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莎剧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觉方式诠释着莎剧,而对莎剧电影的研究正逐渐成为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帕克的电影《奥瑟罗》在原剧本中奥瑟罗人物原型基础上,对奥瑟罗的形象进行了重构,强化了奥赛罗作为一个他者的形象。电影从四个方面来强化这种他者形象:奥瑟罗的异族特征、性爱倾向、种族自豪感和暴力特征。电影对奥赛罗的这种视觉重构也反射出了当代意识形态与文化对帕克及其电影《奥瑟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与种族主义──就夏洛克和奥瑟罗两个艺术形象看莎翁的种族观方东,周青读莎士比亚的书,就象饱饮那普赐生命的甘露。法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和小说家雨果曾满腔热情地盛赞莎士比亚是“播种眩晕的人,他的每一个字都有形象;每一个字都有对照;每一个字都...  相似文献   

3.
《奥瑟罗》(1604)是莎土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它是在意大利钦齐奥的短篇小说《威尼斯的摩尔人》基础上写成的。将小说同剧本加以比较,很可以揣摸出戏剧大师推陈出新的创作诀窍来。《奥瑟罗》是结构上最完美的莎剧;从小说蓝本的影响角度来谈《奥瑟罗》的结构艺术,便是本文的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4.
《奥瑟罗》中展现的异族爱情悲剧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政治危机。作为黑皮肤的"异邦人",奥瑟罗始终无法突破种族的偏见和障碍。威尼斯排斥以奥瑟罗为代表的异族精英的融入,这种固步自封的态度势必会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将领是军队的核心和灵魂,然而,奥瑟罗、凯西奥和伊阿古的身上都有着极为严重的缺陷,他们在军队中的身份和地位预示了威尼斯的危机;文艺复兴时期,社会道德秩序随着封建神学权威的解体而受到挑战。伊阿古的信仰缺失是现代人幻灭感的体现,信仰的匮乏导致行为的放纵。在传统被打破的境遇下,唯有回归道德,重拾秩序才能找到通往未来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揭示了奥瑟罗不可避免的悲剧不仅归咎于本人,还应归咎于剧中其他人物。尽管种族偏见和社会习俗加速了它的发生,但剧中人物的性情影响着其言行,是推动灾难发生与发展从而导致奥瑟罗和苔丝德梦娜脆弱爱情毁灭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奥瑟罗》:一个西方"他者"的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莎士比亚的悲剧《奥瑟罗》是由意大利小说家钦齐奥的<故事百篇>改编而成的.但改编不仅是一个文体转换的过程,更涉及到政治文化权力与文本建构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原小说中无名的摩尔人被起名为"奥瑟罗"、故事场景从威尼斯到塞浦路斯的转换、主角命运从被判流放到刎剑自杀的安排等,体现了伊丽莎白时代后期英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剧作家创作动机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复杂的操作过程,《奥瑟罗》既建构起一个西方的"他者"形象,迎合了主流意识形态,满足了观众的愿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当时流行于西方社会的有关黑人的刻板印象,体现了剧作家超越种族、肤色和文化差异及包容一切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7.
从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对于《奥瑟罗》评论的主流看 ,伊阿古当然是剧中的反角 ,因为他被认为是造成悲剧的元凶 ,同时他还象疯狗似的作恶 ,几乎害到所有的剧中人。奥瑟罗则被看成富有崇高思想、具有巨人精神的英雄形象。到底谁是真正的反角 ,澄清这一问题 ,对于准确理解莎翁的创作意图 ,正确评价这部戏对于观众、读者乃至社会的作用 ,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奥瑟罗》悲剧性质,国内以往意见大都认为是“一出人文主义理想幻灭的悲剧”。其实奥瑟罗性格中的真诚、坦荡等成分,不仅可以是人文主义理想人格的组成部分,也可以是上古英雄性格,基督教圣徒精神中的规定成分,不可据此轻下定论。人文主义者普遍把“理性”视为人的最高品质;当然也应该是人文主义理想人物的核心精神。莎翁在另一出悲剧《哈姆雷特》中,通过王子之口特意赞美人“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止!在行为上多么象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象一个天神!宇宙的精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莎翁四大悲剧主角人性描写的对比,提出了哈姆莱特的人性追求、奥瑟罗的人性扭曲、李尔王的人性回归和麦克白的人性丧失的悲剧定位,并据此阐发了这些悲剧属性的对应性以及剧作家的感情立场。  相似文献   

