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经历了一个从主要是对旧体制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克服、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到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并推动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一转换是由中国改革的背景的变化和改革目标的更新决定的.通过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不断地被我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2.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制度形成、发展、变化规律的理论。制度创新是人类最伟大的创新,经济制度变迁有自身的内在逻辑,有基本规律可循,主要体现为六大特点:(1)制度演进按渐进累积边际创新前行;(2)制度变革通常受内部危机爆发和外部冲击驱使;(3)制度有很强的内生性;(4)制度创新在于拓展社会信任关系;(5)制度创新利益增加要大于其成本;(6)经济制度演进总体走向基本趋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根植于国情实际、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现代经济制度创新,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自我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创造四十年经济高增长的世界奇迹。  相似文献   

3.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中国二元经济转型的进程与制度变迁的进程大致相同,长期以来,制度变迁对二元经济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也表明:制度变迁与二元经济转型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这说明,二元经济转型影响着制度变迁,而制度变迁的进程也影响着二元经济转型的进程。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的历程分析,中国要素市场发展滞后,严重制约着城乡二元经济转型,因此,在二元经济转折区间内要注重推动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农村科技体制的创新和农村金融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4.
转型经济国家的社会变迁与制度建构:理解中国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的持久性与变迁是制度研究中两个核心的议题.作为一个转型经济国家,中国过去30年来发生的重大社会变迁既是在经济与理念层面发生的制度变迁的结果,也是国家行动与政党体制的制度持久性的体现.在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治理与组织建设经验后,如何理解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之间的关联仍然是论证中国未来制度建构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回顾我党90年来制度建设与创新,尤其是政治制度建设与创新的理论与实践,不难发现,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在困难中不断开拓、在曲折中不断前进、在渐进中不断深化的,从其90年的历程中我们得出如下重要结论:制度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全面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这既是对建党以来我国政治制度建设与创新经验的总结,又是今后继续积极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走向。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制度建设与制度创新的伟大实践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邓小平对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具有特殊地位和重大贡献。今后还要继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与创新,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相似文献   

6.
从晚清到五四,中国文学发生了意义和形式的转型。文学转型依赖于文学制度的建立和支撑,如科举的废除与新式教育的创建,大众媒介的兴起与传播方式的改变,从作家、作品到读者的存在方式都发生了大变动,一套新型的文学体制被建立起来。文学体制为五四新文学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性,成为中国文学转型的重要背景和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7.
体制改革、制度创新与中国城乡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颖 《兰州学刊》2007,(6):81-82
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地位平等、开放互通、互补互促、共同进步的城乡网络型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文章认为,以体制改革、制度创新保障城乡协调目标的实现,需要继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土地产权制度创新、人口管理制度创新、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公共品供给制度创新、教育制度创新等领域的制度、体制、政策创新和变革等,最终实现城乡的共同繁荣与进步.  相似文献   

