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公平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分红问题是近几年国内外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国有企业要向政府上缴红利已经步入实施阶段.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上缴红利对国有企业本身的影响,得出了基于公平的国有企业分红的支出方向:充实社保基金、弥补国家公共事业支出、补充企业国家资本金和弥补国有企业改革成本.从而对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涅 《文史哲》2007,(5):67-72
《论语》记载了孔子的言行及其与弟子时人的问答,解读时宜把语录意义与语录存在的具体语境、涉及的特定对象联系起来;假如脱离具体境况纯粹作形而上的认识,就不免有断章取义之嫌。语录涉及的对象大略分为"君"、"仕"和"士"三类,其中的修养之道各有侧重:关于"君",要求仁爱、以身作则;关于"仕",要求敬事、谨慎、谦恭和识时务;关于"士",则要求有信仰和批判的精神,奋发有为。孔子提出这样的修养之道,是根据角色定位("角色")和适时而处("时中")的原则,其中关于个体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认识尤其有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道德教育的角度研究《论语》中孔子的思想,可以将其解析为政治、道德的社会教化("礼")和关于个体人格完善的修养("仁")两个层面.孔子重视"为已之学",但他更强调"仁"与"礼"的统一,人格完善之修养的起始点和落脚点是由"礼"来规定的.不应单纯地就"为已之学"的层面理解孔子的"意图"并确认孔子思想的意义的"惟一性".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4,(7):147-154
频繁曝光的国有企业高管"天价年薪"事件折射出国有企业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薪酬制度的失效无论在一般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普遍存在,而国有企业的特殊属性和功能意味着薪酬问题相较于一般企业更为复杂。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链条的构成决定了其无法依靠公司治理机制有效调节高管薪酬;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程度不足决定了其难以确定合理的薪酬标准。解决国有企业不合理薪酬问题,需要以立法的形式对国有企业进行规范,并实行差异化管理方式,除此之外,还应当提高国有企业现有红利上缴比例,完善国有企业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5.
五月上旬,福建省美学研究会在莆田市召开第五次年会,讨论了中西美学史上文艺美学问题.现综述如下:一、儒道与中国传统艺术(绘画)一种意见认为,儒道所强化的理性思想集中体现为本论("天道")、认识论("闻道")和实践理性的统一.画家以"仁"兼济天下",又以"逍遥"独善其身",在个体精神上是统一的.因而,中国绘画既接受了儒家的效用观念,又主张绘画最后表现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术界对国有资产利润管理是否采取二元财政模式,利税分流政策是否可行,国有企业利润分红的收支主体、比例确定、使用方向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但由于没有现成的模式,学者们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仍存有分歧.随着改革实践的发展,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而梳理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的研究动态,不仅有助于厘清学术界在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上的研究思路,也有助于推动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7.
赵蓓 《理论界》2009,(9):215-216
纳税是企业的光荣义务,同时也成为企业不容忽视的经济负担.企业上缴什么税和上缴多少税,都必须经过会计核算和处理.因此,企业税负的高低及是否发生"意外纳税"而给企业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便与会计息息相关.为保证依法纳税和避免错计错纳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企业设立"纳税会计",配合财务会计专司涉税经济业务的核算.本文从启迪纳税人提高对设立纳税会计认识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我作为一个以学术为生存方式的学人,谈谈关于学术评价的三点建议。中国当代学术评价逐渐走向科学化,体系化,制度化,应该说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不过,毋庸讳言的是,我们中国当代学术评价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和值得改进的地方。我认为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一刀切",所有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不论文科理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有企业的分红问题十分复杂.2007年,国有企业开始试点向国家分红,这在国家行使出资人权利、国有资产出资人到位、出资人职责明确方面前进了一大步.但是,现行的国有企业的"合理、适度、从低"的分红原则和分红标准,以及在具体的分红标准由谁确定,如何确定上存在许多问题,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不符合法律建设的客观要求,实践中难于操作,需要不断完善.必须加紧建立和完善与国有资产相关的法律制度,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公司制改造,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才能实现国有企业应有的经济和社会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0.
国家文化治理:发展文化产业的新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寻求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的文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人类财富的增长方式,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文化产业被认为是最能体现这一价值追求的实现方式。于是,文化产业在社会发展的层面上和全球化治理的层面上便超越了法兰克福学派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文化工业论",转而成为用以克服和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的治理工具和治理手段。中国在经历了政治治理("以阶级斗争为纲")、经济治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之后,正在走向文化治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克服与解决国家发展困境,建构国家文化治理,成为中国发展文化产业和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出发点和新维度。国家文化治理的核心在于: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不是为了经济,而是为了完善国家治理,是以经济——市场经济的方式实现文化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价值性转换,进而改变和重塑国家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文质之辨"涉及"人"与"文"的张力,乃涵摄《论语》全书精义的又一重大分辨。文章结合"仁"与"质""文"的关系,从理想的君子人格的养成和良善社会风尚的培壅两个角度,再度探询了"文质彬彬"的确切内涵、致取之途。一方面,就理想的君子人格的养成来说,所谓"彬彬",意味着每个人身上"仁"的端倪("质")经由种种人为之"文"的润泽而达到相当高卓的境界("文""质"互成而至无过不及);另一方面,就社会文化风尚的培壅来说,所谓"彬彬",则是意味着百姓身上那点"仁"心("质")受到为政者的种种引导和教化这一"文"的熏陶,结果社会风气的良善臻于醇化("文""质"互成而至无过不及)。  相似文献   