10.
基于现代认知理论,对莎士比亚悲剧作品《奥瑟罗》的三位主要施喻者(苔丝狄蒙娜、伊阿古和奥瑟罗)在隐喻过程中构建的源领域和目标领域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探讨各施喻者的认知特点及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把握隐喻在塑造悲剧人物内心世界、构建悲剧冲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英国早期的帝国文本一味体现白人种族的优越和不可一世 ,而漠视殖民他者的抵触和呼声。帝国文本中的非洲黑人妇女被牢牢框定在父权话语之中 :落后、野蛮、不可调教 ;非洲女人是颠覆白人种族的一股暗流。事实上 ,非洲黑人妇女以绝对的沉默和屈从为帝国文本的符号服务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奥瑟罗》具有不朽的艺术魁力。莎翁在创作中运用了许多成功的艺术表现手法。其中最突出的是对比手法的运用:有人物性格的对比,有故事情节的对比;有人物之间的对比,也有人物内心和外表的对比……。在对比方法上,既有类比,也有反比。本文分析和探讨了《奥瑟罗》中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艺术创作的成功经验,对我们认识和理解莎士比亚作品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在19世纪中期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推行文明开化与强制同化的政策背景下,威廉·吉尔摩·西姆斯在其历史罗曼司作品《奇瓦部族的酋长》中对白人与印第安人之间跨种族的共同体构建进行了讽喻式书写。就共同体的领导者而言,西姆斯融合了美国当时诸多流行的男性气概范式,塑造出具有骑士精神的白人贵族精英形象作为理想的种植园主阶层载体;白人与印第安人之间的文化适应,作为对19世纪中期美国对印第安人强制性教化的反动,被当作共同体建构的主要手段;通过印第安人对自身文化传统坚守的呈现,西姆斯深入思考了如何利用印第安性来丰富跨种族共同体的身份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14.
《奥瑟罗》是欧洲文艺复兴晚期英国文豪莎士比亚的一部著名悲剧,自一六二二年问世以来,一直以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巨大的艺术力量激动着人们的心弦。不少的人常为剧中主人公奥瑟罗的悲惨命运而潸然泪下,由此可见其感人之深。 近代以来,人们对奥瑟罗悲剧之成因,引起了广泛的兴趣。有人说,是由于奥瑟罗嫉妒心太重;也有人说,是由于奥瑟罗轻信旗官伊阿古的谗言,因而引起了他的嫉妒;还有人说,是由于奥瑟罗与之斗争的邪恶势力太大,力量悬殊,寡不敌众,如此等等。这些理论看来都是不无道理的,但终究不是完满的解释。 本文不拟对上述论点提出过多的驳议,只就奥瑟罗悲剧之成因提出个人的一些不同的看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白人文学经典中的印第安形象可大致分为"高贵的野人"和"卑劣的野人"两种,这些形象均是对印第安形象的扭曲,使殖民主义对印第安人民的驱赶、杀戮和压迫合法化。20世纪美国白人作家福克纳在他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刻画了身份不同、性格各异的印第安人物。然而,与一些20世纪的美国白人作家不同,福克纳笔下的印第安形象与白人文学经典中的印第安形象有着本质区别。在很大程度上,他突破了"高贵的野人"和"卑劣的野人"两种传统的印第安形象,用他刻画的印第安形象,唤起印第安民族的觉醒。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都以其精湛的语言艺术令人叹服,每一部悲剧塑造的典型人物性格又是那样丰满,不论是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奥瑟罗都同样振荡着读者的胸臆。但如果从戏剧结构的完美、艺术性的完美、恋爱和婚姻上最能体现迎接新时代来到的人物精神面貌而言,我们免不了要谈到《奥瑟罗》。 在《奥瑟罗》这部戏中,人物性格在作品中得到了应有的反映,而那些人物性格又以  相似文献   

17.
奈拉·拉森的《逾越种族线》塑造了两个迥异的女性黑白混血儿形象,打破了以往非裔黑人作品中的仅仅钟情于纯粹黑人的刻板印象。艾琳是"黑人白心",她游离于种族的真实身份和白人价值观念之间;克莱尔骨子里流着黑人的血液,却戴着白人的面具;布莱恩完全依从于妻子艾琳施加的影响;而杰克是主流社会的白人中心主义观的服从者。社会心理学关注人们的所言所为,认为人们离不开社会的影响与造就,但是真实主体的他们也传达了自己独有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8.
梅尔维尔的小说<白鲸>中的费达拉形象,不仅体现了白人作家的种族偏见,而且符合西方作品中东方人的"滞定型"模式,是种族主义与东方主义双重作用的结果.费达拉这一东方"他者"形象的出现,不是作家梅尔维尔个人的偏见,而是在一个充满偏见的文化语境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文章试图从流散的角度分析福克纳和莫里森作品的关联性,结果发现19世纪末的南方黑人大迁徙促成了黑人和白人进一步地混居和种族转换.在种族冲突剧烈的南方,隐藏着黑人和白人在潜意识中逐渐向对方转变的过程.二人的作品全景地反映了南方种族、身份、阶级和文化的复杂错位.  相似文献   

20.
这个问题似乎提得古怪,《奥瑟罗》的主人公除了奥瑟罗,还能是谁呢? 然而,当你掩卷思索莎翁这部著名悲剧里每个人物各于戏中所起的作用、对剧情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时,似乎的确感到真的存在一个远比奥瑟罗重要的角色,这就是奸险狡诈的伊阿古。他飘忽的行踪贯穿始终,险恶的阴影笼罩全剧;他的地位十分突出,作用举足轻重。没有他,戏剧矛盾既不能产生,更无法展开;有了他,各样冲突才得宛然成结、跌宕起伏。他牵连着所有主要人物,与引起转机的细节均有瓜葛;他实际上左右了剧情,差不多成了全剧的中心和构成《奥瑟罗》戏剧要素的灵魂。我们看到,在整个这出戏中,所有粉墨登场者似乎都受着伊阿古的操纵与制约。尤其从第二幕,他更是大显神通了:凯西奥酒醉失职,是因为他的劝饮和暗中布置;主帅解卸副将军衔,是因为他汇报肇事情况时颠倒黑白、加油添醋;凯西奥向苔丝狄蒙娜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