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法性建设是一个政权政治统治存续的核心问题,巩固与增强政治合法性基础则成为政治统治秩序建设的重点.当前巩固与增强政治合法性的方式有很多,其中经济增长和社会与政治权利建设是主要途径.当代中国以经济增长维持合法性基础,但已出现诸多问题,所以通过社会权利与政治权利建设增强合法性基础已经成为重要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政治合法性关系到执政党执政地位的稳固与政治秩序的安定.十月革命后,列宁十分重视政治合法性基础的建构.在他看来,共产党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建构意识形态基础,在民主的基础上建构政治制度基础,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构绩效基础,才能巩固和夯实执政党执政合法性基础,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一个政权执政的绩效、社会意识、政治统治的有效性及三者的良性互动是政权长期执政的的合法性基础.由于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面临新的考验,党维护执政地位必须巩固经济基础、拓展政治基础,夯实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4.
党的利益体现在党的政治利益上,党的政治利益的价值取向是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党的领导与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是党所从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形成的,新时期,党掌握国家政权要获得现实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就必须得到社会认同和支持,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等三个方面的利益要求。  相似文献   

5.
政治合法性源于社会民众的认同、支持和忠诚.共产党以高度的民族觉悟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和抗日战争战略方针的正确制定获得中华民族的认同,以陕甘宁边区"三三制"政权等民主探索、高瞻远瞩的领导才能和非凡的战争贡献等,赢得民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并使共产党突破"解放区"、"根据地"的局限,走上了世界政治舞台.抗战时期共产党的政治合法性建树,对于现时代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巩固和拓展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执政合法性指涉的是政治权力得到人民认同、信仰、忠诚和服从的程度.一个政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会随着社会的变迁不可避免地发生着流失和增减,中国革命给中国共产党带来了稳固的执政合法性基础,随着建国后历史方位的变迁,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资源逐渐建立在经济绩效和政治、社会公平之上.它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一个政权执政的绩效、社会意识、政治统治的有效性及三者的良性互动是政权长期执政的的合法性基础。由于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面临新的考验,党维护执政地位必须巩固经济基础、拓展政治基础,夯实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8.
周竞风  谢涛 《晋阳学刊》2003,2(5):72-76
维持政治秩序的持久稳定,政权合法性必不可少.政权的合法性程度越高,它所获得的民众支持也就越多.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建立"三三制"政权,是一种符合历史潮流的新型政权形式."三三制"政权广泛而深厚的合法性基础,帮助它胜利完成了领导人民抗击外敌、发展生产、安定社会的战时任务,也为中国共产党日后的政权建设积累了相当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论邓小平政治合法性思想的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与繁荣,加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中国社会主义政权面对政治合法性危机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邓小平强调:经济绩效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政治合法性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执政基础是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赖以掌握政权、巩固政权、保证执政有效和成功所必备的根本条件和前提。是否有稳固的执政基础,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执政党能否长期执政、保持执政地位的决定因素。巩固执政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防范执政风险的根本举措,其路径主要有:切实改善民生,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巩固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进一步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体制机制,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相似文献   

11.
邓卫文 《理论界》2007,3(1):24-25
政治合法性是政治统治的核心问题。邓小平作为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亥心,一贯重视政治合法性问题,并有过非常深刻的论述。他认为政治合法性主要是指人民群众对国家政权的赞同和认可,党和政府要巩固和维护政治合法性基础,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必须端正党风,隹护社会公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必须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积极寻求意识形态认同。  相似文献   

12.
作者选取泰国现代政治发展的几个重要转折点,切入分析军人集团在泰国现代政治发展中的演变轨迹:"垄断政权——失去政权——垄断政权——失去政权——垂帘听政——主导政权——失去政权——主导政权——日趋式微。"解析呈现此轨迹之原因为"政权合法性的获得或者缺失",并总结五项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3.
实现政权的政治整合和制度化运行,吸收社会各阶层广泛地参与政治,是现代化政权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内容.南京国民党政权违逆近代以来的政治现代化趋势,既没能实现政治整合过程,又没能广泛吸收社会各阶层的参政要求,致使政权统治的合法性资源流失,且没能实现政权的政治职能分化即制度化程度极低,这些逆现代化潮流而动的特点是导致南京国民党政权失败的"原因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治理与善治的合法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权力的合法性存在于权力主体与权力客体的内在关系之中 ,是权力客体所认可的权力主体占有及运用权力的正当性。现代社会公共权力证明其合法性有两大基本要素 :效能与民主。治理与善治在西方的兴起契合了合法性证明的两大基本要素的要求 ,有利于公共权力合法性的重构与稳固。治理对于当前我国政权体系的重构亦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合法性与"孙中山"政治象征符号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法性是夺取政权与实施统治的重要基础,民国时期,国民党曾竭力建构“孙中山”政治象征,以此寻求夺取政权与统治的合法性。政治象征是指具有政治意义的象征符号,同时也包括仪式行为与话语等,它们是政治意义、价值观念与社会情感的表现形式。国民党塑造、建构孙中山政治象征以服务于其政党需求,这是一项繁复的工程,本文仅就国民党对孙中山生前的神化及孙逝世后的官方定位展开考察,从孙中山定位的转化看国民党运用政治象征符号来寻求合法性的权力技术,以深化民国政治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政治信任主要指民众对政府的支持与信任,这是政权合法性的重要基础,也是政治稳定的重要保障.研究发现,村民对村委的信任度高于对乡政府的信任度,同时,村民对村委与乡政府的信任与其参加村委会选举的行为之间存在着微弱关联.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乡镇政权组织系统的职能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2年以来,中国重建的乡镇政权组织系统在横向分化和纵向分化上都得到较大的发展,这是中国基层政治民主得以生长、发展的基础。但这种分化过程是不彻底的,主要表现为权力多中心、条块分割、非制度化和权责关系不明。这些不彻底的职能分化因素,既不利于增强乡镇政权、特别是乡镇政府的政治合法性,也不利于乡镇基层政治民主实践的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资源的流变及其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法性关系政权和政治秩序的稳定,是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合法性资源则是可以证明政治系统统治合法性的有形的物质利益或无形的价值符号。随着政治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变迁的加快,中国共产党的传统的执政合法性资源发生巨大变迁,带来潜在的执政合法性危机。必须从多个角度维护和重构党执政的合法性资源,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正处于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全面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也发生着深刻变化,传统的政治合法性资源逐步流失,执政党政治合法性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政治合法性的基本理论与观点进行梳理,分析了政治合法性的含义及其基础,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党政治合法性的演进过程,指出当前我党政治合法性面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个方面的现实挑战,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执政党政治合法性建设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化涛 《晋阳学刊》2008,(3):63-66
政权合法性问题是政治中极为敏感的问题之一,对其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说,中国古典政治哲学中政权合法性问题主要涉及三个层面:一是权源问题,即对权力来源的诠释;二是权力转移模式问题、即对政权更替的论证;三是对权力具体运作的规范问题,即对权力的制约。我们要积极挖掘传统资源的有益成分,融入时代精神,更好地服务于目前中国的政权建设和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