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扎实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该战略的提出给沿线城市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其沿线中心城市的功能和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已从理论研究阶段转变为务实推进阶段,在该背景下,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沿线三个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心城市——西安、兰州和乌鲁木齐的发展状况,用实证数据探究沿线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以中心城市发展促进西—兰—乌产业合作,进而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质增效,构建跨区域的国际合作新模式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支点城市建设进行研究,并设计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支点城市"一条主线、两重目标、三大重点、四点思路、五项内容"的建设体系,旨在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支点城市建设由战略层面落实到位,切实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而促进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提出给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该文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选取22项经济评价指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西部沿线10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能力作出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沿线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其中西安市经济综合发展能力最强,吐鲁番市经济发展能力最弱;城市间的经济发展实力、相关产业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竞争力发展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4.
工程机械贸易对于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在分析2005~2016年期间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工程机械出口动态变化基础上,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中国工程机械的出口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之前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工程机械出口效率呈现上升态势,此后呈现波动变化,2015年出口效率甚至出现了小幅下降趋势。2016年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工程机械出口效率的总体水平为0.54,处于中等水平。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未实现的工程机械潜在出口量的70%是由人为的、制度方面的贸易非效率因素导致,沿线国家可拓展的工程机械市场潜力十分可观。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贸易自由化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劳动力市场的成熟度、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以及汇率波动等因素都会对出口效率产生显著影响。中国应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就贸易畅通方面加强政策沟通与协调,积极推进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进程,进一步发挥对外承包工程的出口带动作用,建立对沿线国家劳动力市场风险评价体系,并防范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从而推动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进一步开拓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市场。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纳入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西部金融业的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截止目前,我国已有30多个城市提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构想。构建西部区域金融中心需要从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出发,打破原有西部省市间各自为战的局面,形成一种域内优势互补,政策相济,利益共生的全新金融格局,开展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对外投资、贸易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产业合作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内容,中心城市则是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节点,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节点中心城市之间通过加强产业分工,可以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强有力的空间支点和产业载体。在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中心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外向经济联系水平的基础上,在价值链分工视角下,提出中心城市以各自所在的城市群为依托,构建以长三角城市群为"龙头",以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群、关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枢纽",以兰白西城市群、银川平原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城市产业价值链,推动沿线城市产业实现梯次发展升级。  相似文献   

7.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的逐步推进,节点城市将成为其崛起的有力支撑,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28个节点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节点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将节点城市分为4个等级,以经济带现有的城市群和都市圈为桥墩,以节点城市为桥梁,以产业为支撑,确定各个节点城市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产业定位,促进节点城市产业协同发展,为经济带的迅速崛起与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利用城市流模型分析了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30个城市的对外联系功能及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外向部门的区位熵、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总体偏低且呈现东高西低格局,西部段中心城市的作用不够突出,较多城市存在城市流强度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最后,从交通设施建设、优势产业发展、新增长极的培育和城市流强度结构改善等方面,提出增强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国际战略的重要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形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国家意愿。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意愿的基本逻辑是:外交是目标,多边政治关系是核心,欧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平台,文化是民心相通的导向。围绕这一意愿,现实的策略选择是构建周边外交战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经济格局,推进我国和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构建全方位的开放格局,扩大向西开放,完善全方位的地缘政治合作格局。把历史性与现实性融为一体,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文化教育交流。依据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国家意愿和现实选择,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关键问题在于: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机制,加快西部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以丝路国家人才培养为核心促进"民心相通"战略,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环境、能源、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系统建设,开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互联网时代。  相似文献   

10.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经济走廊,是实现内陆地区同沿边通关协作一体化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战略。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形成由向东开放到扩大向西开放,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步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形成新兴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任重道远,既艰巨又具有挑战性,实现"五通"受一定硬条件和软环境的制约,国内地方政府过度竞争,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脆弱的生态环境,民族、宗教信仰引发的社会不稳定等因素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产生诸多不利。  相似文献   

