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人类学中的巫师和巫术是中国早期巫文化的特殊表现形态。巫师是中国最早的知识分子,承担着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职能。早期的政治领袖通常也是具有巫师本领的人。认识和理解巫术和巫师在中国早期文明中的发展及其作用,对于我们理解上古历史和文明发展的进程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周公本为巫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巫、祝是古代人和神之间的中介人。他们通过占卜、祭祀、祈祷、歌舞等仪式,招请神灵,并用神的降临或附体的表现方式,向人们传达神的意旨。殷商时代,大量出土的甲骨卜辞正是巫教与巫术的生动材料。巫祝集团主持祭祀礼仪,掌管典章制度,记录卜兆筮辞,权力很大。周人灭商后,继承了殷礼,宗教职务分别由巫、祝、卜,史等分管,在西周政权中仍居有显赫地位。而宗教职务的首脑人物,我则以为是周公。周公原本为巫祝,证据有五:  相似文献   

3.
蒙古人最初信仰原始的萨满教(亦作珊蛮教)。“萨满”是通古斯语的音译,即“巫”的意思。我同古代北方各游牧民族,都曾普遍信仰过这种宗教。萨满(巫师)的活动,主要是以装神弄鬼为人“驱邪治病”;用火炙羊胛骨为人“占卜吉凶”;借鬼话神语解答人生祸福、生死诸难题。还有蒙古人颇为重视的祭祀活动,也均须由巫师击鼓诵经,膜拜祈祷。此外,萨满教的禁忌也很多,除有关生活卫生者外,多属迷信讲究。 蒙古人在对这各路鬼神、日月山川、风雪雷电等自然物的崇拜信仰中,是以“天”为至尊的。《蒙古秘史》一开始就记述成吉思汗始祖孛儿怗亦那,是“受有天命而降生的”。后来,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在鄂嫩河畔即大汗位时,萨满教巫师阔阔出在会上庄严宣告:“今奉天命命  相似文献   

4.
夏禹为巫祝宗主之谜与名字巫术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晖 《人文杂志》2007,(4):142-149
夏禹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巫祝人员视作宗主,称为"神禹"。禹因"半枯"而形成瘸子步伐"禹步三",被巫师用来作为震慑鬼魅的特殊步伐。禹为什么被巫祝尊奉为宗主?这是因为禹在平治水土过程中"主名山川",古人还进一步认为世界上山川草木以及各种动植物之名都是大禹所命名的。这种现象就是"名字巫术"。在早期先民看来,名与物是不可分的,语词具有神秘而巨大的力量,谁知道事物之名,谁就享有支配此名词所指之物的神秘力量。正因为禹被认为在治水之后主名山川百物,所以他便有控制世界上万事万物以至于妖魔魍魉的神力,于是"神禹"被尊为百巫宗主,而"禹步三"也就成了巫师扮作大禹压胜鬼怪的特殊方术。  相似文献   

5.
中国哲学的萌芽与中医学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哲学的萌芽和中医学的起源关系密切.原始宗教与中医复合体的"巫"、"神农尝百草"的医药神话,是原始宗教、神话传说与中医学关系的典型体现."巫医同源"只是夏商中国医学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医与巫已经明显分化与界定.巫医流变从一定角度说明了医学对哲学的作用:在哲学的萌芽和医学起源的阶段,医学实践对于哲学从唯心论转变为唯物论,以及辩证法的萌芽产生,有着巨大的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精神文明的载体,距今9000~8000年间古老中华即已进入玉器时代,在整个新石器时代(早中晚)中,玉器成为部族集团首领与巫觋祭祀天神、地祇人鬼的重要礼器和用以沟通天地的神器,独占这些礼器和神器的人即为王者,"不王不禘",玉器成为中华古史宗教文明发祥的开端,而创造宗教--巫术文明的就是王者兼巫者,王权源于神权,这显示出中华文明起源的独特道路和中华文明的特质.  相似文献   

