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既然国家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那么国家意识形态必然是一种"虚幻的共同意识",国家意识形态就没有真正的国家意识主体.国家意识形态就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国家意识形态可以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也可以转化为褒义或贬义的概念.从历史的经验看,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为了维护自己既得的阶级利益,最终必然要竭力维护从根本上落后于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必然要为落后的生产关系和政治上层建筑进行辩护,并长期表现为虚妄和欺骗,企图使自己的统治永恒化,从而表现为对历史的反动.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旺 《社会科学》2005,(7):46-50
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关系是复杂的,二者既有分离,也可相互渗透。由于对国家利益的判断受到人们主观认识水平的影响、意识形态是建构国家利益的重要因素、国家利益的多层次性等方面的原因,意识形态也是国家利益的组成部分。但国际关系中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则有导致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国家理论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和新制度经济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国家理论科学解释了国家的起源、本质、类型、历史作用、职能、国家消亡等;新制度经济学国家学说从探讨国家的起源、特征与目的出发,详细分析了国家与产权制度的形成,国家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意识形态与国家的相对稳定性等问题.从形成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基本内容等方面对这两种国家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异同,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种国家理论.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是一对密切联系而又极其复杂的关系.二者的联系在于意识形态是国家利益的一部分,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其复杂性则表现为二者时而一致、重合,时而又充满矛盾,有时意识形态占主导作用,有时又是国家利益占主导作用.在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现实环境,灵活运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分别制定了“一边倒”、“两个拳头打人”以及“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有力地维护和实现了国家利益,为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5.
赵甲明 《学术探索》2001,3(4):15-18
当代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现历史性的和解,从对抗走向对话、合作与和平共处,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同一性的地位和作用呈上升趋势的表现,有其历史基础和必然性;国家社会职能的强化,使当代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能够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进行国际交往和国际合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共处提供了现实性.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意识形态建设,需要调适意识形态在国家治理结构中的结构与功能,并由此展开了从总体性意识形态到包容性意识形态的转型过程。围绕这些议题,本文在对当前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呼吁学者们对一些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给予更多的重视。其中,在研究范式上应该重视话语分析方法,因为在意识形态的话语实践中可以更为清晰地观察和处理国家与社会的互动机制和过程。  相似文献   

7.
"回归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建构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7  
徐勇 《东南学术》2006,21(4):16-27
本文认为,在当今"回归国家"的学术热点中,一种是向传统国家回归的价值取向,一种是重视国家研究的政治学分析框架.根据这一分析进路,应该着眼于现代国家建构的研究.相对于传统国家的现代国家具有两个基本特性一是民族-国家,一是民主-国家,前者是现代国家的组织形式,以主权为核心;后者是现代国家的制度体系,以主权在民为合法性基础.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现代国家建构中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的非均衡性,及由此引起的政治整合和文化整合的矛盾.认为依靠历史记忆和"祖先崇拜"的国族建构并由此向传统国家回归的思路既不现实,更不合理.对于处于现代化全球化浪潮中的当今中国来说,更主要的任务是建构一个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相对均衡的现代国家.  相似文献   

