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秦时代的美学注重审美感觉在审美心理中的作用,它强调感觉的和谐,要求通过物我相合,使审美主体与客体达到内在的平衡,进而使人的感官之美符合道德伦理的善,反对感官至上对道德理性的冲击。这些观点奠定了中国美学以和为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通感(也有人称之为移觉),原为文学创作中的专用术语,属修辞手法之一种。然而,通感或移觉在音乐(特别是歌曲创作)中,是否也具有相应的功能和效应呢?本文拟联系《歌曲分析与写作》课的教学体会,断想与浅见,愿闻明教。一、文学的通感现象通常,人们在感知某一事物对象时,往往认为,一种感官只能获得一种感觉:眼所见为视觉;耳所闻为听觉;舌所尝为味觉;另有嗅觉、触觉等。五种感官分别可获得五种不同的感觉。殊不知,这五种感官所获五种感觉,有时也可彼此交错、跨越,在大脑中形成互为联系  相似文献   

3.
邬焜关于信息本体论的学说早已指明,所有物体的现存结构都是载负信息的物形编码形式,信息场———信息的同化和异化———信息体,这就是信息自在运动的逻辑。在感觉发生时,主客体之间存在着某种能量场的中介联系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我们的身体感觉是一种宏观感觉现象,而我们主司感觉的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却只能是通过神经电脉冲的微观活动过程来实现。这样,在我们对宏观事物的感知和神经系统的微观电脉冲活动之间便应当有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转换过程,而这个转换过程只能由宏观事物所生发出来的微观能量场来作中介。主体是人,不能把主体看作是纯粹的主观性存在。主客体有中介的相互作用必然引起相互的改变。人的认识必然依赖外部信息对主体感官的作用,无论这种外部信息是主动作用于人的感官的,还是通过人的干预和开发之后才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物质和信息都各自拥有各自的质和量,当代信息科学和信息哲学提出了信息质的划分和信息量的计算方法,这并不意味着就取消了物质的质和量,就架空和取消了物质。认识的种系发生和个体认识结构的建构都必须以信息凝结为中介,这正是当代生命科学和认知科学所揭示的科学事实。用信息过程解释实践,并不等于用信息代替实践,正如用物质过程解释实践,并不等于用物质代替实践一样。  相似文献   

4.
感觉是人人都进行的日常活动。看见苹果、听见鸟声这样的感官活动是我们所熟悉的。常识对于这种活动的了解,大体上是正确的,大体上吸取了历史上的科学成果。我们提出下面的三点作为本章的引言。首先,我们指出,感觉是正确的官觉。官觉是客观物质事物正在作用于我们的感官而引起或产生官觉映象的官感活动。由于感觉是正确的官觉,感觉就是客观物质事物正在作用于我们的感官而引起或产生的正确的官觉映象(即感觉映象)的感官活动。感觉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不正确的官觉就  相似文献   

5.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新的人机交互模式,它可以将人的感官调动起来,使其获得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知,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沉浸感觉。文章对虚拟现实技术在哲学方面产生的冲击进行了深刻剖析,并详细论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对社会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身体写作是一种对身体经验感性的个性化抒写,它看重个人的身体体验与感觉,通过灵动的身体体验来传达、揭示人的灵魂矛盾和人生困境。海男就是这种个性化抒写的先行者,她的《妖娆罪》即是用这种身体与灵魂时而分离时而融合的矛盾追问与艰难挣扎,展开了一个令人思考的人生画卷,构筑着她独特的文学灵魂。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长治市惠丰中学的退休教师刘杏仙已经73岁了,但她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言谈流畅,给人一种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快乐健康的感觉。她退休后的多彩生活,给人们  相似文献   

8.
通感是人所具有的特殊的感觉方式,具有美感特征。调动感官、展开想象,打通视听、激活审美,全面感通、意境全出,可视为通感在审美欣赏中的主要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9.
歌唱感觉体验对歌唱艺术活动的重要价值,在于它能够直接、间接地作用于歌唱者和欣赏者的歌唱心理,进而影响和制约人的歌唱艺术审美创造。但由于人的肌体感官在感知途径和感觉功能上的差异,造成了歌唱感觉及其体验的诸多差别,从而导致其对歌唱心理的不同影响,因此正确地认识和区分不同歌唱感觉类型及其对歌唱心理作用的关系便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源于感官的体验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产品属性也逐渐朝着更加人性化、情感化的方向转变.产品设计越来越多地追求通过感官、情感、心理等方面的激发愉悦人的精神的体验设计.融合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与味觉等感觉的知觉体验设计,抓住产品最容易被感知的部分--缤纷的色彩、优美的声音、诱人的芬芳……充分利用感官特性设计产品,使产品更有吸引力,给人带来心理上的满足.  相似文献   

