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反传统"是鲁迅自由意志的高峰体验。鲁迅在本质上是一个生命思想家,以生命主义去阐释鲁迅的反传统,既符合鲁迅思想发展的基本逻辑,也符合生命主义文化的理论实际。鲁迅反传统的关键在于发现"仁义道德"吃人"。"吃人"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单纯的理性判断,而是一个充满着自我生命体验的意象,是少年鲁迅"吃人情结"的升华。它既揭示了人的存在悲剧,又高扬着"反抗绝望"的自由意志。  相似文献   

2.
鲁迅对版画问题的关注和论述集中体现了鲁迅的美术思想,同时也是鲁迅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的艺术观不同于"直接"的反映论模式,其深刻性在于从新兴版画特有的形式意味中体味、张扬了人的生命力度,并渗透在文学创作的基调之中,共同构成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维度.本文拟从反叛因袭、张扬个性,新兴版画形式意味的战斗性,对人的本性的"驯顺"、"奴化"的批判,以及鲁迅不可调和的极端性格四个角度,论述鲁迅艺术观念中体现出生命力度与历史理性的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3.
<野草>是鲁迅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野草>中鲁迅以"梦"为独特方式、以"死"为起点来诠释其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在其对死亡意识与生命意义的深思中,最终确证了人从生到死这个必然性选择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走.鲁迅以其坚定的"走"的姿态和保全个体生命的"走"的前提归结出了人的生命意义与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4.
屈原的生命精神是个体与社会绝对统一的绝对集体主义,具有"无我"的"准宗教"性。这种"准宗教"性的生命精神具有走向悲剧的必然性,因为其将知性思维推上了"形而上学"的极端。"知性思维"与"辩证思维"一样,也是人类运用自己的理性把握世界及自身的思维方式,是人的"知性理性"的具体展开,是人性被激发起来的一种存在状态。因此,屈原因其知性思维方式而促成的生命悲剧不是浅层次上的生死观问题,而是在人性层面上显示出来的深度悲剧。  相似文献   

5.
鲁迅对中国封建文化“吃人”意象的精神挖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 《齐鲁学刊》2005,(5):101-103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中对中国封建文化“吃人”意象挖掘最深的作家。在对中国封建文化“吃人”意象进行猛烈而全方位的抨击时,他非常注重在批判对象的思想与精神深处进行发掘。其对中国封建文化“吃人”意象的精神阐释的深刻性在于:不但惊醒了世人,而且昭示了后人,为后来者的探索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6.
天人合一无疑是中国思想文化特质所在.这个命题中各个字眼的含义多样性决定了天人合一命题意涵的丰富性.从生存论视域来看,天人合一无疑揭示了人与自身生存世界之间双向互动的良性关系.而实现这种良性互动关键是人通过自身实践活动,在把"天人合一"看成是人生存的基本价值信仰而非单纯把"天"视为功利性索求对象,才可能实现人类生存的和谐性.  相似文献   

