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谷雨 《今日辽宁》2006,(4):42-49
在中国,只要提到玛瑙和玛瑙雕刻,人们总会将其与一座城市相联系,那就是阜新。阜新素有“玛瑙之乡”的美誉,这里是中国最大的玛瑙原料产地和加工基地,深藏地下8000年之久的“世界第一玉”在这里发掘出土。阜新先民在这片高天厚土上写下了辉煌的历史,还为开采加工大自然恩赐的地下宝藏——玛瑙,留下了精深久远的中华古玉文明。  相似文献   

2.
与翡翠、和田玉有所不同的是,玛瑙的原料在世界很多地区都有出产,但只有中国人最擅长在玛瑙上雕刻.看似不起眼的原料在精心雕琢后就变成了千姿百态的艺术品,而阜新是中国主要的玛瑙产地、加工地和玛瑙制品集散地.早在8000多年前,阜新一带就有采集、挖掘、加工玛瑙的生产活动.到了清代,阜新地区玛瑙业发展已具备一定规模,阜新加工的玛瑙已成为宫廷贡品.2006年,阜新玛瑙雕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3.
阜新,被誉为中国玛瑙之都,是中国最主要的玛瑙产地、加工地、玛瑙制品集散地.阜新地区1/2的乡镇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玛瑙石资源.在玛瑙产区的山坡沟壑,田间地头,河床上下,人们都可以拾到玛瑙石.尤其大雨过后,庄稼人拾筐采集玛瑙石的习惯从古至今一直延续.这里有中国最大的玛瑙批发市场和零售专业市场.在中国各地,无论是工艺精品商店,还是旅游景点的摊床上,所见到的玛瑙工艺品几乎都产自阜新,经营者有相当一部分是阜新人.  相似文献   

4.
世界第一玉出自阜新,阜新具有最精美的古代玛瑙工艺品,有众多的稀世玛瑙珍品以及世界最大的玛瑙王。不仅如此,阜新玛瑙雕刻作品还连续多年获得全国宝玉石界"天工奖"。"阜新玛瑙雕"正式列入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是阜新玛瑙产业的烫金名片。阜新玛瑙宝石城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细河南岸,繁华的解放大街南  相似文献   

5.
简讯     
玛瑙艺术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纽带金秋九月,稻谷飘香。在举国上下喜迎祖国60华诞之际,中国玛瑙之都——阜新,隆重举办了第四届中国.阜新玛瑙博览会。  相似文献   

6.
廖轩 《今日辽宁》2011,(5):42-44
9月6日,“2011中国·阜新玛瑙博览会”盛大开幕。与以往相比,本届玛瑙博览会恰逢阜新市经济转型10年,10年的经济转型成果在本届博览会中得以呈现。同时,本届博览会首次举办“玉块杯”辽宁省玉石雕刻大赛和第十届“天工奖”全国玉雕大赛参、平作品初赛,成为阜新玛瑙雕刻成果的展示平台。  相似文献   

7.
阜新是中国东北地区地质资源最丰富的地方.这座在煤层上建起来的城市,有着悠久的地质开采历史.除了盛产煤炭,地下还藏着丰富的玛瑙矿脉资源,城市里几乎家家都有几件玛瑙艺术品.玛瑙是阜新独具特色的城市名片.  相似文献   

8.
阜新是辽宁省西部一个不大的城市,但是在阜新市区的一个广场里,却摆放着一块世界上最大的玛瑙石--阜新玛瑙王,阜新人把这块玛瑙石当作自己城市的标志.这块66吨重的玛瑙王是阜新发现的最大的一块玛瑙原料,在世界矿产史上也闻所未闻.  相似文献   

9.
《今日辽宁》2013,(1):50-51
阜新园,以玛瑙馆为核心景观,通过玛瑙馆独特的造型展现阜新玛瑙之都的独特气质。以天然玛瑙为设计原型的玛瑙馆周围环绕水系,充分体现了本届世园会"城市与海,和谐未来"的主题。古人讲究天圆地方,圆形被看做是和谐的象征,代表着圆满与幸福。阜新园中的玛瑙馆  相似文献   

10.
夏至 《今日辽宁》2006,(4):22-23
阜新真是一座了不起的城市。半个世纪以来,阜新用它丰厚的资源,为共和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这里曾是中国的重要能源基地,被称为“煤电之城”。“一五”时期国家156个重点项目,在阜新的就有4个。海州露天矿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露天矿、阜新电  相似文献   

