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张艺谋电影人物形象的象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艺谋在不同的电影作品中 ,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风格 ,塑造了不同身份但性格相似或相近的人物形象 ,使人物形象具有符号性和象征性。张艺谋电影作品中人物名字、人物关系、人物组合都具有一定象征意义 ,几乎都是用一个家庭、家族的生活去揭示人物的生活状态、生命状态 ,挖掘人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张艺谋是中国当代电影界力求创新的一位导演,一部部颇具影响力的影片确证了他多方面的艺术成就.试就电影的语言艺术,探析张艺谋在创作中运用象征、夸张、对比等具体修辞手段实现创新而取得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3.
张艺谋一直被公认为是中国电影界最擅长造型的导演 ,他的影片在环境造型、人物造型、景物造型、生活细节上都别具一格 ,从而建立了他在中国电影界一流导演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张艺谋电影通过改编文学作品,取得了很大成绩,成就了自己的电影神话。但是他的电影在艺术上形成了一个窠臼,难以突破自我,实现超越。诸如情节结构的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与电影的影像造型都逐渐远离曾经倚重的文学,并且呈现出两种极端化倾向:过分突出的影像风格,过于浓重的形式主义;逐渐匮乏的文学气质,逐步缺失的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5.
张艺谋电影通过改编文学作品,取得了很大成绩,成就了自己的电影神话。但是他的电影在艺术上形成了一个窠臼,难以突破自我,实现超越。诸如情节结构的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与电影的影像造型都逐渐远离曾经倚重的文学,并且呈现出两种极端化倾向:过分突出的影像风格,过于浓重的形式主义;逐渐匮乏的文学气质,逐步缺失的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6.
张艺谋的影片曾经一度走出一条充满人性探索的艺术之路。在其有代表性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其中呈现出了对人性的拯救、迷茫、失望的交替出现和矛盾统一的态势。在拯救与失望中,张艺谋的诸多影片从各个方面和角度关注着人的生存困境,展示了人性与礼法、金钱、城市、政治等种种环境要素之间的矛盾冲突与对立统一。张艺谋在人性方面的探索是不断改变的。在这种变化和发展中,可以粗略寻见张艺谋电影的发展脉络,更或是中国电影20年来成长的某些足迹。  相似文献   

7.
从电影《红高粱》至今,学术界对张艺谋的研究已有相当长的时间,并且涉及面非常广范。张艺谋电影一个至关重要的独特之处,就是他的影片视觉艺术的成功运用。将张艺谋的构图艺术称为有韵味的抹泥,是对其电影艺术探讨的独特体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电影导演的文学观是电影导演对电影剧本的选择方式、选择手段,处理方式、处理手段,以及从电影剧本到电影作品制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风格追求。张艺谋电影作品文学观的核心内容是“摒弃原创,以‘我’为本”。文学作品是他电影创作的源;在他人的作品中安顿自己思想的魂;凸显个性,强化女性形象,喜好北方环境。  相似文献   

9.
张艺谋电影作品的民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艺谋电影作品具有人物群体身份的民间性,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体现着典型的民间色彩,故事中民俗元素得到极致的渲染和全方位的展示。  相似文献   

10.
改编小说是张艺谋电影成功的基础和关键。在改编过程中张艺谋有着多元的美学追求。他继承了分解性美学,保留原的故事性,并强化情节、集中矛盾,从而克服了第五代电影的局限。为寻求突破,他又实践了纪实性美学,简化故事线索、淡化情节,并以偷拍的手法创造了一种初始真实的幻觉。而张艺谋电影改编中最具特色的是对影像美学的运用,他充分发挥了影像造型的艺术表现力,巧妙应用隐喻象征等手段,把学语言转化为视觉语言。  相似文献   

11.
张艺谋电影的叙事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从叙事主题和叙事线索两方面入手,探讨了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叙事方式.认为,张艺谋在叙事主题的追求上是游移不定的,其所呈现的三个阶段,契合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从叙事线索看,张艺谋大多是以一个故事、一条线索贯穿始终,显示出结构的单一.这两方面,可以看出其导演艺术风格之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12.
张謇在长期的政治、社会活动和从事实业经营的过程中,形成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经济思想。本文将张謇经济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主要论述了他在各个不同时期为发展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所提出的主张、建议、规划、措施等,并对张 謇经济思想的基本特点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英国小说《呼啸山庄》从遭冷落到声名日隆的大起大落中,人们更多看到的是这部小说的艺术成就.而立足于小说的寓言性质则可揭示它的深刻含义它的与世隔绝的荒原环境具有“孤岛型”小说展现人性本质的优势;它所描述的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则是超常爱情与现实冲突这类常讲常新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叶弥的小说《猛虎》是一个独特的文本:叙述中大量的空白,形成一种召唤结构;人物间的互相对抗,贯注着探讨人性的意向;主题意蕴苍凉的底色,构筑成现代人类的生存寓言。  相似文献   

15.
文本的召唤性——小说《宠儿》写作艺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接受之维对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长篇小说《宠儿》文本中的空间形式、双重情节结构的巧妙整合、叙述语言的含蓄多义、艺术形象的丰富多变共四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从而透析了这部小说无限深邃和宽广的内蕴和巨大的召唤性。  相似文献   

16.
略论新感觉派、张爱玲及王朔作品的都市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新感觉派、张爱玲和王朔作品中都市文化的不同内涵的分析,阐述了他们不同的文学价值追求,以及这种不同追求所体现的都市变迁与时代变化特点。同时,通过对他们把握都市现代化进程中带来的异化感所共同立足的个体原则的分析,论述了个体精神追求的不同在大致相同的审美准则中衍生出来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盘古神话不是当地原始社会神话的遗存,而是汉籍中的盘古神话随北方汉族道教在南方的广泛传播而流传开来的。神话传播研究是研究少数民族神话的基础和前提。用西方进化论神话理论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方法值得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