7.
启蒙无效论与鲁迅《药》的文本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是"五四"时期鲁迅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以革命者夏瑜肉体被"杀"和精神被"吃"的双重悲剧,深刻地反映了鲁迅对于思想启蒙的巨大困惑.作品主题不是肯定"启蒙"而是怀疑"启蒙","人物符号"、"人血馒头"以及"枯草意象"所构成的逻辑辨证关系,将鲁迅本人的精神苦闷与绝望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一览无余.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小说与鲁迅思想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鲁迅与张爱玲是两个不同类型的作家,但他们作品的思想内涵却是一致的。首先,他们彻底清算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但具体的表现形态不同,鲁迅是高度理性,张爱玲是感性,鲁迅笔下的人物是被吃者,张爱玲笔下的人物既是被吃者也是吃人者。其次,他们都能正视妇女在社会中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但由此所生发出来的社会理想不同,鲁迅是提出了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张爱玲则是无可奈何的适从,并在此基础上,对女性的普遍的人性弱点进行了挖掘。由此可见,张爱玲不仅继承了鲁迅的思想,而且还发展了鲁迅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在《狂人日记》"吃人"意象生成中,有外来文化元素与中国文化元素影响,但学界百年来囿于鲁迅周作人的述说,一直忽略了对前者的探究。2012年李冬木论文提出:《狂人日记》"吃人"意象的生成,"是从日本明治时代‘食人’言说当中获得的一个母题",日本学者芳贺矢一的《国民性十论》,将明治时代文明开化背景下的"支那""食人"言说引进国民性话语,与"吃人"意象生成有着决定性关联。此说引起研究界强烈反应。有关"吃人"意象生成的争鸣探讨,推动着《狂人日记》和中国鲁迅研究突破一国史观走向多国史观,并重视对鲁迅创作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思想基础研究,从而切当理解《狂人日记》跨文化跨学科视野下的思想艺术独创。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思想决不仅是那种囿于艺术学或美学意义上的悲剧理论,而是一种以人类社会历史文化中的悲剧事件为其关注对象的文化悲剧理论。这种文化悲剧理论认为,异化是社会历史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社会历史构成了悲剧的主要内容;革命则是悲剧的真正主题。而这三个方面也恰恰构成了他们文化悲剧思想的核心内容。他们的文化悲剧思想具有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君子”人格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子平生教书育人,以培养造就"君子"为宗旨。君子一直是人们区分人的道德品行好坏的标准,君子是人们追求达到的理想人格目标,小人是人们所鄙弃的无德行者。君子人格的内涵、特征或者标准,大致说来,应该有10种:仁、义、礼、智、忠信、勇、中庸、和而不同、文质彬彬与自强不息。孔子及先秦儒家汲汲于"君子小人"之辨,目的在于扬善抑恶,塑造仁德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2.
《论语》中的君子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中的君子观 ,集中体现了孔子的“立人”思想。从开篇“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到结尾“不知命 ,无以为君子也”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不断深化的君子修养体系 ,对中华民族以及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世界各民族的人格塑造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经历了“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劳动是人的最高本质”到“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最终形成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论即从实践出发解读人的本质。这是马克思对以往人本观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4.
萧兵 《北方论丛》2004,(5):31-33
"天籁"常被用来称赞自然、天真、纯朴的音乐或诗歌.它以"风"与"孔"为取象依据,以"风"或"风吹孔窍"为母型,与上古歌诗和中国古典诗歌有着必然和内在的联系,隐含着中国音乐与诗歌之间的诸多秘密.  相似文献   

15.
法治的反面是什么?──再读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士多德关于法治与一人之治的论述不是专门的治国 方略论,而是为说明全权君主政体的优劣服务的,行文中的“一人之治”指的是政体形式, 而非治国方法。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的反面是人治,而非一人之治。他的人治是不受法律约束 而受执政者个人情感左右的治国方法,它既可以存在于单个人统治的政体中,也可以为多人 统治的政体所采用。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哲学史上,将人作为目的或价值尺度而具有显著特征可分为三个是时期:人作为物的尺度.人作为自己的尺度,以及人作为他者的尺度。根据这种变,“人是万物的尺度”表征着人作为物的尺度;“我思故我在”表征着人作为自己的尺度;“我与你”则表征着人作为他者的尺度。  相似文献   

17.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体系 ,现代城市环境建设可借鉴这一理念 ,有所为有所不为 ,缓解城市环境带来的人与自然规律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陈燕 《学术探索》2009,(3):7-11
在我们提出马克思哲学的“人类学哲学”的理解范式之后,一个重要问题是:这一哲学的存在论基础是什么?找不到这一点,人类学哲学就无以立足。结论是:这种存在论基础是人的社会存在。这是包含人的自然存在、人的关系存在等等于一身的核心范畴。本文从人的存在开始,讨论了人的自然存在、关系存在与人的社会存在。认为它是马克思全部人类学哲学理论赖以出发的存在论基础,这就是说,马克思人类学哲学的存在论基础,不是“物质”,不是“实践”,也不是“社会存在”,而是人的社会存在——人在物质生产和生产关系中的存在,在他所构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中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经济人与道德人:分裂统一与逻辑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冯继康  赵昆 《齐鲁学刊》2002,46(2):15-18
正确解决经济利益机制与道德约束机制的关系 ,即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关系问题,对我国正在建设的现代市场经济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本 文通过探讨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基本内涵及其分裂与统一的辨证关系,总结其对现代市场经济 的逻辑启示:坚持“经济人”导向并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的具体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解放是马克思立足于对资本主义的科学分析基础上 ,为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的劳动人民争取自由和解放而创立的科学理论 ,历史和现实的实践充分证明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的理论是科学、是真理。从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所依靠的物质力量 ,所必备的物质基础、前景和具体道路等方面 ,可以论证马克思人的解放的具体途径的现实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