11.
一、浪漫哲学与浪漫文学 浪漫主义是一场反叛理性、反叛传统的伟大运动,但她并非是否认其固有的贵族血统、英雄主义、绅士风度、武士精神、忠贞不屈.只是当浪漫被强与主义、理论、运动等字眼相濡以沫、相提并论的时候,她终归会表现出一种反叛.柏拉图时代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思想界一直习惯性地认为,感觉是变化无常和不可信赖的,只有一般概念是亘古不变的绝对真实.其实真正想扼杀感觉、思想的人也不得不承认那是因为感觉和思想的强大让他们恐惧,他们于是用这种绝对的真理和知识统治人类,教导人类去追求它并以此为荣.浪漫主义运动就是对这种循规蹈矩的激烈反叛.  相似文献   

12.
移动人     
研究人与小装置之间联系的麻省理工学院心理学家雪莉·图克尔(Sherry Turkle)认为,移动装置正在产生一种“新型人”。她说,在远距离的、以有线为主的过去,人们是这样想的:“我有某种感觉,所以要打电话。”而现在的年轻人,包括图克尔10来岁的女儿,想法似乎变了:“我想要某种感觉,所以我需要打电话。”她的意思是:很大一部分移动通信都小是需要所致,是派生的,可有可无的。  相似文献   

13.
前段时间,看一位女友的个性签名:“原谅这是爱。”试探着和她聊天,言辞之间颇有几分看似沮丧的得意,确实.这两种态度放在一起让人有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她告诉了我事情的原委。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2014,(7):34-35
众所周知,一般只有动物才具有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功能,然而,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曼纳植物生物科学中心的科学家丹尼尔·查莫维茨在其新书《植物知道些什么》中披露,尽管大多数人从来都没将植物看做是一种具有感觉的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和皮肤,但事实上,大多数植物也像人类一样,拥有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并且这些感官功能对它们的生存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谁杀害了女主人公--浅论《苏菲的选择》的负罪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菲的双重身份使她有别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其他幸存者.除了是受害者,她还是帮凶.就像她胳膊上的纹身一样,她那梦魇般的经历牢牢印在她的心灵深处,她始终无法摆脱一种负罪的困扰.她说谎,是为了消除她的负罪感;她忏悔,却暗示了这种感觉的根源;当她做出了最可怕的选择后,死神接纳了她.苏菲的死是她摆脱负罪感的最后选择.罪恶的阴影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它给人带来的心灵创伤会永远存在.  相似文献   

16.
1.1 心理动词是动词的一个次类,其语义特征表现为[+人]、[+大脑器官]、[+思维活动]。 1.2 根据以上的语义特征,我们可以规定心理动词的范围。心理有感觉心理和情绪情感心理。感觉心理是感官、感觉神经、感觉中枢对外界刺激而起的活动的心理,如视觉、听觉等,那么描写感觉心理的动词如“看、听、看到、闻到”等就不是心理活动动词,因为它们不是直接描写人的大脑器官的、而是描写眼、耳、鼻等器官的动词。人的内脏器官也有感觉,描写内脏器官的动词,如“饿、渴”等也不是心理动词。情绪情感心理,是人的反映性的心理活动,其表现形式为“高兴、悲伤、害怕、恐惧、喜悦、  相似文献   

17.
女人如包     
赵娜,经常能在电视上面见到的熟面孔,无论是综艺节目或是大型的晚会,总是给人一种清新、优雅的感觉。在见面之前总想着与我接触的一些主持人或是白领丽人一样,裙装、精致的手提包,当她出现在两岸咖啡的时候,却"颠覆"了我所勾勒的形象。长长的休闲外套,运动长T恤,配上帅气的长筒靴,自然、亲切,身上的大包包与她一样的抢眼,刚坐下来她就向  相似文献   

18.
论审美通感     
审美通感是感觉的转移 ,审美通感可分为感觉通感、表象通感和多重通感。审美通感对于文学创作与文学鉴赏具有重要意义。审美通感的形成在于审美客体的相似相类和审美主体的各种感官的相通  相似文献   

19.
托马斯·阿奎那认为, “魂” 是生命的表现和原则。 人是理性的生命, 具有 “灵魂” 的生命原素和理智性的生命模式, 因此兼具生长、 感觉、 欲求、 移动和理性等五种生命力量。 作为具有生命潜能的身体的实现, “灵魂” 的机能包括 “生理性” 和 “感官性” 两种。 “理智” 与 “意志” 是灵魂特殊的官能。 “认知” 与 “移动” 是最能表现生命的两种 “功能”。 托马斯·阿奎那的心理学是以 “灵魂” 及其功能为中心来诠释人的生命现象的独特理论, 其最终指向是作为完满的至善存在的上帝, 因而成为其知识论、 形而上学和伦理学等的思想核心。  相似文献   

20.
冯五一,名字中有故事。您猜得没错,劳动节这天是她的生日,更是她可以引以为豪庆祝“的姐”这一快乐职业的日子。说到快乐,很多人会觉得开出租车这行太辛苦,尤其是女性。而冯五一却乐在其中,车开得很是享受。她乐善好施、侠义心肠,在出租车的江湖中行走自如。 1995年冯五一下岗了。自谋出路的她曾在外打工,也尝试过自己做生意。那段时间她考了车本,驰骋在大路上的感觉令她心旷神怡,“在车里就是舒服,车穿梭在一条条路上畅快淋漓,真有种人车一体的感觉,太棒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