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还在继续,许多研究从不同角度对美国次贷危机进行了分析。文章从资产证券化这种金融创新入手来探析此次信贷危机扩散的根源。在美国次级贷款证券化过程中,次贷证券化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是危机扩散的重要根源.金融恐慌和利率是危机传染的重要渠道。银行业应该汲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通过加强信息披露、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和风险定价机制来防范和控制银行危机传染。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资产证券化就是把房地产投资转化为资本市场上的证券资产的金融交易过程。本文首先对我国发展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接着研究我国房地产证券化的现状和发展障碍,最后结合次贷危机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经验教训,从金融体系、法律法规、中介服务机构和信用评级体系等方面提出健康发展中国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风险监管的警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美国经济背景、次贷危机的结构框架、评级机构的道德风险分析入手,全面剖析次贷危机的运行机理;提出我国金融风险的监管,应以宏观调控为契机,实施正确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建立银行风险管理的评价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强化信用评级机构的相对独立性,慎重推进资产证券化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2007年美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爆发了次贷危机并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我国金融机构在受到波及和影响的同时,也应该借鉴美国金融模式的创新和先进之处。通过对其中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因素的分析和研究,提出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也列举了推行过程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5.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精巧的结构性融资制度,在增进资本流动性并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因融资链条拉长而在屏蔽的状态下扩散、积累着风险,甚至引起风险的放大和膨胀,如果缺乏有效的风险防控法律机制,就可能伤及投资者乃至整个社会的利益.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资产证券化的过度运用和风险失控.由此给予我们的重要警示是:从我国试行资产证券化的实际出发,必须高度重视风险防控法律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风险得到了重组、转移和再配置.而最终风险能否配置到愿意并且有能力承担风险的投资者身上,实现风险有效分担,需要满足一定的前提基础.汲取美国的次贷危机经验教训,需要我们全面正确认识资产证券化,加强对基础资产的风险监管,设置风险防火墙,特别是实现商业银行风险有效隔离,以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抗风险冲击能力.  相似文献   

7.
资产证券化只是一种工具,是一种被人们用来转移和分散风险、实施信用增级的一种结构性融资方式。它是一柄双刃剑,是一件强大的金融武器,应用得好,可以带来创新和效率,给人们更多的惊喜;使用不当,则祸患无穷。我们对待资产证券化,要遵循经济规律和资产证券化的特点,小心谨慎地使用,加强使用过程的控制和监管,对其扬长避短,实施安全的金融创新。美国次贷危机表明,资产证券化只是力争在模型上做到了风险分散的完备性,而不是针对市场做到风险防范的有效性。市场变动并不是资产证券化模型所能主宰的变量,但却可以使资产证券化的利益链条发生断裂或者扭曲,从而引发危机。  相似文献   

8.
中国虽然目前住房信贷还未证券化,汽车信贷证券化也刚刚起步,尚不具备美国式次贷危机的条件,但是,即便中国不可能发生美国式的次贷危机,金融风险并非不存在.目前在中国,银行是金融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如何扬长避短,借鉴英美国家的先进立法实践,避免由于立法缺陷而带来的风险,防患与未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爆发于2007年年初的美国次贷危机正在席卷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这一危机自次级放贷证券化产品开始,除直接的损失规模已经相当巨大外,还有由于流动性危机间接造成的大规模金融危机,进而有导致世界经济增长减速的趋势和风险。我们应对此次危机保持密切关注,提前采取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来避免或缓解危机的不利影响,不断增强我国资本市场在开放条件下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0.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金融海啸,并导致全球经济危机,具有其内在的必然性.美国的"价值攫取"文化导致价值攫取机制从国内传递到国外,从经济领域传递到金融领域.内部价值攫取机制为次贷危机准备了条件,美国金融霸权的累积影响则是次贷危机产生的导火索.应对次贷危机,既要有资产多元化、增加内需和投资等应急性措施,还要有优化贸易结构、刺激国内消费等中期措施.但根本性措施是优化全球性金融组织、完善全球金融法律、回归理性的人类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