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接触的实质是文化接触。异文化接触产生的文化借贷会产生词汇的借贷。作为日本在和西方的文化接触过程中文化输出的成果,英语中的日源外来语反映了日本文化输入西方的特点:自然障碍和人为障碍导致文化接触不足;加之文化势位低导致日本文化输出不够;若干中国传统文化被以日本文化的形式传入西方。日本文化输出的经验与不足对当前大力推进文化输出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日文研代表团访问北大1995年3月31日,以梅原猛先生为团长、安田喜宪先生为副团长的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代表团一行7人来北京大学访问,与北京大学副校长罗豪才、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王学珍等进行了学术交流。梅原猛先生为北大师生做了"日本传统与现代化"的专题演...  相似文献   

3.
源了圆是日本当代著名学者.1920年7月27日出生于熊本县宇土市.1948年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哲学科,后历任日本女子大学.东北大学、国际基督教大学教授.其间,曾于1966~1967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讲授日本思想史.源了圆作为著名学者,参与过日本一些文化学术机构的审议和运营,现任日本国际交流基金运营审议会委员。  相似文献   

4.
2009年7月31日,以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叶渭渠先生的八十寿辰为契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会议--"叶渭渠日本文化研究研讨会",并以此庆祝叶先生的新著<日本文化通史>、<日本文学思潮史>、<日本小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版)出版.  相似文献   

5.
伊东俊太郎先生是日本当代著名的文化哲学研究学者、日本学学者和比较文明论学者。 他1930年出生于东京。1953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哲学专业。曾任东京大学教养学部教授,现任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日本比较文明学会会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形势的深入与发展,人们对开放型文化的认识和兴趣越来越高,学术界对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研究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并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果。武安隆先生的新著《文化的抉择与发展——日本吸收外来文化史说》(以下简称《抉择与发展》)便是一部纵横古今,系统地论述日本文化史的力作。提到日本文化的特点,国内外学者大都在其开放型文化结构上多有认同,同时对这种开放型文化在日本近代化、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作用表现出相当深刻的共识。然而日本吸  相似文献   

7.
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所长梅原猛博士及该中心教官、日中文学比较研究专家中西进教授、管理部长秦明夫先生于1988年5月8日至10日来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访问,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梅原猛所长在研究所的欢迎大会上发表即席演讲,介绍了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成立的宗旨、活动内容及将来的规划,强调了开展国际间日本文化研  相似文献   

8.
叶渭渠 《日本学刊》2001,(1):116-125
时 间:2000年10月30日地 点:日本东京都世田谷区上野毛加藤宅邸对谈者:加藤周一(日本著名学者、评论家)叶渭渠(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叶渭渠(以下简称叶):今天我前来拜访加藤周一先生,与先生对谈日本杂种文化与现代化问题,承蒙应允,十分感谢。加藤周一(以下简称加藤):今天对谈的主题,是否请叶先生再具体地谈谈一下要求呢?叶:好的。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在文化上遇到了封建主义的很大阻力,比如对天皇的造神运动,实行天皇制的绝对主义,并发动了对外侵略战争,使日本的现代化大大倒退了。我记得加藤先生在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9.
现代日本哲学与文化的独自见地——卞崇道新著《现代日本哲学与文化》评介山东大学牛建科访日归来,怀着一种如饥似渴的心情拜读了卞崇道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的新著《现代日本哲学与文化》(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书中的精辟见...  相似文献   

10.
1924年11月,孙中山先生最后一次东渡日本,在神户发表过一篇演说,题名“大亚洲主义”,主旨却是讲“王道”与“霸道”,希望日本不要“霸道”。演说的结语是:“你们日本民族既得了欧美的霸道的文化,又有亚洲王道文化的本质。从今以后,对于世  相似文献   

11.
云南——倭族之源?首都师范大学政法系嵇立群日本和中国的云南,两地相隔遥远,说它们二者之间在民族学与文化上有什么特别的关系,似乎难以想象。但是,前些年,日本学者鸟越宪三郎的一本著作《倭族之源:云南》将日本和中国的云南联系到了一起,在书中,他从语言学、人...  相似文献   

