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伟大成果。它是中华民族精神个性的象征、创造力的体现、当代文化创造的基础。新时代文化的创造应该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吸收、提升和超越。具体地说,就是要辩证地认识文化发展,认清文化的历史性和现实性、多元性与价值相对性、变异性与再创造性;准确识别优秀传统文化,看它是否拥有普遍价值、适合时代需求、促进人类向真向善;高度重视当代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方面存在的认识不足、保护不够、创新转化水平不高等问题;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加强其与当代社会的对接、积极推进其传播与创新等。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创造出中国文化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2.
<正>幅员辽阔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都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增强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晚清民族主义思潮与近代中国的民族认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申剑敏 《人文杂志》2001,(6):123-128
中国传统民族认同符号以华夏中心主义为思想基础,形成一牢固的泛化政治文化秩序.在世界殖民体系的冲击下,华夏中心主义被动突破,导致了整个传统文化认同符号的结构性危机.中国先进分子从种族、文化、经济、政治四个方面,试图重新构建新的民族认同符号,形成一复杂交错的多元化态势.四种认同符号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最终无法构建新的民族认同符号.民族认同危机无法解决,直接导致了中国近代现代化的停滞与中断.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的现代化与现代性研究在文化及文学研究中存在八大方面的缺陷与空白:以狭隘的文化实用主义为研究目的,缺乏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起码的文化立场与操守;以化约化观点简单对待传统与现代之间非常复杂的关系,缺乏对其做以具体语义场的动态理解;以机械粗暴的态度来理解反传统,缺乏对反传统的深刻辨析;以文化解释者的主体性严重遮蔽了文化存在的客观性,缺乏对文化运动自身复杂性的认识;以圆满与完美的乌托邦想象来处理中国现代文化建构,缺乏对文化复杂性与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的认识;含糊使用“现代主义”、“现代化”、“现代性”等概念,缺乏对其进行比较与区别;以外国尤其西方现代性来硬套中国现代性,缺乏对中国现代性之民族性的考察;以社会现代性来理解审美现代性,缺乏对审美现代性之特殊性的体悟。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其影响来研究中国传统砖雕艺术 ,分析和认识潜存在传统砖雕艺术中的创造意识和影响以至支持这种创造意识的传统文化因素与审美心理特征 ,将有助于揭示形成传统砖雕艺术造型特点的内在因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根基 ,它影响并支配着创造者的活动 ,决定着作品总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印度同是古代东方文化的两个主要发源地 ,两国人民很早就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但是两国的文化类型、文化特色等却存在明显的差异 ,具体表现在 :1 印度传统的民族文化是典型的宗教型文化 ,而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则是典型的伦理型文化 ;2 印度文化处于经常性的断裂 ,而中国文化则以其独树一帜的延续性而见著 ;3 印度文化是由众多境外徙来民族与当地土著居民共同创造的多元文化 ,而中国文化体系则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一元文化 ;4 印度具有世界独一无二的种姓制度 ,而中国则从未产生严格的等级制度。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 ,在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创造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部从未间断的文化史,它的时间之长,底蕴之厚,是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然而,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封闭几千年的国门,导致了西方文化的传入,并且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两种文化的相遇,也产生了激烈的文化冲突。中西文化冲突的历史表明,文化衰败,民族灭亡;文化繁荣,民族兴盛。那么,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下,如何看待中西文化的差异,又如何利用西方文化中的进步因素来弥补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与不足,以及在中西文化冲突日益激烈的今天,怎样继承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必须正视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现代化与现代性研究中的五大弊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明科 《河北学刊》2005,25(2):21-26
近年来,现代化与现代性研究在文化及文学研究中存在的弊病日益显现,归纳起来,大致有五个方面:以文化解释者的 主体性严重遮蔽文化存在的客观性,缺乏对文化运动自身复杂性的认识;以化约化观点简单对待民族化与西方化、古典化与 现代化、传统与世界等之间非常复杂的关系,缺乏对其作以具体语义场的动态理解;以机械粗暴的态度来理解反传统,缺乏对反 传统的深刻辨析;以圆满与完美的想象来处理文化尤其是对待中国现代文化的建构,急于想建构一种十全十美的集古今中外一 切文化之精华的终极至境文化,缺乏对文化建构立足点的把握以及对任何具体文化复杂性与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的认识;以外国 尤其西方现代性来硬套中国现代性,缺乏对中国现代性之民族性与悖论性的考察。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对民族传统养生体育的重新审视出发,从本体论、价值论和发展论以及文化学四个方面阐述了对民族传统养生体育的再认识,从中找到了民族传统养生体育与"和谐山东"建设的切入点,为民族传统养生体育发挥其在构建"和谐山东"中的作用与功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具有短视文化传统是中国文化先盛后衰的根本原因,并使科学体系的创立功亏一篑。表现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在认识论方面,强调实践,忽视认识;在价值观方面,重视行动,轻视知识;在知识观方面,看重知识的有用性,不顾知识的客观性;在科技政策方面,缺乏计划性;在收入分配方面,强化权力,弱化知识。在具有短视文化传统的国家和地区引入具有短视性的市场机制后,容易使短期行为泛滥成灾,导致社会生活无序化。深化改革必须依赖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的全面创新,从而遏制短视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 人才的价值,主要是指人与人相比较而表现出的突出的知识、才能和创造素质。社会对人才的价值是否能够给予适时相应的肯定、承认、尊重与报偿,将直接影响着创造主体的创造力的发挥和社会创造力的提高与发展。当前,我国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是制约对人才价值评价水准的主要原因。因此,逐步优化整个社会对人才价值评价的文化心理结构和道德意识,提高对人才价值评价的水准,对于发挥人才的创造才能,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毅 《东南学术》2000,(3):60-64
科技创新 ,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自由开放的文化氛围和激励人力资本发挥创造力的制度安排。中国应放弃“中体西用”的文化观 ,在充分发掘中国文化中优秀遗产和吸收外来文化先进因素的基础上 ,对我国传统文化中不适应现代科技和经济发展的价值观进行根本改造 ,创造一种民主、进取和开放的社会文化 ,确立一种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  相似文献   

