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一是将年收入低于标准线的农村留守老人优先纳入保障范围,按月发放农村低保金和55元的社会养老保险金。二是对80~99岁的老年人按月发放30元的生活补贴,10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按月发200~300元的生活保健营养费。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全面覆盖。将农村老年人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享受农村低保的老人免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费。四是对农村困难的患病老人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部分外,在个人支付部分,还给予50%医疗救助。五是建立“n+1”的模式,开展走访慰问农村特困、留守老年人等活动。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问卷》和老年抑郁量表(GDS-15)中文版作为评定工具,探讨中国城乡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抑郁症状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农村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差于城市老人,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老人社会结构性资源的匮乏;焦虑水平与经济状况对农村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大于城市老人,而健康状况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于城市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大于农村老人,且农村老人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3.
正为有效缓解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指数,西宁市城北区立足区情,积极探索,采取"村级主办、互助服务、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模式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2014年将建成13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已投入运行晋家湾村、陶北村、严小村3个农村互助幸福院,为农村老年人特别是留守、孤寡、高龄老人创造一个相互帮助、相互关照、消除孤独的环境,做到农村老年人"进院不离家、离家不离村",使子女安心、政府放心、老人开心,从而促进农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7,(10):82-85
农村空巢老人作为农村老年人群体一个较为特殊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结构中占相当大的比重,随着土地养老功能和家庭养老功能的逐渐减弱,全社会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关注力不断上升。本文以甘肃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面临的困境为切入点,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制度进行剖析,并提出了健全和完善甘肃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会福利》2005,(3):9-10
辽宁省早在1996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到2004年未,全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583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3.7%。据预测,到2010年,全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会达到704万人,占总人口的15.8%;到2015年,全省60岁以上的老人将会达到815万人,占总人口的17.6%。其中城市老年人达到314.8万人,农村老年人268.2万人。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6,(4):75-85
通过深入调查H省17座监狱的性犯罪老年服刑犯,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发现老年人性犯罪主要发生在落后的农村,犯罪主体多为文化素质低的农村空巢老人,犯罪手段以诱奸为主,侵害对象多为留守幼女,社会危害性极大。农村老年人性犯罪产生的原因不仅仅是老年人自身性欲无法满足,还包括农村家庭监护能力低下、农村法治落后、社会管理不健全等因素。解决农村老年人性犯罪问题,应结合国家政策,以预防为主,打击为辅,进行综合治理,干预和消除犯罪成因。  相似文献   

7.
康绍霞 《社会工作》2009,(22):51-53
农村留守老人成为当前一个亟需关注的群体。本文通过对河南省罗山县F乡Z村的25位留守老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分析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现状,找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探究其原因,并尝试构建包括家庭成员、家庭成员以外其他个体、政府、村委会和民间社会组织在内的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我国农村老年人的自杀率有上升的势头。本文从家庭结构、家庭规模、家庭关系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家庭变迁及其对农村老人自杀的影响,并结合杜尔克姆的社会整合理论认为,农村老人自杀增多与由于转型期农村家庭的各种变化导致家庭凝聚力下降从而使传统家庭具有的自杀免疫能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
【新政快递】 为破解农村养老服务难题,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2012年7月26日,甘肃省民政厅印发了《甘肃省民政厅关于建设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的意见》(甘民发[2012]86号),决定在全省推进互助老人幸福院建设,探索建立具有甘肃特色的农村养老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0.
让老年人安享晚年事关国计民生。山东省济南市积极倡导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理念,由政府出资购买社会组织的全套服务,以"快乐老家"这一项目品牌作为引领,由专业机构提洪优质服务,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照顾老人生活起居、关心老人健康、满足老人精神慰藉和文化生活需求,颇受老年人欢迎。  相似文献   

11.
孙艺如  申亚民 《唐都学刊》2012,28(6):107-109
当前人口老龄化已是全球性问题,但西班牙人口老龄化比其他国家更趋严重。为此,应加强关爱老人的社会舆论宣传,开展有组织的互助,设立关爱老人的基金组织,加大对老年人的帮扶力度。中国也已进入了老龄化结构,应借鉴西班牙好的做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设立老年人社会基金组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舆论宣传,让中国人生活得更幸福。  相似文献   

