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其影响遍及各个领域.借鉴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反思和批判,承认"差异性",提倡多元化思维,推崇平等对话,对于高校学生工作调整、工作定位、创新工作理念、探索工作方法、重构师生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其影响遍及各个领域。借鉴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反思和批判,承认"差异性",提倡多元化思维,推崇平等对话,对于高校学生工作调整、工作定位、创新工作理念、探索工作方法、重构师生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浅论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独特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主义是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种社会文化运动或文化思潮。在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关系问题上 ,大致有三种观点 :一种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彻底决裂 ,另一种观点是认为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后现代主义 ,还有一种观点是既强调二者的断裂 ,也说明二者的连续性。前两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两者的独特关系在于它们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断裂是建立在联系的基础上的 ,只不过这种联系相对于断裂来讲 ,后者更为突出而已。  相似文献   

4.
以质疑、批判与反诘精神著称的后现代主义反对宏大叙事、巨型理论、话语霸权、权力宰制和真理永恒,倡导微观叙事、生命主体、真理相对、多元性、异质性和非主流,关注社会制度与主流话语合谋支配下的农民、工人、同性恋、有色人种、少数族群和公共生活圈之外的妇女等弱势人群。这些无不体现出与社会工作研究关怀的高度契合性,藉此,我们试图通过后现代主义视阈中的三种另类研究方法(拓展个案、叙事和行动研究)具体叙述和探寻这种契合性。  相似文献   

5.
现代主义美学遭到后现代主义美学的反拨。这种反拨是一种矫枉过正,它具有破坏性而缺乏建设性。因此,现代美学并没有终结。应该超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重建现代美学。具体说,就是应该超越实存哲学和后形而上学,建立存在论美学;超越先验现象学和经验现象学;建立审美现象学;超越本质主义和解构主义,确立审美的超越性;超越主体性哲学和他者性哲学,确立审美的主体间性;超越意识美学和身体美学,建立体验美学。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有语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缺陷,诸多领域的学者之间对它的意义缺乏一种明确无误的共识.阿瑟·A·伯格通过他的小说,将后现代主义相关的问题集中在-起,以碎片的形式展开,主要体现在文体碎片、装饰碎片、快餐碎片和理论碎片.既是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大集合,又是一次后现代主义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企业社会工作——一个亟待专业介入的新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开展企业社会工作具有迫切性,同时又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加强专业介入应注意的问题是:合理选择直接介入方法,有效选取间接介入方法,坚持权变适应原则,实现介入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8.
9.
社会工作嵌入社区是建设共享共治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我国现有的社区管理体制与社会服务体系下,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受到极大挑战.文章基于一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探讨了社会工作嵌入社区后面临的专业价值偏离、专业地位偏低、专业界限模糊等问题.进而提出政府转变职能,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创造更多独立空间;建立有效的社区社会事务分类制度,理清社区与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功能边界;专业社会工作者应不断地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以期实现政府、社区与专业社会工作合作下的深度嵌入.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以南京市儿童福利院希望家庭资源中心针对弱能儿童家长所做的一个小组工作为案例,介绍小组工作的方法及成效,分析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以推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促进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精神病康复是随着西方非院舍化和社区照顾运动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服务框架,目的是帮助精神病人在社区日常生活环境中增强积极管理自己病症的能力,改善精神病人的社会支持,提高精神病人的社会生活功能.精神病康复服务中所蕴含的宗旨与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非常相似,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同时,也使社会工作面临无可回避的挑战:如何在坚持社会工作自己的价值理念基础上发展社会工作独特的服务方式.中国大陆精神病康复服务的发展需要社会工作者的积极介入,但服务介入的方式与西方社会工作不同,在家庭责任关系中理解精神病人及其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愿望,整合发展和治疗、内部心理调适和外部社会支持,以家庭为服务介入的对象,在日常生活中发展专业化的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12.
社区照顾: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社区工作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区照顾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作为社区社会工作的模式之一,社区照顾有其特定的社区目标和社会功能,有其不同的模式选择和过程条件,是一项专业性的社区服务工作。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区照顾对社区问题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和社会问题的存在对社区照顾提出了客观要求。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前社区照顾的实施还有不少难点,但只要社会各界努力和支持,社区照顾在我国城乡社区必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灾后社会工作介入对于地震灾区社会重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都江堰市"勤俭人家"安置社区社会工作援建服务经验为基础,从社会工作服务目标、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社会工作方法和策略三方面对灾后安置社区社会工作服务进行了分析和反思.  相似文献   

14.
"社区为本"的反贫困社会工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在理论上主要表现为本体论层面的"共同体取向",方法论层面的"中观路径"以及价值论层面的"公平精神",并以援助取向、增能取向、解放取向、解构取向四种理论取向构成其理论分析的基础框架。在实践上,"社区为本"的反贫困社会工作延伸出了支持性路径、赋权性路径、倡导性路径和反思性路径四重实践干预路径。"社区为本"的反贫困社会工作以社区为主体,旨在借助社区成员的集体参与来整合社会资源,以多样化的行动策略回应社区的多元需求,促进社区的整体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它是一种达致团结、互惠、尊重、平等、意识觉醒、能力提升的集体行动过程。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社区矫治的本土模式和社会工作的介入空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少年社区矫治是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制度创新;用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和专业手法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治是实践创新,两者的结合是符合国际青少年工作发展的大趋势的。本文从青少年问题和青少年犯罪出发,分析了青少年社区矫治三种本土化模式的优势和局限性,从社会工作的职业导向、价值前提和实践理念展现社会工作在青少年社区矫治的介入空间。  相似文献   

16.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区”逐步从包含一切的单位或生产队中解脱出来,同时随着转型阶段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分化发展,社区居民的问题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居民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而传统的社区工作方式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其需要。本文旨在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将社会工作技巧与理念引入到社区工作中,以促成社区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安置社区是为了解决灾难发生后受灾群众的居住及生活问题由政府采取的一种安置措施.具有过渡性、环境退化、居民的异质性和疏离性、灾情文化、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基础性、原有组织体系破坏、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在此情况下,通过社会关系的恢复和重建,为受灾群众充能和增能,形成受灾群众的互助体系和社会支持体系,达到预防社会问题(特别是社会冲突)的产生、构建和谐社区的目的,应是社会工作介入的最佳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文章回顾了欧美政府购买服务与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进而讨论1990年代以来我国社区工作的开展,展现转型社会背景下特有的社区工作发展路径。以"罗村方案"为例,分析了我国政府购买服务下的社区工作的不同之处,提出转型时期社区工作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社区服务事业发展迅速,但存在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事业也发展迅速,但存在就业不足的问题。社区服务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融合,既可以为社区服务提供专业人才,又可以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社区服务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融合的方式是,在坚持社会工作核心理念不变的前提下,根据中国人的人格特点及人际关系特征来对社会工作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三大社会工作群体——社会工作教育群体、福利行政管理群体和社区实务工作群体对中国社会工作不同的理解造成了一种无形的张力,中国的社会工作的发展就处于这种张力之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