8.
阿尔都塞认为,由于人们长期忽视马克思的再生产维度,使得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只停留在“描述性的理论”阶段,为了将这种描述性理论发展成为真正的科学理论,必须重新开拓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研究的问题域.在国家领域,除了人们所熟知的国家机器外,还存在着多种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它们的存在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得以不断延续提供了必备条件.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概念的提出是阿尔都塞对重建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一次重要尝试,为研究国家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1993年宪法否定国家意识形态,提倡意识形态多元化,导致俄罗斯社会思想混乱,面临国家认同和基本价值观的深刻危机。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后,高举复兴俄罗斯大旗,开始了重塑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的探索。经过不懈努力,初步形成了特征鲜明、具有完整思想体系的"普京主义",在俄罗斯社会发挥着国家意识形态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0.
网络国际传播是信息时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竞争的科学技术形态和政治角力场域,是新时期国际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加强网络国际传播力关系到政治软实力建设、国家政权稳定和意识形态安全。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和古巴分别处于网络科技和网络传播的不同发展阶段,面临各异的任务和问题,亟待通过网络国际传播力建设,回应和超越现有的资本主义网络国际传播体系,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并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1.
王鹏 《学术探索》2013,(5):30-35
从民族国家、苏联民族问题以及中国民族问题的性质与特点等几个方面,阐述中国国家构建应避免陷入民族国家的泥沼。借鉴欧美社会的民主共和思想,凭借中国多民族共处的传统经验,以及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民族区域自治等制度框架,从民族个体和民族群体两个角度考虑,提出中国是构建多民族共和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国家理论的复兴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近20多年来国家理论的复兴是政治学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关于国家的自由放任主义与干预主义分析框架都已不足敷用 ,各种不同立场上的理论家正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对国家作出新的思考。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是为了回应来自政治、理论立场上的责难 ,还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更好地推进政治发展和政治建设 ,都必须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由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不是现成的 ,而是解释学的 ,我们就既要努力阐发一个超出经济决定论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又不能满足于一味地从原著中辨认与寻找 ,而要结合时代最重要的经验创建和重建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正处在一个国家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家的转型,从经济领域起始,进入社会领域,最后坐实在政治领域.中国的国家转型,明显遭遇到国家偏执地提倡权力型治国理念、治国方略的阻碍.对于一个稳定的现代国家来讲,国家应当呈现出一种超越完备的宗教、哲学与道德学说的中立性,从而具备整合国内多元文化价值偏好的个人与群体的政治观念与制度前提.对一个多元社会的稳定来讲,国家站在不偏不倚的公正立场,平等对待每一个体和所有群体,国家才能发挥出为社会解压、稳定秩序的强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缘于各自不同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环境,秦人与楚人在民俗文化、政治文化、价值文化上都存在明显差异。这种文化差异表现出了强烈的相互抵触性,它不仅构成了战国时期秦楚对抗的深层根源,也是秦统一天下后,楚人对秦政感觉不适,在反秦斗争中充当了主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养国是周代的一个小诸侯国,它与江、黄等同为嬴姓,夏王朝以前主要在山东地区,后来逐渐向中原迁移,夏商时期主要活动在河南平顶山地区的汝水两岸,因养水、养陵而称为养氏。西周时南下淮河上游的桐柏地区建立养国,春秋前期归属于楚。养国贵族养由基在楚国为官,被封于今河南沈丘与安徽之间,称养邑。养国一直存在至春秋战国之际。考古发现的养国青铜器,不仅可以证实养国的族源、历史,同时也可以透视养国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作为国际主要行为主体的国家所开展的一切国际活动 ,其目的只有一个 ,即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可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话题 ,古希腊的城邦安全与维护思想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耕战思想、墨家的“兼相爱 ,交相利”思想、六国为了对抗秦国而实施的“合纵外交”等等都体现了国家利益问题。但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利益问题是在 17世纪欧洲近代民族国家体系形成之后才逐渐得以发展成为比较系统的理论。 19世纪在英国主持政务和外交达 2 0年之久的帕默斯顿说过 :国家没有永久的朋友 ,也没有永久的敌人 ,…  相似文献   

17.
个体的政治地位是决定国家性格的重要因素。近代日本的“国民”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它一方面因缺乏主体性而表现为“臣民”,另一方面又实现了与国家的紧密结合。因为没有本来意义上的国民,近代日本就不能称为“国民国家”,而只能是“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18.
雅典国家形成时期的社会经济是奴隶制的私有经济,提秀斯的宪法和格梭伦的改革为奴隶制经济的确立、发展繁荣提供了保证.是奴隶、平民和所有劳动者创造了雅典的社会繁荣和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