11.
"阜新玛瑙雕"历经数千年岁月,有着不可忽视的"保护"与"承传"的价值.作为文化遗产,它不仅给后人留下了无数奇珍异宝和一个个佳话美谈,也在感悟、创新中将这份手艺世代相传,成为阜新城市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给玛瑙之都以与众不同的鲜活色彩.  相似文献   

12.
阜新地区是汉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好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各个民族在阜新的历史上,一直是比较和谐相处的.被称为七彩玉的玛瑙,也是多种色彩,黑的、红的、白的、蓝的、绿的、黄的都在这里面,一道道非常清晰.它们凝结在一起不能分离.  相似文献   

13.
从古至今,阜新人的生活一直沐浴着玛瑙的宝石光芒.会唱歌的玛瑙石,以它特有的流光溢彩演绎着优美的旋律,传诵着一个个古老动听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阜新是一座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至今已有100多年的煤炭开采历史. "一五"时期,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中的4个煤炭和电力工业项目建在阜新,包括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机械化、电气化露天煤矿--海州露天煤矿和当时亚洲最大的火力发电厂--阜新发电厂,从而使阜新成为了新中国最早建立起来的能源基地之一.阜新被誉为"煤电之城"和新中国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15.
满堂一词在汉语中往往寓意富足吉祥,如“金玉满堂”“儿孙满堂”.在沈阳市浑南区世博园附近就有一处名为满堂的满族乡,聚居此地的居民不仅以满族为主,其中还不乏清朝皇室贵族的后裔.康熙年间,努尔哈赤六子一脉由京城重返故里为先祖祭守福陵,满堂这个荒沟便成为了清朝宗室皇族聚居之也.  相似文献   

16.
谷雨 《今日辽宁》2005,(4):56-59
身为阜新市比牛哥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的李勇,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如何扩大原料牛奶的供应能力。因为,这不仅关系企业的发展目标、产品的市场份额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事关不断增加就业机会,给下岗职工带来更多工作岗位的大事。“位卑未敢忘忧国”,“作为阜新市的企业家,首先应该为阜新城市经济转型多做点贡献。”李勇如是说。阜新因其煤炭和电力资源的丰富而被誉为“煤电之城”。然而,经历了近百年的开采,这里的煤炭资源几近枯竭,成为中国第一个经济转型试点城市。阜新不得不面对转型带来的巨大压力。在城市原有优势资源枯竭后,如何发掘其潜…  相似文献   

17.
《今日辽宁》2012,(1):56-57
阜新曾是全国著名的“煤电之城”,因为煤炭资源枯竭导致这座单一煤电产业的城市濒临绝境,国务院于2001年将阜新市列为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阜新煤炭资源枯竭了,但地热资源富集。  相似文献   

18.
明代,朝鲜使臣以“观光上国”为荣,十分向往使行来京,且被皇都北京的繁荣景象以及中华文物所吸引.而到清初,持有尊王攘夷之心的朝鲜使臣对清的反感达到高潮,他们眼里北京也失去了文物之都的面貌.清朝中期,随着清朝与朝鲜关系的稳定,朝鲜使臣目睹康乾盛世以及清皇帝的中华趋向,对北京的看法再度变化.北京逐渐转变为中国世界秩序中心的皇都.不过,这时的皇都形象与明代不同,是“盛世”“中华趋向”“夷俗”并存的空间,还存在着在“小中华”意识下对中华文明的衡量之处.  相似文献   

19.
赵义 《今日辽宁》2005,(6):52-53
2005年11月26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光明日报社等十家新闻媒体联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了“第二届中国民营企业十大新闻人物”排行评选仪式。“蚁力神”天玺集团创始人、董事长王奉友位居“中国民营企业十大新闻人物”排行榜第一位。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在揭晓仪式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民营经济功不可没。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对税收的贡献、对出口创汇的贡献都是有目共睹的,尤其在解决就业方面贡献更大。这些人有了工作,使很多贫困家庭…  相似文献   

20.
《龙沙剑传奇》是清朝中叶安徽文人程(火英)被流放到黑龙江齐齐哈尔时写的一部传奇作品,然而,多年失传.1980年春,齐齐哈尔市图书馆意外地发现了“世瑞堂珍本”,这一发现,给黑龙江的戏剧文学史填补了空白,成为迄今所知源出黑龙江的最早的一部剧本.正是“龙沙一曲惊星斗,塞外从此见古风”.同时,作为清朝中叶文坛上的一部佳作,它所反映的社会内涵力和时代凝聚力,也为我们了解、研究清朝流放文人对黑龙江文化所作的历史性贡献,以及中国历史上的流人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展示了一代流放文人的思想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