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茅盾是中国新文学运动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伟大的革命作家、评论家,而且也是杰出的外国文学翻译、研究方面的专家.在“五四”中西文化撞击和交汇的新时代,茅盾是从研究和译介外国文学开始他的文学活动的.在长达六十年的时间里,他既注意继承民族文学优良传统,又始终以宽广的视野,密切注视着世界文学潮流的嬗变,为介绍近现代文学流派,  相似文献   

2.
<正> 在茅盾长达六十余年的文学活动中,译介外国文学占有重要地位。他也同鲁迅一样,从译介外国文学开始他的文学活动,并贯串了一生的始终。一我国译介近代欧美文学始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学改良运动。“五四”文学革命在更大规模上掀起了一个译介外国文学的高潮。茅盾作为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在早年不仅从事外国文学的翻译评论的具体实践,而且对于译介外国文学的目的、原则与方法等理论问题,也作过不少精辟、深刻的论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茅盾早期介绍外国文学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现代文学巨匠茅盾,最早的文学活动是从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开始的。他在五四时期不仅成功地翻译了许多文学作品,而且就翻译介绍外国文学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见解。高瞻远瞩锐意创新五四文学革命确认必须通过介绍外国的进步文学,从中吸取养料,寻求借鉴,以取代中国的旧文学,创建新文学,激发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首先指出,新文学要以“今日庄严灿烂之欧洲”的民主主义文学为榜样。鲁迅则是一边译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文学活动是从译介外国文学开始的。一九一八年从事小说等创作以后,译介外国文学一直仍是他的文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译介和创作好像一架飞机上的两个翅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鲁迅自己也多次表示:“我所取法的,大抵是外国作家。”[《致董永舒(1933年8月13日)》]因此,探讨鲁迅译介和借鉴外国文学的特点,不仅有益于加深我们对鲁迅的认识,而且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应当如何更好地吸收世界文化,也将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霁 《理论界》2007,(2):211-213
以出版、期刊、副刊为主体的文学生产方式和传播系统,既是中国现代翻译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考察文学译介活动不可或缺的途径。本文回到历史的语境,以同人刊物《学衡》和大众媒介《大公报·文学副刊》中的译介活动为中心,结合译介者群体诗学观的转变,探析中国现代文学报刊从同人话语向大众媒体的转变过程对文学译介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韩国译介中国文学始于 2 0世纪 2 0年代 ,几乎与中国现代文学同步 ,此后由于战争和外交原因而停滞 ,70年代之后才逐渐恢复 ,韩国大学的中文系也开设多起来。 80年代之后 ,韩国译介中国现代文学数量大增 ,其中小说译介最多 ,散文、诗歌、剧本次之 ,另外 ,理论著作也开始得到译介。在韩国受到译介最多的现代作家是鲁迅、琼瑶和林语堂。  相似文献   

7.
陈方竞 《学术研究》2008,4(1):154-158
由于中国现代文学在"文革"十年受到重灾,鲁迅研究长期孤立地进行,没有结构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体现不出鲁迅研究具有现代文学研究学科重建的整体联系的意义.鲁迅立人思想的启蒙性、鲁迅小说对中国现代作家和整个现代文学影响的整体性和根基性、他的杂文显示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倾向的文学批评对现代文学理论建设的重要贡献,都要求将鲁迅研究置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格局中进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鲁迅,尤其应关注他一生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和翻译文学的深刻联系.这是以往研究界忽略的方面.  相似文献   

8.
外国文学翻译是促成中国现代文学的生成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与文学创作一样.在现代中国,文学翻译承担的严峻的现实责任,远远超过文学自身的审美价值。作为一种可操控的言论手段,文学翻译成为各种思想流派有效的传声筒。现代文学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不间断的论争过程。每一种论争都不是单纯的文学论争。是各种思想之间的碰撞,翻译论争也是如此。三十年代的文学翻译继续承担着改造中国的现实责任。也继续作为思想碰撞的场所之一。本文旨在通过探讨三十年代的翻译论争。描画这段时间内中国文学翻译批评的主要情景,试图揭示翻译论争与思想文化流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1917年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在它诞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广泛地受到了近现代外国文学的影响。特别是在前十来年,这种影响甚至深刻地表现在文学现象的各个方面。要是我们着眼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的消长,来对外国文学的影响作面面观,那是不难于揭示出某些值得注意的现象,加深对一些规律性问题的认识,并为当今的中外文学交流提供若干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训的。  相似文献   

10.
外国文学翻译是促成中国现代文学的生成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与文学创作一样,在现代中国,文学翻译承担的严峻的现实责任,远远超过文学自身的审芙价值.作为一种可操控的言论手段,文学翻译成为各种思想流派有效的传声筒.现代文学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不间断的论争过程,每一种论争都不是单纯的文学论争,是各种思想之间的碰撞,翻译论争也是如此.三十年代的文学翻译继续承担着改造中国的现实责任,也继续作为思想碰撞的场所之一.本文旨在通过探讨三十年代的翻译论争,描画这段时间内中国文学翻译批评的主要情景,试图揭示翻译论争与思想文化流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任现品 《齐鲁学刊》2001,12(3):67-70
《苦闷的象征》的翻译与传播呼应了五四之后中国新文学由“呐喊”向“彷徨”的时代转型,其现代性文艺思想填补了五四文学主体性理论建设的空白。鲁迅对《苦闷的象征》的译介及其在创作中的尝试为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建设树立了现代性的文学参照。  相似文献   

