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中国美学论争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中国美学界发生过三次大的学术论争。这三次论争既有意识形态斗争的社会意义,也具有知识学进步的意义,也是中国美学由古典到现代、由追随苏联到面向世界的学术转型历程,认真总结本世纪中国美学论争的历史经验,有助于下一个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原始道家到黄老之学的逻辑发展丁原明从战国到秦汉间的数百年时间里,黄老之学(或曰黄老道家)曾以其独特的风骚而领略于当时的学术园地。黄老之学作为从老庄道家分化出来的新的道家支派,它在战国有两个形成中心,即一是楚国,一是齐国。前者以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  相似文献   

3.
“美学大讨论”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对于20世纪后期中国美学,在审美观念和学术形态两方面,均有铸型作用。就文化背景言,它是建国初期思想改造运动与毛泽东“双百方针”双向作用之结果;就学术渊源言,它又是前苏联美学论争之移植。哲学美学是它对当代20世纪美学最大的学术规定,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是其最深刻的学术教训。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文学批评思想体系的建构过程一直是“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刘勰的文学思想立足于儒家,同时兼收并蓄,吸纳了子学中的思想精华,尤其是道家的思想。先秦时期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对刘勰浸润至深,为刘勰建构文学批评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刘勰的文学本质论、创作论与审美论背后都有对老庄思想的吸收,刘勰在“折衷”的学术态度之下,对道家思想进行了转化与改造,从而拓展了其文学思想的哲学深度。从子学的视域下重新梳理刘勰与道家思想的关系,不仅能够让我们看清刘勰思想的理论谱系,也能重估道家思想在古代文艺理论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学术史是一幅规模宏大、气魄宏伟而又色彩斑斓的学术画卷,在这幅气势磅礴的学术长卷中,有贯通中国学术史并影响了中华民族学术思维的大学派,如:儒家、道家等;也有属于某一历史时期至今影响犹存的学派,如:乾嘉学派等;同时也有存在一时而影响某一地区的学派,如:清代的常州学派、浙东学派等。就具体学派  相似文献   

6.
道家在战国中期两极分化原因辨析粟勇战国中期道家营垒中庄周之学与稷下黄老之学的两极分化,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两家的共同理论源头即老子的《道德经》那里便隐含着分化的内在因素,它们各自所处的现实社会和历史文化背景更起了决定作用,兹分迷于下:一老子哲学的模糊...  相似文献   

7.
汉初,作为统治思想和官方学术的道家学说广泛流传。陆贾强调遵循天道,顺天而动,倡导无为而治。贾谊在建构自己的思想体系时,也对道家之说多有采撷和发挥。韩婴则承于道家之说,将黄老之学天道自然的思想进一步贯彻到社会政治领域。《淮南子》的出现更使道家学说得到明显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戏曲学是20世纪新兴的学科,元杂剧研究是戏曲学学科中最有成绩的学术门类。该文概括叙说20世纪上半叶元杂剧研究的成就,历数一些著名学者的学术建树,高度评价王国维开拓性的学术成果,对学界较少关注的郑振铎在这方面的学术地位给予高度肯定与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9.
2007年9月6日,我们在埃德加&;#183;斯诺《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和海伦&;#183;斯诺《续西行漫记》(红色中国内幕)的诞生地革命圣地延安,在座落在延河之滨的杨家岭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延安大学举行纪念《西行漫记》发表70周年和海伦&;#183;斯诺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具有返本溯源、回归精神家园的心灵兴奋和喜悦。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倡导建立中国特色的延安学,探讨延安学的研究对象和历史根据时,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末,史学工作者解放思想,打破禁区,努力树立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学风和文风;发扬学术民主,就重大学术问题展开热烈争鸣;历史地、科学地分析一切现实和历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学术成就,对80年代史学的全面繁荣起了良好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道家道教学术思想根植于中华大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母体,她那深邃神秘的独特意识必然对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产生着深远影响。纵观历史,以道教题材的绘画浩如烟海、比比皆是,从这个层面上来讲,道家道教的学术思想渗透到艺术家的骨髓,反映出中国传统绘画对道家道教学术的痴迷。  相似文献   