8.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存在两种制度变迁模式:激进式制度变迁模式和渐进式制度变迁模式。本文根据系统经济学的观点和资源位理论的基本思想,从制度环境与制度安排的相互关系角度分析比较了这两种制度变迁模式中企业制度变迁的异同及其不同经济后果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田国强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决定企业制度变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国家制度能力可以界定为国家制定、实施和推动制度变迁的能力。它体现为三个方面,即国家相对独立自主地界定自身目标偏好,形成有效规则、政策的能力;国家将已形成的规则、政策加以推行,影响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和宏观经济运行绩效的能力;国家根据内外环境变化,适应性地推动制度变迁,使其与经济发展条件相契合的能力。强大而有效的国家制度能力成为推动中国体制变革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理解中国模式的关键变量。后危机时代,中国面临着调整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任,这有赖于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国家制度能力建设,将中国模式提升至崭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丁霞 《江汉论坛》2012,(1):59-63
世界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历史大转折这个时代座标之上,经济全球化、和平与发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性和多元化,以及时代转折期的凸显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发展模式是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与时代特征、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问题是创新发展理念,即解决"什么叫发展,怎样发展,为谁发展、依靠谁发展、由谁来享受发展成果"的问题,从而实现从传统发展观向科学发展观的转型,也就是着力实现创新型发展、协调型发展、绿色型发展、公平与和谐型发展和非依附型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经济转型与增长的持续性:来自中国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发挥要素组合优势和承接世界产业转移.中国经济保持了30年高增长.但与此同时,也累积了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而且使收入分配不利于劳动力,进而形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交替反复.随着"刘易斯转折点"的逼近和国际规则的新变化,经济格局将出现整体性调整,这可能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可能进入均衡陷阱.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和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这需要包括企业、市场和政府在内的全面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2.
中国转型期经济改革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经济改革理论的发展,是与改革实践的互动,与政治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是一个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逐步突破和不断扬弃的过程。作为改革对象的经济体制的概念,蕴含着丰富的实践智慧,反映出中国改革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渐进的道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和市场经济论的先后提出,经过了长期曲折的探索和斗争,为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围绕改革战略的研究形成了中国改革理论的不同流派,其中比较激进的和试图寻找单一改革主线或突破口的各种思路,都未能被实践所接受,转化成为政策的是以稳健务实风格见长的理论和对策选择。相对于其他方面的改革,所有制改革是滞后的,但是,中国经济学家对所有制改革的理论探索并没有因此而滞后,这方面已经取得的许多重要突破为所有制和国有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必要的准备。只有所有制和产权制度的改革,才能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起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经济改革理论和转型经济学不同,前者是以指导和应用于改革实践为目的的规范性理论,后者则是要对改革和制度变迁过程做出科学解释的实证性理论。从改革理论到转型经济学的发展,预示着经济学理论在中国发展的趋势:实证性的纯理论研究与应用性的对策研究的分工和分化、理论经济学的国际化和理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3.
新制度经济学派是西方重要的学术流派,它的主要贡献是对制度以及对制度创新进行的开创性研究,而诺思则把国家理论与产权理论结合起来,使制度创新理论更加完善。对诺思的制度创新理论加以研究,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解释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地理》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地理》课程是经济地理学的主干课程,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建立,原有课程的教学体系,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亟待改革和发展。广州师范学院地理系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了《中国经济地理》建设的新路子,并以课程改革推动了地理系的改革和经济地理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给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所带来的挑战,并对如何应对挑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创造了发展中社会主义人口大国经济转型发展的世界奇迹。这是坚持由马歇尔收敛到转型中自生创新发展的结果,实质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转型发展模式的结果。北京共识因而越来越盛行。所谓马歇尔收敛,是指按照自马歇尔以来的新古典经济学市场机制有效决定理论,发展中国家应当在收入水平上最终收敛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倡导华盛顿共识的主流经济学家正是依据这一收敛信条,采用休克疗法来误导原苏联和东欧经济转型的。所谓转型中自生,是指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转型中始终立足国情,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使企业在开放、自由和竞争市场中获得预期利润率,即获得自生能力,进而使整个经济体收敛于发达国家水平的转型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中国经济制度的转型与发展,中国宪法也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成长之路。反思中国经济制度转型背后的宪法基础,可以看到现代经济制度条件下,中国宪法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整体来看,主要体现为四者:经济权利的宪法保护体系不健全、宪法中的政府职能定位有待转变、缺乏系统化的宪法经济原则引领,以及中央与地方经济权力分配机制有待完善。为此,我们有待于摆脱教条主义宪法观,培育包容的宪法文化。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经济学对基础教育制度进行分析 ,就是比较制度安排的成本与收益 ,确定其经济效率。基础教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 ,其收益主体不同 ,从而具有不同的目标 ,生产的基础教育产品 ,或者具有一定外部效益的私人产品 ,或者接近于公共产品。这就要求对提供基础教育的制度做出不同的安排。不同制度的变迁可以用经济学的效率原则进行分析。本文从基础教育的需求主体和供给主体两方面分析了在不同历史时期 ,不同基础教育目标下 ,其收益与成本的比较与选择。  相似文献   

19.
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的研究生招生体制必将全面推向市场,逐步与国际接轨并进入国际化大循环。与此同时,考研现象在我国的不断升温,研究生报考人数和招生规模的持续增长,现阶段各招生单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工作人员紧缺、工作超负荷运转及工作效率低等制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因素,改革现有的研究生招生体制,寻找经济、合理、有效的招生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当前研究生招生工作实际出发,探索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