全民性、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特点.春节是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春节是推动假日经济快速发展的催化剂,春节是构建和谐生活的润滑剂.在新时代,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春节文化的精髓,又要紧跟时代大胆创新,春节“混搭范儿”将成为新时代的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