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西北边防体系由军府制的伊犁将军所辖之新疆各军府及内地督抚制下陕甘总督所辖之陕甘两行省、并哈萨克、布鲁特等藩部和浩罕、阿富汗等属国所构成的西北新月形藩属体系所构成。在这一体系中,以伊犁将军为中心,西北新月形藩属体系内各藩部与属国为藩篱,伊犁将军辖下新疆各军府为边防前沿,陕甘总督及所辖陕甘两行省为西北边防战略基地和战略支撑,陕甘总督与伊犁将军之间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共同保证西北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安全。  相似文献   

2.
清代曾出现过一位雄心勃勃开发西北的功臣,他就是左宗棠。 左宗棠在任陕甘总督12载中,对该地经济建设起了主导和推动作用。他曾自号为“湘上农人”,因感甘肃地贫粮缺,运输困难,乃执行屯田政策,边进军,边屯垦,并招抚流民垦荒种地,建立区田及公田制,因地  相似文献   

3.
左宗棠发展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左宗棠在经略西北期间,在发展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方面作了积极的实践和尝试。他广开义学,普及教育,增设书院,刊发书籍,陕甘分闱,拓展士路,推广汉族先进文化,推行洋务教育,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和经济,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他的许多宝贵经验对我们今天的西部大开发仍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庚子西巡中西安成为"陪都",地位顿时凸显,陕甘总督和陕西巡抚因之更加重要.研究表明,庚子年陕甘总督由湘军大将魏光焘突然过渡到满人崧蕃的内情和影响颇不寻常.这既与魏光焘勤王不力不无关系,也是慈禧太后彼时更信任旗人的鲜明体现,还与复杂敏感的董福祥善后问题密切关联.与庚子年"惩处"董福祥问题已经较为清楚不同,辛丑回銮过程中的二次"惩董"问题尚扑朔迷离.崧蕃与曾经的西北大员、现任军机大臣荣禄和鹿传霖主张用怀柔之法,而袁世凯、刘坤一、张之洞等东南督抚力主处死董福祥,各方都有过刀光剑影的秘密运作.庚子西巡期间陕甘总督的人事变动和董福祥问题的处理结果,预示着湘系式微、满回增强的权势转移和政情变化,正在陕甘地区悄然发生.  相似文献   

5.
左宗棠与开发宁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左宗棠在担任陕甘总督、督办西北军务的十余年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对宁夏采取了一系列治理与开发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研究和总结左宗棠开发宁夏的思想与政绩,对今天搞好西部大开发和发展区域经济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简述陕甘总督那彦成治理青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中后期,那彦成在出任西宁办事大臣和陕甘总督期间,针对青海地区复杂的民族关系和混乱的行政区划,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既有利于当时社会之稳定,又为以后青海建省及其辖区设置奠定了基础,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地区民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督抚制度是清代文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督抚作为文官,行省总督的迁进路径必然符合文官迁进路径规律的一般特点,总督群体在向上流动的过程中,与文官制度下的官僚系统中的其它群体一样,经历相同或相似的迁进路径.但是,陕甘总督的满洲缺又决定了陕甘总督群体迁进路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在遵循文官迁进路径一般性的同时,体现出旗人迁进路径的特殊性,笔帖式和侍卫为主要进身路径和文武易途而进成为陕甘总督群体迁进路径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8.
慕寿祺先生作为晚清民国时期西北名士,有感于20世纪上半期西北边疆危机的加深,"激于时,论发愤"而著《甘宁青史略》,藉以留心西北者参考。他在书中揭露了帝国主义在甘宁青地区的侵略活动,并提出通过改良边疆政治、开展移民垦殖、发展边疆教育和重视边疆民族问题等主张来应对边疆危机。此外,他又将其对西北边疆危机的认识和思考付诸实践,以甘肃临时省议会副议长的身份驳斥地方当政者出卖利权与帝国主义签订借款草约,维护了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9.
甘肃作为边疆省份,在清廷西北边防体系当中处于战略基地和用兵通道的特殊重要地位.同时,甘肃河西地带也是作为陕甘地区军政重心所在,如单以行省论,甘肃绿营配置是陆疆省份中兵力最为雄厚的省份.就陕甘绿营建制区内部而言,甘肃绿营区兵力配置兵额又多于陕西省.从规模及职官上来看,陕甘绿营建制亦以甘肃为重心,甘肃绿营兵额及职官均多于陕西绿营.在兵皆土著的绿营建制原则下,陕甘尚武之气对于陕甘绿营战斗力的影响是必然的.陕甘绿营,特别是甘肃绿营的战斗力明显强于其它行省.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新疆建省 ,学术界已做过不少研究。但有关左宗棠与刘锦棠的建省方案及其分歧 ,却鲜有人论及。笔者不揣浅陋 ,拟据有关史料予以介绍。1   早在 1 832年 ,左宗棠便有感于西北边疆之烽火与不宁 ,曾赋诗云 :“置省尚烦它日策 ,兴屯宁费度支钱”,表达了对该地区的关注。在任陕甘总督后 ,他曾多次在致友人书中提到需要在新疆“立省置郡县”。光绪三年七月 (1 877) ,左宗棠将新疆建省的意见正式奏报清廷 ,“为新疆划久安长治之策 ,纾朝廷西顾之忧 ,则设行省、改郡县”。光绪六年四月 (1 880 ) ,左宗棠在覆陈新疆善后事宜时 ,详细阐述了新疆建…  相似文献   