12.
近来韩国对于中国现代文学越来越关心,并且研究者也越来越多。许多中国文学研究者认为如果不了解鲁迅就不能了解中国现代文学,所以开始注重对鲁迅和他的作品及文学思想等方面的研究。 一、朝鲜朝对鲁迅作品的介绍情况 1910年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势力强占朝鲜之后,中国就成为朝鲜独立运动的根据地。那时在中国活动的朝鲜独立运动的爱国志士、文学青年开始向朝鲜介绍鲁迅和他的作品。根据《鲁迅日记》记载,曾经跟鲁迅交往的朝鲜人士有李又观、金九经、柳树人等”。大约1925年以后,鲁迅受到了朝鲜朝的许多作家和文学青年的敬仰和爱戴,而且当时的鲁迅作品的朝文译本也已被一般读者所接受。 鲁迅作品中最先被译过来的是他的白话处女作《狂人日记》,译者为刘树人,1926年刊登在《东光》杂志上。《故乡》由李陆史在1936年翻译,刊登在《朝光》杂志上。以后又收入他的诗集《青葡萄》中。《阿Q正传》、《伤逝》、《头发的故事》等也先后被翻译介绍到朝鲜。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40年代韩国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译介活动,主要方面:继续关注鲁迅,研究型译介的展开,以及面向大众的话剧演出.通过这些论述旨在通过对这些译介的梳理,探讨在译介过程中译介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认知及其译介思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列宁的《党的组织与党的文学》一文在中国曾被多次翻译,对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现代文学体制乃至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发挥了难以想象的复杂而深远的影响.列宁的文章是通过翻译影响中国的.然而,翻译并不是两种语言的简单转换,而是多种力量纠缠较量的场所.列宁文章在译介过程中出现的多种译本,引发的论争、激进化与权威化,乃至最终重回历史性,既是现代中国思想变迁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翻译活动和社会期待视野互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而言,翻译文学指中国人用中文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中国翻译文学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翻译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但由于过去研究界对翻译的本质、特点及其在文化交流中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很少有人对翻译文学进行专门论述,近代翻译文学史研究也始终没有成为独立的研究课题。郭延礼先生的新著《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的出版,确立了该项研究的独立地位。近代翻译文学史研究是一个急待开拓的领域,同时也是一项…  相似文献   

16.
近代外国文学译介中的民族情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延礼 《文史哲》2002,1(2):98-102
中国翻译活动起源很早,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应当溯源于东汉开始的佛经翻译,而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翻译则始于近代。在近代文学翻译活动中,民族情结是突出的一点,内容上的关注民族精神、形式上的本土化选择是其主要两个侧面。挥之不去的民族情结不仅制约着翻译主体的文本选择,而且它也强化了翻译文本中主体文化的渗透力度。这是20世纪第一个20年外国文学译介中凸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从五四开始的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要求基础上,受着近现代欧洲文学的影响而发展的。很多现代著名作家都是外国文学的积极学习者和介绍者,除一般借鉴外,不少人对某一外国作家产生了强烈共鸣,通过学习后者促进了自己艺术上的迅速成熟。正如果戈里之于鲁迅、惠特曼之于郭沫若、易卜生之于曹禺,巴金则认真吸取了屠格涅夫的创作经验。他说:“在所有中国作家中,我可能是最受西方文学影响的一个”,就重大影响而言,在俄国作家中首推屠格涅夫。  相似文献   

18.
鲁迅在文学翻译方面卓有成就,对于鲁迅的思想和创作具有重大的影响,但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却非常不够。其原因与鲁迅的翻译著作出版状况有关;与我们对“翻译”的成见和误解有关;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模式以及相应的缺陷有关。针对鲁迅的文学翻译,要注意历史层面的研究;研究一定要有辐射性;要重视对鲁迅翻译作品的翻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译介学”的范畴比“比较文学中的翻译研究”范畴要大得多,它不仅包括翻译文学的研究、文学翻译的研究以及相关译论的研究,还应该包括对外国作家、作品的介绍和评论的研究,涉及具体的操作层面。介绍和评论外国作品的重要文学期刊,以及译本中的序言和跋,该时期的新闻媒体发展状况都应当在研究范围之内,比如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刊物《新青年》对外国文学的译介。《新青年》在译介外国文学的时候最先采用了白话形式,促使当时的译介跳出了时下流行的林译小说的窠臼,推动了中国新文化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一) 鲁迅一向对日本怀有特殊的感情,对日本文学也较为重视。由于鲁迅译介外国文学的主要目的是“转移性情,改造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