13.
张玲丽 《理论界》2006,(11):126-127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相对于现在而言的一切文化创造活动与文化成果。她讨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和社会基础,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本质,对于民族的复兴、对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再造与复兴具有根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树立牢固的文化自信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走向.大学生对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精华缺乏深刻认识,甚至缺失民族自豪感,造成民族精神流失,导致大学生对文化的不自信.以美育人非一日之功,需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从民族精神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入手,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美育教学模...  相似文献   

15.
文化的保护、创造和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村的理论总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是以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探索实践,对文化的定义、保护、创造和发展等问题的认识直接影响到生态村建设的效果.在现阶段,传统文化应被视为不断创造积累的产物,不能轻易划分其中的"糟粕"、"精华".在较完整保护传统文化时,也要重视文化的发展和创造,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文化自觉既是一种认识行为,又是一种实践行为。在当代中国,培育文化自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它是文化多元性条件下中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本要求,是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必然要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民族文化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培育全民的文化自觉,需要从促进民族文化认同,树立文化主体意识;理解文化核心价值,培育民族文化品格;全面开阔文化视野,提升文化自主能力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催生了电脑文化(或计算机文化),电脑文化意味着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方向.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新的载体,为人类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文化空间,为人类观念的不断更新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电脑文化最主要的特点是它的涵盖域的广泛性和共享性.由此导致的全球性单一文化只能是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因此,保护本民族文化变得迫切和艰巨.信息高速公路开通之后,各民族文化都有权得到发展.而中华文化又有西方文化所没有的优点和特点,这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18.
神话传说往往是一个民族原始文化的活水源头,凝聚着民族文化命运的种种积淀。因此,破译了神话传说符号,也就揭示了民族精神的真谛和传统文化的原生面貌。伏羲既在中国古史传说系统中位居“三皇”之首,又是原始渔猎时代的一位文化英雄,有关他的传说和文化创造活动,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发与形成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伏羲氏族的标志——龙腾图,经过复合、演化而升华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象征;传说中伏羲创立的八卦符号,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和文化意蕴,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源泉;八卦占卜等则构成中国古代神秘文化的宝库。同时,伏羲神话传说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象征性、民族性、稳定性与变异性的鲜明特点。在中华传统文化演进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伏羲传说是孕育民族精神、塑造国民性格、开发民族智慧的“元素”和动力,发挥着纽带作用和规范功能。  相似文献   

19.
吴炫  马宁 《江苏社会科学》2023,(1):191-200+244
中国文学的创造张力体现为:文学按照“载道”要求只在文体修辞性等方面的创新,导致作家的依附性思维而使得中国文学“从动于文化”;文学尊重人的爱欲和情感,反抗礼教道教束缚的生命觉醒,因为作家缺乏“自己的情理统一”努力而使得中国文学“弱动于文化”;文学中作家个体哲学觉醒内在地批判改造儒道和西学思想,因为“个体化理解世界”的潜在实现而使得中国文学“能动于文化”。因此中国传统文论需要在“奇异”“别趣”“象外之象”基础上增加“独思”“独象”“象内独象”之新范畴,才能弥补中国文论在创造境界问题上缺乏文学独创性思考之局限。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文化一哲学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对“创造”的推崇超越了党派、政见、思潮的对立,成为中国人普遍认可的观念。这一事实表明,‘“创造”不仅已经上升为价值,而且形成了一条现代传统。一说创造是现代传统,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精神中没有“创造”的地位,更不是说中国古代文化缺乏创造性。恰恰相反,数千年的历史表明中华民族极其富于创造精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的许多重大发明创造甚至改变了整个世界文明史的进程。但是历史的吊诡在于,一个极其富于创造能力的古老民族.并没有将“创造”列为基本的价值;在相当一段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