12.
《社会福利》2014,(6):F0003-F0003
针对农村空巢、独居老人持续增多现状,河南武陟县把慈善工作导入农村养老事业,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化农村养老事业中,开创了“政府、慈善、村级、个人”四级联动新型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推进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建设,关爱农村老年人特别是留守老人,近日,湖北省潜江市民政局出台了《开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试点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积极探索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新模式。试点主要分为四步:一是进行摸底筛查,制定方案;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早在1996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到2004年末,全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583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3.7%。据预测,到2010年,全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会达到704万人,占总人口的15.8%;到2015年,全省60岁以上的老人将会达到815万人,占总人口的17.6%。其中城市老年人达到314.8万人,农村老年人268.2万人。几  相似文献   

15.
创新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新型合作医疗之后的第三大社保制度.实现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权益,创新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关键.应采取创新的对策为: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建立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和按群体分层次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程度,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实行多种机制优化组合,构建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立养老保障基金运营机构,促进农村养老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结合扶贫开发,建立民间的农村社会养老慈善机构,多渠道筹集社会养老慈善资金;在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基础上,改革医疗模式,建立面向农村老年人的出厂价药品直送网络;开展适应老年人的轻体力生产活动,提高其收入水平,实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精神养老";加快专业社会工作者及其组织机构的培养与建设,创建护理老人的养老保障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以及人门老龄化的加剧,中国老年人对社会提供照顾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何满足入住机构的老年人的心理和社会需求,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加强养老机构专业化建设,设立专职社工岗位,提升机构照顾的专业化水平,是回应老人的多元化需求的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17.
农村老年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波 《学术交流》2008,(4):125-128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其中,关注老年弱势群体,加强老龄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我国许多农村老年人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知识贫困,精神缺少慰藉;劳动负担重,健康状况差,生命质量低.这种状况既影响了农业生产又影响了农村社会和谐与发展,也必将延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鉴于此,为使农村老年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其路径为:弘扬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在农村形成敬老、养老、助老的文化氛围;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实施农村老人增收工程;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构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关怀救助网络;建立健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围绕“五统一”,规划建设日间照料站阵地 搭建社区老年人养老服务平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效解决城市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重要手段。丰都县通过制定《丰都县社区(单位)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系统整合社会、社区、单位、学校资源,与组织(老干局)、人事、教委等部门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属于社会弱势群体。由于生理的自然衰老及社会变迁过程中利益关系和分配关系的重新调整等原因,不但使老年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受到限制,而且他们的利益和需求也比较容易受到忽视。可以认为,老年人是社会弱势群体中最容易受到侵害的对象。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2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9.7%,可以说已经跨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门槛。随着一个“老人潮”社会的出现,正在不断增加的老年人口及随社会者龄化而伴生的一些问题,正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中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便是虐待老人问题。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使老年人的境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不少农村通过签订家庭养者协议书,保障老有所养;一些城市通过发展养老保障事业,解除了老年人的生活忧患;不少被侵权的老人,走上法庭,讨回了公道。然而,维权护老,仍任重道远,老年人这一弱势群体受虐待的问题仍需要引起全社会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20.
传统家庭结构变化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快,家庭结构变化导致传统家庭养老功能衰减,社会照料服务在老年人权益保障中的地位和功能日益凸现。尤其是面对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空巢老人不断增多的人口形势,迫切需要推进单一的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向"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方式转变。借鉴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现有地方立法和相关政策的基础上,通过修改现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建构完善的老年人社会照料制度,具有重大现实和战略意义。完善和发展老年人社会照料制度,需要通过立法固化"居家照料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辅助"的社会照料模式,系统地构建老年人社会照料服务体系;需要加强社会照料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社会照料服务职业化建设;尤其需要突出社会照料服务中的政府责任,包括促进和监管职责;并且需要鼓励和支持老年人社会照料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