12.
黄老最初出现于汉代,黄老之学亦形成于汉代。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第一次使用了黄老,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中第一次使用了道家,但这些都是汉朝的学术称谓,并非指先秦已有了“黄老”或“黄老之学”,先秦既无“黄老”,亦无“道家”。因此,主张先秦已有黄老或黄老之学,或者认为先秦黄老乃道家的观点,是不够准确的。所谓先秦黄老,实际仍是老庄哲学,是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社会外化。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前期,海外学者(主要是欧美及日本学者)研究中国神话传说的论著开始进入国人视野,对中国神话传说研究产生了直接影响.在海外研究方法的影响下,20世纪前期中国神话传说的研究与国外先进的研究保持了较为一致的步调,这也是中国神话传说学进入世界学术轨道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的元曲研究是在“曲”遭鄙视、曲学萧条的背 景下起步的。奠基人为王国维和吴梅。其采用的文献学、历史学与文艺学相结合的研究方式 、提出的一系列观点,具有世纪性的影响。三、四十年代的元曲研究,在文献整理上成绩颇 丰,戏曲学与散曲学分域渐明,各成专学。诸学者在曲史、曲体、艺术流派与风格、戏曲的 场上形态等方面多有论述。五、六十年代,在研究的视野、角度上有所开拓,具体研究则多 受时行政治观念的影响。80年代以后,在反思前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新老学者在学术观念与 研究领域、学术方式与研究内容上均有所更新、拓展和前进,根本趋势则在呼应世纪初的纯 学术理想,回归学术研究的真正本质。  相似文献   

15.
论中共党史学的历史文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共党史学理论研究作为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 ,格外引人关注。一方面 ,它的出现凸现了中共党史研究的学术性内涵 ,孕育了执政党历史研究的学术理性 ,使研究者从学术实践中感受到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另一方面 ,它的存在与发展又确实激发了中共党史研究工作者们新的学术反思 ,促使我们结合学术实践 ,不断探寻新的取向 ,丰富和完善中共党史学的理论构建。基于这种理念 ,在这里我想就中共党史学的历史文化取向问题做一探究 ,并求教于学术界同行。随着中共党史研究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已经或倾向于接受中共党史隶属于历史…  相似文献   

16.
历史研究的学术精神与学术规范胡守为,姜伯勤,蔡鸿生为纪念我校历史系汤明教授逝世一周年,广东历史学会和一山大学历史系于1993年10月联合举办学术报告会。会上,胡守为教授、姜伯勤教授、蔡鸿生教授等结合汤明教授生前的学术成就,阐述了历史研究的学术精神与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由姚春树、袁勇陆合著的《20世纪中国杂文史》具有的突出的特点,指出它的出版是我国杂文界的盛举,学术史上的大事。对世纪中国杂文史就是一部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历史,这是20世纪中国杂文史的基调和主旋律。对于当代杂文创作的研究和考察,回眸历史,正是为了展望未来,迎接杂文的春天。  相似文献   

18.
章太炎对道家情有独钟,这在《检论》的修改成书过程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原拟收入《检论》的《原道》对道家学说作了层次分明、体系完整的阐释,一方面以道家为先秦思想史的本源和主干,另一方面藉老、庄玄学语言阐发章氏新"齐物论"的政治理念。与《原道》几乎作于同时的《五朝学》极力为以"老庄为宗"的魏晋玄学辩护。《检论》虽最终未收入《原道》和《五朝学》,全书对道家的评论却与二者同一基调,并延伸到对于全部中国学术思想史的评论。因此,章太炎确实是一位深具道家情怀的现代思想家。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在《史记》中将老子同韩非合传及对道家、法家之间的学术渊源关系的处理,学界历来对此有诸多见解,争论不断,而对司马迁将老韩合传以及将韩非之学"归本于黄老"的原因分析,要从先秦各家学术源流上进行梳理,理解道家思想的发展与分流,理解黄老思想的形成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理解法家思想融合道家思想又将"道"作为"法"的根源,并把"法"运用于"术"等一系列问题是理清法家与道家、黄老关系的关键,也是探寻司马迁将老子韩非子合传原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聚焦百年芬兰老学研究的历史浮沉,可以看到两种源流促成了北欧老学的勃兴:一是欧洲语种的转译途径,二是芬兰入华传教士汉学家对道家智慧的世纪追寻。这两种源流的交汇使得20世纪中叶以来的芬兰老学译介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经过聂米宁、阿波宁与米娜等汉学家的开拓,芬兰当代老学研究聚合了欧洲多语种译本与马王堆汉墓帛书考古新发现,发展出比较经学视野下的新型译介范式。百年芬兰老学译介的源流线索折射出中国道家经典走向欧洲的多维度发展路径,为深度理解“中国-北欧”道学与神学本体论终极视阈汇通与核心价值观的对话模式开启了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