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西南民族地区民间经济组织发展迅速,它在市场、技术、资金、特色农业产业化、行业管理、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极大地促进了这一民族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但民间经济组织存在的发展缓慢、职能单一、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特色农业的发展.因此,完善和促进民间经济组织是发展西南民族地区特色农业的必需.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赖于发展的基础性支柱产业.民族地区的农业,虽然在解放以来获得了长足进步,但基本上仍处于自给或半自给的自然经济状态.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不能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民族地区要实现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现代化,必须从自然经济向发达的商品经济转化.这既是建设四化的客观需要,也是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大力发展农业商品经济,是摆在少数民族地区各族干部群众面前的一项历史性任务.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由于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封闭性、狭隘性不同,具有开放性、竞争性和进取性等特点,因而是目前  相似文献   

3.
]做好民族地区农业支柱产业的选择,是发展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和必然选择.分析农业支柱产业对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的作用,指出民族地区的干部群众要立足本地的责源优势,充分利用包括西部大开发在内的各种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大力发展符合本地的农业支柱产业,推动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及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加快产业发展是其核心内容,产业发展不仅是加快现代农业和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而且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恰恰是经济发展问题、产业发展问题,具体表现为:产业单一、市场化水平低;集体经济严重匮乏;农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劳动力转移问题。在研讨民族地区村镇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对策:应以小城镇化为切入点,加快民族地区的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边疆、山区,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牧区,从事农牧业生产,农村经济在民族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农村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大部分少数民族的利益。农村经济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农村是少数民族人口的聚居地,农业是其主体产业。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在平面上以边疆为主,在垂直分布上以山区高原为主。这些地区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代,都远离经济文化中心,很难受到经济中心的辐射,发展现代经济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远远高于内地和平原…  相似文献   

6.
<正> 农业企业,是指以企业方式从事大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集体组织,在山区主要是开发地表资源。村级农业企业作为村级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随着村级经济发展起来的。近几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发展民族地区村级经济,首先要发展农业企业,要以村级农业企业为先导。村级农业企业的发展则必须因地制宜,遵循市场导向资源依托的原则,应把着力点放在开发山地资源,兴办“三场”(林场、果木场、养殖场)上面。以下笔者拟从几个方面谈谈民族地区村级农业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湖南民族地区具有经济发展要求迫切、经济发展潜力显著、经济发展压力较大等特点。近年来,湖南民族地区加快以市场为导向的各项改革,加快发展民族经济,贫困人口不断下降,人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但由于地理、人文、历史等因素制约,湖南民族地区社会生产力水平依然较低。在全国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的情况下,湖南民族地区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有拉大趋势。完善湖南民族经济立法是保障湖南民族地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民族法制建设的客观要求。近年湖南民族经济立法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  相似文献   

8.
渝东南民族地区以山丘地为主,农业资源丰富多样,具有发展山地特色现代农业的有利条件.研究以黔江区为例,分析了该区农业特色产业现状、问题和原因,提出了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该地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依托特色农业发展培育农村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以云南为代表的西部民族地区各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量涌现,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但由于模式选择不尽科学、合理,对西部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民经济权益保障的促进作用得不到充分体现与发挥.通过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多元化趋势的分析,比较当前各种模式的优缺点,并以云南省为例,探讨西部民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选择的原则、标准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促进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中,建立西部民族地区与其他经济区域之间的协作机制是十分必要的。这对西部民族地区建立统一的市场经体制,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有关部门负责人,呼吁较强烈的有两个热点:一是农业发展问题(包括农、林、牧在内的大农业),二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在当前的治理整顿中,这两个问题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我国的农业发展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客观的内在联系。农业经济和民族地区经济同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同是近年来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滞后部分。民族地区有着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对确保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大好局面具有促进作用。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是全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更重,难度更大。一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二是民族地区城乡二元结构更为突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更为落后,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更为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更为滞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更低、差距更大。三是…  相似文献   

13.
供销社作为民族地区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除担负着部分国家调控和计划商品的购销储备任务外,更多的是承担着支援农业生产,扶持民族农民发展多种经营,为之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重任。长期以来,它调控市场,引导生产、疏导流通,主要服务、指导消费,成为民族地区支农的主力军,在民族地区农村治穷脱贫、发展商品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正向市场经济转轨,农民对供销社的依赖程度更重,要求比过  相似文献   

14.
《民族论坛》2009,(2):14-14
<正>2008年,根据农业部门的职能和工作实际,湖南省农业厅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有关民族政策,努力创造条件,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的指导和服务,积极帮助制定发展现代农业的方案措施,帮助这些地区确定主导产业和农业的发展方向,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支持,大力促进民族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郑长德 《民族学刊》2015,6(1):27-38,103-104
建制镇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目前,民族地区建制镇镇区人口规模普遍偏小,建制镇密度低,镇间联系程度弱;近十年来,民族地区人口产业和职业结构具有逆向调整趋势;建制镇基础设施虽有改进,但总体上建制镇的乡村基础设施落后,有线电视、垃圾集中处理、人均用电及公路密度与全国比较相差较大,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比较差距就更大;人员从业依然以农业为主,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低;建制镇的产业集聚带动功能弱,难以带动镇域的经济发展;虽然农业依然是民族地区建制镇经济的基础和主体,但农业投资不足。为让民族地区建制镇发挥产业集聚带动功能,各级政府应充分重视建制镇的建设,首先要提升建制镇规划水平,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和法治作用,确保建制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其次,根据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调整行政区划,对于巨型镇和大型镇,可以考虑设市和自治市;第三,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第四,把建制镇建设同产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发挥建制镇产业的集聚带动功能,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使一些建制镇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从而振兴地方经济;第五,以加快土地、户籍等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建制镇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何雄浪  刘芝芝 《民族学刊》2018,9(4):21-26, 98-100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整体的发展,更关系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长期繁荣与稳定。在新的历史条件、新的历史要求下,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困境。由于产业产品同质化、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缺乏有效的区域协调,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带来了“资源诅咒”效应。然而作为经济发展的落后地区,民族地区在技术性、制度性、产业结构、市场敏感度、政策等方面又具有后发优势。因此,民族地区应抓住“一带一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新契机,充分挖掘自己所具有的独特的后发优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严格控制新增产能;真正转变政府职能,积极为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服务;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培育民族地区的新增长点;始终坚持走绿色经济的发展道路,通过智力扶贫或科教扶贫的理念引领民族地区绿色经济的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对外开放交流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文化,作为少数民族劳动者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心理特征、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总和,具有形态多样性、分布立体性、全民认同性等特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少数民族文化因素不可忽视.通过影响和作用于少数民族劳动者的思想及其经济活动,少数民族文化既能够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也可能阻碍县域经济发展.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县域"文化经济",就是要通过对县域优秀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和经营,充分挖掘并实现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繁荣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加入世贸组织,实施西部开发给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显然仅仅依靠市场调节不仅使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后发力量无法发挥,而且还会加剧东西部差距的扩大,因此在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行为具有特殊的意义.通过分析政府干预的作用和缺陷,提出民族地区政府适度干预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9.
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和要求,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湖南民族地区要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任务还十分艰巨。根据目前湖南民族地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现状,当前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关键:一是要继续提高农业和整个农村经济的效益,增强农业和农村的内部增收能力;二是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具体来讲,要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一)围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加快调整优化民族地区的农业结构。从近期来看,调整优化民族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仍…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灌溉一向被认为是农业生产增长的最重要投入.我旗地处科尔沁沙地腹部,又是自治区的产粮大旗,可以说灌溉农业是我旗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灌区则是我旗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和亮点区域.三大灌区不仅是我旗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而且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