7.
"史"与宗教     
"史"的文化原型(cultural prototype)最早是以宗教家的面目出现的.中国人的宗教观念由来已久.当中国人还处在蒙蛮、洪荒世界(foreworld)之时,其自然宗教的意识便已产生.随着社会的两大分工-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出现,中国出现了专门从事和执掌精神活动的人员-巫:祭司(flamen).由于其时精神活动的主要内容呈现出宗教、政治、艺术三位一体(trinity)的特点,故巫不仅是政治家、艺术家,更主要的是宗教家.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巫一职一直全权负责氏族部落甚至部落联盟的宗教事务.  相似文献   

8.
赵天改 《理论界》2010,(11):168-170
合祀现象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古已有之。笔者以河南方志资料为中心,论证了中国民间信仰中合祀的类型,并把合祀背后的驱动因素归结为:经济上的不宽裕,或节省意识的驱动;淫祀针对国家祭祀政策的一种自我保护;地方巫觋在利益驱使下的有意推动;统治者对主祀者崇高地位的突出强调;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多神崇拜,及宗教观念的淡薄等五项。  相似文献   

9.
<正> 世界本没有神.有了人类,神才站了出来.人类创造了自己的人类社会,同时也创造出了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主宰自己命运的神的世界.各种各样的神,伴随着人们对幸福与功名的渴望,对灾祸与失败的无奈,应时而生.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度,曾为人类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这是人类走向文明的脚步,——辉映千古,百世传颂.但中国又是一个富有造神传统的国家,历史悠久,神类诸多,品种齐全.诸神的起源、形成、演变,非常复杂.有土生的,也有外来的,有从  相似文献   

10.
《庄子》中的神巫角色考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中的神巫季成和巫成都是以上古传说中的神巫巫成为原型,从他们的称谓及相关文献中可以找到依据.<天运>中的巫成借用了神巫的原名,作为传道者得到肯定;<应帝王>中的季威作为得道者壶子的陪衬而被否定,他的称谓是对巫成之名的改造.<庄子>对出于同一原型的两个角色态度迥异,是论道的需要.描写两位巫师的词语,或突出其神异性,或借助词语歧义隐晦表达观点.由于<庄子>出自多人之手,对巫师所持的态度时有矛盾,但先秦巫术的发展状况和庄子学派的哲学理念,则是这一现象深层的社会原因.<庄子>对巫师角色的艺术塑造,体现出先秦哲人超越巫术的理性精神及其文章的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教与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教派,两种宗教的和谐是人类和平的前提,必须认 真研究两大宗教的相同性。两大宗教具有相同的起源;两大宗教都是在古希腊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的神学 体系;两大宗教所信仰的神具有相同的思想内容。人们不应抱着文明冲突的态度,而是要为人类文明的和 谐而努力。  相似文献   

12.
原始宗教与古代文明的关系问题,在西方不显得密切,因此,不被重视。然而,在古代中国,原始宗教不仅催化了文明的起源,还促进了早期文明的发展。此外,原始宗教还造就了中国文明起源发展的连续性特点,影响了史诗、音乐、舞蹈等艺术的发展,推动了天文历法的繁荣,等等。这是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需要全面展开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著名美国纳西族研究学者洛克收集到的一幅纳西族桑尼巫师在举行巫术仪式时所用的卷轴画表明,桑尼巫师不同于东巴的神祇信仰,他们的神灵观念中具有较突出的本土特点。此外,纳西族本土神祇和外来神祇在纳西巫师神灵观念中的整合现象,从这幅画中所反映的集桑尼主要守护神、东巴教神祇和祖师、东巴教中的“风鬼”、占卜女神以及与古羌人有关的姜子牙、道教城隍神等于一体的特点中较明显地凸显出来,即诸种宗教观念在纳西族民间巫师信仰中得以整合,外来宗教对于纳西族本土宗教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吴天明 《东岳论丛》2023,(1):129-142+192
春秋末期的中国仍然人神杂糅,故各级贵族均集政治领袖、宗教教主于一身,国家治理实行政教合一;战国初期的中国即已人神两分,神权政治时代结束,世俗政治时代开始,故贵族只是政治领袖,不再是宗教教主,国家治理实行世俗政治。春秋末期的古“儒”仍然是政教合一的教士和乡绅,战国初期的“儒家”只是国家治理之学及其衍生学科的世俗学派和学者,孔子既是春秋末期的古“儒”,又是战国初期的“儒家”。春秋末期的“儒书”仍指人神杂糅的六艺和孔子师徒语录,战国初期的“儒书”已仅指孔子师徒的世俗政治语录,孔子师徒语录既是春秋末期人神杂糅的“儒书”之一,又是战国初期世俗政治的“儒书”。总之春秋战国之交短短八十二年时间,中国的国家治理方式、治理学者、治理文献均急遽世俗化,可见:一,这一时间节点就是中国结束神权政治时代,进入世俗政治时代的关键历史节点;二,孔子和孔学的世俗化就是中国结束神权政治,实行世俗政治的重要标志;三,战国至今国家的世俗化,“儒学”和“儒书”的世俗化,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无论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相似文献   