12.
中日恢复邦交以后,两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了很大发展。在我国,介绍和研究日本的书刊不断问世,最近,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武安隆、王家骅两位先生又把他们主编的一套《日本人与日本文化丛书》(渤海湾出版公司出版)陆续奉献给我国的广大读者。这套丛书对了解日本的历史、民族心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日本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发展比较迅速。从这个发展过程来看,日本很好地吸收了外来的异质文化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日本人擅长学习外来文化,接受外来的新文化很快,并且很快经过消化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回顾历史,可以说日本的传统文化是从中国学来的。早在大约公元六世纪,中国的文字、思想就通过朝鲜半岛传到了日本。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是先生,日本是学生。概括地说,世界上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融合的情况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某种文化对另一种外来文化有“拒斥反应”。例如,中国文化有三千多年独自发展的历史,一直没有受到过外来文化的冲击。直到十九世纪,西欧文化才大举传到中国。所以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有“拒斥反应”。即使在中国文化内部,道教与儒教之间也有某些对立与互相排斥的现象。日本采取锁国政策  相似文献   

14.
日本与日本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梅原猛所长1988年10月21日,在公明党讲演会上的讲演,内容丰富,立意新颖,语言风趣,提出了在日本文化、日本人研究中的作者的独到见解。征得讲演者同意,现发表于此。梅原猛先生系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所长,辽宁大学名誉教授,1925年生于宫域县,毕业于京都大学哲学专业。是著名的文学、历史、宗教学家,著作甚丰,其中《隐秘的十字架》获每日出版文化奖,《水底之歌》获大佛次郎奖。  相似文献   

15.
我和社会学     
1936年春 ,我到了日本 ,这年9月考入日本大学经济科 ,后来进入社会科专修班 ,师从园谷宏先生学习社会学 ,我和社会学的关系 ,可以说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我原来准备是学经济学的 ,后来为什么转学社会学呢?首先是因为我原来的主要兴趣是搞文学创作 ,我想学点儿社会学专业知识 ,以便从中得到观察、分析、描写和反映社会生活的理论导引。其次 ,我来日本的真正兴趣并不是“为读书而读书”的 ,而在于从事“政治避难”。当时的中国面临的是严重的内忧外患的局面 ,救亡图存意识可以说是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共识。我来日本以前 ,就因为积极…  相似文献   

16.
20 0 0年 7月 2 0日下午 ,由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和浙江省中日关系史学会共同举办的“深见东州中日文化研究出版基金”捐赠仪式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隆重举行。文化部副部长潘震宙、中华日本学会会长刘德有、浙江大学副校长倪明江、日本驻中国大使馆公使吉泽裕及来自国内各单位的专家、学者代表近 50人出席了捐赠仪式。深见东州是许多中国人士所熟悉的老朋友。他既是日本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人士 ,也是一位实业家。深见先生热中于中日友好事业 ,长期致力于促进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 ,并对推动发展中国的社会公益事业非常热心 ,曾捐资为…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九八六年八月六日,参加大连国际清史学术讨论会的五名日本学者神田信夫(明治大学教授)、松村润(日本大学教授)、石桥秀雄(立教大学教授)、石桥崇雄(东洋文库研究员)、中见立夫(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应邀前来北京市社科院历史所进行学术交流。会上,首先由日本学者分别介绍了日本开展清史研究的历史、东洋文库及东亚文化研究中心、清史研究的方法、成果和趋势。神田信夫先生说,十七世纪中叶,尽管日本实行锁国政策,但是由于准许中国船只到日本,中日贸易往来依然较为频繁。日本崇拜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创办《日本问题》杂志,我听到之后特別高兴。日本是我国东方的重要邻邦。已故廖承志同志曾经说过,中日关系中曾经出现过两次高潮。一次是隋唐时代,日本多次派遣使节来,学习我国古代的政治与文化。另一次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不少中国的革命志士和留学生前往日本,向日本学习。人们都知道孙中山先生领导推翻清政府的辛亥革命,不仅得到许多日本友人的支持和帮助,而且可以说基本上是以日  相似文献   

19.
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以东京女子大学教授、日中学术恳谈会事务局长山根幸夫先生为团长的日本社会科学家访华团一行5人,于9月来我国访问,先后访问了北京、南京、常州、苏州、杭州、上海等地。9月3日代表团访问了历史研究所。在全所会上,代表团成员分别介绍了日本史学界研究中国史的情况。团长山根幸夫先生首先介绍了日本的汉籍图书馆以及藏书情况。五井直弘先生介绍了日本是怎样培养中国史研究人材的。堀敏一先生介绍了日本收藏古文书的情况。柳田节子先生以宋史为中心介绍了日本的学会与出版物。小林幸雄先生从年轻研究人员的角度谈了日本学术界的争鸣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由日本社会学会会长中野卓先生率领的日本社会学者访华代表团一行五位学者在访问北京后,于1981年12月8日到达上海。当天下午,举行了小型学术讲演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和复旦大学分校的部分社会学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中野先生首先介绍了日本二次大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