11.
能源合作是丝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能源合作可以优化区域内能源配置效率,对保障各国能源安全,实现合作共赢有重要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资源禀赋互补,能源战略目标契合,具备能源合作的现实基础,但在能源产业合作、能源通道建设、能源治理机制、金融服务水平、区域文化环境等方面也存在诸多挑战。因此,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要拓宽能源合作领域,构建跨国能源产业链,推进能源通道建设,构建能源治理新机制,完善金融合作机制,打造丝路经济带区域金融中心,扩大民间交往,加强民心互通。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多维度的国家战略构想,是新政经周期下中国总体区域发展重大战略之一,而沿线城市点、带、群是推进该项重大战略实施的现实载体。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下的城市定位,往往与区域自身发展及利益诉求并不完全吻合,亟待对区域总体特征及发展现实以理性认知,防范城市“标签化”的盲动倾向。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关键节点城市客观空间状况与基本产业布局概貌为基础,采用多层次综合测度模型定量评价各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出采取差异化的“点-轴”式带动策略是推进经济带整体发展的建设性思路,并结合城市经济地理特征探讨节点城市未来的发展布局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其建设目标是通过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要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必须识别其重点建设任务,并构建有效的支持体系。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目标下,把中心城市建设、产业分工合作、贸易投资便利化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的重点任务,并从设施互联互通、发展战略统筹、合作机制构建、风险辨识与防范等四个方面,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的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4.
现代文化旅游是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提升旅游竞争力是旅游城市打造城市综合竞争优势的焦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五大节点城市的旅游发展具有显明特征.通过熵值法构建指标体系,对西安、银川、兰州、乌鲁木齐和西宁的综合分析,发现西北地区的5个省会城市必须立足差异化功能定位,通过提升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不同维度和全产业链要求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最终借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创新驱动”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四国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设想,这是中国梦,也是世界梦。新疆位于“丝绸之路”的中部路段,本文通过对“丝绸之路”新疆段旅游景观的总体开发规划,增强新疆"丝绸之路"沿线经济转型,经济结构合理化,增强城市的吸引力感染力,对周边区域的带动、引导、集聚起到促进作用。发展"丝绸之路"新疆段的旅游项目开发可以充分发掘和开发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历史认同感。  相似文献   

16.
以合成控制法作为主要方法,从"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沿线地区整体层面和单个省份层面的两维视角,定量识别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对我国沿线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由于各省份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自然环境等层面存在差距,倡议对各省份表现出不同的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和开放效应,提出我国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战略思路。对因地制宜有效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经济效应和开放效应、完善沿边开放机制、引导产业开放并实现产业衔接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对沿线国家或地区甚至世界都将产生深远影响,研究其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明显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与已有研究的差异在于,文章立足人类发展的理论基础和人类发展指数的分析框架,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人类发展现状、变化趋势及成因,为深化这一问题提供了新视角;提出些许政策建议,为推动相关研究做了一定探索。  相似文献   

18.
工业生产效率是反映工业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学术界对于工业生产效率的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对“一带一路”中国沿线地区工业生产效率的研究则少有论及。为探究“一带一路”中国沿线地区的工业生产效率情况,本文选取2011—2020年各省市的相关数据,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模型对沿线17个省市工业生产效率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沿线省市的工业生产效率尚未达到有效状态;各区域之间工业生产效率差异较大,“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工业效率平均值明显高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技术进步对沿线省市工业全要素生产效率起到促进作用,而效率改进尚有不足。据此,建议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并根据各区域自身的情况给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一带一路”经济带交通网络及国家经济联系的研究是推进沿线国家合作相通的基础,基于 GIS 空间分析技术,运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计算“一带一路”的空间可达性,进而引入引力模型,测度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强度,探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空间结构及引力格局划分方法。研究认为,“一带一路”中国地区主要节点可达性空间分布具有“通道”型空间特征;西安是“一带一路”起点地区的质心城市,承担了中国境内大部分区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内国家及地区的联系,沈阳是东北地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是中国向北开放的窗口;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联系的区域特征明显,具有强经济联系的国家有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俄罗斯等,较强经济联系的国家基本为中亚区域国家,主要是蒙古、哈萨克斯坦、波兰等,欧洲区域的大部分国家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根据经济联系强度,将“一带一路”经济带分为三大区域: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以中蒙俄、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为纽带,推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合作,三大区域应该加强优势互补与贸易相通,打造城市群与重要节点城市来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岷山道为历史上连接四川盆地与河西走廊的重要经济文化通道,先秦至汉代为沟通黄河、长江上游的重要文明通道,魏晋南北朝至唐代为长江流域直通西域的丝绸之路主干道重要路段,唐以后至民国时期为汉藏茶马古道干道之一,为促进成都平原和川甘青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民族交往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代丝绸之路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建设,再次沿古代岷山道构建连接成渝城市群和兰西城市群、沟通大西北和大西南的大通道,岷山道将成为促进成渝城市群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带动川甘青交界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推进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重要经济文化廊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