12.
"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的提出对纠正国内长时期流行的机械的、教条式的文学观确实起了重要作用。但我们至今并没有准确理解"文学是人学"中的"人"究竟为何,从而最终准确理解我们的文学应该"为什么人"和"怎样为"等问题。作家艺术家们有选择"写什么"和"怎么写"的自由,但更应当谨记:人民需要是当代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  相似文献   

13.
省领导最近提出:要着力改变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状况,加快构筑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围绕"重点发展什么、怎么发展、从哪突破、怎么引导企业、政府做什么"等问题,努力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笔者体会在"十二五"产业结构优化谋划中,应该将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中之"重",作为紧要和长远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相似文献   

14.
分配什么(分配对象)?分配多少(分配规模)?给谁分配(分配依据)?谁来分配(分配主体)?如何分配(分配方式)?这些问题是收入分配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长期以来,经济理论界投入很大精力研究分配依据、分配主体、分配方式等问题,并取得不少成果。但是,忽略了研究分配对象和分配规模。而这,则是  相似文献   

15.
立足<诗>的文本资源,逐篇辨读,宏观审视与微观考析相结合,我们发现汉赋文体乃"<诗>立其本"的史实("根蒂"),得以破解"风赋比兴雅颂"六种诗体("六诗")内在联系之谜,挖掘出研究赋体渊源之矿藏资源.因揭示出赋史研究之"原始的隐藏",汉赋源于<诗>赋体始得探明.  相似文献   

16.
作者通过对中国古代关于学术一词的考证分析,提出学者应该有从事纯正学术的道德自律,而不应该以学术为谋取私利的手段,不应该做违背学术规范的"喻利之小人"."正其学于先",即学者先要端正从事学术的方向和目的;"慎其术于后",即学者的治学之方应遵守具体的学术规范.  相似文献   

17.
中外学者关于当代中国中央地方关系的八种阐释各有优劣。进一步认识中央地方关系应遵循四个前提。当代中国的中央地方关系是一种授权体制。在授权体制的中央地方关系下,权力的核心和合法性源头在中央,然而地方并不是简单地不折不扣执行中央政策的代表,实际上也握有一定的职权和权力,中央通过职权的授予和收回("放"和"收")来调整中央地方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东岳论丛》2016,(10):165-16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1。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有助于放大国有资本,有助于规范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有助于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和调整结构。但是,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时,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解决好混合所有制企业性质定位问题,解决好国企与民企有效融合问题。在上市建筑业央企推进混合所有制,应该因企施策、因业施策。对于建筑工程板块,可以按照项目合作方式推进混合所有制;对于房地产板块,可以按照并购重组方式推进混合所有制;对于特许经营板块,可以按照项目股权比例推进混合所有制。  相似文献   

19.
笔者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理论的持续研究,进而提出了研究和建立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的初步设想.研究和建立剩余价值哲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最根本的工作是研究并建立这一体系的哲学本体论.为此,必须从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难题入手,分析"物性范畴"和"人性范畴"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二生矛盾")和分工与分配矛盾("二分矛盾")的哲学关系,阐述剩余价值哲学的本体论特征,在此基础上,为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完整体系的建立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刘昌玉 《社会科学战线》2021,311(5):125-133
古代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文献中对游牧民族的贬损性描写,绝非现代意义上的种族歧视,实为两河流域城市定居生活方式("自我")与周边地区游牧生活方式("他者")的对立,并且这种对立仅是就生活方式与文化而言。据早期两河流域文献记载,库提人与阿摩利人这两类游牧民族对两河流域城市定居文化的态度与吸收程度存在差异。库提人排斥两河文化,在两河流域建立的统治"短命而亡",而阿摩利人积极吸收与认同两河文化,在两河流域建立了长久的统治。古代两河流域书写者对游牧民族外表形象与生活方式的贬义性描述、对热衷于吸收两河流域文化的游牧民族的认同态度,反映出其以两河流域为中心的对外观察,体现出两河文化与周边文化的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