11.
裁并卫所、设立府县,是清代前期陕甘地区治理体系变革与重构的重要内容,该举措使陕甘地区由"边疆"走向"中心"。它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遇到了诸如民族、赋役等不同于他地的新问题新挑战。清政府因俗而治、因地制宜,有效化解了因改革带来的"阵痛"。虽然清政府保留了参治于卫所中的土司,并在裁并的同时,还增设了新的卫所,但最终完成了对陕甘地区治理体系的重构,使得中央对陕甘地区的治理进入一个新阶段,奠定了今天陕甘地区的行政建制格局,打破了当地社会的二元制结构,促进了社会整合,推动陕甘地区融入王朝国家,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洪承畴降清后任江南总督和五省经略,对江南的安定及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对边疆少数民族政策的制定都做过有益的事情。他在历史上的作用应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3.
学界对乾隆的研究比较深入,但对于其用人原则和在西北的政治建设研究却并不足。该文以刘统勋为个案,考察乾隆治理西北的策略。作为乾隆时宰辅重臣,刘统勋为人练达端方,深得乾隆器重。然而在协理陕甘总督任上,因为建言不当,被革职查办。该文对刘统勋获罪原因以及最后为何免罪进行了梳理,探究了乾隆用人的原则。对于刘统勋总理编纂《西域图志》一事,文章指出其影响与局限,从中可以看出乾隆在西北的政治建设,试图以此建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4.
棍噶扎勒叁是清季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一位呼图克图,先后数次前往西蒙古地区弘扬佛法;在西北边疆发生叛乱之时,破戒从戎,领兵平乱;面对沙俄侵略势力,他敢于作正面对抗,义正词严,为维护西北边疆的稳定作出了贡献。笔者将对棍噶扎勒叁在清季西北边疆的活动作一简要考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青海位于准噶尔与西藏往来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雍正帝征讨准噶尔期间,在青海进行了严密的战略部署,调兵驻守青海要地噶斯并特派大臣驻西宁管理军务,在西宁多备兵力,采买和转运军需,青海蒙古亦参与其中担任向导、驻防台站。清朝在青海的军事计划为清军提供了充足的兵力援助和军需补给,防守青海要地阻止了准噶尔觊觎西藏、青海,保证了清军侧翼的安全,有利于清朝西北边疆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中华魂》2005,(9)
谢子长是西北红军和 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主要 创始人之一,是我党一位 杰出的军事指挥员和无产 阶级革命家。他的短暂一 生,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 了光辉的一页,他的革命 事迹至今仍在陕、甘、宁 一带人民群众中广为流 传,在西北人民群众心中 享有崇高的威望。  相似文献   

17.
左宗棠在甘肃经营的洋务事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宗棠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向西方学习,积极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1866年,他任闽浙总督时,曾创建当时我国最大的船舶修造厂——福州船政局。同年十月,他调任陕甘总督后,又以极大的热情,将西方科学技术的火种从东南沿海带到偏远的甘肃。研究左宗棠在甘肃经营的洋务事业,对于我们进一步分析左宗棠办洋务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对于改变洋务运动史研究中总体论述较多、分省叙述较少的状况,当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8.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学术界兴起了研究西北边疆史地的高潮,他们以探究边疆形胜、谋求保国固土为宗旨,对西北边疆的历史、地理、民族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涌现了一大批名家和名作,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该文对这一时期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成就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 ,学术界兴起了研究西北边疆史地的高潮 ,他们以探究边疆形胜、谋求保国固土为宗旨 ,对西北边疆的历史、地理、民族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涌现出一大批名家和名作 ,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这一时期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成就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左宗棠在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中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业唐规西陲永固秦川陇道塞柳长青这是镌刻在长沙近郊新近修复的左宗棠墓前的一幅对联。它简要地表彰了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建设新疆中的功绩。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县人。青年时,他有兴于经世致用之学。中举后,他三次会试不第,遂绝意科场,“不复再踏软红,与群儿争道旁苦李”,常“耻不能自食”。但左宗棠虽“身无半亩”,却“心忧天下”,发奋研究兵事、地制、农学,以图有益于国家。他与林则徐相互倾慕。1850年,太平军兴起,左宗棠先是隐藏湘阴青山白水洞,后应湖南巡抚张亮基之邀入幕,从此走上了镇压太平军的罪恶道路,历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等要职,成为晚清“中兴名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