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艾菊红 《民族学刊》2020,11(3):54-63, 133-134
近些年,西藏林芝地区的门巴族、珞巴族和僜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采用生产性保护、表演性保护和博物馆保护三种模式,这也是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模式。然而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人口规模小,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其文化的存续空间不断压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势极为严峻。对林芝地区人口较少民族这三种非遗保护模式的利弊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人口较少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当跳脱以民族为单位的保护思路,代之以区域性的文化空间为单位来进行思考,使这三种模式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在文化空间的大环境当中互相促进,从而使非遗的保护和发展处在完整的活态“文化场”中。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至关重要的,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就是延续民族的灵魂血脉。本文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样本,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并最终致力于湘西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的提高,这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湘西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至关重要的,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就是延续民族的灵魂血脉。本文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样本,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并最终致力于湘西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的提高,这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湘西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是世界上典型的多民族地区,东南亚国家除泰国之外,均经历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由于殖民者对东南亚不同民族往往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再加上东南亚各国在争取民族国家独立的过程中曾受西方古典民族主义思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种语言"的影响,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独立之后不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和宗教信仰的差异等因素,引发了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民族矛盾和冲突,甚至产生民族分离意识.作者认为,在多民族国家里,缩小不同民族的经济差异、消除民族歧视、允许多种宗教和多元文化并存,是促进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和谐的重要途径,也是世界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郑大华 《民族研究》2022,(3):124-137+142
章太炎在《中华民国解》中对杨度在《金铁主义说》中所使用的“中华民族”观念的批评,反映了以孙中山、章太炎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梁启超、杨度为代表的立宪派在“民族建国”理论上的重大分歧。分歧之一,是对“文化”和“血缘”在民族形成中之作用的认识不同;分歧之二,对“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又称“国民主义”)的认识不同。而分歧的根源,是两种不同的“民族建国”主张,即:即立宪派主张建立包括满族在内的多民族的君主立宪国家,而革命派则主张建立单一汉民族的民主共和国家,两派为此发生激烈争论。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民主共和国家最终成为革命派和立宪派以及其他反清王朝力量的基本共识。  相似文献   

6.
统一多民族是宪法的庄严宣示和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核心法治特征.具体来说,统一多民族以多民族为物质载体,以统一为固有特征,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散发民族特色思维,保持多民族的共存、共生和共进状态,促进多民族的多维发展,提供多民族的统一基础,追求多民族的整体国家价值.其中,基础内涵提供前提要素,主体内涵确立基本资质,国家内涵保障基本定位,哲学内涵提供科学支持,功能内涵发挥特色效用,法治内涵体现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诞生以来的第四次中央工作会议回应理论界的纷争,回答针对现行民族政策的质疑声音,告诫全党和全社会要牢牢把握多民族国家的国情与优势,点明当前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重申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当务之急,指明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工作的思路,给出了多民族国家建构的理路。为开展学术研究和开展民族工作实务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规约。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建国以来,我们党着眼于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任务,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结合起来,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方针政策,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保证了我们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杜会稳定。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战略目标的客观要求出发,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在去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江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做好民族工作、加强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他明确指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9.
金融支持吉林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吉林省是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是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加快吉林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除了在财政资金给予大力支持以外,还需要各种形式的金融支持,这更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北魏太武帝时期的关陇治理与民族融合是一种互促关系,具有相互依存、互相推动的特点。造像题记中的族际通婚和文化认同是关陇地区民族融合的内生动力,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有利条件。以土地买卖为代表的多民族经济交流是太武帝关陇治理的成果和民族融合的表现,在维护关陇地区政治稳定、促进西北地方开发、巩固边疆民族团结、形成广泛民族共识、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的新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治整合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目前影响我国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的主要因素表现为西部民族地区日益凸现和增多的各民族间矛盾和纠纷。要调节西部民族地区日益凸现和增多的各民族间矛盾和纠纷,实现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必须选择新的政治整合路径。  相似文献   

12.
科尔沁地区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科尔沁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地方建设提供宝贵的历史文化数据,是图书馆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通过对科尔沁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析与陈述,着重阐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献化建设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大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  相似文献   

14.
黄天锡 《民族论坛》2008,(12):16-17
<正>永州市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地区,有瑶、壮等4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为57.3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9.9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市各族人民特别是民族地区群众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在永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  相似文献   

15.
多民族国家都有相应的处理多民族或者多族群事务的方式,但并非所有的多民族或者多族群国家都对人口进行严格的分类识别。本研究试图借助福柯治理术的洞见来讨论我国民族政策的治理逻辑。现代治理术的核心在于如何让民众相信,政府可以通过实现其意志来满足民众的诉求。然而,就我国而言,情况似乎并非如此。主权为重中之重,这与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所谓"边疆"地区有关。中国国家的体制决定了国家是执政党的国家,在这样的理念下进行治理,"倾听"在决策过程中几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果决策者不根本改变有关执政理念,这种依据"边疆"的程度来对民族地区进行治理与控制的方式,无法给这些地区带来万象共生、和而不同的善治状态。  相似文献   

16.
青藏铁路不仅是一务政治线、经济线,更是一条文化线,一条朝圣旅游遗产线.本文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旅游学、文化学、人类学的角度出发,主要以青藏线西宁至格尔木段为例,对青藏铁路周边多民族文化遗产的类型、生存现状、价值、旅游开发利用程度等进行了描述及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多民族文化遗产如何进行有效保护,如何利用多民族文化遗产这一特有资源打造青藏铁路世界级旅游黄金带的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建设小康社会,显然包括同属于中华民族的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化、经济的健康发展对实现全面小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兴,民族兴,如何结合民族地区特点有效开展民族教育,成为新时期民族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而远程教育对解决这一问题具有明显的战略优势。  相似文献   

18.
以云南地区的多元和多样性表现为例探讨现代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策略和历史境遇。通过梳理中国历史上民族国家策略的历史进程,发现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民族国家策略上的差异,以及现代中国“民族”识别的出现,是中国深远的历史情境中的一个必然结果,亦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现代国家与各民族达成共识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形态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即民族语言、习惯法和组织法、原始宗教等,有形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无形文化遗产几乎无所不在。人口流动促进民族地区文化的文明程度快速提高;加强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但这也使得人文地貌趋同化,行为方式功利化,文化传承断层化,民族特征削弱化。民族文化保护应采取以下策略:构建民族间人口流动的良好环境;推进民族教育与文化的和谐发展;均衡保护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唤醒民族内部的文化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0.
云南作为一个多民族交融的文化大省,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已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全球化战略主题.信息技术在当代背景下参与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递过程中,实际上已经是民族文化发展、传承中不可逆转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