15.
"巫"、"蛊"是一种文化现象,中西都不能例外.但是由于双方所本的文化传统不同,他们发展的过程也有差异,对待巫之行为、职业的管理与控制也不一样.西方"巫"之发展变化始终与宗教有密切联系;而中国古代"巫"的命运则与政治或政权的稳定相关.  相似文献   

16.
文明起源的三大阶段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明起源不是一次完成的历史事件,而是长达5000年的世界历史过程,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历史时代。包含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三大物质前提奠基期,从距今一万年前开始,"农业———新石器———陶器",构成相互联系的三大技术创新;第二阶段是距今七八千年前,"铜器———城市———文字"三大文明要素生成期;第三阶段是距今五千年上下,原始国家的起源成了文明形成的总体标志。湖南玉蟾岩、江西仙人洞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国文明起源不同于环地中海地带的西方文明起源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农业、新石器、陶器这三大技术创新源头,有可能进一步上溯到近一万五千年前。  相似文献   

17.
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务实精神求是务实的精神在许多民族的文化中都存在,虽然其表现方式不尽相同,但却都是该民族在求生存、求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对于古代蒙古人来说,面对现实,直面人生是他们最基本的人生信条。严酷的自然环境、动荡的社会环境,使他们养成了反对玄想空谈,而崇尚脚踏实地的精神,不论是在宗教信仰、民间文学中,还是在伦理道德、政治生活中,都显著而深刻地表现出了这一点。我们知道,蒙古人的传统信仰是原始宗教萨满教,这是一种借助于人神之间的中介——巫师萨满──所施行的一系列巫术行为,从而达到人与神之间的沟通,并进而实现人…  相似文献   

18.
如果把文化理解为充满风潮的历史现实,那么,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对立与渗透常常是其主要内容。一、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对立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相互对立导源于对人的不同看法。在宗教世界中,人的地位、本质、尊严都是神的恩施,是神创造了人。人并不存在独立于神之外的精神活动,因而人必须凭借神的启示,对神顶礼膜拜。  相似文献   

19.
<正> 英国学者海伦·加德纳指出:“否定世界和肯定世界这两倾向在张力下的共存,也许是每一种宗教的本质。”这话颇有见地。所谓“否定世界”是指宗教对彼岸世界的向往与追求,所谓“肯定世界”是指宗教又植根于现实世俗世界之中。神与彼岸世界的超越性和人与此岸世界的现实性构成宗教的基本命题。正是在解决这一命题中产生了宗教的调适功能。 一、调适是宗教产生的功能性根源 事物的实质性定义揭示现象是什么,而功能性定义则把注意力放在现象会做什么之上。从宗教发生学的意义上来看,调适就是宗教与生俱来的功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认为,是人创造了神,而不是神创造了人。那么,人为什么要创造一个神,然后又拜倒在神的脚下,虔诚地敬拜神呢?历史上的思想家们作了许多解释。但是无论有多少解释,恐怕都不能回避人与神的关系。人和神的关系所折射出来的是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的关系。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人才需要创造一个神呢?一般说来,是在人还不能驾驭自然、社会的时候。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  相似文献   

20.
宗教人士是宗教活动的组织者,他们不仅对信教群众的精神生活,而且对他们的社会生活乃至政治态度,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正是这种特殊的地位,使他们在一定意义上发挥着信教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对新疆伊斯兰教宗教人士的宗教心理进行分析,对于更好地做好信教群众的工作,发挥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